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政評論國是 
 


fights for rights


home   論國是OPinion  腦控人民  評論台灣  武統台灣  封鎖台灣  旅遊  餐廳  醫療  夜市  民主自由  台灣  賴清德  蔡英文  民族性  外交  大學  檢察官  警察  貪腐  貪污  女權  言論自由  外勞   死刑   軟實力  隱私  詐欺   評論美國  電磁波大戰   網軍   網攻  民防  美國救援  居住  幸福  人權  世界人權   轉型正義  司法  迫害  販毒   情歌   音樂   西洋老歌   西洋新歌   愛國歌曲   台灣流行歌曲   校園民歌   中國民謠   日本老歌   愛情  電影  食安  buffet  超市  賣場  按摩  嫖妓  形象  文化  消遣副刊   評日本漫畫   政治漫畫評論   評美國設計   評美國漫畫  文創&漫畫  評上海世博   評北京奧運   二戰漫畫
 

   中国會攻打台灣?   賴清德講併購川普 說「統一」...... 嘲笑台灣   美國連美國都不想防衛    賴清德是隻雞嗎?    台灣如何反擊共軍入侵   美軍確定不干預~   台灣年輕人自稱「炮灰」   抗中保台 賴清德謊言?  ★  美國最強硬的警告  台灣被擠壓到快窒息  「白色恐怖」>「綠色恐怖」希特勒」輪迴投胎    比「白色恐怖」更恐怖       美國為以色列轟炸伊朗會為台灣轟炸中国嗎?   台灣潛艇將成棺柩?! 台灣政治氣氛「有毒」     川普踢翻棋盤賴清德爬回棋盤    賴清德「 跪好。 跪滿」還要挨罵?    

誰是妓女??? 

(1) 賴清德 (2) 蔡英文 (3) 澤倫斯基 親美只剩3%    中国全面進入台灣

"我們不會讓賴清德活過第一天"中共「斬首」

  魷魚遊戲孔子鎮暴部隊   7成 美國人支持"協防台灣"??  「午夜重錘」中国??

OPinion中国會?攻打台

  美國 Wall Street Journal (2025-6-3):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只是開端。台灣可能成為下一個戰場。

  Atlantic Council (2025-6-9): 解放軍正在「竭盡全力」實現習近平主席的2027年目標    ──   武統台灣;  正在進行「彩排」。

  美國 New York Post  (2025-5-29): 台灣陸委會說 ,為了繼續掌權,習近平可能不得不對台灣動武。

  英國智庫 IISS示警: 戰爭近期 "不太可能”,但不是“絕不可能”。("unlikely in the near term, although it is not impossible")

  美國 Fox News (2025-6-12): 美國國防部長表示:「中正在進行歷史性的軍事集結,並積極演練入侵台灣」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在國會作證:解放軍演習不是例行演習,而是強制統一的演習」

  美國 Fox News (2025-5-31): 九個跡象顯示北京可能即將入侵台灣,包括核彈<轟-6>轟炸機部署在前哨基地,福建省建立新碼頭、飛機跑道和物流樞紐等...

  英國 The Guardian (2025-6-1):中国現在已經擁有足夠的能力入侵

  美國 The Hill (2025-6-10):  戰爭即將席捲東亞,以及台灣,習近平已將其合法性押注於吞併台灣

  國 Daily Express, 2025-6-2:在台灣附近部署戰機和軍艦,再次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恐慌

  The WarZone, 2025-5-30: 美國和台灣官員警告,国 有信心在 2027 年甚至更早對台灣成功發動攻擊

  英國 Daily Express, 2025-5-27:国 暗示準備好全面入侵,台灣陷入恐慌

  美國 Foreign Policy, 2025-5-23:台灣海峽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最有可能的爆發地

  美國 Foreign Affairs (2025-5-20): 貿易戰可能讓北京更願意發動一場槍戰

  美國 ResponsibleStatecraft.org (2025-6-11):只要台灣不走向獨立並繼續「豪豬式」擴張,美國不阻止進口台灣晶片,中更容易暫時忽略武統決定武統,必須確保能夠迅速拿下台灣,並對晶圓代工廠及其員 工的損害降至最低

  美國 The Hill (2025-5-31):  中国尚未決定使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

  中国GT (2025-5-28):中国回應美炒作2027年大陸“有能力攻台”:


民進黨當局出於政治私利,順應美國把台灣變成“火藥桶”,
"挑起 戰爭”,險惡用心暴露無遺。無論島內局勢如何變化,無論外部勢力如何干涉,都阻擋不了祖國統一、必須統一的潮流;民進黨當局所謂“倚外 謀獨”、“備戰保獨”,純屬癡心妄想。高估自己的實力只會導致毀滅

 


  New York Post (2025-5-29):很多專家或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和普丁可能已經達成了某種協議。英國Daily Mail, 2025-6-5: 英國軍方高層擔心,兩年內將面臨針對俄羅斯和中的「惡夢般的雙重戰爭」。

 

***   ***   ***   ***   ***

 

美國不願意與核武大國俄國交戰 何況一次打二個?  

美國 The Hill  (2021-6-6) 預測世界將爆發四線戰爭  ──  俄烏戰、哈馬斯以色列戰爭、伊朗戰事、 中国封鎖或攻擊台灣。 現在只剩台灣戰事尚未發生。
希望永遠不會發生。
Pacific Forum,
Asia Times (2025-6-12): 台海戰爭的後果是災難性的,即使台灣的自治實體存活下來,其奇蹟般的經濟增長也可能化為烏有。
2025-6-12

 

 

OPinion    台灣如何反擊共軍入侵?     錯誤國防戰略  ──  放棄離島

根據聯合報(2025-6-13)分析近日國際專家(9位退役上將、8位退役中將)參與的台海防衛兵推,台灣'消極和柔弱無所作為',似乎希望讓中共占領台灣周邊島, 然後在台灣灘頭或本土打城鎮巷弄戰和不對稱作戰。 這將翻版俄烏戰爭中平民傷亡慘重的下場。

這原本就是美國一直強推的戰略

 ♣ 美國 海軍學院 US Naval Institute, 2023-2-1: 面對解放軍強敵,防禦戰略是贏得曠日持久、代價高昂城市消耗戰。
 ♣ 美國Insider, 2022-5-3: 保衛台灣之戰將是一場城市巷戰,化整為零戰術和近距離戰鬥使高端武器幾乎沒有優勢,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俄軍狂轟濫炸馬里烏波爾等城
 ♣ 美國 Military Review  <軍事評論>  2020年9-10月號  /  美國陸軍大學 Army University Press 中國的兵力消耗以及城市巷戰與平叛亂的複雜性,即使成功登陸突圍也使中共面臨重大的政治和軍事風險
 ♣
美國 National Interest  (2025-6-6):  台灣需要的是準備全國性長期持久叛亂戰(就像游擊);  現在卻相反,他們正試圖將台軍打造成美國陸軍的微型克隆版。這行不通。台需要的並非坦克、F-16 戰機和軍艦,戰時它們將成為中国轟炸的巨大美麗目標 需要的是大量的動員以及遍布全國的小型武器。

 ♣ 英國Economist (2025-6-10): 台灣是否應該演練戰爭失敗後的叛亂?一些台灣專家懷疑: 這是會引發恐慌的。
 ♣ 美國 National Security Journal (2025-6-12): 學者表示武裝叛亂分子躲在山裡,靠覓食維生,他們可以無限期地戰鬥。如果共軍在台灣山區陷入曠日持久殘酷的叛亂戰,沮喪的北京可能會考慮以核武結束戰爭如果北京還沒有低當量核武 甚至或許施以高當量戰略核武

 ♣ 美國 海軍學院US Naval Institute, May 2022: 在美中戰爭模擬中,前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總結美軍“慘敗”。但共軍佔領不應被視為衝突的結束,美軍應協助台灣流血游擊叛亂,並破壞原先台灣對民眾的監控系統切斷竊大陸數據的手段 ,以期盟軍日後再戰
 ♣ 英國Financial Times , 2-20-2021: 台灣應加強後備軍隊並訓練山區和城市巷戰
 ♣ 美國Diplomat, 11-3-2020: 後備部隊將提供最後一道防線,他們必須接受城鎮游擊戰訓練,這對防衛台灣至關重要;
 ♣ 英國Financial Times , 7-12-2020  : 阻止解放軍入侵的最佳選擇是增加後備軍人
 ♣
法國France24, 2022-1-6: 共軍登陸後,戰鬥將進入人口稠密的住宅和商業區進行巷戰,最後是山區戰
 ♣ 英國Financial Times, 2-20-2021: 美國長期批評台灣缺乏改革決心,敦促加強後備軍隊並訓練山區和城市巷戰

讓中共占領台灣

 ♣ Strategy Page (2025-6-12): 中共新戰術    ──   (1) 奪取60個澎湖列島之中足夠數量的島  (2) 在那些島部署更多S-300飛彈砲台    ──   將控制台灣大部分地區的天空。這將為登陸台灣的空降部隊和兩棲部隊提供保護傘
 ♣ Forbes (2020-7-10):  未拿下澎湖 攻台便不會成功 (2001 edition of the U.S.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 Insider (2022-12-29): 專家Easton: 解放軍如果不先壓制金馬、澎湖這些部署了大量導彈島嶼,就試圖進軍台灣,將是非常困難和危險的  
 ♣ The Hill (2021-3-10): 共軍可能進攻澎湖顯示統一決心
 

小結

SCMP (2025-6-15): 這場台海防衛兵推引發美國質疑台灣是否“有意志願意戰鬥”(will to fight) ?   兵推台灣東翼和外島處於危險台灣失去了主要外圍地區的控制   ──  特別是澎湖。兵推凸顯了台灣“系統性弱點”,失去戰鬥意志可能使美國更不願介入

此外台灣動員人民演練叛亂會引發恐慌叛亂戰 若成功持久或許可能引來核彈結束戰爭

台灣需要與對岸對話 以及護國神山   ──   現在正被賴清德拆解之中

2025-6-14, 6-15

 


 

     

 "國政評論" 排名  美國Yahoo 第1 , 2025-7-4, 2025-6-26, 6-19, 排名第2 , 2025-6-16

 "國政評論" 排名美國  Microsoft Bing 第1,  2025-7-4, 2025-6-30, 2025-6-26, 2025-6-19, 2025-6-16
 

 

        

 "國政評論" 排名  美國Duckduckgo 第1 , 2025-7-4, 2025-6-26, 6-25, 6-22

 "國政評論" 排名  美國aolSearch第1 , 2025-7-4, 2025-6-30, 2025-6-26, 6-19


 

 

 

OPinion    賴清德的謊言  ──  抗中保台」  ?!

 

 

聯合報 (2025-6-4) 說 ,賴清德一事無成,自保的招術,一是喊「抗中保台」
這是空幻的口號 
,賴清德做的到
嗎?

 

台灣「抗中保台」??     賴清德軟趴趴 , 只剩一張嘴 ,這從共艦駛入台灣‘禁海’ 台軍叫叫叫無所作為可知 歐洲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25-6-6): 中共漫畫將賴清畫成寄生蟲    非常不尋常的針對性人身攻擊;  美國Foreign Affairs (2025-5-15): 這是在非人化賴清德 賴清德未 做出反擊
 

 ♣ 美國 National Interest (2025-5-29):  台灣對其國防完全不認真。
 ♣ 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5-5-22): 台灣國防部長遭批提升軍事準備的努力太過膚淺,落後於中國大陸 。

 ♣ 澳洲 Lowy Institute (2025-5-26): 台灣逃避兵役現象普遍存在。國防開支雖增加,但仍未達到官方所暗指的程度。動員有進展但緩慢。
 ♣ 美國 Defense News (2025-6-14): 台灣的年義務兵自稱「炮灰」(英國 Reuters, 2022-12-28:  中国抨擊台灣把青年當“炮灰”的徵兵)  對現行制度的不滿日益加劇。台灣最關鍵的軍事改革失敗了2024年,只有6%一年期兵役的義務兵入伍,大多數人選擇延後服役古老的軍事格言   ──    像打仗一樣訓練兵士:台灣正在認真看待這句話。

 ♣ 美國 MEMRI (2025-5-19): 平時一如戰時,為防範1/4來自澳洲的天然氣戰時被切斷,正在建造許多燃煤電廠, 中国 「擁有全球 50% 以上的小麥大米儲備,以及全球近 70% 的玉米供應」,但即使在新冠疫情最嚴重時也不動用它們台灣高比例能源與糧食依賴進口, Asia Times (2025-5-26): 台灣已經建造了防空洞,但仍缺乏堅固的後勤中心來保障戰時的供水、食物和能源。SCMP (2025-5-26): 台灣的電網、供水、交通、通訊、醫療等基礎設施構成了一個複雜且高度互聯的網絡……基礎設施極其脆弱...... 98% 的燃料依賴進口,如果三座主要變電站同時受到攻擊,台灣北部地區極可能全面停電。美國 National Security Journal (2025-6-12): 台灣可能只剩下一個月的糧食和能源儲備。聯合報 (2025-6-12):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等舉行2025台海防衛兵推,顯示我對外通訊、關鍵設施防護及糧食、能源,供給十分脆弱。 有專家評論說CSIS戰爭模擬美日台聯軍慘勝,這沒有多少意義,因為(1)近九成日本人民反戰,(2)沒納入核戰考慮,UPI: 會做核武反擊, 至於先發制人核打擊似乎合理且可能(plausible) (3)戰後台灣成了沒有電力與基本民生運轉的島嶼(4)近年大多數戰爭模擬都是美國敗陣

 ♣ 美國 MEMRI (2025-5-8): 正在備戰措施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法律體系改革、內閣改組、軍事將領任命、限制對外資料流、改變國家的支出模式, 比方經常帳盈餘的應用拋售美國國債囤積美元建立戰爭基金囤積黃金節省外匯美國 Fox News (2025-5-31): 載核彈頭的<轟-6>轟炸機部署在前哨基地在台灣對面建立新碼頭、飛機跑道和物流樞紐 北京也強化了「統一」的政治敘事 英國Financial Times (2025-5-26):  解放軍海軍可以「在數小時內進入封鎖態勢」解放軍可以無預警發動空襲   空軍和飛彈部隊已經提升到可以「隨時從平時轉入戰時」的水平  台灣?    英國 The Guardian  (2025-6-1):  《零日》將台灣描述成一個毫無準備的國家(an unprepared nation)
 ♣ 美國 NBC News (2025-5-30): 台灣國防部說,台灣很難建立一支現代化的作戰力量。

 ♣ Atlantic Council (2025-6-9):兵力精簡的台灣必須投入更多資源應對入侵,否則解放軍能夠不受阻礙地進一步靠近台灣領土
 ♣ 美國 National Interest  (2025-6-6):  台灣剛剛購買了新型 M1A2T 坦克戰時它們將成為中国轟炸的巨大美麗目標 台灣需要的是準備全國性長期持久叛亂戰(就像游擊); 不幸的是,台灣領導人並未採取這項策略  ──   他們已經沒有時間改變方向了 。

 

 

美國「抗中保台」??     賴清德想靠美國,這行的通嗎?

 

 ♣ 英國Economist (2025-6-10): 川普長期以來一直嘲笑台灣與中國大陸交戰的前景  。最近 英國和德國派遣軍艦穿越台灣海峽維護航行自由  ,受到美國官員的譴責。... 這就是訊息 !

 ♣ 美國 National Interest (2025-5-20): 台灣的希望和預期就是美國加入 戰鬥。這將造成代價高昂的戰鬥和損失,可能升級為核戰。民調一再顯示,大多數美國人並不支持為台灣而戰

 ♣ 英國 BBC (2025-6-1) The Guardian (2025-5-31): 美國國防部長說: 美國不想與中發生戰爭或衝突。

 ♣ 美國 The Hill (2025-5-24): 美國應該準時交付台灣購買的武器  ──   可怕的事實:推遲威懾就等於拒絕威懾

 ♣ 英國 The Telegraph (2025-5-31):  美國的遠程反艦飛彈庫存太不足了。美國國務院說: 我們一直試圖避免與中戰爭。
 ♣ 美國 National Interest (2025-3-30):  華盛頓不應該再宣稱將保衛台灣。美國沒有迅速取得勝利所需的反艦飛彈。
 ♣ 美國 Washington Examiner  (2025-5-2):  川普考慮削減印太地區的駐軍, 印太司令警告美國尚未做好與中開戰的準備

 ♣ Atlantic Council (2025-6-9): 解放軍不斷削弱美國和台灣偵測戰術和作戰衝突指標的能力,中在太平洋地區的地理優勢將變得更加顯著。美國以目前的空運能力快速運送關鍵防禦系統到各戰區的速度仍存在重大的地理限制。

 ♣ 美國 CNN (2025-6-7) :  美國有預算困境。美國可能面臨類似烏克蘭轟炸俄羅斯機場的困境 美國轟炸機還沒有堅固的掩體 正在猶豫資源應投入攻擊性武器 還是加強掩體?
 ♣ 英國 The Guardian (2025-5-31): 美國議員表示川普政府「行動非常迅速,但非常無能」 
 ♣ 英國 Economist (2025-5-1) :  分析認為,川普有可能選擇讓台灣逐漸失去自主地位,或者達成某種協議,放棄台灣,而不是冒著與中爆發核戰爭的巨大風險。
2025-6-12, updated 6-14

 


 

 

 

 

     

 "國政評論" 排名美國AOL第1,  2025-6-25
 "國政評論" 排名美國Yahoo第1,  2025-7-4
(上方為廣告)

 

 

 

 

OPinion 賴清德」嗎?     雞毛令箭~

 

美國防部長赫格塞斯(Hegseth)前在新加坡關於台灣的言論,各大媒體的報導不盡相同

 

有的媒體說他明確表態美國「將會保衛台灣」 (Pete Hegseth: US will go to war to stop China from taking Taiwan);  有的大標題這麼寫 但內文作出微調;  還有的如美國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2025-6-2) 說他似乎暗示( appeared to indicate ) 如果中国攻擊台灣,美國將介入保衛台灣;  美國CNN (2025-6-1)似乎比前任政府更強硬 (seems more strident )西班牙EFE (2025-6-1) 說他保證華盛頓不會允許北京以武力改變現狀;   有的媒體甚至說川普要他傳這些話 但提不出任何川普傳話的證據  

 

美國防 長沒說參戰

 

其實美國防長說了半天,可以確定的是   ──    美國沒有保證將為台灣而戰

 

美國Wall Street Journal (2025-6-1) 寫的非常清楚   ──   國國防 部長說的是   ──   如果美國威懾失敗,而且如果總統下令,我們準備果斷的戰鬥。

戰的條件有二個    ──      (1)威懾失敗,(2)總統下令  (" if deterrence fails, and if called upon by my commander in chief..."), 二個條件是AND, 不是OR
有的西方媒體只寫出第一個條件
(
if deterrence fails, we will be prepared to... ) 故意不寫第二個。看上去好像美國防長就可以決定 

 

記者追問赫格塞斯,「美國是否會協防台灣,對抗入侵?」,轉頭就離開現場  沒有「雞毛令箭

 

三 月分時塞斯也發布過機密備忘錄   ,寫的是:“阻止中国佔領台灣,同時保衛美國本土是國防部唯一的應對策略。”

 

當時英國The Guardian (2025-4-2) 作評論:   雖然國防部長表示支持台灣  ──   但最終決定權是在交易型的川普手中  ,這並沒有保證,普遍的警告稱,美國官員說的與川普之間存在一定差距。美國RAND智庫政治學家警告,川普擁有最終決定權,事實證明他既高度交易性又對台灣持有負面看法,此外, 還有一個可信度問題。

 

川普願意參戰嗎?

 

英國The Guardian (2025-6-1) : 當大家問川普是否會為台灣而戰時,答案其實毋庸置疑(not really in serious doubt.)。川普不知如何應對中国。他的懦弱只會加劇台灣戰爭的可能。  川普不希望東亞爆發戰爭,北京對此心知肚明。北京正確地懷疑,川普咄咄逼人的咆哮掩蓋了懦夫的弱點。中国現在已經擁有足夠的能力入侵,而台灣毫無準備( unprepared) 。

 

美國華府American University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and George Mason University教書的戰略學者Eastwood認為川普可能不會「參戰」拯救台灣 。 赫格塞斯只是在說強硬話,而非美國明確的政策轉變。 他也並非代表川普發言。  赫塞斯有點操之過急,他一時衝動,想要強硬行事,這是他一貫的風格。他的話更像是虛張聲勢 ,但川普態度謹慎,川普討厭戰爭,不願提供共同防禦保障。看看他對北約的聲明可知 (NSJ, 2025-6-5)

 

美國 The Raw Story (2025-6-1): 專家稱川普正在為中入侵台灣提供“黃金機會”  ──  川普天生的“懦弱”,使得入侵更可能發生,中国無須擔心美國的干預習近平可能揭穿川普的虛張聲勢


Raw Story: 中国若阻礙台灣的海上交通、對台灣發動秘密網攻或全面海空封鎖(不必全面入侵),就可能迫使川普做出屈辱的讓步

 


川普是隻  (美國時髦口頭禪:  TACO ─ Trump Always Chicken Out;   'Chicken'是膽小鬼的意思),雖然樣子像隻大火雞
賴清德
是不是隻」呢?  是不是 在家一條龍出外一條蟲「雞棲王」呢?
等政治迫害檔案公布 就可以確定民進黨對人民究竟做了什麼  ──  的 全貌

2025-6-6

 

 

OPinion     美國最強硬的警告目的是什麼?

 

美國防部長赫塞斯出席「香格里拉對話」時,警告中威脅「可能迫在眉睫」, 有人說他暗示「若中国試圖征服台灣,美國將保衛台灣」。

 

美國不大可能出兵保衛台灣。但赫塞斯說這些話的目的是什麼?

 

1  要錢

英國Reuters (2025-5-31)英國the Guardian (2025-5-31)大標題: 五角大廈負責人警告中威脅迫在眉睫,要求亞洲盟友增加國防支出   英國BBC (2025-6-1):  美國防部長說:  面對更嚴峻的威脅,亞洲的主要盟友夥伴卻減少支出,這怎麼說得通?!

今年二月,美國防部長赫塞斯警告不要把美國當成「傻瓜」。今年 3 月,他羞辱一干國家是「白吃」。
 

2   安撫  

台灣一直在問美軍到底來不來營救  

根據美國Wall Street Journal (2025-5-10)台灣整頓國防目的    ──   讓台灣堅持足夠長的時間,直到美國前來營救。「台灣還是需要知道美軍是否會出現」。

美國Wall Street Journal (2025-6-1): 美國防部長言論十分強硬,但不清楚是否足以安撫焦慮的合作夥伴,赫塞斯並未詳述一旦中入侵,美國如何應對
 

3  虛張聲勢

赫塞斯釋出強烈訊號,警告不要試圖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
就像中 美貿易戰,美國也是以虛張聲勢開場,最終戰略投降收尾。

英國The Telegraph (2025-5-31):  為了贏得台海戰爭,美國需要「一大公噸」( “a metric s--- ton”) 的遠程反艦飛彈,特別是新型戰斧飛彈。但“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目前的庫存‘太少了’"。有海軍陸戰隊說‘戰爭一打響,我們就要進駐台灣’; 但 美國國務院(類似台灣行政院)卻說‘這他媽不可能’,因為可能引起"我們一直試圖避免的戰爭"。

 

大多數美國人民一直反對為台灣而戰,但台灣為美國而戰, 去削弱中国,那可能就不同了     ──     77%的美國人和82%的共和黨人對中持負面看法
2025-6-2

 

 

 

 

 

    

 "評論國政" 排名  美國Yahoo 第1 , 2025-7-4, 2025-6-30   

 "評論國政" 排名  美國Duckduckgo 第1 , 2025-7-4, 2025-6-30

 

 

    

  "國政評論" 排名  美國AOL第1 , 2025-7-4, 2025-6-26, 6-21, 6-19;  "評論國政" 排名  美國AOL第1 , 2025-7-4

 

 

 

 

 

OPinion  併購 ?  統一?     川普嘲笑台灣 ~

 

川普長期的嘲笑

 

5月中,川普在白宮「失言」說到「統一」一詞。評論人士將此解讀為華盛頓在台灣問題政策可能出現根本性轉變

 

根據中視政論  2025-6-10 youtube.com/watch?v=jWa3ZLxrWKk 賴清德暴衝 莫名奇妙說個併購論 (2025-5-5: 「如果說你要併我的公司,你要提條件啊」)  其本質是把台灣未來命運  把話語權與主導權 完全雙手奉送給美國   習川談  我們毫無置喙餘地...

 

台灣不備戰  美國不出兵 , 川普還嘲笑台灣     ──    英國Economist (2025-6-10): 川普長期以來一直嘲笑台灣與中國大陸交戰的前景  。最近 英國和德國派遣軍艦穿越台灣海峽維護航行自由  ,還受到美國官員的譴責。

 

台灣有病得下藥 有腫瘤得開刀 吃大蒜靈芝有什麼用?  賴清德不敢好好備戰 ,只是查查間諜 網紅 擺個譜有多少用?     與對岸談, 恐怕遲早難以避免賴清德 現在提出併購論也是合理的一著棋。

 

但是, 和談的最佳解方, 應該以半導體作籌碼,為台灣人民謀取最大福利 賴清德所為,似乎是最壞 的解方    ──   半導體奉送美國( 聯合報 2025-4-7: 台灣以為奉上台積電就是保護傘; WSWS.org (2025-3-9) : 台積電割讓給美國( ceding); 中時(2025-4-19): 對美談判策略「奉送到底、沒有底線...」),再將台灣交予美國去談判。

 

賴清德最壞的解方

 

問題在於~

 

n(1) "台積電"變"美積電" 美國會怎麼做?

 

美國The Diplomat (2024-11-15, 2024-11-18) : 「黃禍狂熱」派系最高代表Elbridge Colby  (川普現任國防部長)建議美國轟炸台積電,以防止其落入中国手中;  「不應該由台灣決定」,因為「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  美國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23-5-9) : 美國不准晶圓廠落入手中 Asia Times (2023-5-25): 川普的前任國家安全顧問Robert O'Brien表示美國永遠不會讓[半導體]工廠落入中手中,即使這意味著軍事打擊; "炸毀台積電"以美國陸軍戰爭學院著名論文為基礎
轟炸台積電將炸死台灣人民炸死生金蛋的金雞母美國 ResponsibleStatecraft.org (2025-6-11): 如果台灣的任何或所有晶圓代工廠被摧毀,經濟衰退將持續十年或更長時間

 

n(2) 萬一兩岸談判破裂護國神山」可以增加美國出兵 至少是外交干預的可能 美國 UPI (2025-6-12): Johns Hopkins 大學政治學教授Steven David表示,台灣“生產了大約90%的最先進計算機晶片,失去這些晶片將是毀滅性的";「矽盾」阻止了中國大陸發動軍事攻擊,並促使美國等盟友加入保衛台灣的行列。

 

n(3) 川普喜歡 大買賣   ──  把台灣 以最高價賣出, 利潤最大化, 多少可以挽救美國天文數字 的國債, 或許還有益連任民進黨高官也許分到一點殘羹剩餚, 廣大台灣人民可能連湯底也無沾不到恐怕中共也不想被川普大吃一口, 統一紅利分給台灣人民, 錢至少還在中國人手上賴清德提出併購論」後美國Reddit刊出評論    ──   賴清德不值得信任。"相信他從未真正考慮過台灣人民的最大利益。他將始終按照他自己和民進黨的最大利益行事,那就是保住權位和累積財富。任何為人民利益做的事 都只是表面現象;純粹是一種詭計"

 

n(4) 綠營常批中共信譽。 他們可能害怕中共  然而美國信譽好嗎?  昔日撕毀協防台灣的條約又撕毀保障烏克蘭的協議。 台灣信譽好嗎?  與美國聯手欺騙人民美軍會來並強力打壓疑美論   ──   美國 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 (2024-10-11)  : 在民進黨和美國外交機構的鼓舞下,台灣人民存在著普遍的假設,即美國毫無疑問會來進行干預 民進黨和美國的信譽已經非常嚴重受損

 

台灣可信嗎?

台灣 美國說
英國Express, 2022-10-12, SCMP, 2022-10-12: 台灣國安局長表示,美國沒有摧毀台積電的計劃,因為沒有外國提供的關鍵組件...,台積電就無法生產“即使中国掌握了金母雞,也無法下金蛋” 美國The Diplomat (2024-11-15, 2024-11-18) : Elbridge Colby  (川普現任國防部長)建議美國轟炸台積電,以防止其落入中国手中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季刊》2021 年的文章指出,美國和台灣政府應該(should)制定一項“焦土戰略" (devise a scorched-earth strategy) ,其中包括摧毀台積電晶圓廠和島內的供應鏈
英國Daily Express (2025-3-14): 台灣已經將其整個半導體產業規劃為自我毀滅 Taiwan has already programmed their entir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to self-destruct 
只有
儡才會自毀國寶與人民福祉。  (Reuters, 2025-6-13:1996年李登輝時故宮博物院贈部分藏品予美國博物館。不知道賴清德會不會贈送國寶出去)

美國 UPI (2025-6-12): 美國兩黨議員日益擔憂,中入侵可能顛覆全球晶片供應鏈,並使北京獲得過大的經濟籌碼。

美國 Washington Examiner (2023-9-27) 評論 : 如果中入侵台灣並奪取其半導體生產,它可能會在人工智慧技術等領域迅速趕上美國

美國 The Hill (2025-5-25): 佔領台灣以及在台灣生產的所有先進半導體,沒有人會對此感到驚訝。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危險...

 

 

賴清德 想的是什麼?

 

(1) 連任   ──   討好美國

n根據美國智庫 Brookings (2024-5-14)賴清德並不是一心一意關注台獨的熱心分子(not a wild-eyed zealot with a one-track-minded focus on Taiwan independence. );   賴清德是一個職業政客想的是贏得連任。
n美國Fox News (2025-4-10): 學者指賴清德「對華強硬」的言論大多是政治其實是為了控制立法院, 贏得地方選舉 與連任總統
n美國WSWS.org (2025-4-11): 台灣人選總統都要得到美國的認可,這是常態。沒有例外。專家指責賴清德“出賣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把台灣交給美國經濟“輸血”... 準備不惜一切代價「爭取」川普政府的支持

 

(2) 活命   ──   害怕

n美國Foreign Affairs (2025-5-15): 鷹派呼籲對台更加強硬   ──   使用軍事力量,或重啟內戰,例如海上封鎖; 有些鷹派質疑北京是否會在台北引發類西安事變(綁架蔣介石,迫使與中國共產黨結盟)危機。
n賴清德提出併購論後英國Reuters (2025-5-28): 台灣高層抱怨中国無視橄欖枝,正「極限施壓」、威脅對「頑固」的台獨支持者判處死刑、至少三輪大規模軍演 etc。  

 

賴清德畏戰

 

n畏戰  所以賴清德一直不敢真正備戰     ──   美國 National Interest  (2025-6-6):  不幸的是,台灣領導人並未採取大量動員以及非對稱小型武器策略   他們已經沒有時間改變方向了 。Asia Times  (2025-5-21): 台灣謹慎地避免建立真正威懾共軍的國防……怕會引發共軍入侵。美國National Interest (2024-7-30): 最重要的是,台灣沒有採行很好的徵兵制美國The Atlantic (2024-10-25): 台灣軍隊無能  民兵「幾乎不可能」 賴清德說的和平靠實力是個謊言被西方專家罵了超過一年賴還是不敢對外備戰, 但是對內打壓人民很兇。

 

***   ***   ***

 

賴清德併購論」 不無可能是緩兵詭計,小施壓美國的關稅決定,這與台積電宣稱若美國加關稅就「慢慢蓋」美國 以及台灣首次請求參加長崎遭美國原子彈轟炸80週年紀念儀式(日本KYODO NEWS, Jun 2, 2025 )不知道有無關聯今天中共China Daily刊出一幅漫畫 : 賴清德 一手是銜著橄欖枝的和平鴿,另隻手持火把正在放火。 另方面,中時(2025-6-12)報導 併購獲得大陸正面回應


2025-6-11, 6-13

 

日前賴清德總統在專訪中形容:
「中國是比較大的公司,台灣是比較小的公司,如果說你(中國)要併我的公司,你要提條件啊!不是台灣來提條件,讓你說要或不要...」

中共XinHua, China Daily, CGTN, 2025-5-28 實現祖國統一是全體中國同胞的共同心願,是中華民族(the Chinese nation)的正義事業。大陸方面重申,大陸方面堅定維護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我們願意與台灣各黨派、團體、各界人士就兩岸關係和祖國統一大業廣泛交換意見、深入協商( in-depth consultations with all political parties, groups and people from various sectors)。  

 

 

右圖:  日本紀念原子彈罹難舉辦國際漫畫展 筆者入選幅數是外國藝術家中最多的
日本入侵中國是錯誤, 但拿黃種人作為新武器的
試驗品  隱含種族歧視。US Google AI Overview (Jun. 2025): 是否構成歧視是一個複雜且備受爭議的問題不在無人居住的偏僻山區展現原子彈威懾力,被認為是歧視意圖的證據。
左圖: 美國紀念原子彈的郵票 
1994年,美國郵政局計畫發行這枚紀念郵票,圖案為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產生的蘑菇雲。然由於日本的抗議和克林頓總統的干預,美國郵政局勉強撤銷了紀念郵票, 這是美國郵政史唯一的一次

 

 

☉敏迪選讀 / 專訪賴清德  併購論   youtube.com/shorts/PAuNZzRIeGg 

聯合報 /  評論  兩岸併購說  學者建議藍接招    vip.udn.com/vip/story/121160/8764271

Yahoo  2025-5-18 /  tw.news.yahoo.com/賴清德談兩岸-你要併我公司-你要提條件-她傻眼-若藍白講定被出征死-110800911.html

台視新聞 2025-5-19 /  .youtube.com/watch?v=a3HoKkKvYw4 

 

 

 

 

 

OPinion  美國連美國都不意保護?  

 

英國Economist (2025-6-10): 多年來,台灣一直某種程度的疑美 (台灣 因此一直打壓人民疑美, 但終歸失敗了)  英國 Economist (2025-5-1) :  美國智庫Brookings最近的民調發現,台灣人民多數認為美國不會介入中台戰爭  。  台灣人對美國馳援的信心日益減弱, 而且, 最新情況是,川普對烏克蘭的政策在台灣引發了恐慌。當川普蔑視烏克蘭,稱其愚蠢地幻想小國能夠對抗強大鄰國時,台灣人聽到了自身困境的迴響。

 

英國Daily Express (2025-6-2):正在囤積核武,美國「核子保護傘」的真正範圍    ──     是否會保衛阿拉斯加、夏威夷、關島或太平洋盟友,都存在不確定性

美國連保衛自己的阿拉斯加、夏威夷、關島,都存在不確定性 賴清德想依賴美國出兵嗎?

 

美國 Brookings (2025-4-25):  從幾乎所有指標來看,美國都被視為不太可靠的合作夥伴。

英國 BBC (2025-5-30):  一個準備給朋友帶來如此巨大經濟損失(關稅)的盟友,真的會在他們受到攻擊時伸出援手嗎?許多國家重新考慮了對美國的依賴。

英國 Daily Mail (2025-6-6): 人們越來越擔心,美國總統可能會開始將台北「視為與中交易以實現其利益的棋子」

 

美國一直在唬弄台灣人民 美軍會來拯救危局   ──  根據美國 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 (2024-10-11) Asia Times (2025-5-21): 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在欺騙自由夥伴,讓他們陷入困境自食其果。( US has a long history of stringing along liberal partners before quitting losing realist fights and hanging allies out to dry)   過去的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越 南、黎巴嫩、索馬利亞、伊拉克、香港、阿富汗以及今天的烏克蘭都是。 這位專家漏講了中華民國 台灣工商時報 (2024-12-30): 美國總統「背信、毀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斷交、撤軍」,直到 凌晨台灣總統最後才被告知; 而且美國原無意簽署「台灣關係法」 ,是迫於國會壓力才不得不,且無意忠實執行台灣關係法  

 

歐洲與中東又何嘗不是??

 

法國總統馬克宏(Macron)警告 如果美國和歐洲不盡快解決烏克蘭和加薩戰爭,將面臨失去信譽的風險。

 

但是 根據美國CNBC TV (2025-6-5)昨天的川習電話中,川普除了貿易,完全沒有討論到戰爭

於此同時 俄羅斯與烏克蘭打得更猛烈了美國WSJ (2025-6-6) 提供了殘酷的戰爭影片   ──    俄羅斯反擊烏克蘭 :    Russia Launches Massive Attack on Ukraine In Response to Drone Strikes  另則影片是以色列空襲  "加人民苦難無盡頭"  No end to suffering in Gaza as Israeli airstrikes continue

 

自從俄烏戰爭開始,根據美國The Hill (2023-9-26, 2023-2-62023-2-20):  美國只零碎地向烏克蘭提供有限的軍事支持好讓雙方流血持續不停的流血

 

台海之戰會讓 "台灣人民苦難無盡頭" 像烏克蘭?  美國Washington Post (2025-3-31):  對中強硬可能會讓台灣的情況變得更糟  ,最後受苦的將是台灣  

2025-6-11

 

 

 

 "國政評論" 排名美國  Microsoft Bing 第1,  2025-7-4, 2025-6-30
 

 "國政評論" 排名美國  Microsoft Bing 第1,  2025-6-26, 2025-6-19, 2025-6-16
 

 

 

 

OPinion    台灣被擠壓到快窒息

 

 ♣ 中国 /

美國Washington Examiner  (2025-5-1):  中国正卯上勁,幾乎可以肯定是在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指揮下,加大對台灣的壓力

 

 ♣ 美國 /

根據英國《Economist(2025-5-1)美國PBS (2025-4-3) 等如果美國保台承諾動搖,台灣恐失去抵抗的決心;但台灣若不盡其所能備 戰,美國出兵根本不可行  

 

不只是出兵不可行

 

根據澳洲Lowy Institute (2025-5-26)台灣必須作出證明比方國防開支迅速動員最重要的信號就是願意忍受痛苦西方才可能提供政治、技術甚至軍事支持;因為這些需要政治資本、外交頻寬,通常還需要敏感技術的曝光。情報與計劃如果落入敵方手中西方會冒風險。  

 

美國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學者&副院長Y. T. Yang 發表評論文章(2025-6-3)台灣可能成為新兩極世界秩序的主要受害者。台灣對美國的戰略重要性歷來自西方創新與中製造之間的技術經濟橋樑地位這座橋樑在重力擠壓下逐漸崩塌,台灣的影響力也將隨之消亡。台灣被迫面臨在兩者間作出選擇。此時會增加衝突的可能性。目前的發展軌跡正將台灣引向一個戒備森嚴、經濟孤立的軍事基地國家。這或許符合美國的戰略目標,但目前尚不清楚它如何惠及台灣人民? 

 

 ♣ 台灣人民

 

澳洲 Lowy Institute (2025-5-26): 台灣大眾輿論不確定是否要抗中

美國 Real Clear Defense (2025-05-21): 台灣人相信,他們與北京進行更細緻、更順從的交往,比起華盛頓的對抗性外交,不太可能引發戰爭而丟 掉面子。這種想法有一定的道理。 (with some truth, that their more nuanced and submissive intercourse with Beijing is less likely to result in a war-provoking loss of face than Washington’s confrontational diplomacy).

 

也許,台灣人清楚北京的offer後, 會比較容易選擇。
2025-6-4

 

 

 

 

     

 "國政評論" 排名美國AOL第1,  2025-6-25;  "國政評論" 排名美國aolsearch第1,  2025-6-25

 

 

OPinion  OPinio台灣潛艦  將成為 棺柩      美國幫助台灣 幫助  ??

 

 

中央社 ()國造潛艦海鯤艦為重大成果中央社 ()象徵國造潛艦邁向下一階段的里程碑 CNN (2023-9-28) : 台灣領導稱讚這是重要的里程碑。   SCMP, 2023-9-28: 台灣總統說潛艇是「我們保衛台灣具體承諾的重要實現」台灣國防大學學者說水下潛艦戰是解放軍海軍與台灣海軍交戰的關鍵領域。

在野藍白被綠營批砍潛艇預算,成為大罷免的理由之一。

 

台灣潛艇有用嗎 ??

 

美國Foreign Affairs (2025-5-20):  台灣購買非對稱戰爭系統,而不再使用潛艦等傳統的高成本平台... 是明智的舉措。

日本Nikkei Asia (2024-9-20): 美國 Air War College 與 Air University 的二名學者表示台灣潛艇計畫太晚、成本太高、效果不佳 (plan is too late, too expensive and ineffective)

Asia Times (2025-4-12):  衝突一開始時潛艇基地、指揮掩體... 所有這些已知位置的戰力都會被毀滅抹去。

英國 Economist (2022-5-10): 台灣購買華麗的武器如戰鬥機是政治性的,在實際戰爭中用處不大,而且,潛艇等大件武器都很難隱藏,也很容易被導彈擊中

美國 Stanford Review (2025-2-24):  台灣致力於毫無意義的武器項目,例如本土製造潛艇,這些項目在中入侵時幾乎毫無用處:中可以輕鬆定位這些潛艇

美國 Newsweek (2023-9-29):  RAND 智庫高級研究員表示  ──   在台海難以行動...不那麼有用。
 

英國 Economist, 2022-4-20: 台灣被質疑耗資於昂貴系統如攻擊潛艇、M1坦克...戰時許多高端武器將很快被摧毀或失效。美國海軍可能會告訴台灣不要部署潛艇,以免被誤認為是中潛艇

英國 BBC (2023-9-28):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學者Drew Thompson指出,任何中台海軍衝突的「重心」不太可能位於台灣東海岸附近的深水區,而潛艇在深水海域最為有效,台海主要戰區將位於西海岸淺水區。 這艘台灣潛艇並未針對反入侵角色進行優化。
Asia Times (2022-7-18):僅靠一支小型常規潛艇艦隊不足以阻止中国的入侵 台灣海峽平均只有 50 米深,這使得潛艇很容易被現代反潛武器探測到並成為目標。

中国 GT , 2023-9-25 報導: 解放軍已經在台灣周圍建構了包括運8固定翼反潛巡邏機和直9艦載反潛直升機在內的「多維反潛網路」台灣潛艇將很容易被發現和對付,它們只會構成有限的威脅解放軍真正的潛在目標是外部勢力如美國和日本的潛艇
俄羅斯 Neo, 2023-5-3: 如果要打破共軍對台灣的封鎖,就必須由美國軍方結合使用反艦導彈和反潛戰

美國New York Times, 2022-6-13: 台灣在戰鬥機和潛艇上花費不貲,但入伍者卻幾乎沒有足夠的彈藥訓練。美國Foreign Policy, 2021-4-5: 台灣的主要問題是亟需訓練有素的常備軍和後備部隊,目前訓練存在重大問題 Diplomat, 3-20-2021:台灣軍隊徵募兵員不足訓練不足

 

美國日本潛艇有用嗎 ??

 

美國Washington examiner: 美軍明確的優勢是潛艇, 解放軍在海底的秘密戰鬥仍落後美國數十年 。
美國War On The Rocks (2025-1-8): 美軍包括潛艇部隊,已陷入低谷,將持續到 2020 年代末至 2030 年代初期。美國海軍估計需要66 艘潛艇以完成全球任務,而目前僅約為49 艘。

美國Daily Beast , 2023-1-30: 美國還遠未做好充分準備,若未來要獲勝,美國需要建造更多的船艦,尤其是潛艇

美國 19FortyFive (2023-10-3): 強大的導彈將有效阻止美國海軍(除了潛水艇)

 

美國Brookings, 2021-4-28: 若爆發中美海戰,因美軍無法確切找到對方潛艇,唯一可靠的方法是 等潛艇加油 重裝彈藥時執行攻擊,換言之美國得進攻大陸,這將導致戰爭升級巨大風險
美國Fox News, 2023-3-10: “我們在軍事上的唯一優勢是核潛艇”,高級戰略分析師說,但美國還需要更多這樣的潛艇
美國The Hill, 2023-12-24 評論: 在「拒止環境」中美國唯一有機會的 是潛艇,但目前數量嚴重不足,不斷發展的中技術抵消了美國潛艇的優勢; 美國潛艇部隊的衰落早在 2001 年之前就開始了

美國The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2023-3-13: 如果日本潛艇參戰,可能摧毀中共海軍,確保更快的勝利...但日本還沒有決定在可預見的未來它可能永遠不會決定
中国 Global Times, 2023-7-16:  美國要求盟國聯合行動。但一旦美國給日本佈置具體任務,比如台灣周圍搜尋獵殺中國潛艇,日本就會猶豫,日本並沒有衝到前線與解放軍正面對抗的能力或勇氣 

 

 

中国潛艇有用嗎 ??

 

英國BBC (2023-9-28): 国 有60 多艘潛艇,包括核動力攻擊潛艇,而且更多的潛艇正在建造中。 美國國防部 (DOD) 2024 年中國軍事報告提到,由於建造能力大幅增加,中國潛艇部隊預計到 2025 年將增加 65 艘,到 2035 年將增加 80 艘。

Asia Times, 2023-11-27: 国 針對平均深度僅 60 公尺的台灣海峽建造了新型隱形潛艇 ,《WarZone》說: 美國海軍尚未調整其反潛戰能力以適應淺水作戰的「水下長城」 形成了主要威脅。

英國Financial Times (2024-5-20): 国預計2035 年擁有 1,500 枚核彈頭 它的潛艇發射的核彈可以攻擊美國本土
Asia Times (2025-2-5): 台灣海峽的深度幾乎不到150米,寬180公里 根據Naval News報導  中国 新造小型潛艇(sail-less mini-sub)可能會在台灣海峽發揮作戰優勢,新型小型潛艇及其大型常規潛艇和核動力潛艇可能會在封鎖台灣、迫使這個自治島嶼屈服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中潛艇還可向太空鎖定的目標發射飛彈攻擊數千英里外,甚至超越地球曲線, 為了台灣之戰。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CSIS) 2024 年 8 月的報告中,Bonny Lin等作者提到,中国可以使用潛艇封鎖台灣,在台灣主要港口的入口處部署水雷,擾亂海上交通。 此外,Marek Jestrab 在大西洋理事會 的文件中提到,為了發出警告,中国潛艇可以秘密攻擊穿越南中國海的台灣商船,然後否認參與此次攻擊。這樣的行動可能給航運業因潛在的損失和風險而帶來恐懼。

美國 Bloomberg (10-8-2020): 若中共入侵將始於共艦和潛艇橫穿台海,拿下金門等外島

美國 SpaceNews (2024-9-16): 戰爭模擬顯示  潛艇將切斷台灣電纜

 

 

美國日本幫助台灣 俄羅斯幫助  ??

 

美國The Hill, 2022-11-29: 美國因為恐懼局勢升級從1995年起一直拒售台灣潛艇

英國路透社曾報導,至少七個國家秘密幫助台灣建造第一艘潛艦。
但可能不包括先進武器系統
; 否則
為什麼美日潛艇有用  台灣潛艇被批用處不大?

 

美國Washington Examiner   2024-12-13:  俄羅斯正在向中提供最新的軍事技術,包括潛水艇、飛彈和隱形技術  美國Washington Examiner, 2023-7-24:  中俄已經在聯合訓練擊沉美國潛艇, 俄羅斯人比中國人更了解美國潛艇部隊的作戰方式、地點、能力以及它們正在/將要執行的任務。

 

美國 Forbes, 2023-2-2: 美國保衛台灣  ──   將以驚人的潛艇損失為代價  美國 Forbes 2023-9-28: 通常每三到四天就擊沉約五分之一的美國潛艇。

因此可推知 遠不如美國潛艇的台灣潛艇將更快成為海底墳墓。

2025-6-19

 

 

 

 

OPinion   希特勒」輪迴投胎   「白色恐怖」>  「綠色恐怖」?


 

民視(2025-5-9) : 國民黨痛斥賴清德政府「希特勒」。中視 (2025-6-10):  台灣專家批 民進黨逐漸「希特勒」 youtube.com/watch?v=jWa3ZLxrWKk

 

「希特勒」的意義不只是「屠殺」英國The Guardian:「希特勒」還象徵了殘暴行徑、戰爭販子、非人化、把人看作數字...

 

希特勒曾說 如果能夠控制人的思想  事情就好辦了   中時 (2025-6-2): 包括藝人、文化人、網紅、陸配及公務員等群體的言行,賴清德政府都逐步進行嚴格的言論與思想監控。 chinatimes.com/opinion/20250602003561-262101?chdtv   

 

從這角度看是「希特勒」沒錯

 

筆者曾畫過一幅  頭戴思想監控工具的「希特勒」, 在最痛恨希特勒的以色列 (六百萬猶太人 死於大屠殺, 以色列主體是猶太人) 獲得優選&展覽, 沒人抗議

 

 

「白色恐怖」>  「綠色恐怖」?

 

有綠媒說「綠色恐怖」不如「白色恐怖」恐怖。 這是situation (整體環境)不同的問題。 就好像從前的NBA應該打不過今天的NBA,但不代表今天的NBA球員比較偉大; 原因一是昔日黑人球員普遍的典型都不練遠投。

 

美國Public Radio International,  The World.org (2023-3-1): 溯及幾十年前……派遣軍隊平息叛亂是很典型的做法。從蔣介石的角度來看,二二八是一場暴動叛亂造反
1970年美國也曾派國民兵
進入肯特州立大學校園 對大學生進行屠殺 即所謂「Kent State Massacre或「Kent State Shootings
昔日獨裁者想的可能是 死一些人以 暫時維持社會安全 有一點近似死刑的概念?

 

今天典型獨裁者跟著全世界人類一起進化文明人」了   因此不宜滿手血腥的蠻幹  「希特勒」得先在脖子掛上餐巾 禱告二聲 再以刀叉來吃人肉。

 



en.wikipedia.org/wiki/Jeffrey_Miller_%28shooting_victim%29

美國洛杉磯暴動

 

New York Times  (2025-6-9): 警方使用橡皮子彈、催淚瓦斯和閃光彈( rubber bullets, tear gas and flash bang grenades)

 

NBC,  NYT, 2025-6-10: 多名記者包括《紐約時報》記者受傷。一名英國記者被非致命子彈擊中,需要緊急手術。

 

川普下令國民兵鎮壓 加州州長提出訴訟 川普表示,妨礙移民官的示威為「叛亂造反」。 加州州長稱川普「故意煽動」。NY Times (2025-6-13): 法院舉行聽證會

 

pic.: RpsAgainstTrumpX 影音 CNN 附屬澳洲9NEWS記者Lauren Tomasi遭警方橡膠子彈擊中受傷後驚恐痛呼。

 


beaconjournal.com/story/news/regional/2025/04/28/kent-state-to-honor-may-4-with-commemorative-events-starting-friday/83323820007/
 

美國肯特州立大學屠殺

 

真槍真子彈
 

 

Washington Post (2025-6-16):   2020 年因一名黑人遭警察殺害,引爆全國抗議動盪,華府國民警衛隊整齊排列的方陣,讓人想起 1970 年肯特州立大學的恐怖凶殺,這張照片因此在網上瘋傳。WP: 這似乎預示著美國軍國主義的新時代,軍隊效忠的不是憲法,而是川普。 最近國民警衛隊史無前例地出現在洛杉磯街頭 , 引發深感不安的人們對華府閱兵的憎恨 ref. yahoo.com/news/entertainment/articles/trump-wanted-military-spectacle-instead-184906555.html
Wikipedia:
2020年5月30日當週,12人被警方橡皮子彈擊中後部分失明。美國眼科學會呼籲停止使用橡皮子彈管控群眾
圖: 華府國民兵陣勢引起
「警察國家」的聯想  /  英國 獨立報  independent.co.uk/news/world/americas/national-guard-troops-lincoln-memorial-washington-dc-trump-george-floyd-protests-a9546176.html

 

仍視人民如草芥屠殺少了是因為暫時不必要 他們可以先試其他方法比方人格謀殺(司法迫害或公然誹謗)寒蟬效應或利用高科技主宰萬物傷害或介入或暫時取代人的生命    因而不必立即摧毀人的生命 屠殺少了 不代表沒有「希特勒」們仍然可高科技謀殺    ──    看上去像自殺(比方, 金無怠自殺, wikipedia:「是個謎,謎底要大家去分析」ref . zh.wikipedia.org/zh-hant/金无怠  或黃芳彥自殺被家人指疑被自殺   或<南京大屠殺>女作家自殺, Epoch Times指"懸而未解的谜题") 或意外或重病(英國Reuters, 2011-12-28, The Guardian, 2011-12-29, BBC, 2012-1-14)......  於是屠殺不見了。 化整為零了、化明為暗了。  PS  他們現在連戰爭也先搞隱蔽的過去的戰爭 也是找隱蔽藉口  ──   包藏禍心 子虛烏有的(比如說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武器) 不成比例的... 一時混淆視聽

 

被批缺乏道德的台灣政客極可能有樣學樣

 

政治迫害檔案是證據但政客一直不肯公開交給受害人或家屬。  因選票之故頂多嘴巴說說 早年案子如二二八  那些罪犯早死了 近年案子不敢碰。

 

如果把今天的政客放回昔日大屠殺時代的環境成長他們很可能也會選擇簡單又有效的屠殺解決問題

 

無論「綠色」「白色」哪種恐怖統治 都出自邪惡、自私的人格。

 

他們心中都有個常駐程式「希特勒」必要時就自動跳出來執行往往是隱蔽的執行只讓恐嚇威脅的目標知道
2025-6-12, updated 6-16

 

迫害人民的政客就像妓女、 敗仗軍頭一樣  不敢見人 
   「希特勒」偷偷摸摸幹的 與 舊「希特勒」明目張膽幹的  不同的是 

「警察」變成了「逃犯」
總統若不作為 或更糟須負責

 

 

 

 

OPinion    OPinion 「 白色恐怖」恐怖

 

「 斯斯有兩種」台灣 恐怖」 統治也有兩種近40年 出現的是「 白色恐怖」恐怖的 恐怖

 

只需要殘酷
 

美國The Washington Post  (March 1, 2017): 花了14年時間研究二二八歷史的《綠島》(Green Island)作者 Shawna Yang Ryan 說道,“我驚訝於人類的殘酷行為竟然蘊含著如此巨大的創意。”

然而今日台灣的恐怖 並不需要巨大的創意 , 只需要殘酷 , 高科技工具都是洋人的發明,  你只要熟稔操作,作個模倣犯 。

幼稚園老師們大多氣質相似 她們與七十年前幼稚園老師 的氣質應該也是類似的。  國家機器的黑手們,與二二八的黑手們應該也是類似的 因為 「 行業准入」  物以類聚  ──  生性殘酷,否則他們每天都難以面對自己。 007 Casino Royale (2006): 情治特工單位喜歡找心理失調的人加入 這種人對於犧牲別人沒甚麼感覺  ( M16 looks for maladjusted young men, who give little thoughts to sacrificing others ... )......他們是的另一端。

 

比白色恐怖更恐怖  ! 

 

澳洲NEWS Australia (Dec. 2,2011)法國 AFP , (Dec. 1, 2011) 泰國 Thailand's Bangkok Post  (Dec. 3, 2011)英國與愛爾蘭 Yahoo法國 rfi 民視晨新聞 (Jan 10, 2012) 等都曾報導發表過電磁波研究的台大學者&醫師 林瑞雄宣稱遭受「電磁波攻擊」 ── 



 


二二八頂多只是喪生
,今日的白色恐怖 可能造成夢魘縈繞生不如死 ── 如果你缺乏意志力

 

不全是「綠色恐怖

 

「電磁波攻擊」 等高科技迫害在90年代(甚或更早)國民黨當政時確定已經出現在台灣, 那時綠營還在孵豆芽, 因此尚不能稱為「綠色恐怖林瑞雄 事件的報導牽扯到國安局, 但當時林瑞雄 與宋楚瑜正搭檔競選總統, 是以也不能完全排除美國涉入,美國WSWS (2025-04-11) :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Douglas Paal當時公開支持馬英九,稱他的對華政策“有利於美國利益"(“it is beneficial for American interests. That's first and foremost in our minds.”)。總之,台灣總統知道謎底 迫害者若不是台灣, 大概就是美國

 

總統遭到攻擊?

 

二二八的白色恐怖多是針對升斗小民,



 

 

否則那些高科技發明出來就沒什麼用了
台灣正是「 沒什麼用」的國家,居然拿高科技武器對付自己人民,而不敢對付任何敵國,根據壹電視 2023-2-28 (下方截圖)


綜合美國 ResponsibleStatecraft.org (2025-6-11),  Asia Times  (2025-5-21)等等, 台灣不敢好好建立國防威懾中国, 因為那樣可能引發共軍入侵 當然更不敢拿先進武器去打人家。

 

為什麼台灣高官沒有傳出遭到「電磁波攻擊」?  而不只一任美國總統卻有?  ──  根據美國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April 2024)

 

玩具總動員

 

台灣今天的恐怖 ,還可能土洋融合配套 「 妖魔化」/或「 玩具總動員」  ──  有些cases可能如臨大敵比方走狗高聲宣讀或喃喃自語上級批發的字句 或類似柯文哲還未經法院宣判 名嘴就先嚷嚷他是史上最嚴重貪汙  ──  因為西方媒體指台灣普遍貪汙  (https://intlhumanrights.com/CorruptionOfTaiwanChinese.htm)

 

蔣介石有什麼不同?

 

美國The Washington Post  (March 1, 2017): 因為害怕國民黨的報復,即使在1987年戒嚴解除後,沉默的文化依然普遍存在台灣,而且更加根深蒂固。雖然現在少數新一代人決心打破沉默揭露 但這不是台灣的進化  ──  七十年前的污點, 蔣介石或陳儀幹的事 ,揭不揭露,不需要勇氣賴清德應該揭露近 四十年所有犯案筆記本」的 恐怖迫害(加害者多還存活著), 才能證明自己是人權維護者? 抑或也是人權加害者? (包庇也是共犯) 否則跟蔣介石有什麼不同  ──  等入土為安後 , 才由後代學者挖掘&研究真相宋楚瑜曾說若當選總統會好好查查電磁波攻擊事件, 可見這是在總統權責之內

 

賴清德曾強調政府將追查真相,避免國家機器再度傷人 ...  (台灣自由時報, 2025-3-11, brief)蔡英文強調讓每一個生活在台灣的人民 每一天都可以安心的生活  不必擔心政府以暴力壓迫人民 (聯合報 2019-3-1) 截至目前  都是只出一張嘴。 可能都是講70-80年前的二二八為了選票。

 

鞏固權力優先?  還是做些偉大的事?   聯合報 (2025-6-4) 說 ,賴清德一事無成!

2025-6-21

 

 

 

 

 

pic.:

阿基里斯(Achilles) 單刀遠赴特洛伊(Troy)城,叫陣特洛伊王子 ,特洛伊王朝明知王子 武功略遜一些 , 出城必死 ,也不願龜縮躲藏  或暗箭傷人  或動員大軍   ──    萬箭齊發 、合圍擒殺阿基里斯  
王子出城後, 在萬千將士與父皇妻兒眼前光榮戰死...  可謂
美德勇者

 

★  這幅畫刊出多年, 該網頁排名歐美搜索引擎第一多年特洛伊王子仍然龜縮


       

 

 

 

 

 

 

OPinion    OPinion   台灣政治氣氛「有毒」 ,是賴清德嗎?

 

美國Brookings高級研究員瑞安·哈斯表示:“台灣分歧、四分五裂" (a divided, fractured Taiwan),無法解決自身的長期需求和弱點。美國的德國 Marshall Fund台灣問題專家葛來儀表示,當前的台灣政治氣氛「有毒」 (“poisonous”)
 

為什麼「有毒」呢?

法國AFP News與 Eurasian Times (2025-5-19)民調機構歸因於賴清德政府對美國關稅的處理方式,以及民進黨針對反對黨史無前例的罷免運動。

人民對於賴清德應對關稅沒了信心,且反對大罷免。

 

搞大罷免的幕後主使?

 

大罷免 ── 歷史上從未如此大規模地實施過。那是賴清德的民進黨 ,與美國國防部 川普, 聯合主演的大戲。

 

美國Washington Times (2024-12-27) 美國國防副部長&國防部長"為美台安全製定新路線一文" 述及親中政客是台灣的嚴重漏 (critical vulnerabilities)對國民黨政客進行罷免 ( recall elections targeting these KMT politicians) 云云。 中時Yahoo (2025-5-14):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稱大罷免是和美國總統川普合作,一起剷除共產主義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5-5-18)賴清德聯合報 (2025-2-8):清德建銘和戰雙簧,大罷免目的就是翻轉朝野的席次優勢

 

為什麼搞大罷免?

 

根據澳洲 ABC news Australia (2025-5-10)  綠營搞罷免理由是藍白阻礙立法、削減預算; 包括潛艇的預算  但是藍白砍潛艇預算有錯嗎?     美國Foreign Affairs (2025-5-20):  台灣購買非對稱戰爭系統,而不再使用潛艦等傳統的高成本平台... 這些都是明智的舉措。 美國NY Times (2025-5-22): 台灣被批評升級備戰太過膚淺,竟落後於中國大陸; 許多美國官員和專家敦促台灣更果斷地轉向成本更低、機動性更強的新型武器,例如無人機

 

大罷免  有什麼不好?

 

 美國 Foreign Policy (2025-2-3): 在台灣,罷免被當作一種報復性的政治武器,而不是將壞政客趕下台的合法手段 Foreign Policy警告: 不要對台灣的憲政危機視 若無睹

 

人民反對

 

聯合報 (2025-1-1) : 新國會智庫民調顯示,高達7成民眾認為大罷免不利國家安定 美國 The Diplomat (2025-1-28):大多數民眾可能不支持罷免

澳洲ABC News (2025-5-10): 民調顯示,59.3%的受訪者反對民進黨的罷免運動,只有33.8%支持。

 

美國為什麼支持?

 

美國一向的意圖是
(1)
台灣作為戰爭代理人 兩岸打一場非對稱戰爭 (聯合報 , 2022-10-10)

(2) 販賣武器賺取鈔票 。


如果藍白砍國防預算, 好處就會打折美國New York Times (2025-5-22): 台灣增加的軍費預算中很大一部分將購買美國武器  ──  這可能會讓川普感到高興。

 

大罷免 結果

 

美國 Brookings (2025-2-12): 台灣的政治很緊張,反對黨指責賴情德想當皇帝般的總統(imperial presidency)美國 Brookings (2025-5-12):  台灣的政治體制陷入動盪; 英國《經濟學人》最近報導,約30%的人認為台灣將被統一  美國Bloomberg (2025-5-20):  近半數的受訪者認為台灣正走向錯誤的方向,賴清德的支持率已下滑至32%,為一年來最低  

 

法國AFP, Eurasian Time, 2025-5-19 執政黨與反對黨各方「花費大量時間思考如何削弱並損害對手的聲譽和形象」。 分析人士表示,民進黨與國民黨之間持續的敵意正在削弱人民對政治機構的信心,這強化了北京的說法  ──  台灣人民作為中國的一部分會過得更好。

2025-5-24

 

 

 

 


 

   

 "評論國是" 排名美國 Google 第1,  2025-7-4, 2025-6-20  OP

 

 

 

 

OPinion  OPinion   川普踢翻棋盤賴清德正爬回棋盤

 

1 .  關稅
 

日本Nikkei Asia Review (2025-5-13): 川普的關稅給世界各國帶來了壓力 美國Associated Press News (2025-5-20): 賴清德淡化與美國的關稅緊張關係,稱其為“朋友之間的摩擦”

 

2 「非紅色」供應鏈 VS. 中国
 

日本Nikkei Asia Review (2025-5-13): 賴清德呼籲以「非紅色」的供應鏈對 付「不公平」的中国貿易 BBC (2025-5-19): 並非所有人相信賴清德那套; 中国已繞過禁令,開發了具有競爭力的本土技術。

 

3 . 民主 VS. 威權
 

Reuters (2025-5-8): 台灣總統在二戰紀念日,警告縱容侵略者只會激起他們的擴張慾望,台灣與許多二戰民主國家擁有相同的價值觀... 現在必須緊密團結起來。

這有幾個問題

 ♣ (1) 民主不再是美國價值 川普原本就喜歡一些威權國家領導 利之所在更踢翻了棋盤翻臉不認 SCMP (2025-5-21): 川普不再區分民主國家和威權政權。如果符合美國利益,他甚至會打擊傳統盟友英國或加拿大。分析家認為,最終台美未來可能更取決於川普與習近平的個人關係。台灣自由時報 (2025-3-16): 外國專家指 ,川普可能有意將整個世界劃分為不同勢力範圍,讓區域強權—俄羅斯、美國,是的,還有中國—各行其是。

 ♣ (2) 台灣是優秀的民主國家嗎?  Asia Times  (2025-5-21):  西方主流媒體經常、定期且必然地將台灣稱為「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  ──    這肯定是某種陰謀(it has got to be some kind of conspiracy)比方打壓疑美論  比方法國RSF Director General (2024-10-20, CNA):"可信 度赤字" 是台灣民主的阿基里斯腱

 ♣ (3) 民主國家願意對抗威權國家嗎?

美國Wall Street Journal (2025-5-23): 台灣國防部長表示:日本和菲律賓的支持以及美國的支助對於遏制中至關重要。

美國National Interest (2025-5-20): 台灣希望和預期美國會加入戰鬥。但民調一再顯示,大多數美國人並不支持為台灣而戰。

美國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 (2025-5-20):  日本前首相以及韓國、澳洲、菲律賓的領導願意為了台灣與中国開戰嗎?回答是"NO"。日本人願意與美國並肩作戰,保衛台灣的僅10%多一點。

 

4.   台灣抗中

 

SCMP (2025-5-21): 賴清德為取悅華盛頓而加強軍事準備和增加國防開支的努力遭到了白宮的冷淡反應。
 

賴清德常叫囂(可能為了選票...) ,嘴巴對中国很硬, 其實民進黨早已軟到不行。

Asia Times  (2025-5-21): 台灣謹慎地避免建立能夠真正威懾解放軍的國防……因為擔心接近門檻會引發解放軍的入侵。   (Taiwan is careful not to build up defenses that could actually deter the PLA… for fear that getting close to such a threshold would trigger a PLA invasion. All of this assumes that the US can credibly deter China from invading.   )

所以 美國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24-8-9): 台灣仍然沒有足夠認真地對待生存威脅,兩岸間的軍力差距將越拉越大 美國Brookings (2024-9-16) : 台灣應該每年召集約180萬名後備軍人,目前訓練明顯不足。美國Washington Post (2024-8-4): 預備役軍人須即動員起來,台灣顯然還沒有準備好。美國abc news (2022-9-5): 台灣弱點主要在後備軍隊...。 這好像電影的節奏慢,配上緊張的音樂也騙不了

 

賴清德沒有好好備戰 保護費(NY Times, 2025-5-22:  GDP 3%以上)顯然也不讓川普與國防部滿意國防部最高政策官員科爾比在任命聽證會上 說:如果盟友不盡自己的責任,要求美國人與男女軍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是不公平的也做不到。科爾比說: 波蘭的外來威脅較台灣小,仍將GDP 5% 用於國防。台灣必須認識到,不僅僅是花錢買武器,台灣社會和政府缺乏明顯的備戰跡象。國防排擠福利恐非許多人民樂見。

 

5.   對抗共諜

 

英國 Reuters (2021-12-20): 中囯間諜已滲透台灣軍隊各層級美國 Washington Examiner (2025-3-25): 台灣的國防和國安被中国滲透得如此之深

美國L.A. Times (2025-5-22): 台灣有數萬名在中国出生(Chinese-born)的人,過去一年來,台灣以擔心滲透和間諜活動為由,加強了對他們的審查 。台灣受訪者希望更徹底地調查大陸移民是否仍在大陸擁有居留權或戶籍,特別是在軍隊或公共部門工作者 這些措施可能適得其反,因為中間諜或 協力者可以拿到中發的假證明, 而大陸遷台良民就未必

英國The Guardian (2025-4-27): 學者警告,台灣政府「可能無意中讓北京輕鬆贏得了宣傳勝利 」 ──  北京譴責民進黨「拆散家庭」、霸凌人民,只有「台獨」分子才享有「自由」。

台灣政府說: “言論自由是有界限的,這個界限就是國家的存亡"。

台灣似乎搞錯重點, 一言興邦沒錯,但根據美國 Washington Examiner (2025-1-10):  台北充斥著中間諜,而且往往是高層間諜。  ──    那些弱勢族群難以接近高層國防情資。 而且台灣未好好備戰, 就算"匪諜"清零,全民啞巴 ,也難以保衛國家生存  ──    美國New York Times (2025-5-21): 地緣政治上反覆難以預測的 川普總統可能不會提供台灣堅定的支持

2025-5-24

 

 

 

 

 "國政評論" 排名台灣Yahoo 第1,  2025-6-26, 6-22; "評論 國政" 排名台灣Yahoo 第1,  2025-6-25

 

 

 

 

OPinion   OPinion     賴清德「 跪好。 跪滿」 ── 還要挨罵?

 

Foreign Policy (2025-5-1):  賴清德比前總統進一步將台灣定位為主權獨立國家,川普應管束(rein in)賴清德。Bloomberg (2025-5-20):  賴清德的強硬立場存在風險,人們對緊張局勢加劇的擔憂日益加劇。 

 

SCMP (2025-5-21):專家指出,賴清德就職週 年的演講中沒有提到“中國”,也沒有提到“新兩國論”或“境外敵對勢力”——這是明顯的語氣轉變。他暗示,賴清德面臨華盛頓的壓力,表明情況岌岌可危。 政治大學黃教授: 「情況可能太嚴重了,甚至不能提兩岸問題

 

Foreign Affairs (2025-5-20):   " 口無遮攔引發戰爭"  (LOOSE LIPS START WARS) - 當台灣領導人賴清德發表或表明支持台獨時, 華盛頓應公開批評他 (public criticism )。就像2003年12月,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公開斥責( publicly rebuked)台灣總統陳水扁

 

台灣好像常挨外國領導的罵。 私下挨的罵想必比外媒的"公然侮辱"多。

 

英國 Financial Times (UK), 2021-9-15 : 華府不斷責罵台北備戰不足  (Washington keeps scolding Taipei over its supposed lack of preparation against an ever mightier Beijing). , 美國正在訓戒(discipline the DPP)民進黨

 

Brookings (2025-5-12): 北京對待蔡英文就像老師責罵學生一樣,稱她的言論是“一張未完成的試卷”

 

香港SCMP (2025-5-21): 美中互降關稅“這對賴清德無異於一記耳光。”因為 “他反復吹噓美台關係‘有史以來最好’

2025-5-22

 

 

 

 

OPinion    OPini美軍以色列炸伊朗on   台灣炸中国嗎?

 

美國轟炸伊朗  ──  不在乎非法!

 

美國Washington Examiner (2025-6-22) 主張不僅要摧毀伊朗核武,更要摧毀其核心軍事基礎美國New York Times (2025-6-21): 更多美國戰鬥機已從歐洲基地轉飛至中東,未來將有更多戰鬥機部署在該區。

 

在美國轟炸伊朗之後,民主黨參議員Chris Murphy表示,「伊朗沒有對美國構成迫在眉睫的危險 」,因此這次襲擊是「非法的」。民主黨眾議員Alexandria Ocasio-Cortez表示,出兵缺乏國會批准「絕對且明確地構成了彈劾的理由」。

美國Washington Examiner (2025-6-22): 憲法和聯邦法律明確規定:總統必須請求並獲得國會授權  ──  例如通過兩院通過的決議  ──  才能發動戰爭。 但是幾十年來,總統一直在剝奪國會的戰爭權力,而國會也樂於放棄其戰爭權力。
所以
這次
美國迅雷轟炸伊朗 ,川普應該沒事

 

美軍馳援台灣  ──  在乎非法!
 

♣♣1.  國會辯論拖延

美國The Hill (8-25-2020): 台灣關係法明載只要台灣經濟國安遭受威脅及美國利益遭受危險而不是等到中共發動進攻或攻勢迫在眉睫時,總統才須通知國會; 然而,美國總統擔心陷入戰爭,對台灣關係法(TRA)的詮釋會造成災難性的延誤

美國Washington Post (2021-10-11) : 我們(美國)必須既擁有威懾中国的武力,又擁有使用武力的合法權力  ──  而現在,我們都沒有  ──  經國會明確授權,總統沒有合法權力派兵保衛台灣。國會辯論可能需要數天或數月,將導致無法逾越的延遲!

 

♣♣2.  調集軍隊拖延

 

90 天  ────   美國著名智庫RAND (Jun 27, 2023  "Can Taiwan Resist a Large-Scale Military Attack by China?") 表示: 90 天是美國調集足夠部隊在東亞進行大規模戰鬥所需的最短時間(marshal sufficient forces to carry out a major combat intervention in East Asia

 

6個月  ──── 美國 Defense News (2023-12-4) :  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之前,即使美軍在中東持續存在且沒有敵人干擾,美國仍需要六個月的時間來集結初期作戰所需的人員和物資。

 

英國Economist (2023-3-9): Taiwan's Institute for National Defence and Security Research 專家說:“台灣可以抵擋共軍一兩個星期,但不能再長了"
 

 

♣♣3.  美國會轟炸大陸?
nThe Boiling Moat: Urgent Steps to Defend Taiwan  一書結論: 台灣極易受到封鎖,打破封鎖需要壓制中国東南部的廣泛戰鬥網絡  ──   可能需要“對中國大陸進行長期的轟炸行動”,這一步是如此激烈,以至於戰爭模擬很少納入,更不用說認真考慮了。

n美國Brookings (2025-2-12) : 川普說因距離台灣遙遠 沒辦法做任何事(“there isn't a f—ing thing we can do about it.”)
n美國 The US Sun (2023-3-18): 美國五角大廈專家稱,美國戰鬥轟炸機需要 1,000 至 1,200 枚遠程反艦導彈才能“摧毀中国海軍”  ──   但他們只有 250 枚。

 

90 天?   6個月?
 

美方這麼說可能有二個目的:

n1.  美國Brookings (2025-3-13): 當台灣相信美國會提供援助時,會增強他們的自衛決心。Economist (《經濟學人》(2024-9-5) : 台灣抵禦共軍的意願,取決於美國是否出兵馳援  ──    因此, 讓台灣存有希望  他們才會加強備戰 戰時撐更多天, 好削弱中更多實力

n2.  美國RAND (Jun 27, 2023): 台灣很容易在90天內就被中国擊敗(可能更快)。 以此引誘或慫恿共軍攻台(英國Financial,  2024-6-15: 習近平指控美國慫恿出兵台灣 ),在90天內造成既成統一事實

 
美國打伊朗  不打中国?

 

n參戰的機率很小 根據New York Times (2025-6-21) 伊朗幾乎肯定會報復美國,但限於中東地區美軍(Tehran has vowed to strike at American bases in the Middle East)比方川普總統第一任期時曾以無人機襲擊伊拉克致駐守該地的伊朗將領喪生。伊朗以猛烈的飛彈襲擊伊拉克美軍進行報復,約110名美軍士兵腦外傷。 數萬名美軍駐紮在中東基地可能成為目標New York Times (2025-6-24):伊朗飛彈反擊美國在卡達的基地 行動通知美國與卡達 川普表示不打算報復。

n若美國轟炸中國大陸極可能會報復美國本土New York Times (2023-2-27) : 是一個能夠讓戰爭深入美國本土的軍事、經濟和技術大國。

nWorld on the Brink 寫道,攻打台灣(核)彈道飛彈可能瞄準美國本土例如聖地牙哥海軍航空站和密蘇裡州空軍基地(轟炸伊朗的B-2 轟炸機基地)。

 

兩岸互相殘殺    ──    「台灣可能成廢墟」

n根據 New Yorker (2022-11-21),最壞情況,共軍可能損失150 萬軍隊 美國 Bloomberg, 2022-3-8: 專家Easton的書寫道共軍至少數十萬人傷亡。"但這可能是習近平願意付出的代價。我們低估了中共激進決策的能力"
n美國 CNN (2022-6-1): 台灣將付出極其血腥的代價,大屠殺的情況可能比諾曼第登陸更糟
n美國National Interest (2024-1-27) 解放軍空襲轟炸可能會讓台北屈服,但這將徹底摧毀台灣的基礎設施美國 Bloomberg, Yahoo, 2022-3-8: 如大規模轟炸(indiscriminate bombing campaign), 將造成數十萬台灣平民死亡

 

渴望和平

 


     美國
Newsweek (2020-10-28): 根據民調,當威脅開戰時,台灣幾乎人人渴望和平
 

 

清德呢?

根據民眾黨網站( 2024-5-16 .tpp.org.tw/newsdetail/3399 )民進黨內初選時殺到見骨,賴清德被蔡英文總統級網軍打得無力招架,「舉白旗求饒」,公開高喊「請總統網軍停止攻擊我」

 

遇強則弱 背脊不夠硬!  (作風一 比方Daily Express: 台灣將整個半導體產業規劃為自我毀滅; WSWS.org : 台積電割讓( ceding)給美國; 中時: 對美談判策略「奉送到底、沒有底線...」; Global Times : 清德在美國被迫宣誓效忠美國; CNN:台積電盡一切努力讓川普高興 )
如果碰到「網軍的祖師爺」美國施壓台灣與共軍一戰 (美國曾施壓蔡英文延長兵役期),賴清德可能也會「舉白旗求饒」  ── 來個大動員  ──   挑釁挑起戰爭?? 
美國National Review (2025-2-25): 不能責怪台灣會擔心川普某天將宣布賴清德是獨裁者,而且愚蠢地“發動”了台海戰爭

 

不知道台灣如何一戰?   ────  MIT Tech. Review, CNAS表示台灣和中未來潛在的衝突將由無人機新式作戰決定Interesting Engineering (2024-6-13):  中国擁有全世界最大的無人機產能。 相對比美國NY Times (2025-5-22): 台灣被批評升級備戰太過膚淺,落後於中國大陸; 敦促台灣更果斷地轉向新型武器如無人機Wired News (2025-6-23): 台灣正努力從零開始打造自主無人機產業。

2025-6-24

美國前總統尼克森 偷偷摸摸竊聽對手民主黨 ,結果被迫下台

蔡英文總統 ,明目張膽出動網軍, 把初選對手得無力招架   怎麼司法沒有動作?

 
 日本 mainichi.jp 每日新聞 (2025-6-25): 民進黨內部派系鬥爭由來已久,總統賴清德與前總統蔡英文分屬不同派系,關係錯綜複雜黨內的鬥爭和醜聞不斷

 

 

OPinion    OPini美軍確定不干預on   台灣年輕人自稱「炮灰」

 

戰略

 

美國Bloomberg (3-22-2021): 狐狸(美國)知道很多事,但刺猬(中国)只知道一件大事   ──   統一。 美國Washington Post (1-28-2021):想要什麼?扭轉殖民列強過去造成中國的“屈辱世紀”。 美國ABC news (2021-10-17) : 北京將台灣問題視為民族恥辱,其源於 1895 年日本奪取該島作為殖民地(中國是唯一分裂的強國) Bloomberg (2022-3-8): 共產黨的合法性部分基於“統一”中國的承諾。  美國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23-5-9): 即便台灣是一個貧窮的農業社會,中国要台灣的決心也同樣強烈。
美國則不同
半導體到手 就可能放棄台灣  (根據 New York Post (2023-8-15) Vivek Ramaswamy美國 Insider  (2025-4-4)  《晶片戰爭:爭奪世界最關鍵技術》書籍等)

 

根據美國War on the Rocks (2025-5-27),中軍隊將如何應對美國干預的持續爭論通常集中在對西太平洋美軍的精確打擊。一些演習假設人民解放軍會先發制人攻擊美軍; 但這並非中的唯一選擇。它也可能在美國動員之前突然入侵台灣,或戰略威懾華盛頓...
在這些選項中,戰略威懾對北京可能最具吸引力。其邏輯是讓美國相信,美國本土將面臨風險,例如電
力傳輸網和電信網路遭受攻擊,甚至核升級。這項戰略將利用中核武庫、新型洲際常規飛彈...以及北京比華盛頓更有決心的意志信念。

如果美國不作干預......,北京將更有可能說服台北投降,或者在全面戰爭中擊敗台灣,或者無限期封鎖台灣,造成越來越大的社會和經濟損失。

 

Asia Times (2025-5-31) 的看法相似: 北京可能不再僅僅依賴「晴天霹靂」式的飛彈襲擊,而是轉向「戰略威懾」 ── 利用網路、太空、核武和常規武器對美國本土施壓,影響現任美國總統的政治決策 為防止或延緩美國的軍事預而不斷改進的手段比飛彈攻擊更為廣泛:它涵蓋網路破壞、衛星擾、經濟脅迫和校準核子訊號。防務專家們日益形成共識:台灣局勢的重心或許不在戰場,而在美國的政治意願

 

New York Times (2023-2-27) : 是一個能夠深入美國社會 在美國本土引發戰爭的軍事、經濟和技術大國。中人準備多管齊下分裂美國人,削弱和耗盡參與長期衝突的意願,以強大的網絡戰滲透、操縱和破壞美國政府、媒體、企業和民間社會。並以網攻擾亂電力、天然氣、水、交通、醫療保健和其他公共服務

 

此外,令西方擔憂的是俄中聯盟。  美國New York Post (2025-5-29):很多專家或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和普丁可能已經達成了某種協議。英國Daily Mail (2025-6-5): 英國軍方高層擔心,兩年內將面臨針對俄羅斯和中的「惡夢般的雙重戰爭」。 The Centre for Russia Europe Asia Studies學者Fallon (2022-11-15)說: 我們需要正視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俄羅斯和中正在令人擔憂地協調雙線戰爭的真正可能性。英國The Telegraph (2025-6-24): 莫斯科尚未公開表示,是否對北京攻台提供軍事援助。但北約秘書長警告:俄羅斯可能幫助中入侵台灣英國The Independent (2025-6-24): 俄羅斯可能分散北約的注意力和資源。正在為未來的地緣政治主導地位作準備

 

戰略

  MILITARY 軍事 POLITICAL 政治
直接
系統破壞戰拖延、透過對關鍵系統進行動能/非動能打擊擊敗美國
大量精確導引武器,威脅美國的關鍵目標,例反艦彈道飛彈和空射遠程飛彈
也可能使用非動能打擊,包括網路攻擊或電子戰,
來攻擊美國的關鍵資訊系統並削弱美國衛星。
戰略威懾
威脅美國領導人,稱美國本土面臨高風險,以阻止干預決定
威脅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發動重大網路攻擊,
例如金融系統、電信網路、交通系統和電網。
透過核武、非核武、太空武器、網路武器和資訊武器等測試美國的決心極限。
間接 faiti accompli / 偷襲造成既成事實
以軍事演習,某種程度上掩蓋常規入侵。
有如俄羅斯入侵喬治亞前 的巧計得逞。
美國將沒有時間動員軍隊。然而,大戰的規模可能遠遠超過演習的要求。
host nation coercion

對第三國進行報復脅迫或試圖說服周邊地主國不允許美軍駐紮或進
 

 

warontherocks.com/2025/05/how-china-could-counter-u-s-intervention-in-war-over-taiwan/

 

 

美國戰略

未雨綢繆

美國TIME, 2022-10-11(brief time.com/6221072/why-protecting-taiwan-really-matters-to-the-u-s/) 明說: 非常偉大的國家(中)未來會強大到威脅並削弱我們, 因此美國得先發制人削弱北京。
美國Fox News (2022-11-14): 習近平尋求在 2049 年成為世界霸主,在經濟和軍事上取代美國。 美國 New York Post (2022/11/16) : 五角大廈認為,的目標 ──  到 2049 年成為全球頭號強國。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米利(Milley):我們不會讓中成為第一。 英國Reuters (Mar., 2021): 美國總統表示將阻止中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主導世界秩序 
基於自身利益美國的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 (CNAS) 早就策劃對中俄開戰,自 1980 年代初以來,美國就準備重新征服"失去"的"疆域",目標是最終由美英主導世界新秩序(America's “New World Order”)美國WSWS.org (2023-12-7):被視為美國地緣政治主導地位的主要障礙。
 

復仇主義

 Johns Hopkins 與 Tufts University教授在The Atlantic (2021-11-1 theatlantic.com/ideas/archive/2021/11/us-china-war/620571/  )稱中国為「雄心勃勃的復仇主義大國(remarkably ambitious revanchist power)

但根據美國Bloomberg, Washington Post (May 10, 2022): 美國利用烏克蘭發動代理人戰爭,報復國讓美軍在韓戰越戰死傷慘重之仇 ── 因此美國也是「雄心勃勃的復仇主義大國。它要復仇, 然忘不了使美國流血」 的要角 ── 中国解放軍

攫取資源

美國WSWS.org (2023-12-7): 面對中的經濟崛起,美國意圖瓜分中國,以便更好地剝削中國的工人和資源。因此,更加大膽地推動台灣獨立。美國WSWS.org (2023-3-8): 過去的一年裡,美國發起了一場多管齊下的運動,通過貿易戰扼殺中的經濟增長在美國民眾中掀起種族主義和仇外運動以妖魔化中...澳洲 cpa.org.au (2024-1-29): 這是一場旨在迷惑世界人民的運動。它試圖將中描繪成一股具有脅迫性、擴張性和侵略性的力量。中方多次聲明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美國因此操縱「證明」中的侵略意圖。  美國還渴望在台灣部署核彈,作為包圍中的一部分美國WSWS.org (2023-5-2): 美國已名存實亡地推翻了“一個中國”政策。美國政府深化了奧巴馬和川普的舉措,目標是煽動中攻打台灣。 美國 The Diplomat, 英國Financial(2024-6-15) : 習近平指控美國慫恿攻打台灣

 

 

美國聯盟     ──   拉幫結派

 

美國Wall Street Journal (2025-6-1):  美國 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嚴厲警告,中對台灣的威脅「可能迫在眉睫」。   美國的目標是透過'聯盟'的威懾來「防止戰爭」。

英國BBC (2025-6-1)  美國國防部長表示,美國不想與中發生戰爭或衝突。“我們無意主宰或扼殺中,也無意包圍或挑釁中。我們也不尋求政權更迭…"
然而

歐洲Politico Europe
, 2025-6-1: 北京外交部表示,美國國防部長「誹謗性指控詆毀 中  Wall Street Journal, 2025-6-1:  新加坡學者表示:將中描繪成安全威脅在亞太將會褒貶不一。中表示:“美國才是破壞亞太和平穩定的最大因素"美國WSWS.org (2023-12-7): 美國將從台灣開始,消滅中這個競爭對手

 

***   ***   ***   ***

 

英國 Economist (2024-9-5) : 台灣需要孤軍奮戰足夠長的時間,以等待朋友前來援助

 

川普是朋友嗎?

 

澳洲Sydney Morning Herald (2025-2-24): 川普對待台灣不像對待朋友。美國TIME (2025-2-27): 倫敦大學學者: 我沒有看到任何證據表明川普非常關心台灣

美國Stanford Review (2025-2-24): 兩岸戰爭時,美軍會擺出樣子(加強基地防空系統,航母編隊向西太平洋進發...但他們永遠不會開 一槍。

 

俄羅斯專家看法相似  只是表述方式比較激烈

 

俄羅斯neo (2025-6-3): 所謂的遏制中戰略並非保護該地區,而是將盟友們併入美國安全體系。 一種新的殖民主義架構, 以「一體化」等美化過的語言掩蓋了事實上將那些國家納入五角大廈勢力範圍的意圖。當真正的衝突爆發時 ── 美國將保持距離,美國不會置身於戰火之中,而是躲著看著盟友們開火,經濟崩潰、人民死去...這才是「集體安全」的真正代價

對亞洲國家來說,參與美國戰略並非拿到了保險單   「聯合司令部」、「情報共享」... 實際上,是一種日常的服從儀式。

 

紐西蘭New Zealand Herald (2023-2-13) 也寫道: 美國不準備對中開戰。美國正準備讓澳洲跟中開戰。澳洲前外交官說: 我們與美國結盟是為了感到安全; 但該項服務早已停止。如果澳洲反抗美國,我們將發現自己陷入潛在不穩定的麻煩。

 

台灣

 

美國Bloomberg (2025-5-20): 賴清德總統的議程核心是注重防禦。Global Times (2025-5-28): 台灣要求軍隊2027年必須達到高戰備水平,民進黨當局順應美國,把台灣島變成“火藥桶”,"挑起 戰爭”。
然而,

澳洲 cpa.org.au (2024-1-29): 台灣晶片鏈頂端的地位正受到嚴重威脅。美國已下令限制出口。這意味著生產將轉移到日本、德國和美國本土。越來越多的台灣人認識到奶油應該先於 ( butter should come before guns)   ──    民生福祉更重要

美國FoxNews (2025-3-2): 大多數台灣人不願意為戰爭作出必要的犧牲。基本上將移工外勞充當僱傭軍的想法只突顯了多麼少台灣人願意戰鬥。

美國National Interest  (2025-1-13) : 許多台灣人和中國大陸人都自視為同一文化的兄弟姊妹。鑑於這些文化聯結,兩岸政府都面臨人民明顯不願互戰的問題。雖然尚不足以阻止戰爭。

美國 Foreign Policy in Focus (2023-3-2): 如果中發動全面入侵,台灣可能會在海空軍遭掃蕩後幾天內屈服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3-2-27): 如果您還記得阿富汗和喀布爾在 2021 年落入塔利班之手的速度有多快,您就會意識到共軍拿下台灣可能相對更快

台灣若不好好準備抵禦共軍美國就不太可能馳援  ──   台灣顛倒了過來  ──    抵禦共軍的意願取決於美國是否出兵馳援  ──    Economist (《經濟學人》) (2024-9-5) 的話 Economist (2025-5-1) 又說了一次遺憾的是,台灣在加強防禦方面可以做很多事,但它無力影響美國政治是否出兵馳援

近二年來美國國防部副部長Elbridge Colby 不斷發火指責台灣幾乎沒有備戰的明顯跡象  ──  台灣領導似乎更關心宣傳而不是國防徵兵規模和速度也未達標; Colby : 台灣不應自認為不可或缺 台灣對美國不是「生存利益」,保衛台灣的代價是無法接受的 Colby 表示: 美國的核心利益在於否定中的亞洲霸權,台灣對實現此一目標很重要,但非必要。
美國WSWS.org (2025-04-11) :  美國在東亞的軍事存在不太可能成功保衛台灣,而且與中發生衝突的代價太昂貴。因此,美國基本上已經做好了「放棄台灣,將其從第一島鏈中剔除」的準備。
 

 

配角們的自願程度如何?
 

 日本 

美國Washington Examiner (2021-10-21)  : 美國支持台灣並不孤單    ──   日本是台灣第二好友   ──  和平時期確實如此 。


美國 Wall Street Journal (2023-7-15): CSIS 模擬發現,如果有日澳等盟邦支持,美國可能會阻止中国拿下台灣。但日本慶應大學教授說:90%的日本人不願冒生命危險保台灣。美國CSIS(2024年末)的研究報告強調,美國不能單打獨鬥戰爭模擬的假設是美日聯手瞄準中国的兩棲艦艇但是 9成日本人不願參戰

 

美國Business Insider (2024-7-21): 日本的和平主義(無論是人民抑或憲法)以及對中国報復的恐懼可能限制了它對台灣的軍事支持。美國智庫 ResponsibleStatecraft.org, 2023-5-2: 日本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獨自保衛台灣。美國New Yorker (2022-11-14):“對於日本人來說,即使是對日本沖繩美軍基地的攻擊也不一定會引發日本自衛”。"部分原因是美國不會贏得與的戰鬥"。

美國WSWS.org (2023-12-7):  退休日本將軍萬章光一郎在接受《日經亞洲》採訪時宣稱,如果因台灣問題爆發軍事衝突,日本會將盟國的武器和物資送到台灣,就像波蘭在俄烏戰爭中那樣。“菲律賓可能不會扮演這樣的角色,而澳洲或夏威夷距離太遠了"
澳洲 Lowy Institute (2023-7-17): RAND報告稱,美國在印太只有兩個盟友——澳洲和日本——有望幫助保台,但可能只是類似對俄羅斯的制裁
 

Newsweek (2025-6-26):  近年來東京對憲法的重新解釋可能允許其軍隊與美國和盟軍一起進行集體自衛,即使日本本身沒有受到攻擊日本Nikkei Asia (2025-6-24): 日本政府將於本財年末在台灣附近的日本島嶼上 建立避難所防空洞

俄羅斯neo (2025-6-3): 在日本每一項「主權選擇」的背後,都隱約可見五角大廈的影子。 淪為帝國的衛星國時,這是老戲碼角色的重新分配,日本越深入捲入「美式和平」的架構,就更像是一種工具。

 韓國 

ResponsibleStatecraft.org (2023-07-17): 韓國同樣有強烈的動機置身台海戰爭之外。首爾不僅要擔心北韓這個更大、更直接的威脅,也無法承受中的敵意。與其他盟友一樣,韓國與中有著深厚的貿易關係,如果加入軍事行動,這種關係將會遭到破壞

美國The Diplomat (2023-3-21) : 韓國擔心中国入侵台灣的企圖可能包括韓國的基地特別是對美國空軍基地進行飛彈襲擊

Pacific Forum, Asia Times (2025-6-12):  韓國人長期以來一直認為中国不僅對經濟成長至關重要,而且對解決南北韓分裂至關重要。然而,由於中国多年來對北韓的縱容,加上新冠疫情蔓延以及薩德系統部署後對南韓實施的制裁,韓國人對中的看法如今已成為全球最負面之一。 但韓國剛選出了一位對中国採更加開放的總統。在美國說服亞太國家武裝自己之前,必須先讓它們相信,亞太有著需要作好準備的威脅,而美國是可靠的夥伴。

 

澳大利亞
 

美國Washington Examiner (2021-10-21)  : 澳洲有時比美國人想像的離台灣更遠。畢竟,它是一個民主國家。它必須向選民負責。

美國ResponsibleStatecraft.org (2023-07-17): 澳洲也不太可能參戰。儘管澳洲自二戰以來參與了美國發動的每場重大戰爭

澳洲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23-3-9) 澳大利亞的軍事基地沒有受到保護,可能很快就會被摧毀。澳沒有遠程軍事打擊能力 澳洲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23-2-21): 澳大利亞前總理Keating 表示,台灣“不是澳的重要利益”,台灣是中國的“民事問題”。

俄羅斯neo (2025-6-3): 澳洲被塑造成一個佈景,而不是一個角色。潛水艇計劃?技術禮物?實際上   ──   是一種戰略束縛。從你收到美國核子玩具的那一刻起,你的外交政策就不再是在議會制定,而是在AUKUS總部製定

澳洲news.com.au (May 2, 2023): 澳大利亞將無法對中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作出回應國防審查的絕密兵棋推演的結論是,如果中在所羅門群島等附近的太平洋國家建立軍事基地,澳洲將“完蛋”。Sydney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的 Ashley Townshend :“澳洲在台灣突發事件中的角色極不可能出現在台灣海峽的前線。就目前情況而言,澳大利亞沒有足夠的能力來保護自己,現代戰爭中‘導彈時代’的興起,從根本上削弱了澳大利亞的地理優勢。

美國 Business Insider (2024-7-21):  澳洲擁有柴電潛艇和 F-35 隱形戰機,但仍然缺乏在台灣投射和維持軍事行動的能力。

澳洲 Defence Strategic Review (DSR)  是否建議澳洲加入以美國為首的與中的台灣戰爭?這個問題一再被總理 Anthony Albanese 和其他高級工黨部長迴避

 

菲律賓  

菲律賓Manila Times (2023-12-6): 台灣正處於十字路口為菲律賓蒙上長長的陰影。

英國 Economist (2024-2-21): 如果美中開戰,菲律賓14萬的武裝部隊恐怕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他們的裝備不符合世界級水平,而且主要只專注於反叛亂行動

俄羅斯neo (2025-6-3): 皮影戲 ──   菲律賓  ──  幕後操縱者是五角大廈。整個舞台充斥著跨國腐敗和賄賂的痕跡 塊活生生的盾牌  ──  這是用美國的錢菲律賓當地人的血換來的

泰國  

美國ResponsibleStatecraft.org (2023-07-17): 泰國更不願意捲入這樣的衝突。即使泰國願意,也無法在這場戰爭中為美國提供太多幫助,而且它也不想這麼做。正如海軍戰爭學院所解釋的:“泰國並不認為中是一個修正主義大國或軍事威脅。”

印度

Washington Examiner (2021-10-21)  :它會迴避任何它認為具有挑釁性的行為

英國

美國Business Insider (2024-7-21):  英國不斷萎縮的武裝部隊僅僅向 6,000 英里外的南中國海派遣一支小型航空母艦特遣部隊就很困難。

加拿大

美國Business Insider (2024-7-21):  加拿大小規模軍隊只能為台灣的防禦召集象徵性的力量。

歐洲

美國New York Times (2022-8-3: 歐洲各國不會跑半個地球去幫助台灣打仗



真正的盟友
?

日本 Nikkei Asian Review (2025-6-19):  台灣必須求助於真正的盟友而不應再與那些無濟於事的微型國家發展關係  (Taiwan must turn toward real allies; Taipei should no longer foster relations with microstates that can't help its cause  )

然而

ResponsibleStatecraft.org (2023-07-17): 自1945年以來,美國每次參戰,通常都至少會有一些主要盟友支持。但台灣之戰別指望盟友加入,即使是日本和澳洲等最可靠的條約盟友。與中国動武,所有盟國都將損失慘重

美國Business Insider (2024-7-21):  美國主要盟友日本、澳洲、英國和加拿大可能不會提供軍力抗中 。 如果美國決定行動,它可能得獨自行動,美國主要智庫 蘭德(RAND)的新報告稱,美國的幾個最大盟友,要麼是缺乏軍事能力,要麼是不想冒與日益強大的中發生全面戰爭的風險。

 

美國 National Interest (2025-5-20): 台灣的希望和預期就是美國加入 戰鬥。但是民調一再顯示,大多數美國人並不支持為台灣而戰英國The Guardian (2025-6-1) : 當大家問川普是否會為台灣而戰時,答案其實毋庸置疑(not really in serious doubt.)。美國 Stanford Review (2025-3-4): 美軍確定不會干預台灣只會讓中国更大膽。歐洲已明確表示,他們不會干預台灣問題未來10年,台灣很可能成為中國的一個省。
賴清德
仍然在高喊「抗中保台」、綠營仍然在搞大罷免  對中說不

 

中国不是伊拉克那種三流軍隊國家,也不是無核的伊朗,它是核武強國。台灣是美國的戰爭代理人美國不是台灣的戰爭代理人拆除護國神山後 血戰可能是台灣唯一的剩餘價值

 

年輕人自稱「炮灰」

 

 ♦ 川普公開指責台灣「竊取」了美國的半導體產業  ──  賴清德立即獻上台積電研發中心對美談判「奉送到底、沒有底線」。
 ♦ 美國國防部長批評某些國民黨立委鼓勵 政府進行大罷免  ──  民進黨即 稱與川普合作大罷免...

 ♦ 哪天如果川普敲響戰鼓  ──  賴清德可能會立即 現役&後備軍人總動員準備上戰場?    (有如蔡英文挨美國罵後即延長一年期兵役 ,嘴巴卻說沒有美國壓力 )

 

美國 Defense News (2025-6-14): 台灣的年輕人義務兵自稱「炮灰」哪天可能將要成真?
2025-6-20 
updated 6-26

 

 

   

OPinion    OPinion   誰是妓女? (1) 賴清德 (2) 蔡英文 (3) 澤倫斯基 (4) 以上皆非


 

常在US News & World Report -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排名前三的美國Stanford大學近期有篇評論, 將俄國形容為妓女,而中国是她最大的客戶

文章說這個賣淫國家,不斷將自己出賣給俄烏戰爭的真正贏家   ──  。中国人以極低的折扣價購買俄羅斯天然氣,而且交易越來越以人民幣結算; 俄羅斯還出口伏特加和香腸,中国則出售俄羅斯急需的晶片和電子產品,為戰爭提供動力。俄羅斯領導階層當然不願依賴中,但就像任何妓女一樣,他們已經出賣了自己;  妓女抱怨自己的職業,卻一次又一次不得不出賣自己

 

妓女嫖客」 的比喻雖然生動有趣, 但似乎不太準確

 

妓女」 的定義,除了自願以身體交換好處, 還有玩弄/被利用/蔑視 ps等元素否則很多身體勞工作都是妓女

 

俄國充其量是流年不利 ,不得不出售一些家當,就像網路泡沫時, 美國公路邊很多人連床墊也搬出來賣俄國沒有出售任何國寶不像希臘窮困時還考慮出售島嶼  

 

美國Washington Examiner (2024-12-13):  俄羅斯正提供中最新的軍事技術,包括潛水艇、飛彈和隱形技術澳洲 NEWS (2022-10-30): 解放軍的技術是俄羅斯系統的演變。艦船、坦克和飛機都是從俄羅斯的設計發展出來。所以俄國是一時蒙難,哪有這麼天才的妓女

 

倒是烏克蘭比較像妓女  學者John Mearsheimer 演講說:“我們所做的是鼓勵烏克蘭人對俄羅斯人採取強硬態度,讓他們以為終將成為西方的一分子"。 烏克蘭被玩弄於股掌之中,因此幾乎完全不願意與俄羅斯人妥協。開戰至今  每月都有無數年輕人捐軀美國提供零碎有限的軍事支持好讓雙方流血持續不停的流血《華爾街日報》寫道,「無需美國年輕人上場」就能達到削弱俄羅斯的目的。烏克蘭不但被充分利用了,還遭到川普蔑視,稱其愚蠢。最後 川普說 我要你還我的錢 因為那不公平 (kyiv independent, 2025-2-23)烏克蘭人財兩失

 

台灣呢?
 

美國TIME (2024-6-13): 有足夠多的政客想玩弄台灣...賴清德最大問題之一是美國
美國Insider (2024-11-9): 台灣得應付美國   ──  保護台灣或玩弄台灣之間的不確定性。Yokosuka Council on Asia-Pacific Studies專家說: 美國非常不可能 (highly unlikely) 出兵保台灣。

美國壓力下台積電赴美增資應該根留台灣 ──  研發中心也去了 沒想到美國還是對台灣課以重稅 大翻車」 之後 台灣還是全趴全貼中時(2025-4-19): 灣對美談判策略是「... 奉送到底、不留底牌、沒有底線」。
美國Brookings (2024-11-8): 民進黨認為台灣生存的唯一保證──是對美國的依賴。沒想到美國 The Diplomat英國Financial(2024-6-15) 報導: 習近平美國慫恿攻打台灣

Eurasian Times (7-9-2020): 蔡英文當局向美國表示自願被利用 (willing to be used)於是落入美國的深度控制之下

美國 New York Times (9-18-2020): 台灣已經已成了砧板上的肉  

Global Times (2023-8-10) 綜和美國Voice of AmericaThe Defense Post報導蔡英文購買美國武器成了"born suckers being taken for a ride."(天生呆瓜)  "sucker" "ride" 砧板上的肉 也 有性意涵

澳洲  The Interpreter , The LOWY Institute (6-16-2020) : 美國推動台獨... 將台灣當作...工具英國 Economist (2025-6-10): 川普長期嘲笑台灣與中共交戰的前景  

The Taiwan Research Institute, Xiamen University 教授Zheng Jian 表示,賴清德...被迫宣誓效忠美國 ("Lai is compelled to pledge loyalty to the US during his brief "stopover" ,    Global Times , 2024-12-6 )

 

妓女」要自願被玩,否則就是強暴。NIH.gov: 服務美國人的妓女, 賣身時68%曾遭強暴  83%曾遭武器威脅  82%曾遭傷害
台灣有沒有被玩弄於股掌之中,以為終將是西方的一分子?  台灣有沒有
自願出賣最珍貴的貞操   ──   US Google AI Overview 說: 貞操不屈服於誘惑或壓力的品質 2025-6-25 

       
 (英文版)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在美國華府造勢時,說過去的台灣就像舞女一樣,「誰來就跟誰搖來搖去」。  台灣以後不必再像舞女一樣陪不同的外來政權搖來搖去 (自由時報 2007-7-24)
現在的台灣,  有沒有從舞女'升級'成妓女 ??
 

 

ps: Global Times (2025-6-25):大陸抨擊民進黨 面對美國單方面加關稅的霸凌和刻意操縱新台幣升值,展現卑躬屈膝的姿態變本加厲地對美國阿諛奉承,出賣台灣的優勢產業,對美唯命是從。
ps: Quora:很多人不認同性工作的道德性。他們認為女性是在貶低自己。她們必須為男性提供服務,無論她們是否喜歡這些男性。她們必須敞開自己的身體,接受那些她們通常不認識的男性的侵犯。這是一份危險的工作。這是低級的工作。這是不道德的工作,或者很多人是這麼認為的。

 

 

 

 

OPinion    OPinio親美只剩3%,  中国進入台

 

台灣人「疑美論」的比例迭創新高幾乎破表

 

年月 相信美國之比例 外媒
2020年  55+% Newsweek 2020-10-28: 超過 55% 的人預計若兩岸戰爭美國將派兵援助台灣
2021年 45% 45%台灣人認為美國是值得信賴的國家。
2022 4 43% 英國Economist (2022-4-20): 對美國干預的信心明顯下降至 43%。幾乎不到1/3認為台灣可以單獨阻止入侵
英國R
euters, Independent (2022-9-24): 中囯專家說“看看美國及盟國對共軍封鎖台灣演習的反應,台灣領導人有多大信心指望他們在戰 爭時出手相救?”
2023 年 9 月 34% 美國Foreign Affairs (2024-11-8): 2023 年 9 月民調發現,只有 34% 的台灣民眾認為美國值得信賴。
2024 1月 34% 根據 紐約時報 (2024-1-20),台灣民調顯示只有 34% 認為美國是值得信賴的國家。
2024 5 19% 美國NBC News (2025-5-18): 台灣人認為美軍「肯定」會介入的比例19%
2025 5 14% 美國NBC News (2025-5-18): 台灣人認為美軍「肯定」會介入的比例下降到14%。
2025 6月 3% Japan's Mainichi (日本 每日新聞), 2025-6-25: 民眾對日本的信任度極高,而對美國的信任度卻出奇地低。日台交流協會最新調查顯示,台灣喜歡美國的民眾僅佔3%。

 

1970年代的外省人 經歷斷交撤軍許多人已經心生警惕 考慮移民
最遲到2020
日本経済新聞示警台積電至Arizona的建廠將削弱台灣的安全, 也該開始疑美

 

但是許多台灣人仍然信美 不疑  ──  因為受到民進黨美國、 台灣媒體宣傳的影響尤其是親綠選民「疑美論」的比例相對特別 之低,令人想起古早一句台語,做生意要騙熟人
中国Global Times (2024-2-4): 對於各種“疑美論”,民進黨政府都 歸因於“認知戰”("cognitive warfare" ),極力迴避問題、轉移焦點。他們試圖強調須「依賴美國」來平衡這些憂心。
法國RSF Director General (2024-10-20, CNA): 台灣"可信度赤字" 是民主的阿基里斯腱
聯合報 (2022-4-5) 
指: 
民進黨始終用各種明示暗示手法,讓國人相信美軍會來救
聯合報: 執政綠營經常...針對任何質疑美國觀點,斥之為「疑美論」並且口誅筆伐強勢打壓毫不留情...
畢竟紙包不住火 打壓「疑美論」徹底失敗了賴清德的信譽應該嚴重受創,不知道打壓沒用,賴清德的判斷力與智力也可能有問題日本 每日新聞 (2025-6-25): 總統賴清德的支持率持續下滑

 

回顧賴清德這2年的宣傳口號  ──  可以知道那是多麼的虛假 ~

 

「和平靠實力」  ── 這是最響亮的一句宣傳口號  ── New York Times (紐約時報), 2024-5-20: 這將是賴清德對兩岸的主要立場

 但是美國 Fox News (2024-5-28): 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主席Michael McCaul 評估,「台灣現在沒有實力自衛」澳洲智庫Lowy Institute 2023 Edition台灣綜合實力 的排名是亞洲第14 這是多麼後段的位置?   「和平靠實力」 抄襲美前總統雷根的信條"Peace through Strength"

 

台灣與民主陣營(美國)在一起 威懾中国  ── 
但是
美國The Atlantic (2024-7-18):  川普向習近平發出軟弱的訊號,他幾乎說了他不會保衛台灣的話;  川普暗示,保護這個島嶼甚至是不可能的。 「台灣距離我們有 9,500 英里, 距離中国68英里」。

 

避戰靠備戰  ── 

西方專家批評台灣「 毫無準8年 前 New York Times (2017-5-18) 批評台灣約二百萬後備軍人只是「紙 面」的數字 如同虛設8年後 CNN (2025-6-22) 一樣的批評數百萬義務兵只存在「紙面」上 (exist "on paper") Manila News (2025-6-25): 台灣將召集更多預備役軍人參與演習 所謂「更多是從去年的1.4萬後備軍人增加到今年的2.2萬

 

「 抗中保台」  ── 

美國 National Interest  (2025-6-6):  台灣軍購的武器(戰機坦克艦艇等)是中国轟炸的巨大美麗目標 台灣需要準備全國叛亂游擊; 不幸的是,台灣領導人並未採取這項策略  ──   他們已經沒有時間改變方向了 。

 

團結  ── 
這是
賴清德最新的一句宣傳口號  ──  團結 目的是為了分裂  ──  以「大罷免」 剷除國民黨立委 鞏固權力。 既然地方政客普遍貪腐 (美國Diplomat  (2024-9-11) : Corruption and patronage are "in the DNA" of local politics; 中時 (2023-6-26): 民進黨結構性、集體性、全面性貪腐一大票樁腳、官員、立委涉入  ) ,為什麼不罷免一些民進黨立委呢?

 

英國Reuters (2025-6-21): 民進黨呼籲人民罷免國民黨立委,以及「反對共產黨」 ── 這將箭頭直接指向了中

英國Reuters (2025-6-25): 中国稱賴的演講為“台獨挑釁" ,被問及 美國說中国正在軍演加強準備打擊台灣,北京答覆稱 ,不能「入侵」中
對於
「入侵」川普 曾經謹慎地說「進入」。美國Wall Street Journal 以及英國 Reuters (2024-10-19) 報導:  問及中国封鎖台灣時 是否會使用武力對抗? 川普表示不會使用武力 ── 如果你(中国)進入台灣,... 我將對你徵稅 (至今年五月 美國關稅戰已落敗)  

 

美國不出兵 中国無所懼  英國Telegraph (2025-6-24):  北約秘書長Mark Rutte 警告:“中會對台灣採取任何行動”。  WION (2025-6-25)  :「大規模」軍事集結增加了入侵台灣的風險,全球政治、國防和工業領袖已不再排除全面進攻台灣的可能性。此舉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川普轟炸伊朗是否影響中国的盤算呢?  New York Times (2025-6-26): the 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專家表示「美國不可能靠著精湛的戰力突然俯衝到中国,發動幾次打擊就取得勝利」,「北京對此非常清楚」。New York Times (2025-5-6): 中国空中、海上和飛彈力量方面可與美國相媲美

2025-6-26

 

 

 

OPinion  

"我們不會讓賴清德活過第一天"

 

中共「斬首」 賴清德

賴清德不敢拔劍揮向敵人   也不敢真正的鑄劍 去除雜質

根據 Asia Times  (2025-5-21) 台灣不敢真正建立威懾共軍的國防……因為怕會刺激共軍入侵。

一旦共軍入侵,賴清德將是第一個被刺殺(或擒捕)的目標

美國NBC News (2022-5-13)一篇關於CNAS 2027戰爭模擬的文章寫道北京軍事戰略策劃說“我們不會讓台灣總統活過第一天。”(We are not going to let the president of Taiwan survive the first day.)

「斬首」

澳洲Lowy Institute (2024-12-16):  解放軍專家Joel Wuthnow寫道,解放軍在俄烏戰觀察到了一個要點 ── 俄羅斯未能斬首烏克蘭領導人 ── 「解放軍已經計劃以台灣領導人為目標」
英國 Financial Times (2022-3-29):據中軍事論文,對台灣的攻擊將首先抓住或殺死政軍領導,包括總統。解放軍在內蒙古建造了一個台灣總統府複製品,進行斬首演練。專家稱,戰時把總統帶到地下指揮所。 “那種安排不是我們所需要的"。“宣傳和政治戰在今天的戰爭中至關重要"。你可以從烏克蘭看到,富有魅力的澤倫斯基向人民展示他沒有逃跑,也沒有躲藏 台灣領導必須效仿澤斯基 ── 上街頭鼓舞士氣並爭取國際的支持;雖然蔡英文這樣的技術官僚對煽動群眾並不在行,而賴清德顯然也不拿手, 從總統辯論會可以看到他遠比柯文哲無聊, 戰時他與他的公子站上街頭比口頭更激動人心,但他大概只有總統大選才會回來 ;英國 Economist (2022-4-20): 「斬首是最可怕的情況之一
Forbes (2021-3-30) :台灣生存最危險的威脅之一,是中共可以無預警「斬首政軍領導。
War On The Rocks (2025-6-25): 
台灣的軍事領導層頭重腳輕、僵化等級森嚴, 更容易受到「斬首」的影響。

The Defense Post  (2025-2-6): “Decapitation strikes” refer to military attacks on high-value individuals or facilities, aiming to cripple a nation's command-and-control capabilities and create chaos
 

 

為什麼「斬首

削弱防禦 ── 
war on the rocks
(2022-4-5):中国國防大學2020年《軍事戰略科學》指出「斬首領導,至少會擾亂台灣的指揮和控制,使有效防禦變得更加困難。The Defense Post , Barron's (2024-1-9): 專家告訴<法新社>:“當你切斷政軍聯繫時,該國就無法指揮軍隊"
Asia Times (2025-1-13): 在台灣領導人被「斬首後,中国可能派遣 30 萬至 40 萬軍隊上岸,如果「斬首失敗,中国可能必須派遣200萬名士兵,以確保形成三比一或五比一的數量對比。

爭取時間  造成既成事實 ── 
19fortyfive(2025-1-24):的最大威脅是美國的直接干預以及日本等盟友可能提供的幫助。由於在華盛頓干預之前讓台北迅速投降的時間有限,北京將尋求立即對台灣領導層實施「斬首打擊。

挫傷士氣   製造混亂 ── 
Washington Examiner (2024-5-5):  中国希望確保像台灣不會有「澤倫斯基那般領導鼓舞士氣。中国會加倍努力,以確保台灣領導人會以某種形式被「斬首。英國 Reuters 「斬首挫傷軍隊的士氣。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7-22-2020):「斬首產生心理恐嚇之效, 可能削弱軍隊士氣並使民眾緊張不安 。The Defense Post (2022-2-6): 「斬首旨在削弱國家的指揮控制能力並製造混亂。

如何「斬首

── 

Epoch Times (2024-6-13):國民黨立委質詢「內應」 epochtimes.com/b5/24/6/13/n14269304.htm   video youtube.com/watch?v=Apv7O-ssbps 

War On The Rocks (2025-6-25):不幸的是,突擊部隊已經在台灣了。估計,目前有超過5,000名中特工生活在台灣 此外 ,北京還花了數年時間收買台灣黑幫、港口官員和主要軍事領導人,並利用這些精心構建的網路以及「民用」船隻,將武器、物資、 炸藥、特種作戰小組和人員預先部署到台灣——當然還有走私的無人機。因此,風暴將從台灣內部爆發。偽裝成警察和安全 人員的中国情報人員將暗殺台灣主要領導人短短數小時內,台灣政軍要員或身亡,或喪失行動能力,或躲藏,而且或有辦法將間諜、第五縱隊和破壞分子等與無人機和惡意軟體等在戰爭開始前結合運用,從而壓倒並癱瘓台灣。

英國 Reuters (   台灣國防部的報告承認,「潛伏」在島上的中特工可能襲擊指揮中心「斬首台灣的政治和軍事領導層  TVBS (9-22-2020): 共軍採用電磁戰... 再搭配特種部隊斬首,可能是國軍的守備難題details: 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1388848 

空襲 ── 
Bloomberg (2022-3-8):空襲將很快殺死台灣的最高政治和軍事領導人,同時使防禦無法動彈。Bloomberg (10-8-2020): 空襲將迅速斬首台灣最高政治和軍事領導人 ... EurAsian Times (2024-4-23):  戰略家們長期以來一直提到「斬首」的可能,現在中国 飛機五分鐘內即可「打擊」總統府大樓;台灣前副司令稱「國軍可能沒有警告時間」 很難阻止解放軍。
Middle East Media Research Institute (
June 15, 2022):  一旦攻擊台灣,將盡快投下數萬枚炸彈,旨在迅速摧毀台灣的整個防禦系統。台灣當局的主要領導人也將被「斬首」人民解放軍不會像在俄軍在俄烏戰爭中表現的那樣弱蔡英文當局的政權,包括他們的私生活,都已經在大陸的手中了,他們還是乖一點吧  ──   這應該包括當時的副總統賴清德的私生活吧?

電磁微波武器── 
GQ (2020-10-19): 2019年秋,美國中情局位階前 5的高官與同僚在台灣的飯店疑似遭到電磁微波攻擊台灣無法應對遑論破案 The Diplomat (2025-5-7):  中国的電磁脈衝武器(Electromagnetic pulse weapons)越來越令人擔憂,但台灣對這項威脅仍未作好充分準備; 這些高功率微波可以安裝在陸地車輛、飛機、海軍艦艇和巡航飛彈上。 中国的高空電磁脈衝(HEMP)—— HPM能夠停 止或摧毀幾乎所有關鍵基礎設施的電子設備,使水淨化、醫院、電信和交通等基本服務面臨癱瘓的風險,為進一步的常規攻擊鋪平道路。 高超音速巡航飛彈使之如虎添翼。ettoday  (2020-09-28): 郁慕明指出,大陸有高科技的鑽地彈,還有像電磁脈衝彈及碳纖維導彈,... 鎖定特定人物藏身官邸、指揮所... 達到斬首目的。

── 

MEMRI , Daily Brief No. 625:使用遠程火箭炮,結合近程、中程地對地、空對地、艦對地飛彈和無人機等,先實施多波次、高強度、高密度攻擊,再結合精準定向斬首手段,攻擊台灣執政領導。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2024-10-21) : 專家Sacks說,「越來越難以分辨例行演習或巡邏與衝突的開端齊射之間的區別,這可能會「幫助中對台灣進行晴天霹靂或斬首式打擊」
美國 Business Insider (2024-12-29):  人民武裝警察部隊 (PAP)擁有「高技能」,他們參與過外科手術式攻擊 ( surgical operations),以實現戰略目標,無論是在斬首場景還是......早期行動階段,PAP是特種部隊一股突擊力量  brief

Asia Times  英國《The Telegraph》視頻指出,這種針對台灣領導人的斬首企圖可能會首先發動大規模網絡攻擊,使台灣的決策機構癱瘓,然後在 48 小時內閃電襲擊台灣主島,以避免國際社會作出反應
National Interest》2024-6-4, Brandon Weichert 寫道,“大多數西方觀察家認為,中国將對台進行突擊……這會讓世界措手不及”,並使北京能夠直接實現目標 —— “斬首台灣領導層"

 

如何應付「斬首」


「斬首」是各國政府的噩夢。對於這麼 小的台灣來說,更是必須認真對待「斬首」的獨特脆弱性與可能性。

機場駐紮部隊/The Defense Post  (2025-2-6): 台灣軍方已在首都的重要機場駐紮部隊,以加強防禦潛在的「斬首襲擊 。

林口特種部隊/Business Insider  (2022-10-4) : 台灣國防部長在 2017 年向立法院保證,台軍已準備好保衛首都台北,以免遭到斬首襲擊。一位台灣高級將領回答說:“我們有自己的特種部隊。”2017 年《Taipei Times》的一篇文章:“駐紮在新北市林口鄉的第 66 海軍陸戰隊成立於 2005 年,負責保衛台北免受斬首襲擊。”
最近,第 66 旅一直在使用美製 標槍反坦克導彈進行訓練。《台灣時報》報導,憲兵司令部表示,台灣 2023 年國防預算要求 450 萬美元購買五輛機動指揮車,這將有助於在危機中保持指揮系統的完整。可以肯定的是,北京正在密切關注台灣領導人的動向。大量彈道導彈和飛機距離台灣關鍵目標只有幾分鐘的飛行時間。

防禦性戰略/War on The Rocks (2024-4-4): 韓國軍方進攻性軍事戰略的特點是對北韓基地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進行精確飛彈等報復性攻擊或特種作戰部隊滲透北韓以斬首他們的領導。相比之下,台灣的軍事戰略是防禦性的。根據台灣的國防白皮書,戰略旨在“充分利用台灣海峽的地理優勢”,並在“最脆弱的海峽階段”攻擊敵人。並未對大陸的關鍵設施或北京領導人進行先發制人打擊&斬首。

缺乏緊急應變方案/ War On The Rocks所知,儘管台灣有遞補繼任總統名單,但目前還沒有製定方案來確定在多名領導人喪失能力或無法溝通的情況下由誰來負責;或者,如果政府的指揮和控制基礎設施嚴重受損,該如何做出決定。台灣還需要其他腹案 比如建立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國土防衛力量,以應對叛亂 etc

逃離/英國Reuters (2024-4-1  x.com/Reuters/status/1774631149370798346): 根據 2021 年首次發布未經證實的報告,台灣總統蔡英文計劃在爆發戰爭時乘坐美國飛機逃離,該報告在台灣 2024 年 1 月大選前夕得到了呼應 此外還有美國媒體建議 (至戰爭必要階段)  將台灣總統接走

2025-6-28

 

ps: Newsweek, 2025-6-27, Reuters, 2025-6-27: 根據一份爆炸性報道,去年,北京駐布拉格大使館的中國特工計劃在台灣副總統蕭美琴訪問捷克首都期間,對她實施撞車襲擊。捷克稱這是中國在歐洲「史無前例」的行動中國外交部表示,捷克允許蕭等「台獨強硬派」訪問,嚴重違反了一個中國原則

 

OPinion  魷魚遊戲孔子犧牲

 

 

影評說《魷魚遊戲》始終以「人性」為核心主題,勾出人性真實、黑暗的一面。然而該劇也意圖展現韓國人的「神性」    ──      參加遊戲的韓國人不只一 次為了拯救別人的嬰孩 犧牲自己的生命或自己小孩的生命

 

類似題材的諾貝爾文學獎英國小說電影蒼蠅王》(Lord of the Flies 展現了 獸性」與「人性」,但沒有出現「神性」。 另一部互相殘殺(因高度爭議,影片製作須赴日本國會接受質詢,首開備詢先例)的日本電影大逃殺》 (Battle Royale 諷刺人性在血腥中暴露無遗    ──      青少年時已經如此或許《魷魚遊戲》想平衡一下韓國的善惡人性,但「神性」的比例太高了

 

 

pic left: Lord of the Flies       youtube.com/watch?v=Uo0q5qVcB5I    pic right:  Battle Royale   youtube.com/watch?v=N0p1t-dC7Ko

 

國內外媒體(比方setn.com/News.aspx?NewsID=1297171; 2023-5-19)  曾報導  韓國不想被人說文化受到中國影響,於是積極向世界發聲,列舉了所謂的「3大鐵證」來證明孔子是韓國人

然而,孔子的儒家思想 是以血緣親情為基礎的「親親為大」   ──      愛要分親近遠疏   ──      父母、兄弟姊妹和親屬才是最緊密 的。墨子的兼愛就不同    ──     如果只剩一顆藥救人, 儒家會先給親人墨子就用抽籤的。 看《魷魚遊戲》呈現的文化,孔子不是韓國人 墨子才。 是吧?

 

《魷魚遊戲》導演兼編劇表示,嬰兒代表著未來世代,應有責任和義務,為下一代留下更美好的世界,因此讓嬰兒成為贏家來呼應《魷魚遊戲》的核心意義。
然而,「象徵」
「隱喻」只是映在水面的倒影,你不能為了遷就虛幻的水影,扭曲實體 捨本逐末。相對的,Battleship Potemkin 的嬰兒(詳後)注定毀滅 俄國人的隱喻不犧牲故事合理性不落斧鑿之痕

 

電影史上最著名的拯救/不拯救 嬰孩場景蘇俄Sergei Eisenstein 1925年的電影 Battleship Potemkin(《戰艦波將金號》),片中的敖德薩台階 展現了電影史上最恐怖的軍警鎮壓暴行之一,以及無助時的非人性(inhumanity) 為英國電影學會(British Film Institute)評為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1987年的美國名片<The Untouchable>(《鐵面無私》) 戲劇化地引用了該橋段扣人心弦的七分多鐘,警方與黑社會駁火子彈亂飛數度擊中嬰兒車 The Stairway Shootout - The Untouchables 1994年美國電影<Naked Gun 33 1/3> (《白頭神探 33 1/3) 再度改編為visual parody  Naked Gun 33 1/3 (Opening) The Untouchables Stairway Shootout Scene High Definition (ps: Naked Gun 部分橋段被編入美國長春藤大學教材)

這二部美國名片的警探們 都是以執行任務為主行有餘力才去拯救嬰孩 《戰艦波將金號》 描繪大屠殺的 恐慌,逃命的民眾踩踏倒下的屍體與兒童,只恨爹娘沒有多生二條腿 , 才是合乎人性的描寫

 

在二戰的歐洲以及昔日台灣 恐怖統治下的民眾也會互相踩踏   ──       出賣或攻擊同胞,這合「人性」非人性」的是政客     ──      他們下令讓人民不敢不從,甚至設計情境 讓你去踩踏人性、 甚至踩踏嬰孩

這只是歷史嗎?  西方戰略評論不只一次說道: 歷史即使不重演它也會押韻重現! 
 
(聯合國:
「難以想像的恐怖」 加薩地帶有超過5萬名兒童傷亡。  聯合國:約360萬伊拉克兒童成為“無情攻擊目標”)

 

pic: Battleship Potemkin(《戰艦波將金號》鎮壓人民場景  .youtube.com/watch?v=BAbzRjErywY

 

 

The Guardian (2025-6-27) 說最後的遊戲參賽者是 嗜血成性、毫無良知那麼邪惡政客就好像《魷魚遊戲》裡戴著鍍金面具,幸災樂禍的惡棍。是他們造成了互相殘殺 泯滅人性。   美國New York magazine Vulture《魷魚遊戲》堅持認為,世界需要改變  。 但一小撮道德勇士的起義並不足以改變世界

2025-7-4

 

政客的道德

 

強國任意踐踏小國,被批「視他國人權如糞土...(brazenly and brutally violated human rights in other countries, treating citizens from other countries like dirt ..)

 

像臺灣這種無力對外擴展的國家 非道德就施展在人民身上:
♣民進黨全面執政後,一再留下踐踏人權的紀錄,手段較之他們指責的威權時期毫不遜色 (聯合報 社論, 2022-6-5)

政治人物重視專業倫理、值得信任的比率僅2.3(自由時報, 7-21-2020, 社論)
台灣各政黨與許多政客都豢養網軍 , 更暗黑卑劣..  沒有道德底線, 人性最卑劣 (蘋果日報,  12-4-2019, 蘋論)
司法圈道德標準之低,風紀之壞動搖國本(蘋果日報, 社論, 1-19-2021)

 

希望台灣能出現《魷魚遊戲》 無私無我擔任司法部長 ,司法改革必能完成,  擔任監察院長 ,迫害人權的高官 應能一長串粽子成擒

 

 

評論魷魚遊戲 (全文)~ click ~

 

 

OPinionOPinion     7美國人支持"協防台灣"? ??    「午夜重錘」中国??

 

 

中央社(CNA, Jun 2025) : 雷根中心民調  : 若中國侵台 美國70%受訪者挺出兵協防台灣
華視新聞: 台海若開戰7成美國人支持美軍"協防台灣"
國防部長顧立雄暗示台海有事,美國會軍事干預 (

雷根的民調與美國其他民調大不同 ,與它自己的也不同  ──  根據雷根中心近年的民調 支持派遣美軍保衛台灣的比例   2019年39% ,2022 43% 2023 46% 2024穩步上升至48%。

 

推測原因

 

(1) 過去民調問的是 如果共軍入侵台灣 ,出不出兵?  今年民調問的是 如果共軍入侵或封鎖台灣( if China were to invade or blockade the island? ),符合其一即可對付共軍全面入侵是大戰 ,可能升級至核戰 , 連美國本土也恐難倖免,人民當然反對, 但對付封鎖就可大可小,也不必派兵進駐台灣      ──     2022民調問的是 " If China were to invade Taiwan, would you support committing U.S. ground troops to the defense of Taiwan"    ──  是否同意派遣地面部隊作戰
 

今年雷根中心問的是贊成軍事行動嗎? ("the U.S. taking military actions to defend Taiwan" ?)

所謂 "military actions" 有六大類:(1) war  (2) military operations  (3) defensive actions (4) peacekeeping operations (5) special operations (6) 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 (MOOTW)

它不一定是戰爭(War: Organized, armed conflict between nations or large groups) 它也可能是維和行動 (為維護衝突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而派遣的軍事力量) 或非戰爭軍事行動 (MOOTW),例如救災或人道援助,或為特定目標而執行的秘密任務

 

雷根的民調美國人非常關心兩岸戰爭(importance for US security and prosperity - matters a great deal)的比例還不如非法移民問題 的49% 美國人也擔憂中国威脅到美國本土美國人會支持美國本土      ──   New York Times , 2023-2-27 : 能夠讓戰爭深入美國本土     ──   不清楚問卷是如何進行 的

 

其他重要民調


從美國其他民調來看 大多數美國人都不支持為台灣而戰

 ♣ 美國War on the Rocks (2025-1-17):大多數美國人反對捲入兩岸戰爭

 ♣ 美國 National Interest (2025-5-20): 台灣的希望和預期就是美國加入 戰鬥。這將造成代價高昂的戰鬥和損失,可能升級為核戰。民調一再顯示,大多數美國人並不支持為台灣而戰

 ♣ 美國 cimsec.org (2024-11-13)  : 民調顯示,大多數美國人反對在台灣部署美軍以抵禦入侵

 ♣ 紐約時報(2025-1-18):民調顯示6成民眾希望美國降低對國際事務的重視,更專注在國內

 ♣ 美國「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 進行的"Should China invade, Americans support ... ?"系列調查(2024-10-8)發現,美國人不願意派遣美軍保衛台灣,也反對美國直接捲入台北與北京之間的軍事戰爭
 

如果中入侵台灣,美國人贊成 ... (%) ?   If China were to invade Taiwan, would you support or oppose the United States: (% support)
  2024 2023 2022
派遣美軍前往台灣幫助台灣政府 Sending US troops to Taiwan to help the Taiwanese gov. defend itself against China 36% 39 40
美軍向台灣空運食品和醫療物資 Using the US military to airlift food and medical supplies to Taiwan 74% 78  
向台灣政府運送更多武器和軍事物資Sending additional arms and military supplies to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59% 62 65
globalaffairs.org/research/public-opinion-survey/taiwan-americans-favor-status-quo

 

美國願意出兵? ?    ──    即使大多數美國人支持出兵

 

美國人強烈抗議可能 影響終戰,比如越戰; 反過來倒也不一定

 ♣ 英國 BBC (2025-6-1) The Guardian (2025-5-31): 美國國防部長說: 美國不想與中發生戰爭或衝突。

 ♣ 美國Newsweek  (2025-6-26)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沒有日本的幫助,美國可能無法贏得對中的太平洋戰爭。美國Stars and Stripes (2025-6-30): 外交政策專家表示,如果中入侵台灣,東京不太可能提供直接軍事支持,而會專注於保衛日本的離島。 日本Meiji Gakuin University in Tokyo國際問題教授在YCAPS研討會上駁斥了日本承諾直接保衛台灣的說法。 因此 ,美國在發明殺手鐧之前,在俄烏戰結束前, 大概不會冒險。
 ♣ 美國CNN: 美軍必須駐防台灣才能威懾中Real Clear Defense (2025-6-27): 美國應在台灣預先部署至少一個旅的陸軍裝備...美國 Fox News (2025-2-7): 川普的言論表明,他不願意出兵駐防台灣
 ♣ 「午夜重錘」?  根據美國 Google AI Overview伊朗的防空系統主要由俄羅斯和伊朗製造的零件組成,也有一些較老的中系統。因此尚不能證明中国 新式系統無法防範「午夜重錘」。 根據BBC (2025-5-21) 美國正在發展「金穹」(Golden Dome)導彈防禦系統,可證明中新型彈道飛彈、超高音速武器等 有可能突破美國現行防空體系New York Times (2025-5-6): 中国空中、海上和飛彈力量方面可媲美美國。印度First Post (2025-6-27): 美國空襲伊朗向中傳遞反對入侵台灣的訊息  ──    但其中有一個陷阱  ──    與伊朗不同,中已經擁有核武。

 ♣ 中視 大陸可以死二百萬人  美軍能死一百萬?    ♣ 美國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2025-7-1)一旦亞洲爆發危機,鑑於美國在歐洲和中東的承諾,可能不願或無法轉移注意力,因此亞洲對美國的威懾力以及保證產生了懷疑。
 ♣ 美國MEMRI(2025-7-1)台灣海峽只需發生一起重大事件(無論真或虛構),北京就會宣布安全隔離(security quarantine)為名的封鎖 根據國際法可能不會被解讀為戰爭行為,美國因此不會進行直接軍事干預。孤立無援、經濟受阻的台灣可能會被迫緩慢地投降

 ♣ 美國War on the Rocks (2025-1-17):美國官員未解釋為何台灣值得發動戰爭也沒有努力激 勵鼓動美國人支持戰(至關重要)     ──     如果美國準備一戰 他應該會先煽動人民支持 要不就煽動中国先攻擊美國......

民調的運用...

美國Newsweek  (2025-6-26): 為了對付像中這樣的 旗鼓相當的對手,美國可能需要明確釋放干預的意願,這將考驗美國民眾能否消受更多戰爭的胃口。
台灣中時
(2025-7-4):
雷根民調受到台灣特定媒體重視,反映出民進黨擅長帶風向,操作民意 雷根看上去是和藹長者雷根對台灣非常友好


沒了半導體
美國人支持台灣?

雷根中心指出 最說服美國受訪者可能支持派遣美軍的理由是:台灣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國之一(71%支持的理由) 這是合理的 美國New York Post (2023-8-15): 美國總統參選人與川普提名的效率部長Vivek Ramaswamy表示,目前須支持台灣等到2028年,美國半導體自給自足,不再依靠台灣時就可以放棄台灣,因為保衛台灣"在理性上不符合美國的自身利益"
等到那一天
雷根中心再作民調  結果可能迥然不同
20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