便
   
               武統台灣        台灣軍 VS. 解放軍    
         
   本網站 世界排名 No.1 : 2020~23, 2017~19, 201620152014, 20132010~12        Top  since 1998      


fights for rights

  home   評台灣  台灣  OPinion 腦控人民  賴清德  民族性  旅遊  餐廳  醫療  夜市  buffet  民主自由  外交  愛情  情歌  軍隊(武統)  蔡英文  CovID-19  大學  檢察官  警察  貪污  女權  言論自由  外勞  逃逸外勞  死刑   軟實力  隱私權  按摩  嫖妓  國際詐欺  超市  賣場  轉型正義  網軍  居住  飛安  交通  幸福  人權  世界人權  司法迫害  司法  迫害  販毒  news  FB  食安  形象  文化  消遣副刊   評日本漫畫  評美國設計  評美國漫畫  文創漫畫  評上海世博   評北京奧運   二戰漫畫   政治漫畫評論  

 新聞  ■  台灣軍力  ■  武統計畫  ■  中共會攻台嗎?  ■  多久攻佔台灣?  ■  台軍vs.解放軍    美軍vs.解放軍    美軍參戰嗎?    人民願從軍?  ■  空襲怎麼辦? 

Latest news  

Washington Post, 2023-9-28: 台灣推出首艘國造潛艇

台灣 國際

CNN (2023-9-28) 報導: 台灣領導蔡英文稱讚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但我們做到了

NewsWeek (2023-9-29): 負責潛艇計劃的軍方領導說等八艘潛艇建成 “我認為我們不會輸這場戰爭”
 

BBC, 2023-9-28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學者Drew Thompson指出,任何中台海軍衝突的「重心」不太可能位於台灣東海岸附近的深水區,而潛艇在深水海域最為有效,台海主要戰區將位於西海岸淺水區。這艘潛艇並未針對反入侵角色進行優化。
News Week, 2023-9-29: RAND智庫高級研究員說,台灣海峽相對較淺、波濤洶湧的水域非常適合掩蔽潛艇,但難 以行動。美國專家敦促台北採取“大量小型而致命的東西"——反艦導彈、防空導彈等——的不對稱防禦戰略,而潛 艇不再那麼有用。

 

The Diplomat, 2023-9-26: 解放軍可能部署水雷封鎖台灣,台灣也大購快速布雷車,在俄烏戰早期地雷限制俄軍前進速度,但也阻礙烏克蘭反攻,隨後被俄羅斯直升機等摧毀,其也危及平民; 解放軍似乎開發了掃雷無人系統原型,且似乎在空降和攻擊直升機上投資龐大,以跳過海灘之外的雷區 The Daily Caller, 2023-9-24:  Hudson Institute亞太安全主席表示, 灰色地帶行動,可能升級為戰爭。動員數百或千艘民船...全面入侵即使是先進的軍隊也不可能將它們全部擊敗 Reuters, 2023-9-23: 台灣非常擔心共軍頻繁的軍事活動因意外引發更廣泛衝突的風險...台灣的傳統軍事計畫是利用其多山的東海岸,重組和保存其部隊,但共軍越來越到東海岸展示其遠距戰力 SCMP, 2023-9-23: 解放軍戰機創下24小時飛行新紀錄,破壞台灣安全穩定Telegraph, 2023-9-24:  7月台灣有四種無人機,機隊僅數百,而中擁有 50 種不同類型的無人機,機隊規模達數萬 Telegraph, 2023-9-22: 自從歐巴馬政府以來,埃及已 100% 收到了訂購的主要系統,而台灣自2008年以來,只收到了訂購武器總數的42%;  CSIS估 計,戰爭的前幾週將導致數萬人死亡  Bloomberg, 2023-9-19:台灣軍火供應因承包商(contractor)行動緩慢而受阻
 

毀滅性的戰爭的條件已經成熟

美國19FortyFive, 2023-9-21 国今天已做好戰爭準備,共軍最大的威脅於其在太空、電磁頻譜和網路空間 毀滅性戰力,攻擊美國及其盟國衛星將使盟軍聾啞盲擾亂電磁(EM)頻譜使大多數美國軍事裝備毫無用處。除潛艇外,美國海軍將很難對中行動; 高超音速飛彈甚至可以穿透美國本土的防空系統; 西方專家認為共軍缺乏兩棲能力的想法是無知的因其民用Ro-Ro渡輪船隊已改造完成 msn.com/en-us/news/world/china-is-building-a-powerful-military-to-beat-america-in-a-war-over-taiwan/ar-AA1h3qBD
美國1945, 2023-9-20 共軍正準備入侵台灣(而且很快),危險的、毀滅性的戰爭的條件已經成熟。西方錯誤地認為,共軍最早要到 2027 年才能做好入侵台灣的準備...解放軍在2023 年吸引了創紀錄的1000 萬新兵 飛彈對美國空軍和海軍構成直接威脅 海軍艦艇和潛艇 ── 共軍約 350 艘,美軍293 艘 ──  “homefield advantage” “quantity has a quality all of its own.”  msn.com/en-us/news/world/china-s-military-is-preparing-to-invade-taiwan-and-quite-soon/ar-AA1h0bLL Brandon Weichert
美國 New York Post, 2023-03-18 国願意在必要時與美國開戰,但美國仍然毫無準備。 中氣球可以改裝成武器 飛艇也可以荷載動能或生物化學武器。中擁有的戰艦比美國多近 25%,這 為北京提供巨大優勢。中軍方正在研發和部署武器攻擊美國衛星和美軍。包括動能殺傷導彈、陸基激光、電子戰系統、定向能武器和軌道太空機器人到 2035 年,中国的核武庫可能將增加兩倍,達到 1,500 枚彈頭。核毀滅的威脅將在美國領導層心中滋生恐懼

 

  Defense Gov., 2023-9-19: 國防部長Austin表示,「台灣海峽的衝突將是毀滅性的」Washington Post, 2023-9-18: 三年來最大規模的單日入侵,旨在耗損和恐嚇台灣規模較小的軍隊 NY Times, 2023-9-18 : 共軍在台灣東海岸空域和海域加強軍 力表明,中有意主宰這片對台灣防禦至關重要的海域  全文

 
Financial Times, 2023-9-15 台灣反對黨派候選人敦促美國澄清保台承諾,但一些美國官員可能對戰略明確的要求感到憤怒
The Hill, 2023-9-14 北京和華盛頓目前採取的行動和政策正在盲目地走向衝突,如果關係惡化到直接武裝衝突的地步,美國就會失去一切 ... 反之如果置身事外,解放軍將因突破台灣防禦受到嚴重削弱。中可能需要十多年的時間才能從損失中恢復,我們將在全球擁有無可爭議的優勢。台灣島上沒有任何東西值得拿美國的整個國家安全去冒險thehill.com/opinion/national-security/4204113-we-should-not-choose-to-fight-a-war-with-china-if-they-invade-taiwan/  DANIEL L. DAVIS

 

Responsible Statecraft , 2023-9-15: 一些美國專家認為,強制統一的期限是2027 年,其他專家則認為是2035 年 ──  但這些預測往往忽視了台灣國內政治會影響北京的盤算  全文
 
Asia Times, 2023-9-13: 美國海軍堅持台海航行自由 Asia Times, 2023-9-13: 派出史上最多軍艦繞台灣回應
Daily Express, 2023-9-14:派出68架戰機和10艘軍艦包圍台灣,威脅入侵

 

Washington Examiner, 2023-9-13: 馬斯克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指責美國阻止“統一”; 他指中在該地區的軍事實力將在“不久的將來”超過美國 Military, 2023-9-13: 國會現在就應該討論是否保衛台灣,而不是在入侵前夕; 我們輸掉了越南、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習近平知道我們的弱點,將利用軍事挑釁考驗美國決心; 兩黨中,有 37% 到 22% 的美國人認為應該軍事保護台灣 The Hill, 2023-9-12: 美國空軍部長表示中準備與美國開戰,美國必須優化部隊 The Telegraph, 2023-9-12: 美國的計劃可能無法擊敗中; 美國應該建立一支遠端操控機器人軍艦與潛艇群來打台灣之戰  Daily Express, 2023-9-9: 前國家安全顧問 Bolton警告已經達到“實力的頂峰”,這可能促使北京發動入侵行動 ,美國國防預​​算下降,還沒有做好準備 ── 北京將這視為一個“機會” 美國 Foreign Policy, 2023-9-8: 美國對中共的威懾正在失敗   Japan Times, 2023-9-7: “矽盾”是一個幻想與錯誤,如果習近平認為台灣的疏遠無法和平扭轉,他就會動武,失去半導體供應對中經濟造成的附帶損害是願意付出的代價 Newsweek, 2023-9-5 :日本NHK與中共官媒稱,台軍上個月在美國參加了軍事演習,《環球時報》向美國發出不祥警告: "美國干預手段的數量和強度不斷增加,正在醞釀對台灣致命後果的風暴迫在眉睫不容忽視 The Telegraph, 2023-9-5 : CSIS智庫在模擬台灣戰爭的兵棋推演中稱導彈具有“決定性”作用 ── 隱形且高精度的巡弋航導彈JASSM 日本正考慮開發並安裝在其 C-2 貨機上 (台灣沒有JASSM) SCMP, 2023-9-4 :台灣希望加強醫療設施,用於戰爭時治療大規模傷亡人員 Asia Times, 2023-9-4 :日本的軍事預算可能太少、太遲,在可能的台灣戰爭之前,支出的速度不足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RAND 2021 年文章指,中可能在2027 年或之前動手 澳洲Sky News, 2023-9-1 : 台北不是基輔:台灣正在玩危險的遊戲,台灣領導不應將烏克蘭英勇視為鼓舞人心的“榜樣",上月烏軍大量動員仍未能驅逐俄軍是一個不祥的跡象,台灣在衝突中會面臨一些比烏軍不利的條件, 比如缺乏腹地後備役軍人安全的東岸...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23-8-29 : 台灣公佈創紀錄的國防預算,但 仍然遠遠低於應有的投資。諷刺的是,國防預算出現五年來最小的增長,而此時支出本應加速,以應對日益增長的危險威脅  全文  

 
FoxNews, 2023-9-1 主張 延役與加強後備軍動員 的Mark Esper訪台後表示離出兵的最後期限只有幾年了,但若台灣總統選舉結果讓習感到不安,或若中經濟崩潰而需要一個外部問題來分散民眾的注意力,中共可能會更快行動 
The Hill, 2023-9-2 Fox News新聞主播問總統參選人Vivek Ramaswamy: 除了半導體,美國是否應該支持中国對岸的民主實體?  Ramaswamy回答說: 主播你的言論是“漫畫”("caricature")

 

Wall Street Journal (2023-8-29) : Ramaswamy: 美國不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民主黨和共和黨都毫無疑問地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並接受對台灣的“戰略模糊”。沒有其他總統參選人願意承諾軍事保衛台灣 The Federalist, Texas Public Policy Foundation (2023-8-29) : 台灣不像烏克蘭,不願認真武裝國家,從未建立嚴格的後備役制度  ──  台灣每年只進行四五天的演習,去年,一些訓練增加到 14 天。相比之下,美國國民警衛隊或後備役每年至少訓練 39 天 Daily Express, 2023-8-27: 派出數十機艦赴台灣,甚至突破台灣防空識別區,引發重大戰爭擔憂,事態嚴重升級。前國防情報局官員說新的 美國軍援計劃擊退入侵的可能性很低,北京還加大了環島軍事演習力度  Atlantic Council, 2023-8-23: 了解全面入侵台灣島是困難的。但還有其他情況,例如封鎖,會使島上的生活陷入癱瘓,並使入侵變得更加容易 英國Telegraph (2023-8-22):共軍入侵台灣的台海之戰將是一場巨大的導彈對決; 五角大廈敏銳地意識到如果參戰的陸基導彈對美國艦艇構成危險, 因此正試圖建立自己的陸基反艦巡弋導彈和彈道導彈庫來保持優勢 Washington Examiner (2023-8-22):国徵兵規模創歷史新高,如果需要軍事援助 台灣,美國招募兵員數字不斷下降可能成為一個嚴重問題 英國Reuters (2023-8-22):中美洲議會投票決定驅逐二十多年來擔任常任觀察員的台灣,並由中取代,使台北日益邊緣化  War On The Rocks, 2023-8-21: 如果中攻打台灣,其調動必要數量的軍隊和物資的能力將是成功的關鍵。若選擇兩棲登陸,台灣主要海港和機場將成為早期佔領目標,以方便後續增援和補給。如果解放軍成功站穩腳跟,可能會給美國及其盟國帶來難以扭轉的既成事實 英國 Reuters (2023-8-21): 軍演“雷聲大雨點小”,中国也可以採取貿易措施懲罰台灣 (Bloomberg, 2023-8-21: 停止進口芒果)  Daily Mail, 2023-8-18: 中俄舉行聯合海軍演習共軍在毛骨悚然的軍演中練習入侵台灣,共軍現役軍人數量超過台灣軍隊和預備役部隊的總和。此外,中国有超過六億公民適合服役,理論上它可以源源不斷地招募  全文

 

 



 

"武統台灣"排Yandex第一, 2023-9-3, 2023-9-1, 2023-8-19, 2023-7-23, 2023-7-11; ˉ"評論台灣軍隊"排名Yandex第一, 2023-9-1, 2023-8-19, 2023-8-8, 2023-8-2, 2023-7-23, 2023-7-7, 2023-7-1, 2023-6-24

 

共軍針對賴清德訪美之軍演

英國 Reuters, 2023-8-21

英國 Reuters, 2023-8-25

軍演“雷聲大雨點小”只持續了一天,就失敗(fizzled out)。 解放軍重新進行軍事活動,共機飛進“Response”區,北京方面沒有發表聲明軍演是否已結束
官媒 GT (2023-8-20): 解放軍部隊將多方位、多維度、長時間持續實施近距離威懾任務,形成四 面包圍、逼近台灣的局面。

 

 Military Times, 2023-8-18: 美國國防戰略家警告稱,中可能會利用烏克蘭戰爭令西方分心時對台灣發動軍事行動  The Hill, 2023-8-17: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言論煽動中戰爭; Haley, DeSantis 警告台灣戰爭即將到來; Nikki Haley警告中国正在開發擾亂美國政軍領導與人民大腦思維的武器    全文

 

美國  拯救台灣?

美國 RAND, Jun. 2023 (rand.org/pubs/research_reports/RRA1658-1.html)  : Can Taiwan Resist a Large-Scale Military Attack by China?
 90天是美國調集足夠部隊 赴亞太進行大規模戰爭所需的最短時間

Asia Times, 2023-8-17: 如果中国入侵台灣,美國將必須立即採取行動,否則可能不足以拯救台灣
美國 CNN (2023-7-14): 若美國部隊的行動太晚,美國的優勢就太小了。
美國民主黨 ── 美國 National Review (2023-7-15): 美國財政部長Yellen表示,"拜登如果 連任,他可能寧願不為台灣而戰
美國共和黨 ── 美國 Politico (2023-8-15): 三位民調最高的共和黨總統參選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不想讓美國承諾保衛其他國家,所指的就是烏克蘭和台灣。 美國 Washington Post (2022-3-9), Politico (2021-3-15): 川普曾向參議員暗示因相距遙遠很可能不會出兵援台"If they invade, there isn’t a f---ing thing we can do about it."

台灣  保衛台灣?

 美國The Conversation (2023-8-16): 一些台灣觀察家認為,台灣人民不願意付出像烏克蘭 般大量生命損失和經濟崩潰那麼沉重的代價來維護其政治自治

美國Fox News (2023-7-28): 2018年研究揭示大量台灣年輕人“對軍隊漠不關心,厭惡服役”; 拜登現在必須展現領導力強迫台灣加強備戰

英國《經濟學人》(Economist, Mar. 2023) 指台灣的最大威脅,就是未準備好對抗中台灣備戰仍然不足,使得美國的戰爭策畫大師 Elbridge Colby 呼籲: 制裁台灣 (calling for sanctioning Taiwan )

 
 

 



pic.: 本網站"武統台灣" 於美國Bing 排名第1, 2023-9-3, 2023-9-1, 2023-8-19, 2023-8-8, 2023-8-6, 2023-7-26, 2023-7-23, 2023-7-11, 2023-7-8, 2023-7-1, 2023-6-27, 2023-6-22, 2023-5-24, 2023-5-1, 2023-4-22, 2023-4-7, 2023-3-17, 2023-3-6, 2023-2-28, 2023-2-19, 2023-2-14, 2023-1-30, 2023-1-24, 2023-1-19, 2023-1-16, 2023-1-6, 2023-1-1, 2022-12-30, 2022-12-24, 2022-12-19, 2022-12-15, 2022-12-12, 2022-12-5, 2022-11-30, 2022-11-23, 2022-11-19, 2022-11-16, 2022-11-11, 2022-11-6, 2022-11-4, 2022-10-31, 2022-10-28,  2022-10-23,  2022-10-20,  2022-10-17,  2022-10-15,  2022-10-12, 2022-10-5, 2022-10-1
♣  "評論台灣軍隊"排名Microsoft Bing第一, 2023-7-8

 

 

 


Bloomberg, 2023-8-16: 中國軍方對賴清德發出了更為直率的警告: 《解放軍報》社論稱,台獨意味著戰爭,台獨是“滅亡之路”、“玩火必自焚!”這些言論是迄今為止最明確的信號   TheWarZone, 2023-8-16: 台灣HF-2E與the Yun Feng此類導彈庫存遠遠少於解放軍在台海衝突可能使用的空、海和地面發射的對地攻擊巡弋導彈以及常規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導彈的總數,不足以徹底阻止入侵   Bloomberg, 2023-8-15: "Taiwan's Election Is All About War" / 賴清德的當選可能會讓台灣再享受四年的和平與繁榮,或者,它可能“打開地獄之門",引發一場戰爭... 賴如何向他的兒孫解釋,他們有一天可能需要打仗?  Chicago Tribune, 2023-8-14: 和台灣之間的緊張局勢加劇,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緊張局勢繼續加劇,雙方都希望表現得強硬以威懾對方,結果戰爭的可能性更大。美國必須採取措施緩解緊張局勢 New York Post, 2023-8-15: 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Ramaswamy表示將讓中在 2029 年之後入侵台灣,屆時美國已達成“半導體獨立” The Hill, 2023-8-8: 不祥的是,有史以來最嚴厲的制裁未能讓俄羅斯就範,這可能會助長中針對台灣的計劃,特別因為制裁對北京的影響甚至更小。此外,美國仍然沒有充分重視阻止中對台灣的攻擊  CNBC, 2023-8-9: 對國際關係和全球市場的貢獻和影響被廣泛認為遠遠超過俄羅斯,這促使人們對敏感的台灣議題更加謹慎。西方過於關注攻台在經濟上不可行習近平的重點是統一   Washington Examiner, 2023-8-7: 北京警告可能對賴清德訪美做出氣盛挑釁的回應。可預測的結果幾乎是確定的:無論是在賴清德訪美期間還是接下來幾週,兩國最近的緩和關係都將因棘手的政治分歧而消失   New York Times, 2023-8-4: 的威脅越來越大,美國的擔憂也越來越大。 台積電董事長 不認同“矽盾”的想法,"不會因為半導體而入侵 或不入侵台灣"  日本Japan Times (2023-8-4): 裴洛西訪台標誌著一個轉折點,此後侵蝕了台灣的安全,台灣無法應對美國也不作為 ── 中国可能解讀為不願軍事干預   全文

 


 



 

 

 

 

 

 

"評論台灣軍隊"排名Yandex第一, 2023-9-3, 2023-8-15, 2023-8-2, 2023-7-22, 2023-7-7, 2023-7-1, 2023-6-24

 
賴清德  美國之行
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3-8-14 news brief, 2023-8-12 直言不諱批評北京的台灣總統候選人謹慎走在微妙的線索上, 努力拿捏尺、妥協平衡(walks a fine line),他可能會更加沉默(more muted),預計會有所克制(Expect restraint) 。但無論多麼低調,也可能造成中国升級軍演。 nytimes.com/2023/08/12/world/asia/taiwan-us-china-lai-ching-te.html
英國 Reuters (2023-8-19) 中国在台灣周邊展開軍演,憤怒回應副總統美國之行; 為什麼中對賴清德如此憤怒? Reuters分析對習近平來說,台灣是一個令人深感不安的問題。中一再呼籲美國不要與台灣官方接觸或允許入境 ; 此外賴清德此行是為了“倚美謀獨”,以不誠實的“幌子”為總統大選造勢及“謀取利益”。
美國  NPR (公共廣播電台, 2023-8-12) 台灣副總統在中国的監視下訪問美國。
美國 TIME (2023-8-21) 因政治緊張局勢而以害蟲為由停止進口台灣芒果; 北京舉行海空軍演,以“嚴厲警告”“台獨勢力”對賴清德過境美國表示憤怒,並譴責他在《彭博》採訪時有關台灣地位的言論
中国官媒Global Times (2023-8-17) 在美國短暫停留時,賴清德一刻也沒耽誤,他抓住一切機會宣揚“台獨”,向美國表忠,表現的恭順屈從感恩戴德 (subservience, gratitude, managed to conspicuously wear the label of embarrassment )賴訪美 ,連裴洛西、蓬佩奧等高調鼓動台獨的前高官,也沒有現身支持賴清德。華盛頓不願公開“支持”他為他的台灣大選造勢,因為拜登政府此刻重點是明年美國大選,想要穩定中美關係,所以暫時對台獨派進行遏制,台灣專家表示,台海的未來局勢並不十分樂觀。

 

 WION, 2023-8-5: 解放軍建軍96週年的紀錄片,展示了其"隨時"戰鬥的準備,被視為對台灣的警告,片中還展示了最先進隱形戰鬥機的飛行員誓言必要時發動自殺式襲擊  EurAsian Times, 2023-8-4:  準備吞併台灣 / Nikkei Asia 日經亞洲》報告稱,島嶼周圍的軍事演習可能演變成攻擊; 台灣專家稱軍機飛越台灣地區的數量急劇增加,意味著中正處於必要時立即入侵台灣的動員階段”  SEMAFOR, 2023-8-4: 美方設想“豪豬”策略,但台灣軍方堅持冷戰主義,優先部署噴氣戰鬥機、護衛艦、潛艇和遠程導彈,試圖對中國大陸發動進攻性打擊。一些台灣政界人士認為,美國出售大件物品是致力於保衛台灣的標誌。台北的領導層也一直謹慎地向民眾發出信號──可能需要準備保衛戰 Insider, 2023-8-4: 郭台銘表示,如果台灣爆發戰爭,美國股市將在10秒內崩盤...  The WEEK (UK), 2023-8-1:  RAND上週報告指台灣軍隊基本上根本上"不適合"(fundamentally “not suited" ) 抵禦共軍的入侵...Forbes報導,台灣將依賴崎嶇的海岸和波濤洶湧的大海以及灘頭的“殘酷的坦克戰","決定結果”; 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中將採行“切香腸策略”慢慢改變現狀   全文

 
 

 


 

 


pic.: 本網站"武統台灣" 於Yahoo 排名第1, 2023-9-3, 2023-1-31, 2023-1-16, 2023-1-1, 2022-12-24, 2022-12-19, 2022-12-5, 2022-11-21, 2022-11-12, 2022-11-6, 2022-10-31, 2022-10-29, 2022-10-20,  2022-10-17,  2022-10-6, 2022-9-23, 2022-9-21; No.2 at 2023-1-30, 2023-1-19, 2022-10-25; No.2 at 2023-2-19   

 

 

 
慷慨就義
共軍 
英國 The Guardian, 2023-8-7: 侵台紀錄片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來自不同師的解放軍士兵承諾犧牲 ── 蛙人說如果無法清除水雷,我們就會用自己的身體,為部隊清出安全通道; 飛行員說,他的戰鬥機將是衝向敵人的最後一枚導彈”。.theguardian.com/world/2023/aug/07/chinese-soldiers-pledge-to-sacrifice-their-lives-in-documentary-on-taiwan-invasion  Associated Press 美國 Wall Street Journal, 2023-7-5: 台灣軍隊的專業精神和積極性尤其令人擔憂... 約 20%台灣職業軍人在近五年提前退伍 ── "我們當兵是為了錢 ── 不是為了打仗,也不是為了找死" wsj.com/articles/taiwan-china-ukraine-russia-hong-kong-military-war-517b87d?siteid=yhoof2&yptr=yahoo    Yaroslav Trofimov    Joyu Wang

 

 

 ABC News, 2023-7-29: 指責美國將台灣變成“彈藥庫”並不會阻止其統一的意願儘管台灣已購買價值190億美元的武器,但其中大部分尚未交付台灣 Washington Post, 2023-7-29: 美國將向台灣提供高達3.4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 台灣專家表示人們普遍持懷疑態度,“近年來美國向台灣出售的大量武器嚴重延遲","是否有能力兌現承諾?" Fox News, 2023-7-28: 即將到來的中-台灣戰爭需要美國的領導; 美國應該與盟友並肩作戰,而不是代替 台灣作戰  Economist, 2023-7-28: 烏克蘭和台灣正在爭奪美國的捐贈,甚至爭奪同樣的武器... 拜登的支持與反對者 的共識就是對抗中,這種共識可能比分歧更危險 Bangkok Post, 2023-7-28: 去年8月的共軍演習,可能模擬了“侵台”行動 Washington Examiner, 2023-7-24: 中俄聯合訓練擊沉美國潛艇 / 美國在水下戰爭中仍然保持著關鍵優勢,儘管這一優勢正在減弱,美國潛艇仍然是中的眼中釘 EurAsian Times, 2023-7-24: 俄羅斯、中国大規模軍事演習日本和台灣的不祥之兆;  這對日本造成了壓力,因為它現在必須考慮來自俄羅斯對西北、朝鮮對西方和中国對西南的威脅 Daily Express, 2023-7-23: 共機闖入台灣領空數小時後,日本表示如果共軍入侵,將向台北提供支持,以抵禦北京。但東京迄今一直拒絕表明其支持是否是直接干預,防衛大臣表示,如果全世界人民都有 意願支持台灣,我們很可能向台灣提供某種支持,若要日本進行干預須首先獲得日本民眾的支持 SCMP, 2023-7-23: 軍事專家稱解放軍正在台灣附近部署遠程導彈東風17和東風26   Times of India, 2023-7-22: 台灣查明烏克蘭成功抵抗強大敵人的報告,給出了明確的答案:無人機; 但台灣在這方面處於劣勢 Daily Beast, 2023-7-23: 台灣的“末日演習”五角大廈專家說:“如果中要佔領台灣,就必須速戰速決"the Japan Forum for Strategic Studies in Tokyo的兵棋推演中,日本、台灣和美國之間的溝通障礙非常明顯   Reason, 2023-7-19: Brookings Institute一月份的調查,62%的受訪者表示裴洛西的訪台“讓台灣變得不那麼安全” FoxNews, 2023-7-17:  川普(D. Trump) 被問及台灣成為中侵略目標的地緣政治風險,他說假若擔任總統就不會這麼說(保護台),這樣對美國的談判地位很不利  "台灣搶走了我們的生意, ...我們應該向他們徵稅"  Responsible Statecraft, 2023-7-17: 戰爭爆發時,別指望美國的盟友(日澳韓菲泰)參戰   Wall Street Journal, 2023-7-15: 日本領導人迴避討論台灣戰爭的角色,部分原因是輿論反對捲入衝突; 且政府為防止重蹈軍國主義覆轍,放慢了決策速度,數日的延誤可能決定台灣的命運   Lowy Institute, 2023-7-17: 美國將幫助澳洲獲得核動力攻擊潛艇使之能在台灣周圍行動,日本從美國購買 400 枚戰斧巡航導彈,使日本能夠瞄準中的導彈發射器和指揮控制站,這對阻止入侵台灣至關重要,但日澳屆時是否會提供任何支持都不確定    全文

 

 

 

pic.: 本網站"武統台灣" 於瑞士Swisscows 排名第1, 2023-9-3, 2023-7-23, 2023-7-1

 

 

 

 

台灣的“末日演習”

美國 Wall Street Journal, 2023-7-28 台灣針對中国入侵加強演習以傳遞信息  ── 戰爭可能發生
英國 BBC, 2023-7-27 批評者可能會挑剔這場戰鬥不太現實。入侵的力量很小。守軍都在等著他們。這一切都是有劇本的,勝利來得太快、太容易了。...但許多應徵入伍的士兵仍然嚴重缺乏訓練,其武器系統和軍事理論陳舊過時。
英國 Financial Times, 2023-7-26 台灣漢光實彈演習 - 軍事學者表示:“進展非常緩慢,事實上,考慮到我們面臨的威脅,速度太慢了。”
美國 The Daily Beast.  2023-7-23 台灣的“末日演習”:與中国戰爭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一瞥     中国的戰略是迅速佔領並避免外國干預台灣可能正在為不同的、更突然的攻擊做準備
香港 Asia Times, 2023-7-9 英國路透社援引台灣官員話: 中官方媒體的至少十幾篇新聞報導將漢光演習描述為蔡總統和島上美國公民的“逃亡預演”
  (FoxNews, 2023-6-19: “美國政府正在為居住在台灣的美國公民制定撤離計劃”,NEO, 2023-7-1: 截至2019年,在台有超過8萬美國人,撤離困難重重。主要困難是台灣的主要機場位於西海岸)
德國 DW, 2023-7-28, 7-26 台軍在入侵演習中嘗試烏克蘭戰術,今年的演習更加真實,不像之前的演習那樣只是例行公事。桃園地形開闊、寬敞,是“真正戰爭中潛在的弱點”。 中官方《環球時報》援引大陸專家的話說,漢光演習“只不過是一場表演,不會改變兩岸軍事平衡,只會加劇緊張局勢”
英國 Financial Times, 2023-7-24 台灣漢光實彈演習將傳達出一種對最壞情況的緊迫感。

 

Asia Times, 2023-7-17  武裝台灣 挑釁      by 美國Massachusetts大學教授 John Walsh

古巴與美國的距離大約相當於台灣海峽的寬度。最近中在古巴設立監聽站的傳言令 美國國會震驚並發表聲明“不可接受”。
如果中
也學美國對台所為  ──  武裝古巴或派士兵進駐古巴 呢?   (昔日古巴危機是否重演?)
當年美國南方脫離聯邦時,美國陷入了最血腥的戰爭,造成 620,000 名士兵死亡。如果台灣獨立
中國 將回到了西方殖民統治下的“世紀恥辱”。
如果一些台灣人希望美國出手援助,他們應該好好思考烏克蘭的悲劇。迄今有 15 萬至 20 萬烏克蘭士兵喪生,數百萬人淪為難民。

 

  Washington Post, Bloomberg, 2023-7-18: 郭台銘呼籲台灣和中國大陸恢復兩岸直接談判,這是真正緩解緊張局勢並維護台灣民主、自由和統治的唯一途徑  Defense News, 2023-7-21:眾兩院就 撥款軍事援助台灣發生衝突 National Review, 2023-7-15: 顯然,習近平正在推動美國將台海之戰視為兩個不和的中國間的局部衝突,並置身事外    全文

 



 

 "評論台灣戰略"排名 俄羅斯Yandex第一, 2023-9-3, 2023-7-7, 2023-6-24           OPinion

National Interest, 2023-7-16    -   兩岸戰鬥意志比較

China Taiwan
Adam Y. Liu and Xiaojun Li研究顯示, 55% 的受訪者支持“武統台灣”,33% 反對。另《ThinkChina》和《Taiwan Inside》調查顯示,中精英 53.1% 的人支持武統台灣,39.19% 反對. 大多數台灣人民並沒有承諾保衛自己的領土,而是非常希望依靠外部支持  ; 延長強制徵兵的計劃,遭到了台灣年輕人的強烈反對

 

CNN, 2023-7-14: 如果大量的解放軍機艦已經來到台灣周圍,那麼美軍來救援台北可能就太晚了 基輔 , 2023-7-15: 《中國時報》報導以色列拒絕美國將HAWK防空導彈轉移到烏克蘭,於是美國將回購台灣此款退役導彈援助烏克蘭 Reuters, 2023-7-14: 美國需要加快向台灣運送武器, 台灣需要防空系統以及從陸地瞄準船艦的武器  Sky News, 2023-7-12: 台灣戰爭  ──  大規模傷亡、國際貿易暴跌加劇必需品供應短缺通貨膨脹飆升  Business Insider, Yahoo Finance, 2023-7-10: 俄羅斯擁有中對抗西方所需的資源,石油,以及寶貴的經驗信息  ──   如何規避制裁,中擁有大量俄羅斯武器, 俄可傳授如何最好地運用以對抗西方武器,否則就必須以士兵的鮮血為代價才能獲得一小部分經驗  Daily Express, 2023-7-7: 習近平正在計劃戰爭,下任台灣領導正在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 攻打台灣面臨著巨大的障礙(登陸的海灘很少、地形崎嶇多山、以及城市戰的可能性)時物資進入台灣困難,中的工業能力比美國更大   全文

 

   台灣民調   ──     美軍 會保護台灣 嗎?

Asia Times, 2023-7-9: Inkstick 2022 年的調查顯示,70% 的台灣政府公務員及軍人,對美國干預中共入侵沒有信心。53.8%的20歲以上台灣人認為美國不會軍事干預,只有36.3%的人說會

SCMP, 2022-3-22: 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2022-3-22): 僅三成五相信美軍會參戰

 
美國不想保護台灣的原因  ( National Review, 2023-7-15: Yellen表示,"拜登如果再次當選,他可能寧願不為台灣而戰Washington Examiner, 2023-5-23: 拜登嚴重忽視台灣防禦)

(1)  引爆核戰

New York Times, briefing, 2023-7-12: 烏克蘭希望有明確時間加入北約但北約含糊其辭拜登表示烏克蘭尚未準備好加入。NYT駐歐首席外交記者 分析: 烏克蘭正在與核武國家俄羅斯交戰。北約第五條合約規定"集體防禦承諾" (任一國受到攻擊,視為對其他北約國攻擊),但沒有人願意這樣做。Washington Post (2023-7-9): 加入北約可能將其他成員國捲入與擁有核武的俄羅斯的激烈戰爭。

  (2) 台灣不想保護台灣

美國 L.A. Times, 2022-3-20: 美國和盟國可以幫助台灣自衛,但前提是台灣人準備好並願意戰鬥。

美國Stanford專家Francis Fukuyama (2022-2-27): 只有在台灣人願意犧牲 ˴ 願意為自己而戰的情況下,美國才可能會保護台灣;  

New York Times, 2021-8-16: 拜登: 美軍不能、也不應該在一場  阿富汗自己也不願參與的戰爭中, 戰鬥和死亡  

  現在烏克蘭人勇於參與戰鬥和死亡 , 美 國仍然不願參戰;  台灣還不如烏克蘭, 美軍怎麼會救台灣? 
New York Times, 2017年5月批台灣後備軍隊有名無實現在還是差不多 英國 The Guardian, 2023-7-9: 台灣後備軍隊只有一小部分作好了戰鬥準備

美國Wall Street Journal, 2023-7-5: 台灣遠未準備好作戰。
美國CNN, 2023-4-20:  美國政府高層都不滿台灣軍隊缺乏準備

美國Wall Street Journal, 2022-5-4: 台灣備戰不足的情況越來越危險
美國CNN, 2023-4-20:  美國政府高層都不滿台灣軍隊缺乏準備
美國Fox News, 2022-8-26: 台灣人並沒有做好適當的備戰
德國 DW, 2022-3-15: 台 灣的備戰進度遠遠落後
美國Foreign Policy, 2022-8-17: 備戰不足的台灣不可心存依賴美國
美國 The Hill, 2021-3-10: 台灣一直不戮力備戰


(3)  美軍無法保護台灣

Space News, 2023-5-22: 入侵台灣,中幾乎肯定會威脅或攻擊 GPS。僅是攻擊 GPS 的威脅就足以阻止美國保衛台灣。失去 GPS 將導致美國軍事打擊能力嚴重下降,並對美國國土造成嚴重的經濟和社會破壞

Asia Times, 2023-6-24: 亞太地區國家指出:美軍無法保護台灣。美國的經濟和金融實力無法保護台灣。美國的核武器也無法保護台灣。
Asia Times, 2023-5-27:  鑑於台灣武裝力量的先天劣勢,連美國都不願意正式承諾保衛台灣,台灣政府已探索接觸私人承包商。
 

(4)  美國盟邦無 意願出兵保護台灣 - 比方日本 ref to Wall Street Journal, 2023-7-15
 

 

 

 WION, 2023-7-7: 緊張局勢正在加劇。台灣總統斥責北京破壞民主,北京加大了對台北的政治和軍事壓力。習近平說,解放軍要敢於打仗  NBC News, 2023-7-5: 每次拜登表示將介入保台後白宮都表示對台政策沒有改變。終於,台灣知道必須盡可能做好自衛備戰否則沒有權利要求任何其他國家幫助 CBS News, 2023-7-2: Admiral Mike Gilday: 最令人擔憂的除共軍常規力量的增長,還有戰略核力量、網絡戰力、太空戰力的增長; 五角大廈消息人士告訴《60分鐘》,如果中入侵台灣,很可能會從外太空開始,雙方都將目標瞄準對方的衛星,隨後可能會對美國城市進行網絡攻擊,並破壞美國西海岸的港口 ◆ Defense News, 2023-6-29: 十多年來美國不僅輸掉了兵棋推演,而且輸得愈來愈快; 最好的方法是讓大量小型、廉價的無人機飛越台海,相互交談並向擁有摧毀共艦武器的軍機、潛艇和艦船發送信號   EurAsian Times, 2023-6-29: 台灣計劃將偵察用無人機轉變成轟炸機“轟炸”入侵的解放軍   EurAsian Times, 2023-6-29: 台灣無法在中的壓倒性軍力猛攻下倖存,除非得到美國的直接援助; 擁"核"    The Diplomat, 2023-6-27: 台灣的戰鬥決心是影響美國可能干預的關鍵。美國可能需要幾個月才能調動足夠的本土作戰力量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23-6-25: Wagner group (瓦格納)的叛亂是否很可能給北京一個教訓:入侵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太大? 這無疑是一個警示   Atlantic Council, 2023-6-21: 因台灣危機對中制裁可能使 3 萬億美元的全球貿易面臨風險,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台灣官方可能不支持對大陸經濟反制,這可能會讓台灣經濟付出高昂的代價,大眾輿論也可能分歧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23-6-23: 美國的威懾態勢“正在失敗,我們需要恢復我們四十多年來的威懾力”...美國採取高壓手段可能會付出沉重代價避免衝突需要外交上的細膩處理 ( take great diplomatic nuance.)  Yahoo Finance, SCMP, 2023-6-23: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呼籲武裝台灣"加強威懾",美國"並不熱衷"改善與北京的關係,華盛頓更傾向“戰略明確”,而非“戰略模糊” Reuters, Channel NewAsia Singapore, 2023-6-24: 共機穿越中線且逼近台灣海岸   Wall Street Journal, 2023-6-22: 制裁威脅可以阻止中入侵台灣 ? 答案可能是“是”,但有很大的限制須注意  Atlantic Council , 2023-6-21: 全面制裁中代價高昂,因此可能會針對嚴重依賴且不對稱依賴G7市場、技術、進口的中行業和實體,以減少附帶損害; 經濟反制是維護台海和平的軍事外交手段的補充,而不是替代   全文

 

 Washington Examiner, 2023-6-23: Brookings主任認為封鎖比入侵更有可能發生封鎖的好處是我們對此無能為力。缺點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達到效果——讓台灣人挨餓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美國派去打破封鎖的任何船艦的能力都將受到質疑。太多美國軍事規劃專家希望從擊敗入侵直接跳到與中的地區衝突,而忘記了台灣   澳洲SKYnews, 2023-6-22:  時間不多了:習近平可能在未來幾年對台灣採取行動 Strategic Forum CEO Ross Babbage表示  Asia Times, 2023-6-22: 布林肯之行並沒有阻止滑向戰爭如果戰爭來了,中將立即打擊琉球,否則就會失敗。美國將立即打擊大陸基地,否則就會失敗。拜登政府完全否定了前國務卿季辛吉和布里辛斯基成功達成的和平妥協。許多人相信一種論點,即歐亞問題都是美國試圖包圍和破壞對手穩定所致。因此,所有南美、非洲和中東地區在美國制裁俄羅斯時都與中站在一起  Asia Times, 2023-6-22: 無論以何種標準衡量,布林肯的中國行都是一次慘敗。他讓潰爛的局勢繼續惡化,更加危險  ABC Australia, 2023-6-21: 民調發現大多數澳洲人對與中關係解凍感到高興  CNN, 2023-6-21: 在台灣,“賭注越來越大,風險越來越高” MSN news, Clever Rebel, 2023-6-20: 北京告訴美國"我們願意為台灣死到最後一個中國人。而你們美國人就不"  New York Times, 2023-6-19: 美國國務卿自 2018 年以來首次訪問中——希望減緩北京和華盛頓之間關係的螺旋式下降。主要的國會共和黨人譴責試圖與北京外交關係正常化,破壞了國家安全  Economist, 2023-6-19:網絡輿論敦促對戰爭謹慎,有些人爭論說當中的實力明顯超過美國時,台灣自然會投降。最近的民調指若中共決定 明年一月前一戰僅55%支持    全文

 

改變  台現狀

美國 Atlantic Council, 2023-6-21:有效的威懾需要可信的威脅與可信的保證匹配。G7應向北京明確表示無意改變台海現狀 AP (德國Berlin), 2023-6-22: 德國總理警告北京不要使用武力改變台灣現狀
中国 Global times, 2023-6-21: Blinken不支持'台獨',但也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 中方楊潔篪指中美三公報明確台海現狀,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海兩岸同為一中。美方單方面將《與台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附加到一中政策之上,這不是中美雙方達成的共識把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作為一中的核心,這是篡改承諾  globaltimes.cn/page/202306/1292976.shtml 

 

 


 

 

 

"評論台灣軍隊"排名Yandex第一, 2023-8-1, 2023-7-22, 2023-7-7, 2023-7-1, 2023-6-24

 

國務卿布林肯 vs. 習近平

  美國FoxNews, 2023-6-19 美國前國務院發言人: “拜登政府表現得既needy又絕望,他們比中更想談,中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們讓我們卑躬屈膝
  美國FoxNews, 2023-6-19 布林肯訪華宣稱“不支持台獨”,去年,美中貿易額超過 7000 億美元,是兩國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水平他重申美國與中脫鉤並停止所有貿易和投資將是“災難性的”
  美國New York Post, 2023-6-19  許多共和黨人認為Blinken言論是"不恰當的磕頭""示弱的危險表現"
  美國FoxNews, 2023-6-20 布林肯的“誤導”之旅讓中国“更加大膽”,他“把台灣扔到了公車底下", 布林肯的言論幾乎肯定會鼓舞習近平入侵台灣”; 人民大會堂的座位安排讓美國失去尊嚴
  美國Slate, 2023-6-20 北京繼續拒絕恢復美中軍事領導間的例行溝通管道。拜登表現誠意的考驗可能是取消對國防部長的制裁
  美國FreeBeacon, 2023-6-20 布林肯的軟弱言論為中國入侵台灣鋪平了道路; 外交官告訴國務卿布林肯,美國必須在與中的合作與衝突之間做出選擇
  美國Washington Examiner, 2023-6-19  白宮“無法說出”中国對台灣的意圖; 布林肯表示,到目前為止,這些會議是“建設性的”。習近平表示,這些會議富有成效(productive),可能會緩和兩國之間的緊張局勢。
  美國WSJ, 2023-6-21 拜登稱習近平為獨裁者,危及美中解凍 (NY Times, 2023-6-21:布林肯訪華被視為朝著拜登所尋求的“解凍”邁出的建設性一步,但周三北京批拜登言論是公開的政治挑釁。 )

 

 FoxNews, 2023-6-19: 美國政府正為在台灣的 80,000 名美國公民製定撤離計劃台灣政府 2022 年推出民防手冊指南建議民眾以電話或掃描二維碼與當局聯繫獲取最新訊息,但眾所周知,電話線和互聯網路在許多緊急情況下會第一個失聯 FoxNews, 2023-6-18: 非常危險! 專家警告說,習近平已經設定了拿下台灣的“時限” CBSNews, 2023-6-18:“我們已經處於戰爭狀態”,Atlantic Council專家說:網路戰線如火如荼 Diplomat, 2023-6-17:台灣名義上已經放棄了美國建議的不對稱的國防改革,War on the Rocks 寫道: 台灣國防部現在正計劃威脅對大陸導彈打擊以及讓台灣部隊與佔盡優勢的解放軍硬碰硬來阻止入侵...台灣國防困境的癥結在於美國是否會出兵的不確定性 SCMP, 2023-6-17: 華盛頓認為北京傾向於大棒子而不是胡蘿蔔,因為它的立場越來越強硬 Washington Post, 2023-6-14: 拜登和習近平認識到,戰爭對雙方來說都是自取滅亡。最危險的導火索是台灣。雖然台灣問題的分歧無法協調,但並不意味著無法管控  The Messenger, Daily Beast, 2023-6-12: 華盛頓正在起草可能從台灣撤離美國公民的計劃。這不意味著期望一場戰爭而只是一個聲明,可能會發生戰爭 WSWS, 2023-6-12: The Financial Times 批露美國正計劃向台灣出售四架MQ-9B無人機,以提供有關中海軍行動的情報... 美國無意緩解與中的緊張關係 Asia Times, 2023-6-13: 蕭美琴非常像是疑美 論的人——她對拜登的支持不“滿意”;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社長表示: 與台灣是比例更極端的例子……你如何反擊呢? Taipei Times, 2023-6-12: Ian Easton: 台灣仍未準備好阻止衝突, 差遠了。為什麼台灣沒有對所有男女強制服兩年兵役?為什麼美國海軍陸戰隊不將部隊從沖繩遷移到最需要他們的台灣北部?...... Politico Weekend, 2023-6-9:五角大 廈擔心可能與中開戰  ── 因為美國可能會輸  ── 戰爭在清晨以大規模轟炸開始 ── 版的 “shock and awe.”軍機和火箭迅速摧毀了台灣大部分海軍和空軍。美國幾天內就耗盡了關鍵彈藥,網 路被切斷 ...  全文

 The Hill, 2023-6-8: 害怕中入侵?對台灣來說,這只是一個世界末日的場景 台灣需要堅持多長時間,具體取決於美國從哪裡派遣增援部隊; 來自聖地亞哥的航空母艦?台灣將不得不堅持兩週。來自夏威夷——時間較短約一周或八天...
 USNI, 2023-6-7: Easton警告說, 表面上台灣部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ASCMs(反艦巡航導彈)之一,但沒有實際作戰的數據。台灣在能製造多少導彈一直不透明,但有“生產緩慢的 傳言”,台北必須決定是否繼續將資源分配給兩種不同的戰略:可能容易入侵的傳統海軍,或者不對稱的海軍  The Hill, 2023-6-7: 共艦在台海與美國驅逐艦發生危險動作幾乎是史無前例的,以危險行為發出政治和權力信號是不尋常的,中人在過去幾年開始改變他們的語言,更加堅定地維護對台海兩岸的主權  SCMP, 2023-6-7: 根據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的民意調查發現,大多數歐洲人希望在美中台灣戰爭中保持中立,只有 23% 的人表示他們更願意站在美國一邊    The Hill, 2023-6-5: 拜登的策略是繼續讓俄羅斯流血。烏克蘭戰爭繼續分散美國對印太日益嚴峻挑戰的注意力越久,中共非正式封鎖扼殺台灣的風險就越大;中央情報局局長近秘訪北京以"五不"安撫中  1945, 2023-6-5: CSIS模擬:日本若允許駐紮的美國戰機飛往台灣戰鬥——成功保衛台灣的先決條件; 美國最有效的武器是其遠程轟炸機機, 可從共軍防空範圍之外發射 隱形巡弋導彈; 美國殺戮潛艇將因共軍反潛戰力造成 20% 損耗, 美建造速度無法彌補損失 ◆ CNN, 2023-6-3: 美國國防部長: 台灣戰爭將是“毀滅性的”("devastating")  EurAsian Times, 2023-6-2: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IISS):對台灣的攻擊可能是“快速而兇猛”的  National Review, 2023-6-2:美國國務院稱“不可能”加速運送交付軍售武器; 其中許多都被延誤了; 悲觀的前景如魚叉”反艦導彈預計 2025 年至 2029 年之間, Stingers(2025 年)、Javelins(2023-24 年)、HIMARS(2024-25 年)  The Hill, 2023-6-3: 防衛美加艦穿越台海 (共艦在美艦前方切入迫使改變航向), 表示“無害通過”沒有任何問題,但“我們必須防止利用這些自由的企圖”  Washington Examiner, 2023-6-1: 華盛頓出現了一種新的共識,即中共是美國安全的最大威脅。可能迫在眉睫對台入侵是國會和智庫強烈猜測和計劃的主題。 但武裝烏克蘭使美國武器供應鏈非常薄弱  Economist, 2023-5-31: 美國正在擴大其軍事基地,並加強印太演習,下一任台灣總統將被夾在bubbling的超級大國攤牌的中超過一半的選民都是中立的柯文哲受歡迎使台灣大選難以預測。民進黨也有形象問題  Washington Post, 2023-5-31: 若民進黨大選獲勝,美國反擊中將獲得一個心甘情願的合作夥伴,緊張局勢可能持續  Bloomberg, 2023-5-31:灰色地帶戰術最可能引發危機。例如,奪取離島,或者在不徹底封鎖的情況下干擾航運——這不會引起美國的軍事反應 Washington Examiner, 2023-6-1:解放軍很有希望在台灣擊敗美國,即使美國投入全部軍力。 台灣對自己的防禦並不認真。蕭 美琴說烏克蘭才是關鍵不擔心台灣武器庫存尤其荒謬 Reason Magazine, 2023-6-1: 向台灣提供自衛武器是正確的戰略,避免美國捲入代價高昂的戰爭,致命衝突並不符合美國的最佳利益 Daily Express, 2023-6-1:正在“加強”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軍台灣準備好迎接“不對稱戰爭”(例如游擊戰、敵後叛亂和恐怖主義 )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2023-5-30: 台灣駐美國代表表示,台灣正準備自衛,而不僅僅在依靠其他民主國家來挽救局勢但美國在國防供應鏈中遇到的挑戰對台灣產生了影響 Radio Free Europe, 2023-5-30: 北京未來最有可能採取的行動是封鎖台灣,而不是直接軍事入侵  Washington Post, 2023-5-20: 選擇台灣而不是烏克蘭是一個可怕的誤導。中是比當今俄羅斯更大的軍事威脅。北約是我們最重要的聯盟,歐盟是我們最natural、最強大的盟友。 從烏克蘭轉向台灣很可能導致在兩個地方都失敗。   全文

 

 

"核保護傘”納入台灣?

澳洲Sky News, 2023-5-28 "核保護傘”保護台灣協議可能對全球造成災難,推動核保護傘分裂了台灣 skynews.com.au/world-news/united-states/taiwan-could-soon-be-under-us-nuclear-protection/video/732789a9ca7ee4de4c33a614a6a24c35
SCMP, 2023-5-28 芝加哥大學教授John Mearscheimer:核保護傘將“在台灣形成強大的常規威懾力量”; 張延廷:台灣的首要任務應該是獲得更先進、有效的武器如 F-35 戰鬥機、P-8 反潛機;  專家:以韓國為例,直到今天,美國還沒有完全承諾當北韓核攻擊時使用核武保衛南韓。msn.com/en-xl/news/other/us-nuclear-umbrella-for-taiwan-solid-cross-strait-shield-or-wishful-thinking/ar-AA1bMtGS
EurAsian Times, 2023-5-26  吳釗燮說台北和華盛頓正就“核保護傘”進行談判但國務院、國防部或白宮沒有任何聲明或反應意味著美國無核武保台計劃。美國將在日韓部署永久性核武器。

 

 ◆Asia Times, 2023-5-27: 如果中也額外徵兵,台灣的徵兵將是徒勞的。鑑於台灣武裝力量的先天劣勢,甚至連美國都不願意正式承諾保衛台灣 ,台灣已增加其他接觸,比如本月美國承包商的訪問   Asia Times, 2023-5-25: Robert O'Brien:美國永遠不會讓[半導體]工廠落入中手中,即使這意味著軍事打擊; "炸毀台積電"以美國陸軍戰爭學院著名論文為基礎,實際上美國政府已經攻擊了台灣半導體威脅到台灣經濟的穩定和安全Global Times, 2023-5-26: 便攜式防空系統毒刺導彈抵台這 種武器已經證明了在城市戰中的殺傷力……且意味著該島將被納入美國的作戰指揮結構,這表明,一旦爆發衝突,美國不會衝在前線,而是指揮與犧牲島內部隊 The Guardian, 2023-5-22: 許多美國官員認為台灣可能成為下一次全球衝突發生的地方  Fortune, 2023-5-21:巴菲特(Buffett)告訴日本的《日經新聞》,台灣戰爭威脅是拋售大部分台積電股票的“考慮因素”。馬斯克(Musk)告訴英國《金融時報》,台灣的衝突不可避免。台灣外長說,除了金錢,我們還有價值觀 NewColdWar.org, 2023-5-20: 美國遏制中的政策已將盟友態度推向一場“民主與專制”的世界末日之戰,台灣已成為西方民主國家的軍事灘頭陣地 Financial Times, 2023-5-20: Hillary Clinton : 烏克蘭戰爭延遲了国 攻台時程      全文

 

美國會來嗎?

美援

Washington Examiner, 2023-5-23: 拜登嚴重忽視台灣防禦 這不但危險  而且是非法的,拜登沒有遵守台灣國防法(Taiwan defense law) 無視或完全拒絕遵守 TERA 對台軍事融資贈款也懸而未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拜登政府缺乏政治意願

美軍

Space News, 2023-5-22:入侵台灣,中幾乎肯定會威脅或攻擊 GPS。分析人士認為,僅是攻擊 GPS 的威脅就足以阻止美國保衛台灣。失去 GPS 將導致美國軍事打擊能力嚴重下降,並對美國國土造成嚴重的經濟和社會破壞

經濟制裁

沒有台灣美國也要在經濟科技方面打壓中国,但存在困難 CNBC, 2023-5-19: 保衛台灣可能與經濟產生衝突。Musk:經濟和全球經濟體就像連體嬰 19FortyFive, 2023-5-10: 大多數美國政客最終更願意維持美中深厚、持久的貿易關係

 

  Washington Examiner, 2023-5-20: 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為,進攻台灣只是時間問題,而不是是否會發生。解放軍將以大數軍力作戰,如此具有強大吸損的能力,不會遭致戰略失敗  ◆ CNBC, 2023-5-19:美國議員以系列立法試圖扭轉中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其中一些被指責為散佈恐慌情緒。 Washington Post, 2023-5-18: 烏台需要許多相同的武器,美國必須優先考慮台灣... 如果不這樣做,可能會導致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衝突 Daily Express, 2023-5-16: 的徵兵宣傳警告做好戰爭準備——他們知道戰爭即將來臨。Liz Truss :我們西方人負有集體責任,要讓台灣做正確的事 New York Times, 2023-5-17: 侯友宜對地緣政治問題很少說話對中的立場不夠明確 The Hill, NewsNation, 2023-5-16:軍方表示已準備好“堅決粉碎任何形式的台灣獨立” 英國Finacial Times, 2023-5-15: 即使台灣迅速投降,或美國袖手旁觀,目前對中持觀望態度的每個西方國家都必須加入嚴格的制裁制度 英國Telegraph, 2023-5-15: 台灣是最有可能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爭端。前首相Truss的演講將進一步加劇緊張局勢——預計將呼籲西方採取更強硬的路線,並與台北“確實開展軍事國防合作” 德國DW, 2023-5-12:台灣歷來將其導彈戰力限制在防禦,但 CSIS 表示該島已開始研發專作攻擊 用的導彈 New York Times, 2023-5-11: 一些軍事戰略家認為,台積電為台灣提供了抵禦入侵的保證——部分原因是美國需要保衛其供應鏈。賭注是巨大的  First Post, 2023-5-12: 如果中入侵台灣,80% 的日本人不希望參與其中,56%表示自衛隊應僅限於提供燃料、食品和醫療援助。日本並沒有向任何一方傾斜,但國防開支正在增加 The Hill, 2023-5-11: 在幾次重要講話中,習似乎在準備一場戰爭,讓食品供應更加自給自足,並大幅加快動員演習規模越來越大...19FortyFive, 2023-5-10: 大多數美國政客最終更願意維持美中深厚、持久的貿易關係拜登總統表示將捍衛陷 入困境的台灣,讓自己陷入了外交困境 The Federalist Society, 2023-5-10: 美國在中共封鎖台灣情況下根本沒有充分的理由使用武力  Washington Times, 2023-5-9: 台北對於國際投資 人的恐懼和世界末日的言論感到不安台灣官方正試圖淡化美國投資大師和政府官員的言論,台灣一些評論指華盛頓散佈恐慌於事無補     全文

 

武統 民調

Bangkok Post, SCMP, Yahoo Finance, 2023-5-21: 新加坡國立大學 和上海紐約大學發表在< 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的民意調查顯示,55% 的大陸民眾贊成“發動戰爭收回台灣”,1/3反對,其餘表示不確定。 其他的方案包括“在台灣外圍有限的軍事行動”(58%贊成)、“使用經濟制裁”(57%)和“維持現狀以增強經濟和軍事實力”直至統一(55%)。此民調挑戰了主流說法,即收復台灣是中國大陸幾乎每個人的集體意願。”
 
美國 Bloomberg, 2022-10-17: 四分之三的中國大陸民眾不接受無法統一,但支持和平統一的與支持武統的民眾人數差不多
Global Times, 2022-11-24: director of the world navy research center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South China Sea Studies: 已明確表示,將通過和平方式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和平統一

武統

中時 旺報, 2023-5-6: 新華社認證的權威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英津, 在最新出版的期刊指出,1970到80年代,東西德馬克的實際購買力比價是100:12,但東西德統一時,東西德馬克匯率按1:1方式結算,可帶給大陸「啟示和借鑑意義」。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30506000583-260303?chdtv
The Jamestown Foundation, 2023-3-17:  78.2% 認為中對台灣政府不友好,但只有 61.9% 認為北京對台灣人民不友好 (Taipei Times, 2022-10-28)
美國共和黨"Beat Biden"宣傳片出現台北市遭攻擊 濃煙竄起的畫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LMMxgtxQ1Y
英國The Guardian, 2023-5-11: 台灣年度緊急演習首次包括共軍對台攻擊 ── 倒塌的建築來襲的導彈 台北數百萬人可能想逃難但出城的道路為河流和山脈環繞,周末出現嚴重的交通堵塞 ...

 

英國前首相Liz Truss訪問台灣

New York Times, 2023-5-6: 駐英大使館稱特拉斯女士的訪問是“一場危險的政治秀”。Liz Truss呼籲建立“經濟北約”。
nytimes.com/2023/05/19/world/asia/liz-truss-taiwan-tsai.html
英國媒體批評 / 丟臉的首相笨手笨腳地插手,危及與北京的微妙關係” ;“放縱她的傲慢和憤怒,這位連續不負責任的議員正在對她的國家造成另一種傷害”; “台灣人民最不需要的就是特拉斯的幫助"
英國保守黨批評 “這次旅行是表演性的,而不是實質性的" globaltimes.cn/page/202305/1290833.shtml

 

 Washington Examiner, 2023-5-5: 澳洲專家: 西太平洋因台灣而爆發戰爭將是災難性的。它會比大多數人預期的持續時間更長,對世界產生更廣泛和更深入的影響  Business Insider, 2023-5-3: 根據美國的國防戰略,核戰力仍然是“終 極後盾”(ultimate backstop)  Fox News, 2023-5-3: 中共武統戰爭可能使用人工智能製導武器, 有助於減少平民傷亡和對建築物的破壞。這將使戰後的統一和重建更加容易  英國Express, 2023-5-3:台灣發表如何處理與北京衝突的威脅性聲明後,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恐懼 ◆ Responsible Statecraft, 2023-5-2: "下一個烏克蘭就是台灣”的聲音越來越多如果日本中立,可能會鼓勵中使用武力  Air and Space Forces, 2023-5-1: 戰爭風險正在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台海 的美中衝突失控。Glaser說,幾乎沒有證據顯示台灣正朝那個方向前進──聽從美國的建議成為"豪豬"  日本Nikkei Asia, 2023-5-1:修改徵兵法,著眼於台灣戰爭   The Hill, 2023-5-1: 印太緊張局勢持續升級,美國正將重點從俄烏戰爭轉移到台灣戰爭上  Washington Times, 2023-5-1:威脅迫在眉睫,而且越來越大  法國le Monde, 2023-4-30: 台美的密切關係激怒了北京。中国的軍演提醒人們台灣現狀是多麼脆弱  The Wire China, 2023-4-30: 入侵烏克蘭之後,中的威脅行動變得更加緊迫Pew民調: 美國人越來越擔心兩岸緊張局勢加劇 Reuters, 2023-04-27: 富豪郭台銘說若他當選 中国不會攻台繞台飛行 但台灣政客希望讓民眾仇中才可以當選 ◆The Nation (2023-04-26): 眾議院模擬戰爭面臨著“幾十年來從未見過的大規模死亡和破壞的可能性”且可能越過核戰門檻  Washington Examiner, 2023-4-25: 台灣戰爭在最好的情況下美國仍可能輸掉... 標槍與刺針導彈可能決定台灣戰爭的結果支持烏或台意味著更困難的選擇 Associated Press, 2023-4-22: 美國國會中美台戰爭模擬顯示: 北京的導彈和火箭使台灣傷亡慘重 驚恐的盟邦們袖手  CNN, 2023-4-20: 美國政府高層抱怨台灣軍隊缺乏準備和士氣低落  英國 Reuters, 2023-4-20: 美國國會模擬中国入侵台灣, 表明必要在危機發生之前全面武裝台灣   英國Telegraph, 2023-4-20:艦隊不斷壯大,拜登卻計劃縮減美國海軍  英國The Register, 2023-4-22: 台灣想做晶片生意 詢問美國是否可以讓反華言論冷靜下來     全文

 

日韓 會保衛台灣??

日本  Asahi News, 2023-5-1 南韓  The Diplomat, 2023-3-21
朝日新聞民調查顯示,80%日本人擔心日本捲入台灣戰爭。56% 表示,自衛隊的作用應僅限於為美軍提供後衛支持(rear support)。至於日本的國家安全,70%的人選擇“深化與中的關係”,遠遠超過選擇“加強防禦戰力”的26%。 韓國將置身於台海戰爭之外  韓國不希望韓中關係受損的願望非常強烈,以至於就算共軍攻擊殺死韓國領土上的美軍也並不一定會使韓國對抗中
韓國會將對台支持限制在低端範圍——強硬的外交聲明、象徵性的經濟制裁以及在後方補給從前方戰場返回的美軍
Asahi News, 2023-5-1  asahi.com/ajw/articles/14898395 The Diplomat, 2023-3-21  thediplomat.com/2023/03/south-korea-will-stay-out-of-a-taiwan-strait-war/

 

  The Hill, 2023-4-20: 習近平尋求以經濟或外交壓力統 一,軍事選擇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  Brookings, 2023-4-17: 2024如果賴獲勝, 預計北京可能加大對台壓力,既向大陸展示主動權,又阻止賴進一步削弱兩岸的紐帶  Insider, 2023-4-20: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 10年內中侵台機率超過50% ; 習在海峽沿線建造防空洞和野戰醫院,通過新法律加強後備部隊,並用“尖銳的語言”為人民準備戰爭 The Bulwark, 2023-4-19: 如果台灣被佔領,北京將使用戰術核武器保衛台灣。美國在軍事和經濟領域都嚴重缺乏準備 德國DW, 2023-4-19: 台灣的選擇:中國還是美國?  CNN, 2023-4-15: 與烏克蘭不同,物資必須空 海運進入——這極易受到攔截,儲備彈藥至關重要, 即使美國不想直接武力干預  Washington Post, 2023-4-15: 與烏克蘭不同,如果沒有美國的直接軍事干預,台灣無法自衛  New York Times, 2023-4-14: 美中透過針孔互相注視著; 真正的答案比"台灣"  "專制vs民主"要深刻和複雜得多。中共現在確信美國要打倒它 全文

 

美國人贊成保衛台灣 ?    美國人支持出兵?    美國人贊成干預?

民調

美國人意見

Redfield & Wilton poll
 
31% 的人表示他們贊成華盛頓進行干預(intervening),而 25% 的人強烈贊成在台灣發生危機時採取軍事行動(military action)五十%受訪者認為,保衛台灣免受中国攻擊是出於「條約承諾」。 Express UK, 2023-4-14, Newsweek, 2023-4-14  express.co.uk/news/us/1758510/US-China-Taiwan-WW3-new-poll-dxus
Fox News, 2023-4-23 美國人對於中入侵台灣 意見分裂 :
♦ 我不想讓國人捲入戰爭 ♦ 我們需要幫助台灣 ♦ 溝通可能會達成妥協,但我們不會那樣做 ♦ 我們應該先照顧好自己,然後再去擔心外國 ♦  美國需要後退,讓他們去管自己的事。 如果他們想自相殘殺,讓他們去吧。如果這影響到美國的利益,那麼我們就會介入 ♦ 美國應更加
hands-on approach    foxnews.com/world/americans-torn-us-respond-chinese-invasion-taiwan
PS:
幫助介入不等於派遣美軍
2022 YouGov-Cambridge Globalism Survey 民調 Newsweek, 2022-10-25: 52% 的美國成年人(51%英國人62%澳洲人55%日本55%瑞典43%德國38%法國51%印度)認為,應該向台灣提供幫助。
但派遣美國聯軍和提供重型武器並不很受支持,大多數西方國家
至少十分之四的國家 只支持提供台北情報或軍事顧問。
msn.com/en-us/news/world/us-public-supports-help-for-taiwan-if-china-attacks-e2-80-94poll/ar-AA13mtgy  
 

  Daily Express, 2023-4-14: 隨著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恐懼加劇, Redfield & Wilton民調: 31% 贊成華盛頓進行干預,而 25% 強烈贊成在台灣危機時採取軍事行動; 政治學家: 台灣問題仍然是為數不多的(few)仍 能將美國政客聚集在一起的兩黨話題之一 New York Times, 2023-4-6:McCarthy蔡英文會面的報復,習近平面臨的艱難計算, 解放軍的威脅可能傷害國民黨的總統希望 Financial Times, 2023-4-5: 只有 39% 的台灣人贊成尋求美國更緊密的聯繫只有 33% 認為美國是可信的  The Hill, 2023-3-31: 美國官員警告,北京準備在未來五年內入侵台灣,或可能年內發動攻擊。這在國會山莊引起了不安,尤其是共和黨,批評拜登不必要的拖延運送武器前往台灣 Bloomberg, 2023-3-31: 美國的言辭“掏空”矽盾與挑起戰爭削弱中共正失去台灣的民心  ◆ 日本Japan Times, 2023-3-30:中国不會發動入侵,除非他們確信消滅了大部分台軍。迫使台灣投降其他幾種方法:加 強脅迫戰略,奪取離島並進行封鎖,以及發動遠程精確打擊 Economist (2023-3-28): 拜登稱將保衛台灣免受“前所未有的攻擊"。令人擔憂的是,這種可能性不再遙遠  GIS Report, 2023-3-28: 對台灣矽盾的質疑越來越多。 美國前國家安全副顧問 Matt Pottinger 最近駁斥了台灣矽盾會威懾中国的說法 Washington Examiner, 2023-3-27: 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 拜登總統上任以來,就表現出軟弱,這會招致侵略和戰爭 Modern War Institute at West Point, 2023-3-23:  CNAS 兵棋推演發現阻止北京對台灣造成既成事實 ── 奪取台灣離島 ── 最佳選擇是“毒蛙策略”(“the poison frog strategy.”) 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2023-3-22: 北京若長期對台封鎖,美台幾乎沒有能力打破這種封鎖 ◆ 英國 Morning Star, 2023-3-23: 英國鷹派與台灣眉來眼去與英國捲入台海日益增加的戰爭危險密切相關 Foreign Affairs, 2023-3-21: Jessica Chen Weiss: 美國決策者面臨的艱鉅但關鍵的任務是在威懾和挑釁之間穿梭...,可能會過於偏向後者,無意中做出他們試圖阻止的事 USNI, 2023-3-21: 太平洋空軍司令稱,美國需要制空權和殺艦武器來保衛台灣 ◆ Newsweek, 2023-3-20: 美國可能會發現自己根本無力部署部隊。北京無疑會結合軍事行動與攻擊美元,並在適當的時候拋售其持有的美國債券  New York Post, 2023-3-18:習近平 可能會選擇俄烏戰還在進行時儘早對台行動; 北京對美國對“超限戰”毫無準備的評估感到鼓舞 澳洲ABC, 2023-3-19: 澳洲國防部長否認向美國承諾將協助台灣之戰以交換 核潛艇 Brookings, 2023-3-16: 烏克蘭戰爭使中對台壓力顯得特別嚴厲和不祥...如台灣選舉的結果不如預期與一些動盪同時發生,可能會促使習近平在 2024 年嘗試再次升級軍事壓力  The Hill, 2023-3-16: 習近平看到了拜登明顯不願在俄烏戰取得決定性勝利 The Jamestown Foundation, 2023-3-17: 49.5%的受訪者不滿意蔡總統的兩岸政策, 78.2% 認為中對台灣政府不友好,但只有 61.9% 認為北京對台灣人民不友好 (Taipei Times, 2022-10-28)   全文


 
The Nation, 2023-3-17:国領導人似乎已得出結論,台灣人最終會自願統一。中 国似乎準備投入大量資源來說服台灣人,尤其是年輕人 ── 將從統一中獲得更大的好處,這是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成功的戰略。美國共和黨人卻利用入侵的預測在國會引起恐慌,並為未來與中国開戰尋求額外資金。我們是在無中生有製造台灣危機嗎? Washington Examiner, 2023-3-17: 亞洲問題專家認為,“戰爭”將集中在台灣,並會在總統大選美國分裂且經濟可能陷入衰退時爆發...與川普政府不同,拜登政府似乎害怕中国,而且,第一家庭,特別是總統和他兒子過去與中 国的商業往來已經損害了白宮的利益 CounterPunch.org, 2023-3-17:提出烏俄談判以及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的緩和——利用“軟實力”將美國逼入絕境。拜登的注意力最好集中在美國,而不是花費數十億美元恐嚇並試圖引發遠在太平洋的軍事衝突 Defense Post, 2023-3-16: 台灣 對中国毫無準備!!”台灣被敦促採那芬蘭的軍事預備役方式, 台北也在考慮讓女性參加預備役訓練 英國Reuters, 日本Asahi, 2023-3-15: 害怕黑暗:台灣看到戰時 對外通信的脆弱即使在和平時期也無法快速修復關鍵的海底網 路電纜,且缺乏合適的衛星備份 The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2023-3-13: 習近平宏偉的戰略目標...成為亞洲的主導力量,讓中國​​再次偉大收回台灣是關鍵一步。如果日本潛艇參戰,可能摧毀中海軍,確保更快的勝利...但日本還沒有決定在可預見的未來它可能永遠不會決定 Business Insider, 2023-3-14: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Robert O'Brien稱,美國寧願摧毀台灣的半導體工廠,也不願讓它們落入中國手中; 將摧毀的行為與二戰英國下令摧毀向德國投降的法國海軍艦隊相提並論 (O'Brien後來自行淡化其言) Reuters, 2023-3-13: 預計台灣海峽將被全面封鎖,國防開支將集中備戰 中国的“全面封鎖”  U.S. Naval War College  - China Maritime Studies Institute (Mar., 2023),  Asia Times, 2023-3-11 : 美國可能能夠挫敗入侵登陸的企圖,但任務極其艱鉅,如果中台灣實施封鎖,美國就會失敗 Economist, 2023-3-9: 幾乎可以肯定,入侵將從對台灣的大規模導彈和火箭襲擊開始。智庫台灣國防與安全研究所說:台灣頂多可以抵擋共軍一兩個星期  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2023-3-9:華盛頓越來越擔心中會在可預見的未來入侵台灣。“統一”為共政 權的生存任務。對美國來說,維持台海現狀對安全和經濟利益至關重要 Washington Post, 2023-3-9: 軍艦、漁船和挖沙船經常使用灰色地帶戰術進入台灣水域 ── 部分是恐嚇行動,部分是資源開採 FoxNews, 2023-3-10: 我們(美國)在軍事上的唯一優勢是核潛艇 CNN, 2023-3-8: 如果入侵台灣,中國政府可以使用 TikTok 來控制數百萬人的數據,並利用該視頻應用來塑造公眾輿論 The Hill, 2023-3-9:習近平呼籲“更快提升”武裝力量到世界級標準 Military, 2023-3-9: 在台灣戰爭中,第一步需要集中精力擊沉中国船 Economist, 2023-3-6:台灣購買和建造可以輕易被中導彈摧毀的大型機艦坦克台灣不應將入侵和“灰色地帶”行動視為同等重要; 台灣最需要證明的是,它能在中入侵後存活幾天 FoxNews, 2023-3-7: 外交部長警告說,為何美方口口聲聲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暗中製定毀台計劃? 全文

 

 ◆ 以色列J Post, 2023-3-8:我們必須警惕中的不耐煩,擔心其國家威望暴露在不斷的侮辱和挑釁之下,可能會使它處於迅速選擇軍事收復台灣的境地 New York Post, 2023-3-3: 戰爭拖延使支持美國發揮“主要”作用的民眾從去年的 32% 下降到 26%, 支持向烏運送武器者從60%跌至 48% 。如果基輔陷落,北京將加劇霸凌, 且更加關注侵略台灣 Washington Examiner, 2023-3-4: 助理國務卿在Hudson Institute說在十年內阻止共軍侵台並不容易 Foreign Policy in Focus, 2023-3-2:歷史教訓:當各國備戰時,戰爭的可能性大得多。 中美一直在進行軍事、外交和半秘密行動,可能將我們拖入災難衝突;台灣可能會在幾天內屈服...面對封鎖,華盛頓一想到損失數百飛機和數十艘軍艦,一兩艘航母,就會退,如果美國挑戰攔截封鎖,就可能成為侵略者──從華盛頓的角度,這是一個真正的抑制因素 The Hill, 2023-3-2: 根據經驗,美國對台灣的援助應該是對烏克蘭的 20 倍。遺憾的是,事實並非如此 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 2023-3-4: 指望中從俄羅斯的挫折吸取教訓放棄統一將是個錯誤 Pew.org, 2023-3-2: 台灣因宣布獨立而共軍入侵時,46%的民主黨表示支持台灣,而共和黨為28% Asia Times, 2023-3-4: ASPI智庫表示,中國在最重要的技術方面(人工智慧、超音速導彈、無人機...)領先美國應為民主國家敲響警鐘 The Hill, 2023-3-1: 戰略模糊不符威懾之需。華盛頓須劃定“紅線”告知中若進攻台灣,將立即承認台獨立和主權。將摧毀解放軍的基地 BostonGlobe, 2023-3-1:美國須快速提供魚叉、毒刺、標槍和 HIMARS,並支持台灣與北京接觸以緩和緊張局勢 YouGov, 2023-3-1: Economist, YouGov發現, 51%美國人表示,使中不以武力接管台灣”比“美國與中保持良好關係”更為重要。37% 至 22%: 應用武力幫助保護台灣   澳洲Star News, 2023-3-1: 擬議的動員法正面臨民眾的強烈反對。國防部澄清表示可以要求孩子們製作設備以及幫助救護和消防, 反對派批關於媒體的限制很容易被政府濫用 New York Times, 2023-2-27: 中国在軍事、經濟和工業方面已經變得足夠強大,足以奪取台灣並直接挑戰美國的地區霸權 英國The Times, 2023-2-27: 戰爭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美國尚未準備好應對中戰爭,且缺乏保護台灣周邊部隊的遠程導彈 EurAsian Times, 2023-2-26: 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的美國選民支持以干預支持台灣── 但不包括派兵赴戰場 ◆ 英國Daily Mail, 2023-2-23: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軍將增兵四倍駐台,提供訓練而不是用於戰鬥,美國海軍部長警告稱,共艦規模超過了美國,專家表示,在全面海戰中,規模較大的艦隊幾乎總是具有決定性優勢 Reuters, 2023-2-24: 中国軍方從俄烏戰取教訓,必須速 戰速決 The Conversation, 2023-2-24: 武統台灣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以轉移民眾對國內問題的注意力 日本Japan Times, 2023-2-24:日本充其量只能成為美國領導的保台聯盟的(可能不太情願)追隨者 The Hill, 2023-2-23: 要確保台灣有能力自衛,現實是,即使沒有烏克蘭戰爭,美國國防工業也不會為亞洲戰爭做好準備 aljazeera, 2023-2-23:中央情報局局長表示,雖然習近平可能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失敗感到“不安”,但他仍然告訴中軍隊準備在 2027 年之前要為入侵台灣完成準 Bloomberg, 2023-2-22: 台灣國防部長: 抵禦解放軍兩周是台軍的關鍵目標 SCMP, 2023-2-23: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經歷可能會讓北京武統猶豫 Washington Post, 2023-2-20: 美國應該在台灣問題上威懾 ──  而不是挑釁 ──  北京 Insider, 2023-2-20: 跡象表明,中可能會將退役的 J-7 改裝成自殺式無人機,用於大規模攻擊台灣 Economist, 2023-2-18: 中国在某些關鍵軍事組件上仍然依賴俄羅斯,這使得中俄友誼成為中国可能不得不入侵台灣計劃的核心  (CBS: 布林肯說, 中國大陸正在考慮提供俄羅斯「致命的支援」「從彈藥到武器的一切。」) 日本Japan Times, 2023-2-19: 沒有證據表明中急於進攻台灣,儘管許多美國政府和軍方官員將 2027 年甚至 2025 年列為強制統一的潛在最後期限 Washington Examiner, 2023-2-17: 美眾院外交委員會主席: 我們給武器,烏克蘭有能力獨立作戰。但台灣不能獨立戰爭,即使給他們武器 EurAsian Times, 2023-2-18: 許多西方專家指出,如果外交或和平統一失敗,中將毫不畏懼地訴諸武力 NY Times, 2023-2-15: 應提供防禦性武器,及低調、更靈活地部署美國軍隊,將提高中動武的成本,而不會加劇中的不安全感 法國AFP, 2023-2-15: 俄烏戰最大的教訓是彈藥迅速消耗難以補給,烏克蘭採靈活、分散的(flexible, decentralized)的指揮,較俄羅斯嚴格、集中的指揮控制,台灣軍隊現在需要更好的訓練 澳洲SkyNews, 2023-2-14: 的侵略可能引發新的世界大戰在台灣地實地考察,聽到當地人絕望的恐懼,他們在倒數計時戰爭的日子 Maritime-executive, 2023-2-6: 防止台海戰爭,對許多人來說,這需要拋棄戰略模糊,並向北京明確表示,與台灣開戰也意味著與美國開戰 Newsweek, 2023-2-7: 美國防部副部長:台海戰爭短期內不太可能發生  Washington Post, 2023-2-3: 官媒《人民日報》社論中表示,美國必須放棄遏制的“執念” Washington Post, 2023-2-2: 如果沒有日本,美國可能會在保衛台灣的戰鬥中處於劣勢,但日本似乎只準備反擊攻擊其領土的共軍 Forbes, 2023-2-2: 美國可以保衛台灣——以驚人的潛艇損失為代價 US Naval Institute, 2023-2-1:儘管美台領導人有理由避免破壞性的城市巷戰,但面對解放軍的強敵,防禦戰略是贏 得曠日持久、代價高昂城市消耗戰。美國的空海 軍應配合此總體目標 Forbes, 2023-1-31:缺乏兩棲攻擊能力,但使用大量偽裝、隱蔽掩飾的民用渡輪就很難預測何時以及是否會入侵台灣。 2016 年解放軍已要求民用 RO-RO船 按照軍用標準建造   全文

 

拜登 國情咨文 - 台灣戰爭

The Hill, 2023-2-9 國情咨文演講掩蓋了國家安全同時面臨的這兩個明顯而現實的危險。拜登政府什麼時候才能認識到我們基本上處於相當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狀態?
Washington Examiner, 2023-2-1 國情咨文:拜登對華政策容忍過度風險  拜登政府拒絕備戰是在玩火。反艦導彈之類的武器數量不足以持續數週的戰爭中維持有效的戰鬥力
The Hill, 2023-2-14  2022 年 3 月的第一份國情咨文拜登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陰影下發表,“在民主與專制的鬥爭中,民主國家正在崛起"; 如果中國入侵台灣,國際秩序真的會崩潰嗎?威權主義真的會在全球蔓延嗎?保衛台灣符合美國利益嗎?我們準備好讓美國人陷入危險了嗎?犧牲值得嗎?鑑於當前的債務危機,我們準備好花費數万億美元了嗎?美國公眾會支持它嗎?如果會,會支持多久?
拜登國情咨文,把中國議題放在俄羅斯後面,也隻字未提「台灣」,拜登不只不跟共和黨翻臉,他其實也還不打算跟習近平分道揚鑣,他說美中還是可以一起做對美國有利的事。udn.com/news/story/7339/6959435?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_v2

 

  New York Post, The Hill, 2023-1-30: 大佬議員M. McCaul: 只要拜登表現出軟弱,就像他在阿富汗烏克蘭那樣,就很有可能看到中,台灣和印太地區發生衝突,美國會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耗盡精確導彈和先進技術 Wall Street Journal, 2023-1-29: 美國空中機動司令說出台 海可能開戰的真相 - 將在 2025 年戰    全文

 

 

Fox News, 2023-2-4, USA Today, 2023-2-3, The Hill, 2023-2-2

專家 預估共軍攻台時間
中央情報局局長 CIA Director William Burns 2027之前  Xi has ordered military to be ready for Taiwan invasion by 2027
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 Adm. Charles Richard, commander of U.S. Strategic Command 2027之前
印太司令部前司令 Philip Davidson, the former head of U.S. Indo-Pacific Command (Jan. 2023) 2027之前  / China may attack Taiwan — even just its small, outer islands — by 2027
海軍作戰部長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 Adm. Mike Gilday (Oct., 2022) 2024之前  / Chinese could attack Taiwan before 2024...or a potentially a 2023 window
國務卿布林肯 Secretary of State Antony Blinken (Oct., 2022) 比之前想像的“快得多”/ on a “much faster timeline”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助理國防部長U.S. Assistant Secretary of Defense for Indo-Pacific Security Affairs Ely Ratner (July, 2022) 只是時間問題”/ “only a matter of time”
空軍機動司令部司令Minihan, the leader of Air Mobility Command 2025
Jacob Stokes, a senior fellow focused on U.S.-China relations at the 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 2027之前  / before 2027,  a crisis or incident that could spiral out of control
House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 Chairman Michael McCaul 同意  agreeing with the assessment on “Fox News Sunday.”
Sen. Todd Young (Ind.) 2025
Hous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 ranking member Adam Smith (D-Wash.) 不同意 2025  /  the 2025 timeline for such an event was “not only not inevitable” but “highly unlikely,”
Retired Army Gen. Barry McCaffrey 不同意 2025  /  “bad judgment”
拜登總統 Biden (Nov. 2022) 研判中國短期內還不會武力犯台
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Gen. Mark Milley,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Nov. 2022) 不同意 /  it will be “some time” before the Chinese have the military capability to invade Taiwan.
news.yahoo.com/general-memo-spurs-debate-could-110000282.html

 

The SUN, 2023-1-31: “從普京的災難中吸取教訓”,準備對台灣發動全面閃電戰,從一開始就嚴厲打擊“將島與美國隔絕” Business Insider, 2023-1-29:入侵台灣是一個真實而危險的可能,其後果比 1929 年的股市崩盤更糟糕 Fortune, 2023-1-29: 比爾蓋茨(Bill Gates)稱中的崛起​​是"世界的巨大勝利",並警告:“我確實認為美國目前對中抱持一種雙輸的心態" EuraAsian Times, 2023-1-30: 預測中国入侵台灣可能成為一場殘酷的戰爭,傷亡和屠殺的規模將達到自二戰以來未曾見過的規模,並蔓延至整個亞太地區 Daily Beast , 2023-1-30: 專家: 技術優勢不斷縮小,中国的工業產能比我們大,我們還遠未做好充分準備,若未來要獲勝,美國需要建造更多的船艦,尤其是潛艇 印度The Print,  NewsD, 2023-1-30:  台灣延役但沒有解決戰力問題  ──  威懾的核心美國對台軍事幫助可能會引起中先發制人攻擊 Financial Times, 2023-1-28: 美國空軍高級將領預測2025 年與中国爆發衝突 Wall Street Journal, 2023-1-26:  如果賴清德真的贏了總選大選,北京可能會迅速入侵。而美國對這樣的危機毫無準備 Wall Street Journal, 2023-1-23: 台灣需要先進的武器(如M1 Abrams tanks)來威懾北京    全文

 

New York Post, 2023-1-23: 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若訪台將進一步激化北京和華盛頓本已緊張的關係,此時共和黨和民主黨都敦促拜登對中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USNI, 2023-1-23: 參議院情報特別委員會的資深議員  質疑台灣是否能“堅守幾週……直到援兵 抵達" SCMP, 2023-1-24: 無人機可能在“武統戰爭”發揮關鍵作用不同於戰機它能在空中連續作戰30到40小時"暗殺敵方領導人”並瞄準移動導彈和重型武器 Bloomberg, 2023-1-21:  CSIS兵棋推演中導彈迅速摧毀了台灣的艦艇和飛機。台灣豪豬戰略應強調陸基防空和反艦戰力 New York Times, 2023-1-21: 專家: 象徵的勝利可能不值得以激怒中為代價。另專家: 這是一場關乎台灣存在和合法性的象徵性鬥爭 法國AFP, 2023-1-21: Blinken認為美中緊張局勢有所緩解,但台灣存在風險 USA Today, 2023-1-20: 美聯社專訪蕭美琴: 烏克蘭的教訓包括: 儘量讓台灣後備役軍人和平民準備好  像烏克蘭人那樣做整個社會的戰鬥  CNN, 2023-1-20: 退役的義務說: 大部分時間都在清洗砲車, 如果今天當砲兵打仗,我想我只能當砲灰了 Wall Stret Journal, 2023-1-19: CSIS兵棋推演揭示美國仍然沒有表現出威懾戰略的緊迫感。台灣正在增加國防開支,但其徵兵和備戰情況卻不盡如人意 英國Economist, 2023-1-19: 新冷戰並沒有迫使台積電脫離台灣,它正在玩一場微妙的外交遊戲,將其商業利益放在首位 日本Nikkei, 2023-1-19: 美國國民兵擴大訓練台軍 英國The WEEK, 2023-1-19:  中国的人口老化CovID和陷入困境的房地產市場等——可能會促使習近平主席對台採取行動 EurAsian Times, 2023-1-18:第五代隱形戰鬥機 J-20 的飛行員聲稱飛越台灣未被發現(Flying Over Taiwan Undetected) New York Post, 2023-1-14: 美國需要加快運輸軍火給台灣,特別是配備遠程反艦導彈的遠程轟炸機  The SUN, 2023-1-14 :拿下台灣北京甚至需要集結 200 萬軍隊 Washington Post, 2023-1-9: 台灣需要做好承受長期圍困的準備,大多數領導已經意識到危險,不幸的是,很多台灣民眾似乎仍然沒有意識到處境有多危險  Fox News, 2023-1-9: 美台軍事接觸仍然出奇地有限和脆弱。女性強制徵兵的討論可能是很好的下一步 CNN, 2023-1-9: 中共可能會對台灣採取外交孤立、灰色地帶壓力或經濟脅迫的策略入侵的可能性極小以免立即破壞經濟賴以生存的進出口 TIME, 2023-1-7: 共軍無疑佔據優勢,但戰爭代價高昂可能鼓勵北京尋求非軍事之脅迫解決 Asia Nikkei, 2023-1-6: 台灣徵兵來的過遲,後備役號稱200 萬只是紙上談兵,台灣很可能會孤軍奮戰數週甚至數月,以待美軍 NewsWeek, 2023-1-5: 前北約主席 : 俄羅斯若在烏克蘭失敗將阻止中共對台攻擊   The American SPECTATOR, 2023-1-5: 即將到來的台灣危機現在普遍被視為已成定局,2027 年可能確實是關鍵的一年,更有可能的是2030 年代初 Business Insider, 2023-1-4: Federal Reserve chair: 台海戰爭是投資者最應該擔心的經濟“黑天鵝” The Hill, 2023-1-3:  美國對台灣的“戰略模糊”一天比一天危險 Forbes, 2023-1-2: 經濟學家曾以經濟因素否定了歐洲爆發戰爭的可能,結果錯誤了,尤其涉及主權時,論及統一,經濟往往讓位於地緣政治民族自豪感中國領導層的高度敏感 Axios,2023-1-3:美中台灣緊張局勢不會很快消失 英國 Financial Times, 2023-1-2: 台軍的實力和複雜性仍遠遠落後於解放軍,延長義務兵役仍未解決廣泛的戰略缺陷,台需領土防禦部隊游擊戰 英國 The Guardian, 2023-1-1: 烏克蘭現在是頭條新聞,但一個全新的衝突世界即將爆發,台灣、朝鮮、伊朗和巴勒斯坦都是潛在的引爆點   全文

 

The WEEK (UK), 2023-1-10   武統戰爭
msn.com/en-us/news/world/is-china-about-to-invade-taiwan/ar-AAS1ry6?li=BBnb7Kz
Economist: 
北京“對台動武”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那將是“一場災難”("catastrophe");

Bloomberg 以網絡和電子戰攻擊台灣的金融系統和關鍵基礎設施以及美國衛星,共船艦封鎖重要的燃料和食品供應台灣,迅電般空襲將旨在殺死台灣的最高政治和軍事領導人,之後軍艦和潛艇穿越台海,數千名傘兵出現於海岸線上空 ...
Forbes 台灣將依賴“自然地形防禦”——崎嶇的海岸線和波濤洶湧的海面——灘頭陣地以一千輛坦克”執行“殘酷的坦克大決戰”,彭博社報導,台灣也製訂“多管齊下”措施,即“利用機、船及防空系統對抗

Washington Post, 2023-1-9: 台灣需要做好承受長期圍困的準備,但尚未儲備足夠的能源、食品、藥品或彈藥。它只有大約 10 天的天然氣儲備——然而執政的民進黨卻頑固地逐步淘汰台灣核電站的計劃 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2023/01/09/taiwan-china-invasion-defense-ukraine/

 

  The Hill, 2022-12-30: 美國前國防部長表示,台灣對潛在的入侵“準備不足” 德國Deutsche Welle, 2022-12-30: CNAS:不僅 10 或 15 年內,而且要在 5 年內,做好威懾中的準備 Insider, 2022-12-29: Easton: 解放軍如果不先壓制金馬、澎湖這些部署了大量導彈島嶼,就試圖進軍台灣,將是非常困難和危險的 英國 Reuters, 2022-12-28:  抨擊台灣把青年當“炮灰”的徵兵決 New York Times, 2022-12-26: 回應拜登國防法案派出創紀錄(總數以及越過中線之數)的軍機在台灣附近的領空(airspace near Taiwan)盤旋 Politico, 2022-12-27: 美國承諾在 2023 年向印太地區部署強大的火力,以威懾免於入侵台灣。議員和盟友說現在太 遲了 Washington Examiner, 2022-12-21: 中俄海軍聯合演習離台灣不遠,項目包括封鎖 Foreign Affairs, Jan-Feb 2023: 美國政策圈正在形成一種共識,即台灣和平可能不會持續太久 Modern War Institute at West Point, 2022-12-19 :台灣實施“豪豬戰略”進展緩慢也忽視了培養游擊戰力 歐盟Politico, 2022-12-20: 台灣比烏克蘭更令人恐懼因為烏克蘭是國際公認的國家,而且中國的經濟規模是俄羅斯的 10 倍。台灣想改變北京的成本效益計算並阻止入侵,就必須大膽而迅速地加強防禦,但又不能在民眾間散播恐慌情緒。歐洲人可以提供的直接防禦支持是微不足道的 EurAsian Times, 2022-12-20: CIA局長說習近平已下令軍頭為 2027 年之前發動戰爭準備好。美國對延遲交付武器給台灣日益惡化情況感到擔憂  WarOnTheRocks, 2022-12-19:  拜登10 月的國家安全戰略傾向於戰略模糊 CNN, 2022-12-17:  人口正在減少,因此台灣正在積極考慮是否恢復徵兵 Defense News, 2022-12-16: 美國國會就軍援台灣以貸款或贈款方式執行發生衝突; 台灣表示迫切需要幫助,並希望贈款援助 National Interest, 2022-12-11: 武統台灣有兩個主要挑戰:尚未完成的軍事現代化(聯合作戰和後勤)和高傷亡 的可能性 The WEEK, 2022-12-4: 共軍成本較低的選項是海上封鎖,兩週後,台灣將陷入黑 暗; 後備役軍人缺乏有效戰鬥力; 目前一些平民正在自己動手學​​習基本的民防  全文

 

台灣將延長男性義務兵役期至一年

WSJ, 2022-12-27 此舉在政治上一度令人不快, 但因為對共軍的擔憂日益加劇, 以及美中競爭日益激烈, 延役勢在必行 wsj.com/articles/taiwan-to-extend-mandatory-military-service-11672129529
PBS, AP 2022-12-27 白宮歡迎徵兵制度改革,強調台灣承諾自衛並加強威懾...20-24 歲年輕人群只有 35.6% 的人表示支持延長兵役期限 pbs.org/newshour/world/taiwan-extends-compulsory-military-service-from-4-months-to-1-year
CNN, 2022-12-27 解放軍控制了制空權和制海權後才能進行兩棲登陸,登陸之前,很可能會有轟炸和封鎖,我們需要有人運送物資並引導人民前往防空洞  edition.cnn.com/2022/12/27/asia/taiwan-military-conscription-intl-hnk/index.html
Washington Post, 12-27 雖然廣泛爭論面對中國的威脅,台灣政府幾乎沒有猶豫的餘地
 
washingtonpost.com/world/2022/12/27/taiwan-military-mandatory-service-china/
Mainichi  日本共同社, 2022-12-28 據說徵兵制度改革是應美國的要求作出的
 
mainichi.jp/english/articles/20221227/p2g/00m/0in/058000c
中国 GT, 2022-12-27 可能會將部分新兵編入“網絡軍”,從事對大陸的情報蒐集和信息戰,因為他們在真實戰場上的能力相對較弱。蔡英文別無選擇,只能服從美國,將台灣人民推向戰爭的邊緣”預計美國可能會要求台灣當局增加國防預算以購買更多美國武器並確保島上的軍事力量符合美國的戰略。globaltimes.cn/page/202212/1282753.shtml    12-27
聯合報, 2022-12-28 蔡政府順應「美意」宣布延長兵役1年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udn.com/news/story/11091/6868779?from=udn-catehotnews_ch2

 

The Atlantic, 2022-12-3: 不像以色列人台灣 人似乎幸福地將即將到來的戰爭拋在腦後美國負擔不起這種奢侈,與烏克蘭不同,台灣 沒有以領土換取時間、伺機進行致命反擊的可能 Asia Times, 2022-12-2: 軍備戰狀況差遠了 法國Le Monde, 2022-12-2: 'Unification' 不是 'reunification' Bloomberg, 2022-11-30,  Reuters, 2022-12-1: 美國準備向台灣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軍援 The Hill, 2022-11-29: 局勢升級的恐懼使美國一直拒絕售台先進戰鬥機、柴油潛艇和其他可能威脅中並可能阻止北京挑起衝突的武器系統 Washington Post, 2022-11-29: 入侵不會迫在眉睫 Wall Street Journal, 2022-11-28: 執政黨選舉慘敗可能緩和 兩岸緊張關係, 專家:中國人正在尋找台灣不一定走向獨立 的理由,如果結論出在野黨 仍然有影響力,將是一個很好的結果   Bloomberg, 2022-11-27: 中國國台辦說,九合一選舉結果反映了民眾對“和平、穩定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国 承諾推動兩岸和平發展 Wall Street Journal , 2022-11-23: 台灣國防一貫的軟弱無能,底線是台灣應該被別人捍衛,而年輕人可以繼續玩電子遊戲; 按照芬蘭比例,台灣 應有約 200 萬後備軍人備戰 Washington Post, 2022-11-23: 儘管華盛頓不斷敦促,台北也沒有足夠的國家意識進行備戰。台灣主權身份的最終考驗:動員防禦,或者屈服於中共統治 Wall Street Journal , 2022-11-22: 台灣顯現不穩定的現狀既不想向北京屈服,也不想挑起戰爭 Economist, 2022-11-24: 2023 年哪裡會爆發衝突?密切關注台灣和南中國海——以及喜馬拉雅山會在南海及日本周邊海域考驗美國及盟友的勇氣    全文

 

兩岸導彈大PK

SCMP, 2022-12-18  scmp.com/news/china/military/article/3203323/stronger-taiwan-air-force-hangars-seen-be-no-match-chinese-militarys-new-ballistic-missiles?module=perpetual_scroll_1&pgtype=article&campaign=3203323
台灣擁有能夠
打擊上海或北京的雲峰雄風2E導彈,但由於資源有限且沒有核彈頭,以之作為主要的威懾力量是不切實際的
EurAsian Times,  2022-12-17 eurasiantimes.com/wiping-out-f-16-vipers-chinese-military-experts-claims/
中国聲稱其東風導彈可以“穿透”台灣航空基地的 加固防導彈機庫,使 F-16 Vipers處於嚴重危險之中。

 

美國CNN, 2022-11-25 九合一選舉結果  向中国及全球傳遞了訊息  引起全球關注

民視 (2022-11-28, 2022-11-27; ftvnews.com.tw/video/detail/h0489vFQzf4,  youtube.com/watch?v=2Nn4iEsCHGA, etc ) 分析選舉慘敗指年輕人與中間選民因為對戰火的恐懼蔓延沒出來投票中国的英文報Global Times (2022-11-28)與台灣的學者專家等也得出相同結論Reuters (2022-11-27) 的大標題 ─  蔡英文的「抗中保台」戰略「適得其反」 (strategy backfires) "票投民進黨  青年上戰場" ? click !

英國Reuters  2022-11-27

蔡英文曾試圖將選舉框定為不僅僅是一場地方投票,而是全世界都在關注台灣如何在台海緊張的情況下捍衛民主……但她的策略適得其反  news.yahoo.com/taiwan-presidents-election-strategy-backfires-185831747.html

美國 CNN, 2022-11-27

台灣總統稱期 中選舉完全是為了抗中,因此選舉慘敗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澳洲學者表示,選舉結果振奮了國民黨,而居於更好的位置  edition.cnn.com/2022/11/27/asia/taiwan-election-analysis-intl-hnk/index.html

英國 Independent, 2022-11-27

蔡英文的民進黨選舉針對憤怒抗中,而國民黨則更關注這個自治島嶼的民主和自由  msn.com/en-gb/news/world/taiwan-election-president-tsai-ing-wen-resigns-as-ruling-party-chair-after-disastrous-results/ar-AA14BJm0
英國BBC, 2022-11-26 隨著台灣成為中美之間更大的地緣政治爆發點,九合一選舉引起了全球關注。 bbc.com/news/world-asia-63768538
德國DW, 2022-11-26 國民黨的大勝表明他們在台灣地方仍是強大的政治力量。 民進黨“抗中保台”力道有限。中国表示,選舉結果應該是“主流民意希望和平、穩定和美好的生活”   dw.com/en/taiwan-president-resigns-as-party-head-after-election-losses/a-63901750
美國Bloomberg,  2022-11-26 台灣九合一選舉影響總統競選; 選民們也在考慮經濟前景。news.yahoo.com/taiwan-votes-local-elections-set-000000672.html?fr=sycsrp_catchall
美國LA Times, 2022-11-25 澳洲學者說: “民進黨自2014年以來一直乘著台灣主體意識牌的浪潮,不可避免地面臨一定程度的選民疲勞"   latimes.com/world-nation/story/2022-11-25/la-fg-taiwan-kmt-taipei-mayor-election-chiang-wanan
台灣 中國時報 , 2022-11-27 一個非常關鍵且重要的力量,是台灣人對戰爭的恐懼,讓抗中保台破功。...搞到要延長兵役。而且戰爭風險越來越高。這讓民進黨的年輕選票徹底潰散。  chinatimes.com/opinion/20221127002671-262110?chdtv  brief  黃智賢
 

Forbes, 2022-11-22: 台灣前外長: 台北應嘗試重啟與北京的低級別對話,以緩和緊張局勢 National Interest , 2022-11-21:如果北京決定戰爭,跡象是導彈、關鍵彈藥的產量激增,明顯措施使其經濟、軍事和關鍵行業免受干擾製裁,並讓民眾做好心理準備等 Washington Post , 2022-11-20: 台灣官員稱台灣周邊演等同於“海空封鎖”共軍忽略了海峽中線,局勢升級使許多台灣人擔心共軍可能全面入侵 Washington Times , 2022-11-21: 台灣被瞄準鎖定(Taiwan in the Crosshairs)。與受過北約訓練的烏克蘭軍隊相比,台灣士兵的素質不確定 Fortune , 2022-11-19: 美國限制出售先進芯片給大陸  讓北京更可能入侵台灣。若美國無法獲得台灣半導體, 可能打擊 5% 到 10%GDP  Economist , 2022-11-18: 台灣會成為烏克蘭嗎?戰爭更可能發生 美國 New Yorker , 2022-11-15: 台灣國防是 80 年代的戰略指導專家評"台灣無法自衛", 更現實的目標是設法撐約六周減緩入侵速度讓美國選擇干預,但台灣領導不願意延長役期,且美國軍火延誤,甚至阿拉伯有望在台灣之前接收魚叉   Foreign Affairs, 2022-11-15: 就美國應否公開承諾武力保衛台灣的議題反對的受訪學者人數是贊成的約五倍Ryan Hass認為戰略清晰表明美國的唯一重點是對抗中,而非兩岸和平 Babones認為會鼓勵 台灣“搭便車”不努力防禦 美國 NY Times,  2022-11-14 :拜登不相信中會立即入侵台灣 Washington Examiner, 2022-11-17: 前助理國務卿質疑拜登要求與習接觸“不斷乞求”的軟弱戰略  美國 CNN, 2022-11-13: 拜登被問及保衛台灣的承諾時,拜登猶豫表示異議(demurred) ...前四次的承諾對局勢 降溫幾乎沒有任何作用   CNN , 2022-11-19: 習近平表示亞洲絕不能成為“大國競賽”的舞台 Daily Express , 2022-11-19: 美國將對台北表現出類似烏克蘭的支持   全文

 

CNN's meanwhile in China, 2022-11-14:   對北京來說,沒有什麼紅線比台灣更明顯更重要...中國人認為美國的目標是壓低遏制它。美國認為,中國的目標是更安全,並將美國趕出亞洲並削弱其聯盟   Washington Post, 2022-11-13: 美國國會尋求在子彈開始飛行前迅速武裝台灣 Washington Examiner, 2022-11-11: 台灣戰爭可能是下一場世界大戰 National Interest , 2022-11-12: 公海攔截,可援引國際法院裁定  美國在尼加拉瓜內戰期援助反對派構成對內政非法干預 Washington Post, 2022-11-10: 日增的台灣身份認同——以及深化美台安全關係,可能引發北京動武,美國需要平衡的政策   德國 DW, 2022-11-8:北京否認加快“統一”時間表,但可能會增加軍事經濟壓力 Washington Post, 2022-11-8:兩岸已在多方面陷入網路衝突 NewsWeek, 2022-11-8:共軍在嘗試現代歷史上最困難的軍事行動之一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The Atlantic, 2022-11-7: Admiral Lee Hsi-ming擔心北京選擇消耗戰與兩棲入侵都會遭受相同的國際後果,因而可能決定入侵 USBI, 2022-11-7: 五角大廈稱北京將在未來兩年內加大對台施壓而非入侵 印度Times Now, 2022-11-8: 因國安"越來越不穩定和不確定"北京將"全面加強備戰” GT, 2022-11-8: 解放軍將用最好的武器對抗台獨,以最小的代價結束衝突 National Interest, 2022-11-4: 美國似乎無法同時武裝烏克蘭和台灣,近1/3的標槍庫存耗盡坦克和 F-16屬"虛榮平台",經濟武器已被過度使用並變得無效華盛頓應調解俄烏、武裝台灣    全文

 

  第三次世界大戰   始於台灣 ? ... click !!  Washington Examiner (2022-11-11): 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表示:  烏克蘭危機只是熱身“大危機即將到來"

 

 

    習近平   拜登    首次閉門會議    2022-11-14

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2-11-14  數十年來最敵對的時刻,台灣是議程的重中之重,台灣的未來仍然是最有可能使美中陷入危機甚至戰爭的問題。 nytimes.com/live/2022/11/14/world/biden-xi-meeting
英國 Reuters,  2022-11-14 習聲明台灣是美中關係中絕不能越過的“第一條紅線”,“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的基  reuters.com/world/ahead-tense-g20-summit-biden-xi-meet-talks-2022-11-14/
美國 New Yorker , 2022-11-15 兩國元首首次會晤以沒有讓步而告終,但 仍是風雨飄搖中積極的一步
GT,  2022-11-14 敦促美國尊重的道路、制度 “正如美國有美式民主,式民主。兩者都符合各自的國情”  globaltimes.cn/page/202211/1279456.shtml
英國 Independent,  2022-11-14 拜習在台灣問題上衝突,但冷戰恐懼降溫 msn.com/en-gb/news/world/g20-news-live-biden-and-xi-clash-over-taiwan-but-cold-war-fears-cool/ar-AA144zGz
日本 每日新聞,  2022-11-14 拜習在台灣問題上衝突,但希望“管理”歧見    mainichi.jp/english/articles/20221114/p2g/00m/0in/052000c
CNN's meanwhile in China, 2022-11-14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中美近乎全面對抗,靠會晤帶來雙邊關係的持久顯著改善,是“極大過高期望”。俄烏戰朝鮮挑釁和氣候變化 等議題突破的空間也不大
美國 NY Times, briefing,  2022-11-11 台灣是頭等大事。拜登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比前任總統更大膽。官員表示,他不會對北京提供“根本性讓步”   
美國 Bloomberg, 2022-11-11 迄今,北京尚未證實習拜會晤,最新跡象表明: 第一次面對面會晤不會有任何實質性的政策突破  msn.com/en-us/money/other/us-to-brief-taiwan-on-outcome-of-biden-xi-meeting-sullivan-says/ar-AA13YcMP
GT,  2022-11-12 裴洛西訪台後中美進入戰略對決,這意味著再進一步,甚至可能進入軍事衝突... 專家不看好美方在會晤後改變態度,因為美方一直玩“說一套做一套”  globaltimes.cn/page/202211/1279328.shtml
美國 CNBC, 2022-11-10 旨在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優先事項和意圖。確定關鍵國家利益是否相互衝突 msn.com/en-us/news/world/biden-expected-to-bring-up-chinese-economic-practices-taiwan-and-russias-war-in-ukraine-in-first-meeting-with-xi-as-president/ar-AA13XPIc
澳洲 ABC, 2022-11-11 美國希望與習近平直接接觸,中正尋求“雙贏合作”。 中國國家主席暗示,在北京試圖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際,華盛頓希望扼殺其影響力。abc.net.au/news/2022-11-11/joe-biden-to-meet-xi-jingping-taiwan-russia-ukraine-talks-g20/101641836
美國 USA Today, 2022-11-11 “大局對話”(bigger picture conversation)是這次會議最重要的元素 總統在想的是:美中關係走向何方? news.yahoo.com/biden-meet-chinas-xi-amid-160047561.html?fr=sycsrp_catchall

 

Fox News, SCMP, 2022-11-5: 上月習近平下令“全面加強訓練和備戰”,發出不祥的訊息。中国 高層稱解放軍必須“全時待命”以應對台海戰爭,必須用好大國競爭的“壓箱寶”—核武的戰略威懾 Daily Digest, 2022-11-4: 諾曼底登陸 雙方軍隊傷亡超過 50 萬,無數平民死亡,入侵台灣"更加危險和複雜",Reuters:美國無法保證擊敗日益強大的共軍 澳洲Lowy Institute, 2022-11-4: 德國總理訪引發了一個問題,即共軍攻台,歐洲是否真正承諾且有能力實施制裁。 Scholz同事警告:德國除了“搖手指”之外將無能為力...   全文

     蔡英文個性  ... click !!

美國  保衛台灣 ?

美國Washington Times, 2022-11-8 印太美軍可能無法成功地保衛台灣建造新型艦機至少需十年...拜登不會賣幾個中隊F35  也很可能決定2024 年前不保衛台灣  washingtontimes.com/news/2022/nov/8/will-biden-defend-taiwan/
美國Washington Examiner, 2022-11-11 華盛頓一些人可能會說台灣不是美國核心利益, 但戰事可能捲入日  msn.com/en-us/news/world/the-taiwan-war-may-be-the-next-world-war/ar-AA13ZMnv
美國The Atlantic, Dec. 2022 issue 美國會冒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海戰來打破封鎖嗎?...?台灣每個面談者都更關注美國如何幫台灣準備,而不是在衝突中會做什麼 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22/12/china-takeover-taiwan-xi-tsai-ing-wen/671895/
美國Fox News, 2022-11-4 美國總統和議員應該解釋利害關係,少了美國民眾支持,中国可以合理得出結論,美國永遠不會為數千英里外的遙遠島嶼開戰
美國Epoch Times, 2022-11-12 目睹菲律賓、烏克蘭和印度將領土輸給中國和俄羅斯之後,台灣不能完全依賴美國的干預  theepochtimes.com/taiwan-the-porcupine-prepares-for-war_4857129.html
美國CNBC, 2022-11-10 智庫the Atlantic Council表示,台灣目前是國會山莊上“最受兩黨關注的問題”msn.com/en-us/money/other/taiwan-is-the-single-most-bipartisan-issue-on-capitol-hill-right-now-says-think-tank/vi-AA13WJP5?category=foryou

 

Washington Post, 2022-11-3:台灣備戰進展不快,目前正試圖讓受驚的民眾做好準備...台灣領導們擔憂入侵後不可能 撐很久  Bloomberg, 2022-11-3: 中駐美特使駁斥Blinken,"北京沒有統一時間表", "2035、2049攻台? 我不這麼認為",但至少我們有能力威懾台獨 Foreign Policy, 2022-11-2: 防禦很可能主導台灣戰爭,但進攻與反擊力、聯合兵種機動戰力、網路、重型武器與小型易消耗無人平台 的有效結合都很重要 Fox News, The Hill, Reuters, VICE, 2022-10-31:入侵台灣的擔憂加劇,美國將在澳洲部署六架核 戰力 B52 ,澳洲試圖消除地緣政治偏袒引發的擔憂 美國Radio Free Asia, 2022-11-3: 台灣必須“隨時”為戰爭做好準備; CSIS: 沒有看到任何 2023 年或 2024 年入侵的明確跡象 新加坡The Strait Times, The Star, 2022-11-3: 澳學者:中美戰爭的唯一原因是台灣問題...與維持海軍霸權有關; 台灣越來越依附美國...我們將面臨非常緊張的幾~幾十年 Radio Free Asia, 2022-11-1:蔡英文總統表示潛艇將在不對稱戰力中發揮關鍵及威懾作用,美台專家分析仍無法與解放軍抗衡,建議海軍部署監視系統,以智能水雷和遠程反潛火箭壓制之  ◆ World Tribune, 2022-11-1: 專家指即使台灣大幅徵兵,仍對台海戰爭'毫無準備',軍方必須大幅改善其軍事訓練才行 SCMP, 2022-10-30: 由於延長義務兵役不受年輕選民歡迎,蔡英文政府被指控拖延決定,美國官員和專家一再呼籲年輕男女服役至少一年,目前制度與訓練對於台海戰爭遠遠不夠  Fortune, 2022-10-30: 習近平現在擁有“無限權力”與雄心,Keith Krach: 我希望他認為台灣人與烏克蘭人同樣勇敢 澳洲 News, 2022-10-30: 可以肯定的是,因其他國家過於依賴大陸的出口或市場,中領導人似乎認為不會為其激進行為付出任何代價,衝突似乎不再是遙遠的可能 英國Telegraph, 2022-10-29: 因擔心無法獲得馬斯克的 Starlink,台灣應急計劃備用衛星通信網路,一旦戰爭,國防關鍵的指揮通信線路將首先成為攻擊目標,台灣將無法與 民眾和國際直接溝通並反駁敵方信息 英國The WEEK, 2022-10-28:與共軍相比台灣唯一佔上風的是人數較多的後備役兵員以及“防 禦者優勢”─"不需要徹底獲勝,只需阻止共軍快速獲勝" 海灘 "殘酷的坦克大決戰" Fortune, 2022-10-29: 德國《明鏡周刊》專訪'Dr. Doom' 擔心拜登政府預計"遲早會攻擊台灣"    全文

WarOnTheRocks, 2022-10-28:與烏克蘭相比,台灣獲得美國和歐洲支持的可能性可能更小 ,部分人士質疑拜登政府是否真的在優先考慮台灣 Washington Post, 2022-10-28: 台灣、導彈和間諜活動將成為習近平任期內的優先事項 英國Reuters, 2022-10-27:俄在烏陷入泥顯示,要獲得優勢,閃電般的速度避免緩慢的後勤 對於解放軍至關重要,部分原因是防止台軍和國際動員,因此提拔政治忠誠和果斷的將領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22-10-28: 台灣需儲存能源和食品並能在沒有網路 或電信的情況下繼續作為彈性運作社會。目標應該是避戰,台獨是不可能的,運用符號或不必要的挑釁,賭注太大了 CNN, 2022-10-27:專家不指望台海很快會爆發熱戰,主要目標是到 2049 年使解放軍成為世界級的戰鬥力量——基本上與美軍相當 英國Reuters, 美國US News, 2022-10-27: 俄羅斯普京最親密的盟友表示,美國試圖建立自己的複雜晶片產業顯示,台灣將“如期”"回歸中國" The Guardian, 2022-10-25:習近平的政黨人事清洗令人擔心襲擊台灣的風險會增加,中国 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加大對台灣的壓力 Asia Times, 2022-10-26: 台海戰倒數計時嗎? 許多人認為不會在 2024 年之前爆發台大教授認為更多取決於國際形勢 中国Global Times, 2022-10-26: 近期台美政客炒作“台海戰爭”,為其“反華”製造藉口 Bloomberg, 2022-10-24: 習近平正努力將解放軍轉變為2027 年能佔領台灣的現代化戰力——即使他不太可能真正對台灣動武 澳洲Star News, 2022-10-24:預計習將在 2032 年之前採取行動,中國人不想 因台灣開戰,因為在許多層面上將造成絕對災難性的後果 New York Times, 2022-10-20: 書面演講稿明載 中国已經加強了“完全統一的戰略舉措”,這說明其計劃更加緊迫 Breaking Defense, 2022-10-24: 部署下一代無人機以及分散系統可以以合理成本 阻擋共軍迅速獲勝 英國The SUN, 2022-10-23: 習近平“保證”將攻擊台灣,這可能是歷史上最血腥的戰爭之一其破壞程度使在烏克蘭發生的一切都黯然失色專家警告不要低估中人力和經濟損失的容忍度 Voice of America, 2022-10-22: 若美台關係的趨勢繼續,中国可能感到得被迫行動,問題的核心是民進黨及其支持者不希望統一,辯稱92共識沒有白紙黑字...習所謂“一切必要措施”,意味著可以使用核武   Bloomberg, 2022-10-22:台灣央行警告稱,2023 年將面臨“嚴峻的經濟挑戰”  全文

 

解放軍攻台    美國出兵?

2022 YouGov-Cambridge Globalism Survey 民調

2022 Chicago Council Survey 民調

Newsweek, 2022-10-25: 52% 的美國成年人(51%英國人62%澳洲人55%日本55%瑞典43%德國38%法國51%印度)認為,應該向台灣提供幫助。
但派遣美國聯軍和提供重型武器並不很受支持,大多數西方國家
至少十分之四的國家 只支持提供台北情報或軍事顧問。
msn.com/en-us/news/world/us-public-supports-help-for-taiwan-if-china-attacks-e2-80-94poll/ar-AA13mtgy  
♣  76%美國人支持外交和經濟制裁65%提供武器和軍事物資62%海軍反封鎖
0–100 feeling thermometer對台情感溫度, 美國人給60

76%美國人認為,俄烏戰先例,可能鼓勵中國入侵台灣。globalaffairs.org/research/public-opinion-survey/americans-favor-aiding-taiwan-against-china  2022 Aug.

 

香港SCMP, 2022-10-23: 解放軍領導 高層洗牌 發出明確信號將聚焦台灣 New York Post, 2022-10-21: 習近平承諾在 2027 年將中帶入全球力量的最前沿,標誌著“百年屈辱”的終結... 美應將艦艇從292增至400艘,以備350艘...台海衝突隨時可能發生 Express, 2022-10-21: Heritage Foundation評估美軍“軟弱”"無法滿足捍衛重要 的國家利益”的風險越來越大美國的軟弱會助長共軍海上封鎖台灣逼談專家們敦促美國堅決反對北京   NY Times, 2022-10-19: 中国領導人不太可能以軍事衝突,轉移人們對國內挑戰的注意力,或在中国實力達到頂峰之前採取行動 Pew research, Diplomat, Taipei Times, 2022-10-21: 54%美國人表示應繼續讓高層訪台40% 共和黨, 32%民主黨人認為兩岸緊張對美國非常嚴重問題 ; 54%保守派共和黨最可能認那是嚴重問題 Washington Examiner, 2022-10-19:一些美國官員和分析人士認為,中看到了在 2027 年之前攻擊台灣的機會之窗。俄羅斯利用核報復威脅阻止西方直接干預,開創了可能鼓勵中攻擊台灣的先例 Defense News, Breaking Defense, 2022-10-19: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 中国入侵台灣最早在今年或明年,因20 年來,他們兌現了每一個承諾,且都比承諾的時間更早兌現   全文

 

統一時間表

英國 The Guardian, 2022-10-25: 大多數分析人士和台灣決策者研判中国肯定沒有放慢統一時間表 theguardian.com/world/2022/oct/25/xi-jinping-party-purge-china-taiwan-invasion-risk

美國 Bloomberg,2022-10-26: 說它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統一 ,但沒有具體說明時間表  news.yahoo.com/china-says-historically-closer-ever-032023206.html
 英國 Reuters, 2022-10-12:  中共 尚無“統一”時間表 news.yahoo.com/analysis-fearing-war-xis-next-010357698.html

 美國 Voice of America, 2022-10-22: 中共20大 沒有統一時間表任何線索
 香港 SCMP, 2022-10-25: 統一時間表不會被美國推早,中國觀察分析家駁斥共軍 最早今年會攻擊台灣的說法 scmp.com/news/china/military/article/3197139/beijings-taiwan-timetable-will-not-be-rushed-us-china-analysts?module=live&pgtype=homepage

 

美國Bloomberg, 澳洲afr, 英國BBC,  2022-10-18: Blinken警告中国已就台灣問題做出“現狀已不再可接受的根本決定”,正在加快統一的計畫 USNI, 2022-10-18: 正尋求將統一時間表加快到 2027 年,議員警告不要假設俄烏戰的困難會改變北京的考量因為1. 失利中學習 2.兩個月燒掉了兩年的標槍, 難以再補給台灣 日本Japan Times, 2022-10-18:攻擊台灣的跡象之一是短期經濟指標, 包括凍結境內的外國金融資產迅速將國外資產匯回暫停關鍵礦產、精煉石油、食物等關鍵出口等 NPR, 2022-10-18: 北京想要的是控制台灣 ,而不是那種象徵性的統一 VOA, 2022-10-16:儘管措辭強硬,日本可能不會參加台海戰爭,國內對戰爭的支持者很少"台灣有事是日本有事"這是非常極端的立場,在日本並沒有真正討論    全文

 

美國國務卿Blinken                    VS.                     外交部

承諾和平解決台灣問題 美國承諾"一 中"的核心
Washington Examiner,  2022-10-19
美國不是重申承諾,而是歪曲了承諾。
美方承諾逐步減少對台軍售,但軍售質和量不斷增加
中国正在加快統一的計畫  Stanford Univ 論壇 和平統一仍是首選  globaltimes.cn/page/202210/1277395.shtml  

中共20大開幕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美國 Bloomberg, 2022-10-17 習近平關於中“毫無疑問”一定能實現統一的誓言得到了最熱烈掌聲。四分之三的大陸人不接受無法統一,但支持和平統一的與支持武統的民眾差不多。北京施壓的選項太多了包括禁運  msn.com/en-us/money/other/xis-fiery-taiwan-rhetoric-raises-risk-of-war-in-his-third-term/ar-AA133bBG
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2-10-16 堅定聲明: 保留使用“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 (部分或全面封鎖可能會迫使台灣陷入停電和經濟停滯) ,專家: 習採取了‘戰略耐心’, 希保持政策靈活性。  nytimes.com/2022/10/16/world/asia/on-taiwan-xi-jinping-warns-against-international-interference.html    
美國 CNBC, 2022-10-18 政治觀察人士表示,習近平演講表明他並不熱衷於武統台灣,和平統一仍然是主要用語  msn.com/en-us/news/world/xi-warned-about-taiwan-interference-—-but-dont-expect-an-imminent-invasion-analysts-say/ar-AA1351n7
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2-10-16, briefing 領導人警告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nytimes.com/live/2022/10/15/world/china-party-congress-xi-jinping
美國 Washington Post, 2022-10-16 習近平表示,中國的“偉大復興”“不可逆轉”,共黨已經以其獨特的現代化道路為人類創造了“新選擇”—— 作為西方民主的替代品... 學者: 習基本上不在基本原則上讓步,無論中美關係、台灣關係 washingtonpost.com/world/2022/10/16/xi-china-communist-party-congress/
美國 LA Times, 2022-10-16 習近平的終 極目標是使中國成為經濟、技術和軍事無可爭議的世界領導者。 習能在外交事務上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  news.yahoo.com/chinese-communist-party-congress-affords-065411208.html?fr=sycsrp_catchall
Reuters,  2022-10-17 習的新將領在會後將面臨嚴峻的軍事挑戰,中現在似乎正在運 作“核三位一體”("nuclear triad"),能夠從陸地、飛機和潛艇發射核導彈。解放軍面臨的難題是缺乏作戰經驗  news.yahoo.com/analysis-xis-generals-face-tough-230412317.html?fr=sycsrp_catchall
Mirror,  2022-10-16 紅色大帝文件89次提安全; 演講73次提到“安全”( "safety" or "security"),高於上次講話中的55次,共軍權威(Oriana Skylar Mastro)警告: 共軍確信需要珍珠港式的突襲入侵台灣  並"hard and early" 襲擊美國於一周內獲勝。  thesun.co.uk/news/20124328/xi-jinping-force-taiwan-mentions-security-leader-life/
The SUN,  2022-10-16 美國安顧問Sullivan: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地緣政治挑戰,利用其日益增長的軟實力影響世界換取支持 mirror.co.uk/news/us-news/president-xi-warns-not-back-28251808 
德國 DW, 2022-10-16 北京絕不會“放棄”武統台灣 選項, 台灣問題由中國人自己解決。台北警告說,它不會放棄其主權。 dw.com/en/xi-china-will-never-rule-out-use-of-force-in-taiwan/a-63454226 
日本 NHK, 2022-10-16 習近平在開幕詞中重申統一台灣的誓言 www3.nhk.or.jp/nhkworld/en/news/20221016_17/
香港 SCMP, 2022-10-17 分析人士說,習近平的言論表明,儘管緊張局勢加劇,北京仍對台保持克制...傳達的信息是“平衡的,而不是好鬥的”; 與 2019 年對台政策演講的語言相似,但語氣稍強一些。msn.com/en-xl/news/other/beijing-will-do-its-utmost-for-peaceful-reunification-with-taiwan-xi-jinping-says/ar-AA131fse
Global Times, 2022-10-16 二十大報告是就台灣問題公告的“莊嚴承諾”,對外部干涉和分裂勢力的新警告這些勢力繼續加大干涉,就會迫使中國政府採取非和平手段 globaltimes.cn/page/202210/1277269.shtml
台灣 Taipei Times, 2022-10-17 北京“正在努力完善‘一國兩制’的框架”,需要“與台灣各界協商”...北京認為台灣問題與美國的戰略密不可分。taipeitimes.com/News/taiwan/archives/2022/10/17/2003787182
台灣 聯合報, 2022-10-19 《白皮書》與《政治報告》上,同時吐露強烈的「非和平統一」意向,...各方揣測他可能在第三任期「武統台灣」 udn.com/news/story/7338/6697007?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cate

印度, Hindustan Times: 習近平警告台灣, 並製訂中2035年發展藍圖 ; Daily Mail,  2022-10-16: 習可能會使用武力收復台灣,  中國將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軍隊 ; 英國Independent   2022-10-16: 中国不會放棄武力 美New York Post, 2022-10-16: 北京永遠不會“放棄”武統台灣; The Hill, 2022-10-16: 習近平呼籲加快中国軍事發展; 美國 NBC News, 2022-10-16: 習近平重振了一個腐敗嚴重的政黨  nbcnews.com/news/world/china-xi-jinping-communist-party-congress-zero-covid-taiwan-military-rcna52443

  Foreign Affairs, 2022-10-13: 各方的戰略家似乎忘記了"威懾"應與"保證"(eg,中不武台不獨)並行支持"戰略清晰"甚至台獨的聲音增加了北京的擔憂,即等待兩岸和平解決只會導致永久失去台灣,如此更可能引發對台攻擊 National Review, 2022-10-13:國際媒體對台灣的悲觀報導與台灣街頭的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關鍵是台灣能否快速改革? 軍方某些派系正積極阻礙不對稱戰爭計劃,而政治領導層並未進行處理 Wall Street Journal, 2022-10-10:考慮到台北或華盛頓會 選出更加自信的新總統的風險,習近平可能不願等待。北京最近的言辭與此假設是一致的 英國Economist, 2022-10-10: 華 府情報稱解放軍已被告知能在 2027 年前拿下台灣...中學者:西方 制裁對俄羅斯失效還能長期 制裁更大的中國嗎?... 亞洲安全秩序自由政治秩序岌岌可危  Washington Times, 2022-10-17: 大多數台灣人說希望與中國和平相處,有些人說應不惜代價避戰。傾向獨立的蔡英文政府正準備可能的入侵。美國批評者指台灣軍方毫無準備可悲,與烏克蘭相比,台灣士兵的素質不確定 NY Times, 2022-10-13,14: 拜登<國家安全戰略>旨在太空、網路和海上對抗北京切斷中共獲得先進晶片的管道以限制共軍快速的技術發展,並加快美軍現代化,應付即將到來的鬥爭 英國Express, 2022-10-12, 香港SCMP,2022-10-12: 台灣國安局長表示,美國沒有摧毀台積電的計劃,因為沒有外國提供的關鍵組件...,台積電就無法生產“即使中掌握了金母雞,也無法下金蛋” 英國Express, 2022-10-10: 緊張局勢爆發,人們擔心台灣可能是“下一個烏克蘭”  National Interest, 2022-10-9: 沖繩、九州或關島的美日基地脆弱遙遠,沒有菲律賓提供後勤點,美國無法贏得戰爭,台灣不可能在中堅決的封鎖和入侵中倖存 澳洲East Asia Forum, 2022-10-9:有人認為日本和澳決心幫助美國保衛台灣,但這還遠未確定    加拿大Toronto News, 2022-10-8:在西方,關於台灣民主未來的討論往往排除了台灣人民的聲音 Int'l Business Times, 2022-10-18: 美國高級軍方人士此前發出警告,稱中国已將其軍事力量擴大到可能很快有能力入侵台灣的地步    全文     了解習近平 ~  了解解放軍 ... click !!

 

  美國    保台不是為了保台       


美國 TIME, 2022-10-11 :
美國目標不是促進世界民主化,相反,是促進美國 自己的繁榮自由安全。只有非常偉大的國家會強大到威脅我們。中國似乎相當明確要主宰亞洲, 及影響世界,它很可能會削弱美國,讓我們 跟著北京的旋律起舞,美國得削弱北京,保衛遙遠的台灣不是為了它的民主... 那不足以證明美國開戰的正當性~  brief time.com/6221072/why-protecting-taiwan-really-matters-to-the-u-s/


美國 WSWS, 2022-10-11, 10-10 :
Obama“重返亞洲”起美國 戰略目標就在破壞中國的穩定,因此鼓勵西藏、新疆等分裂活動 正如美國多年將烏克蘭建設為抗俄堡壘,並挑起災難戰爭,美國也正將 台灣打造成進攻平台、軍事陷阱打著保衛台灣的幌子,鼓勵台獨 (美國深知台獨將引起戰爭)欲複製俄烏戰"shoot-and-scoot", 以機動武器造成共軍最大損失
至於台灣的死亡破壞在所不惜
~  brief wsws.org/en/articles/2022/10/11/jdmq-o11.html   wsws.org/en/articles/2022/10/10/lymu-o10.html  wsws.org/en/articles/2022/07/27/jtqg-j27.html   

 


逐步引爆 台海戰爭的轉圜點之一是中共同意 華盛頓所要求的在經濟和戰略上的完全服從
中共頂多可能會親美, 台灣才會叫美國爸爸
  美國Washington Post, 2022-10-12: 習近平統一的決心與讓中國居全球頂端的雄心壯志相伴,台灣政府顧問說 “以前,統一是中共長期目標。現在,它是議程上的第一名"。msn.com/en-nz/news/world/xi-s-third-term-as-chinese-leader-raises-threat-of-war-over-taiwan/ar-AA12RCQg
  英國Reuters, 2022-10-12:  中共重申“一國兩制”自治模式  "和平統一"的承諾  尚無“統一”時間表news.yahoo.com/analysis-fearing-war-xis-next-010357698.html
  英國Daily Express, 2022-10-13: 抨擊美國挑釁 煽動台獨“分裂幻想” express.co.uk/news/world/1682081/china-us-Taiwan-war-fears-DXUS

  台灣

  美國CNN, 2022-10-11: "台灣國慶" (Taiwan National Day) 蔡英文演說:台灣主權“不容妥協”
(聯合報 2022-10-10:
「台灣國慶日」夾帶台獨意識中国 GT, 2022-10-10: 演講挑釁, 公然使用分裂主義術語「台灣國慶日」 )
  英國Reuters, 2022-10-12: 沒有跡象顯示台灣民眾對 中共的好戰恐慌台灣官員“現在我們應該放棄幻想,準備戰鬥了" 
 
2022-10-13

         美國出賣台灣?    click !          美國,  中国 要什麼  click !         

 

英國Telegraph, 2022-10-9:烏國以小武器瞄準俄國指揮所、彈藥庫和戰略橋樑來扭轉局勢...美國對台安全援助政策是指令性的非常家長式的,告訴台灣"這就是你要做的" 英國 Reuters, 2022-10-7:半導體行業開始考慮曾經看似遙不可及的可能─台灣戰爭,40%公司將修改運營計劃 "“台灣已經習慣了",海外最高管理層更加擔憂了 AP News, 2022-10-7: 拜登: 核“世界末日”風險自'62 年甘迺迪古巴導彈危機以來達最高水平普京威脅核或生化武時不是在開玩笑 Washington Post, 2022-10-6: 傚法烏國Starlink台灣 準備建設備用衛星互聯網澳洲專家: 馬斯克在中的商業利益顯然比俄更廣泛與台灣的討論若公開情況將更複雜 英國Express, 2022-10-7, 香港SCMP,2022-10-5 (綜合): 台灣擔心中共以國際法干涉阻礙國際互動以及“恐嚇或脅迫”封鎖或襲擊,因而囤積一定時期的食物、關鍵物資、礦物、化學品和能源, 但未透露多少庫存才能承受北京行動 TIME, 2022-10-5:蔡英文稱'矽盾'能保台是非常(highly)樂觀的。僅憑中国空軍和導彈就可以癱瘓台軍及經濟; 解放軍越強大,美國就越不可能冒戰爭風險。這一次,北京可能打賭它很可能會贏 NY Times, 2022-10-5: 若共軍海上封鎖,美國將研究補給方式,但最不可能陷入直接衝突; Cornell教授:“美國必須明確表示,兩岸永久分離不符合美國戰略利益” NY Times, briefing, 2022-10-6: 美國正加快建立台灣成為龐大的武器庫 Business Insider, 2022-10-5: 台灣正在尋找一種方法來保護其領導人免遭“斬首”...台灣防長在 2017 年向立院保證,台軍已準備好保衛首都免遭斬首襲擊 Reuters, 2022-10-5: 蔡英文稱不依賴他國協防,但歡迎美國(防衛台灣)的安全承諾 The Hill, 2022-10-4: '96 年對抗以來,只有一個美國航母戰鬥群進入台灣海峽,而第四次台海危機後,華盛頓通過海峽的是巡洋艦,同時中国 派出兩艘航母,拜登對普京核威脅的赤裸裸的恐懼與沙利文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警告鼓勵了中国 Atlantic, 2022-10-3: 台灣有著不幸的歷史 將有限的國防預算過多用於昂貴的戰機和艦艇 它們都不太可能在開戰前幾天存活...擺脫台灣近乎壟斷半導體的 最佳方法是在他地生產,但這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Fox News, 2022-10-2, 獨家: (Asean, )準秘書長稱,若北京相信擁有台灣(owns the island),就“不會”入侵台灣 Stars and Strips, 2022-9-29: 批評人士希望國會(congress)說服台灣進行國防改革——招募和訓練的方式, 及對國防部的監督   全文 VICE, 2022-9-28:軍隊、警察、消防員和護理僅占總人口約 1% ,專家敦促效仿以色列和芬蘭的整體防禦,蔡英文的 處方 是 零碎的,未對軍隊進行全面改革 Roll Call, 2022-9-28: 美國將批准數十億美元助台軍事現代化但未對台灣國防官僚改革起太大作用...年輕一代他們的4~ 50 歲父母將反對徵召入伍年輕選民是民進黨勝選的重要基礎 德國 DW, 2022-9-28: 台軍備戰狀態令人擔憂政府已承諾加強不對稱作戰,但防務政策仍非常強調對稱防禦 AXIOS, 2022-9-27: Kuma Academy以戰爭本質是意志較量反駁台灣普遍認為若中入侵,將別無選擇,只有立即投降   全文

 

   英國 Economist,'21, The Wire China, 2022-10-9:  台灣「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聯合報 , 2022-10-10: 美國的真正意圖曝光。台灣應該全民皆兵,與解放軍打一場不對稱的戰爭。brief  udn.com/news/story/121823/6674688?from=udn_ch2cate6643sub121823_pulldownmenu_v2 

中時 社論, 2022-10-11: 台灣已成為「全球最危險的地方」,美國規畫讓台灣與大陸「玉石俱焚」... chinatimes.com/opinion/20221010003390-262101?chdtv
中共 Global Times, 2022-10-11: 從阿富汗戰爭、敘利亞戰爭、伊拉克戰爭到烏克蘭衝突,每當美國宣布“堅定支持”一個國家時,這個國家很快就會陷入混亂;  美國正濫打“台灣牌”,將台海推向危險境地  globaltimes.cn/page/202210/1276885.shtml
 

  澳洲The Conversation, 2022-9-26: 中國名人真誠地或為前途在社交平台轉發官方信息微博 1300 萬粉絲的田馥甄成為憤怒的目標之一,因為她沒有轉發一中訊息  CBS, 2022-9-25: Blinken: 我們設計台灣生產了大部分的半導體……這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毀滅性的影響...[這是]我們現在如此大力投資在美國生產半導體的原因之一 National Interest, 2022-9-25: 幾乎每場重大戰爭都是因為領導關 切'機會之窗'將要不可逆轉地關閉所引發,北京正面臨著經濟增長長期下滑糧食安全威脅美 軍將大幅投資發展等挑戰 美國Wall Street Journal, 2022-9-19: 美國海軍司令表示中有能力封鎖台灣 美國CBS News,  2022-9-18: CBS<60分鐘>節目問“如果中入侵,美軍 無論男人和女人都會保衛台灣嗎?”“是的,”拜登總統說。但白宮稍後收回並表示,美國官方對台“戰略模糊”政策沒有改變   全文

 

美國軍方也必須正式承諾保衛台灣

美國Foreign Policy, Politico, 2022-10-2: 美國國防部長拒絕直接支持拜登總統軍隊保衛台灣的說法,並表示美國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台灣保護好自己   politico.com/news/2022/10/02/lloyd-austin-china-taiwan-biden-00059922
美國The Hill, 2022-10-3: 美國國防部長迴避拜登保衛台灣的承諾,他並接受“一中”政策 news.yahoo.com/us-defense-chief-sidesteps-questions-200504858.html

 
美加 VICE, 2022-9-28: 不能保證下一任美國總統將與拜登持有相同的觀點,因為美國軍方沒有正式承諾進行干預  vice.com/en/article/m7gp7v/taiwan-defense-china-invasion-conscripts

 

台灣徵兵(義務役)  幕後

The Wire China, 2022-10-9: 蔡英文總統直率地令人震驚...,解放軍最近的實彈演習幫助說服了她要求男性義務兵 役延至一整年。(ps: 但可能要等選舉後才宣布) brief   thewirechina.com/2022/10/09/the-tragedy-of-taiwan/  
PS:
 以色列服役  男 32 月, 女 24 月, 至少 ~
台灣聯合報, 2022-10-10: 國防部長告訴美方,若恢復徵兵制,役期最多兩到三年。蔡英文總統拍板,因擔心可能會影響選情,而決定將義務兵制的役期暫定為一年 brief udn.com/news/story/121823/6674688?from=udn_ch2cate6643sub121823_pulldownmenu_v2

 

拜登 :  承諾保衛台灣

美國 The Hill, 2022-9-28 CSIS: 總統仍然保持著一些戰略模糊,從政治支持到向台灣派遣軍隊,將取決於當時 具體情況  msn.com/en-us/news/world/biden-pushes-limits-of-taiwan-policy-despite-chinese-outrage/ar-AA12ldjq
美國 Washington Examiner,
2022-9-
28
總統發送了更強烈但令人費解的信號。至少表明對衛台的明確承諾持開放態度——即使只是暫時的。台北應該增加國防投資,甚或作為美國更強大支持的先決條件 msn.com/en-us/news/world/biden-should-abandon-strategic-ambiguity-on-taiwan/ar-AA12kZpf
印度 OneIndia, 2022-10-2 民主台灣推斷華盛頓將保衛台北是不明智的。拜登總統上任以來,美軍面臨著軍事裝備和徵兵的大幅下降,更重要的是,華盛頓可能不願意與北京交戰   oneindia.com/india/can-us-defend-taiwan-against-china-3469244.html?story=1
德國 DW,2022-9-28 李喜明上將: 美國非常難與台灣並肩作戰對抗中,因缺乏聯合指揮分工機制等
澳洲 Lowy Institute, 2022-9-27 拜登的危險談話將美國陷入一場無法贏也不需要戰的戰爭...,美國保衛台灣的成本已經遠遠超過它這樣做的必要性。 lowyinstitute.org/the-interpreter/taiwan-biden-risks-talking-himself-war-he-cannot-win
美國 Chicago Tribune, 2022-9-23 難道他(拜登)不知道尼克森總統 1972 年明智的三角外交就是為了美中關係正常化“交易”掉台灣嗎?再看憲法觀點...總統怎麼能主動宣布美國去保衛距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