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外勞 移工 ★ 本網站 世界排名 No. 1 : 2020~23, 2017~19, 2016, 2015, 2014, 2013, 2010~12 ★ top rankings since 1998 ★ |
|
![]() ![]() |
★
★ US
State Government 2023
trafficking in
persons report
/
2023-6-16
★ Le Monde diplomatique (France), 2023-2-14:
大多數工人背負巨額債務來支付他們的費用,這使他們在還清債務時受制於雇主的 whims 和剝削. 一項研究得出結論,僅靠中介費,台灣的人力資源行業每年就從農民工那裡賺取 4.5 億歐元。但他們經常面臨一系列其他剝削性的、有時是非法的費用,包括辭職費、合同續簽費和在台灣更換雇主的費用。 mondediplo.com/outsidein/migrant-workers-taiwan
★ SCMP (Hong Kong), 2023-6-7: Taiwan's labour reputation hit as Greenpeace urges downgrade over migrant-worker violations / 因不當使用勞工 台灣聲譽受到打擊
美國綠色和平組織和其他海外倡導組織表示,台灣漁船的移民被迫從事“強迫”勞動——這對台灣的形象造成了打擊... 他們還在台灣發現了“侵犯勞工權利”和“侵犯人權”的行為。 “有據可查"的虐待勞工案例包括在魚類加工過程中使用童工或“強迫”勞動,有些人的工資被扣留了。 msn.com/en-xl/money/other/taiwan-s-labour-reputation-hit-as-greenpeace-urges-downgrade-over-migrant-worker-violations/ar-AA1cdjyk Ralph Jennings
★ TaiwanPlus News, 2023-5-24: 老年人口日益增長,台灣面臨著看護短缺問題。該國現在希望引進更多移工來解決這個問題。但對於外勞而言,台灣可能不像過去那樣具有吸引力 msn.com/en-us/news/us/taiwan-recruits-more-migrant-caregivers-for-aging-population-taiwanplus-news/vi-AA1bJ4zJ
★ 美國國務院人權報告 US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released at 2023-3-20
(state.gov/reports/2022-country-reports-on-human-rights-practices/taiwan/):
漁船移工報告了雇主或上級的虐待行為,包括毆打、扣留食物和水、扣留身份證件、扣減工資以及非合同強制分攤船舶運營成本。這些濫用行為在台灣大型遠洋捕魚船隊中尤為普遍,這些船隊在沒有充分監督的情況下作業;
移工往往不願舉報雇主的虐待行為,因為擔心雇主會終止他們的合同,可能被驅逐出境,因而無法償還債務。當移
工因不安全的工作條件而發生致命事故時,雇主只受到民事而非刑事控
訴。
♦
由於過高的經紀費、保證金以及高昂的機票和住宿費,外籍移
工在招聘過程中普遍面臨剝削和沈重的債務負擔。經紀公司經常要求移
工在本國台灣銀行的當地分支機構以高利率貸款進行“培訓”和其他費用,使工人容易受到債務束縛。非政府組織建議當局應尋求與勞務輸出國的進一步國際合作,特別是在監督跨國勞務經紀人方面。
外國漁民普遍受到虐待和惡劣的工作條件。在台灣領海以外作業的懸掛台灣國旗的漁船(遠洋捕魚船隊)上工作的漁民,並沒有獲得與在台灣領海內工作的漁民相同的勞動權利、工資、保險和養老金。在 2021 年進行的 34,431 次檢查中,18.9%
發現了違規行為,主要涉及批發和零售、物流和運輸、住宿和餐飲服務等行業。
★ TaiwanPlus
News,
2023-5-16:
|
中國時報, 2023-5-17: 看護當然病人雇,自己付錢。全天制看護,一天的費用大概是2200元到4000元。chinatimes.com/opinion/20230517000012-262110?chdtv |
中國時報, 2023-6-26: 政府的資源分配,似乎把能買到選票的對象,如大學生學費、幼稚園學費等排在第一位,長照則排在很後面。負責長照的衛福部,沒能提供足夠數量與優良品質的長照政策,一再遭到監察院的糾正;但始終沒能改善 chinatimes.com/opinion/20230626001521-262110?chdtv | 聯合報, 2023-6-23: 內科病房一床難求,最大的原因是「照顧人力不足」。udn.com/news/story/7266/7253849?from=redpush |
★ Axios, 2023-5-2: 北京駐馬尼拉大使 Huang Xilian 指責菲律賓“火上澆油”,而不是優先考慮其在台灣的 150,000 名海外移工 (外勞) 的安全 (一些評論解讀之為一種含蓄的威脅), 因Marcos 授予美國使用四個新基地的權限,其中三個位於北部並面向台灣。 axios.com/2023/05/02/taiwan-war-us-philippines-japan-korea-australia
★ The GreenPeace Org., 2022-9-29: 台灣魚獲再次登上美國勞工部 (DOL) "童工或強迫勞動產品"之黑名單。 這再次向台灣政府和遠洋漁業發出了強烈的警報。台灣雖做出了一些承諾,但要改變目前似乎旨在剝削人類和海洋的製度還遠遠不夠。據報導,一名漁工遭到毆打和刀子威脅,也有每天只睡四個小時的記錄。受虐的後果有時甚至是死亡。greenpeace.org/usa/news/taiwan-caught-fish-once-again-on-department-of-labors-dol-list-of-goods-produced-by-child-labor-or-forced-labor/
★ <中國時報> , 2023-2-13: 台灣新高齡化社會的長照等問題不容忽視,更非是單一原因造成和可以解決的。願從事社工者少social worker,現有人力不堪負荷 chinatimes.com/opinion/20230212002513-262101?chdtv
|
nGreenPeace,
2022-4-25:
台灣公海捕魚業使用削減成本、非法捕魚策略、強迫勞動和其他侵犯人權的行為來保持盈利。為防止此類悲劇再次發生,台灣必須修改相關法律法規,對台資及台旗、台資及"方便船"進行口岸檢查。特別是,台灣應確保其法律法規符合國際勞工組織的
C-188 公約
greenpeace.org/international/press-release/53401/nine-indicted-abusing-crew-taiwan-fishing-vessel-dawang/
![]() youtube.com/watch?v=883RKbiz6X0 nTaiwan News, 2021-1-4: 全球只有四艘漁船被列入黑名單,全部為台灣公司所有; 強迫勞動捕撈是現代奴隸制的一種形式; 台灣政府未能保護遠洋漁船上的移工,因為國家規定存在漏洞,現行的《勞基法》不適用於遠洋漁船,使雇主可以規避法律並降低成本。 taiwannews.com.tw/en/news/4093552 nSeaFoodSource, 2020-10-1: 台灣在改革漁業政策時很大程度上忽視了移工的權利,強迫平均 2 至 3 小時睡眠,若沒釣到魚,將被迫連續工作34 小時。 美國勞工部的報告稱: “移工經歷了船長的毆打,有時還遭到船長命令其他船員的毆打。因惡劣的工作條件而死亡的屍體被包裹起來存放在冰箱或被扔進海裡。 缺乏監督是台灣船隻上的勞工仍然經常面臨勞工和人權侵犯的部分原因 seafoodsource.com/news/environment-sustainability/us-includes-taiwan-on-forced-labor-list-due-to-fishing-industry-abuses |
★ The Guardian, 2022-5-9: 台灣現在正在應對“Omicron海嘯”。在工廠,移工再次受到不公平執法和放寬限制的歧視 In factories, migrant workers have once again been discriminated against with unequal rule enforcement and eased restrictions (theguardian.com/world/2022/may/09/once-a-zero-covid-poster-child-taiwan-learns-to-live-with-the-virus)
★ 聯合報, 2022-11-2:
移工要減少 困死長照家庭
/ 長照家庭申請外籍看護工一等要一年,醫院內合法非法的外籍照顧者,有錢也請不到。
長照司司長更表示:「移工遲早要減少!」udn.com/news/story/7339/6732218?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_v2
★ 台視 新聞"熱線追蹤"
, 2023-1-11:
統計長照需求者82.2萬人,長照使用者
56.1萬,比例68.34%。
專訪失能病患只有起床與就寢時,才有居服員來,其餘時間因經濟原因,無法聘請專人照顧,如尿袋等都要等居服員來才能處理。
需全天候照顧可住進機構,但失能程度達八級者,每月只補助五千元,遠遠不足,且願意進機構者僅三成,原因包括被人認為子女不孝遺棄故。至2022年, 住宿式長照機構(補助年六萬,2021共四萬餘人受惠)、老福機構、護理之家、榮民之家
共1669
家。政策須不斷更新 才能滿足多元需求。
ttv.com.tw/videocity/video_play.asp?id=6465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