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號   評論                              本網站 世界排名 : world No. 1 in   2020,  2017~19, 201620152014, 20132010~12            

 home  評台灣  台灣  TW  FB  民族性  旅遊  餐廳  醫療  夜市  buffet  檢察官  警察  貪污  女權  言論  外勞  逃逸移工  死刑  軟實力  隱私權  按摩  嫖妓  食安  居住  飛安  幸福  形象  文化 人權  世界人權   司法迫害  司法  迫害      

金球獎<海角七號>因藝術性不足而落選。  大陸最"勇敢"的報紙<新京報>批評<海角七號>「各路橋段,欠奉新意。 香港親台大報的評語僅是還好

然而,台灣媒體 幾乎一面倒的捧該片 或批評的含糊其辭(少數例外)。

該片究竟是甚麼水準 ??

     翀        <世界漫畫家聯盟 台灣代表, 亞太動漫畫協會 指導委員>

中國時報1月 17日對<海角七號>的評文,可能是大報刊登的最後一篇影評,該文總結海片失利奧斯卡原因在文化的

這並非事實

固然,海片違反大眾電影應刻意跨越文化界限的通則,然而,創意缺失更是主因。

近年,無論貼近香港本土文化的<功夫>、<無間道> ,或商業計算後與大中華文化結合的一些影片,均在亞洲賣座,歐洲與北美一向對亞洲電影興趣不大,異國情調濃烈的<臥虎藏龍>、<十面埋伏>、<英雄>卻受到西方歡迎。因此文化差異倒還其次。

<海角七號>被 知名外媒定位為Comedy(喜劇)社會取向滑稽笑料為主,幾憨厚鮮活、逆境向上的主角投合哈台民眾俾胃,帶動全片歡樂氣氛、笑中帶淚

然而片中笑料並非深具想像力、出人逆料的巧妙思維若干橋段,接近中國傳統諷刺文學抒發市井小民對從政者倒行逆施的怨恨,欠缺幽默的鋪墊技巧與分心策略。 (學術稱為「優勢基模」、「隱含命題」等 - 見<由幽默理解看幽默創作-從聽笑話到鬧笑話>,陳學志教授,<輔大學志>文學院第24卷)   。

藉幽默對抗现實困境,本是高級幽默素材,最近德國<明鏡>贊揚二戰時猶太人表現不懈鬥志的幽默作品、BBC也報導糟糕社会環境是英國锐智幽默滋生的肥沃土壤 幽默與創意,正是美麗人生>比 <愛在波蘭戰火漫延時>更廣受全球歡迎的主因。 台灣要與壯觀華麗的大製作分庭抗禮、以小博大,唯獨靠創意 - 就像北京奧運的大堆頭,不敵雅典或巴塞隆納奧運的睿智創意。

李安類比<海角七號>的港片《天才與白痴》,以股票崩盤後的瘋人院為舞台,正是靠小人物幽默睿智對白(或公式),跨文化受到日本喜愛。而<海角七號>的日本情結,卻只是一頭熱

長久以來笑劇易遭低俗的惡評 ,以南鄉為背景<海角七號>也是如此

反觀獲得商業類奧斯卡與藝術類坎城大獎的導演Polanski,為坎城影展60周年帶來的短片,以低級色情片為體、幽默為用,結局出人逆料,卻在情理之中,可見雅俗可以並行不悖 , 創意可以逆轉低俗為高雅。

世間尚未誕生讓人嚎啕大哭的悲劇,而哄堂爆笑、悲喜交加、有價值的體驗,容易使訊息內容滲入人心、廣宣海外,藝術、商業、娛樂、品味、文化、創意並行不悖,可以避免國片長期僵硬宣傳之弊 (台灣長期以電影作宣傳之 工具)。

創意是美國哈佛與英國教育的核心,藝術比科學的創意更自由,電影是高度創意的產業,反映國家的文化、欲望與品味,喜劇幽默反映國家的文明層次(George Meredith巨作<喜劇論>),企盼台灣愈挫愈奮,終能執亞太文創牛耳。

 

     翀        <世界漫畫家聯盟 台灣代表, 亞太動漫畫協會 指導委員>

 

PS1 <海角七號>笑料缺失,比如諷罵警察為狗的橋段過於直接,或許可以參考下例 :
 
伯爵夫人控告一男子在大街公然罵她是豬,法官判決罪名成立。男子交罰金後問法官:「我不可以叫尊貴的伯爵夫人為豬,那我可以稱豬為伯爵夫人嗎?」法官回答:「那是你的自由。」

這男子聽了以後,轉身脫帽對伯爵夫人說:「尊貴的伯爵夫人,您好。」

 

PS2 如草根人物言語乏味,須有趣故事情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