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賴清德    Willam Lai Ching-te comments

 
   本網站 世界排名 No.1 : 2020~24,  2017~19,  2016 2015,  2014,  2013 2010~12        Top  since 1998      


fights for rights

 
 home   社評OPinion  腦控人民  武統台灣(評國防)  評台灣  旅遊  餐廳  醫療  夜市  民主自由  台灣  賴清德  蔡英文  民族性  外交  大學  檢察官  警察  貪污  女權  言論自由  外勞  死刑   軟實力  隱私  國際詐欺  轉型正義  網軍  居住  幸福  人權  世界人權  司法迫害  司法  迫害  販毒  愛情  情歌  音樂  電影  食安  buffet   超市  賣場  按摩  嫖妓  形象  文化  消遣副刊   評日本漫畫  評美國設計  評美國漫畫  文創&漫畫  評上海世博   評北京奧運   二戰漫畫   政治漫畫評論  CovID  news  FB  飛安  交通   逃逸外勞


jump to 評論:     炒作戰爭 隱瞞戰爭 ?   台灣難民 逃往日本?  年輕選民 決定大選?      ♣   藍白逆轉勝?  民眾大逃亡?  一國兩制的香港 台港比一比♣ 有計畫的鬧劇   ♣  任意干政  何況介選     ♣  賴清德攻擊戰爭與和平     ♣ 踢她的小屁股    ♣ 「戰貓」蕭美琴   ♣  蔡英文 VS 中国可能入侵      ♣  習近平否認攻台計畫     ♣  美德配 詐騙     ♣  習沒計畫攻台?       ♣  散播假訊息 大戰    ♣  藍白分裂 可能引發戰爭    ♣  賴清德以謠言謠言     ♣  君悅飯店"槍戰"     ♣  左輪槍下的婚禮    ♣  賴清德挑釁   ♣  藍白誰當總統候選人?    需公正!   不需壓力    ♣  藍白破局  設置台海戰場  ♣ 賴清德帶來戰禍?♣  美國只有二隻手?      ♣  賴柯侯 誰在詐騙?    ♣  美國怎麼介入大選? 藍白怎麼合?     ♣  美國騰不出手?   ♣  中東戰爭下一個是台灣?    ♣ 和平與戰爭    ♣ 賴清德  可能引爆戰爭的原因   ♣ 賴清德 抨擊中国, 對不對? 賴清德&蕭美琴 想嚇中国 美國2029棄台柯P漫畫♣♣ 賴清德  依賴日本? 毀滅戰爭條件成熟♣ 台灣被判死刑嚇唬中共唬弄人民 賴清德 製造戰爭 ?  ♣♣台獨國慶♣ 哪國散播假消息? 賴清德實力 台灣實力」 在哪?   辯論 賴清德♣♣ 賴清德 戰爭或和平干預大選 美國總統選人不肯承諾保台 芒果-Lie 郭台銘挑戰賴神  談判習近平 ? 賴清德 陷入暴風眼」 賴清德"Lie Cheater" 賴清德'挑釁' 過境美國 誰會點燃導火線?  對華戰略 賴清德 進白宮 台灣 危機四伏   ♣ 爭奪年輕選票  賴清德不要「疑美 蕭美琴要「疑美」! 誰來晚餐  外媒論 柯文哲侯友宜郭台銘    參考 索引文章資料

 

Int'l News 國際新聞
The Guardian , 2023-12-9: 台灣選民在決定是否讓支持獨立的民進黨繼續執政時,面臨戰爭與和平的選擇; 中共領導人考慮美國大選及歐洲和中東戰爭,是否會冒風險爭取歷史性的、光彩奪目的「統一」勝利? 大多數西方分析師說「不會」。但當年他們也這麼預測烏克蘭之戰 Daily Mail , 2023-12-10: 對台施加經濟等「持續不斷的壓力」是非常不祥的,特別是在一月份“關鍵”選舉之前 SCMP, 2023-12-10: 攜帶通訊衛星的火箭在台灣上空大氣層中飛行,進一步加劇了台灣的焦慮。一些立 委聲稱,這是試圖對大選的警告; 衛星意味著我們所有的軍事行動都可能受到解放軍的監視 美國 Foreign Policy, 2023-12-8: P提議將金門變成和平試驗區。加拿大研究人員採訪的農村居民認為,民進黨已經忘了他們,而城市居民則抱怨通貨膨脹和缺乏經濟房,並指工資停滯美國 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2023-12-8: 藍白內部的混亂不一定保證賴清德當選,最新民調顯示賴僅勉強領先; 藍白聲稱傾向於與美國建立牢固的關係,但都傾向於與北京建立更溫暖的關係,這可能預示在某種程度上接受統一,將對美國和日本的安全利益產生不利影響  美國 Bloomberg, 2023-12-7: 台灣11月通膨達2.9% 民進黨面臨選舉風險 英國 Reuters, 2023-12-5: 北京視為分離主義分子的賴清德有望獲勝。 台灣外交部拒絕回答有關是否與日本討論人道緊急情況(民眾逃亡),日本海上保安廳表示:“可能有數百艘船隻,數量太多,即使中國的封鎖也無法阻止”。美國專家:“日本一直不願意讓大量船隻入境" 美國 WSWS.org, 2023-12-7: 日本前將領接受《日經亞洲》採訪時宣稱,如果兩岸軍事衝突,日本將扮演與波蘭在俄烏戰中類似的角色 英國 The Guardian , 2023-12-6: 台灣的選舉一直是colourful,且常常是混亂的, 今年又增加三腳督戲碼; 目前賴僅獲得 35% 左右的選票, 年輕人厭倦了民進黨,但對國民黨並不熱衷。選民在內政和外交面臨“變化VS. 繼續”的選擇   日本 Nikkei Asia , 2023-12-6: 台灣總統選舉將是該島歷史上的關鍵時刻,選舉的結果可能鞏固台灣一直不穩定的主權, 陷入兩岸衝突,或走入與中國合併的軌道  美國 New York Times, news briefing, 2023-12-5: 大選臨近,焦點是誰能最好地處理台灣與中国不穩定的關係。但尤其是20多~30多歲的選民厭倦了地緣政治,渴望更加關注如住房成本、收入增長緩慢和職業前景等。年輕人可能是決定大選的關鍵因素 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3-12-4: 賴清德對侯友宜的領先優勢已經縮小,獲得對民進黨處理生計問題不滿的年輕人(20 至 34 歲佔人口1/5)支持的柯文哲可發揮決定性作用,大選可能會在最後幾週發生變化 TaiwanInsight.org, 2023-12-4: 國民黨在台灣立法院的前景似乎要光明得多——即使它未能獲得絕對多數 ◆ Radio Free Asia, 2023-12-3: 柯文哲在富裕白領中的支持率最高,但在藍領,他也有與賴類似的吸引力。柯P以其尖酸刻薄、異想天開、看似無厘頭的精闢言論吸引了各階層,尤其是年輕人。批評者指他有獨裁傾向、皇帝情結、反复無常... “他的偶像包括毛澤東和雍正"..."深深植根於父權思想和計票計劃"柯的祖父死於228,他也遭受了民進黨的“迫害” 全文
◆◆

民進黨: 大陸目前不犯台

美國軍方及民眾: 中国可能入侵台灣

◆ 聯合報 (2023-12-3): 賴清德力圖證明他當總統戰爭風險低,蔡英文卻顧左右而言他,不敢背書。
蔡英文答覆New York Times,只說現在不是大陸犯台時機;對紐時報追問民進黨繼續執政會不會引發未來幾年中共的軍事侵擾,卻完全規避,只答非所問地說,中共介選不會成功 udn.com/news/story/7338/7614621?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cate
◆ FoxNews (2023-12-3): 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表示「我們都應該」擔心中国可能入侵台灣; 73% 的美國人表示有些擔心入侵台灣的可能性
The Hill, 2023-11-30:
以哈戰爭爆發後,美國人現在希望將軍力集中在中東而不是東亞,這引發了對東亞(台海日韓)更廣泛衝突的擔憂;  就整體軍事能力而言,美國不再擁有絕對的優勢,但美國人民顯然還沒有內化這一點


◆ Foreign Affairs, 2023-11-30:
為了阻止戰爭,台灣必須讓北京領導人相信和平統一仍然是可能的   Telegraph (UK), 2023-12-2: 台灣即將投票反對中。戰爭即將來臨與中做生意的時代結束了 ◆ WSWS.org, 2023-11-29: 兩岸在大選佔據重要地位,但低經濟成長率、失業率上升和社會困境等國內問題也有顯著影響。台灣在2023年第一季陷入衰退,GDP年減3.02%。預計今年經濟僅成長1.61%。房地產投機正在加劇日益嚴重的住房危機。 20 至 24 歲青年失業率超過 11% Diplomat, 2023-12-1: 趙少康以縮短兵 役期作為接受副總統候選人的條件,據報導,國民黨接受了 Global Finance Magazine, 2023-11-30:  總統大選將台灣置於十字路口,選舉結果的影響可能遠遠超出該島的範圍  Washington Post, 2023-11-28: 北京稱這場大選是“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選擇”,併升級了圍繞台灣四周的 威嚇行動,使中国在台海的軍事激進達到了幾十年來從未有過的嚴重程度 ◆ Washington Post, 2023-11-28: 台灣不是資產已成為美國的負債,政策應小心避免支持賴清德,現在正是我們可以帶著豪邁和遠見的色彩逐步退出台灣的好時機 ◆ WSWS, 2023-11-29: 毫無疑問,如果賴清德當選,台海緊張局勢將進一步惡化Radio Free Asia, 2023-11-28: 民進黨「綠營」的基 本盤正在縮小,但「藍營」不太可能從中受益。據預測:“柯文哲很可能吸收‘淺藍’和‘淺綠’選民 Washington Post, 2023-11-28: P的言論直白到近乎攻擊性,其非典型風格贏得了年輕選民的喜愛,他們一樣蔑視台灣傳統的政治分歧。但目前尚不清楚中国是否願與柯進行對話 SCMP, 2023-11-29: 侯支持率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侯康配鞏固了基 本盤。韓國瑜列 不分區首位也令他們高興,藍白協商時侯非常謙虛有禮, 民眾可以感受他盡力組建聯盟,柯繼續下滑,可能是財團搭檔所致NBC, 2023-11-27: 大選結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緊張的中美關係,並更廣泛地影響亞太安全...週六重申警告,投票給民進黨很可能導致戰爭 Reuters, 2023-11-27: 中国指賴、蕭在台灣大選 中歪曲事實、淡化『台獨』分裂活動的危害和危險,欺騙選民  國民黨指投票給 賴清德就是投票給戰爭 Bloomberg, 2023-11-26: 民進黨史無前例的連續執政絕非已成定局。人們對執政黨的不滿與日俱增,並渴望變革,尤其是年輕選民 Washington Post, 2023-11-24:  不能保證民進黨在總統大選中獲勝。因在蔡英文擔任總統期間,民眾對執政黨的不滿情緒不斷高漲,蔡英文受到腐敗醜聞以及台灣企業對失去與中國大陸的貿易的抱怨的打擊  GZero Media, 2023-11-26:  分析人士一致認為,賴清德的勝利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兩岸敵對的關係,導致更大的軍事升級和經濟脅迫   全文

 

  美國VOA News, 2023-11-24  銀行家在電話中對美國之音說:“我會投票給柯文哲,因為我認為他可以幫助解決長期困擾台灣政治的貪腐問題(the issue of corruption that has long plagued Taiwan's politics.”)。” voanews.com/a/taiwan-presidential-election-heats-up-after-opposition-parties-announce-vp-candidates/7369189.html William Yang 
  澳洲 Australia InsideStory.org.au, 2023-11-24 民眾支持更換政府。 事實上,反對黨已經發現了許多攻擊目標:政府對新冠疫情的處理;立法議員的貪腐行為(corruption)......  insidestory.org.au/taiwans-cat-warrior-to-the-rescue/

 

媒體  台灣大選  藍白破局
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3-11-24 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台灣局勢觀察家也困惑為什麼反對黨會為 正副總統候選人公開決裂。這確實違背了建立聯盟的理論,專家說。 更悲觀的結論是:反對派的功能失調導致台灣的民主更加脆弱。如果賴清德獲勝,中國可能會升級距中國海岸約 100 英里的台灣週邊的威脅性軍事活動。brief
英國 Economist, 2023-11-24 民調顯示,一連串混亂的藍白談判仍適度支持了侯柯。執政八年後,民進黨尤其在年輕選民中陷入困境,他們正遭受高住房成本和低工資的困擾,有些人也擔心戰爭。很明顯,台灣各黨如何處理大陸的態度將主導選舉brief
美國 Bloomberg, 2023-11-24 英國Nottingham大學學者表示: 一旦賴清德贏得大選,扭轉兩岸不幸的可能性為零,且肯定將導致壓力和威脅一直存在,甚至可能升級; 還將影響美國與中國本已緊張的關係 brief
英國 BBC, 2023-11-24 賴清德算不上是一位出眾的競選造勢者(campaigner)選民支持一直在下降,從夏季的40%以上下降到現在徘徊30%。brief
美國 VOA, 2023-11-24 分析家稱總統大選將是一場關於中國關係的公投。北京表示,賴清德試圖隱瞞自己「 追尋台獨」和「煽動戰爭」。柯表示,對話和威懾將並行,在低風險領域重啟與中國的接觸。 brief
美國 Washington Post, 2023-11-24 中國希望台灣政府轉向對北京更有利的希望似乎可能破滅。賴清德支持率一直在 30% 左右或略高於 30%,不能保證獲勝。其優勢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反對派陣營的混亂;  Lev Nachman:“這次選舉正在成為選民認為誰讓台灣最安全的選擇。” brief
英國 Reuters, 2023-11-24 反對黨戲劇性分裂可能為無視北京壓力的民進黨繼續執政鋪平道路政大教授: 對於兩個反對黨來說,這將是一場艱苦的戰鬥
美國 TIME, 2023-11-24 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 藍白聯盟的崩潰可能鞏固兩黨的基 本盤,因為衝突加劇通常會促進他們鞏固團結。但沒有穩定認同的搖擺選民不太可能投票給他們

 

◆ SCMP, 2023-11-26: 如果賴蕭配當選,兩岸的暴風雨“將不可避免”; 北京指責賴撒謊,因為他聲稱如果當選,兩岸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蕭美琴在民視2023-11-26表示, 賴清德在外交方面將走蔡英文的路) EFE, 2023-11-25: 北京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 “然而,台灣正處於十字路口:和平與繁榮,或是戰爭與衰退。” 澳洲InsideStory.org.Au, 2023-11-24: 民眾支持更換政府。如果台灣實行兩黨優先的投票制度(two-party preferred system of voting),賴清德將面臨失敗。預計經濟成長是八年來的最低水準。除了高科技產業之外,島上的製造業正在消失。薪資停滯不前,物價卻在上漲。勞動力正在老化。青年失業率高,工作保障低。中國的制裁雪上加霜,台灣還有許多其他問題:新冠疫情的處理不佳; 議員腐敗;性騷擾事件且加以掩蓋;食品安全;能源安全;與敵方女性的性醜聞;甚至雞蛋的保存期限... insidestory.org.au/taiwans-cat-warrior-to-the-rescue/  Reuters, 2023-11-23: 電視直播戲劇性激烈對決後,藍白談判陷入困境,此時中国加大了軍事壓力,國民黨團隊退場後表示談判並未破裂。稍早蕭美琴表示,對話是解決分歧的唯一途徑。戰爭不是選項Fortune, AOL, 2023-11-23: 藍白舉行了一場漫無目的的新聞發布會,表面上是為了尋找某種合作方式。賴清德向彭博社表示,台灣不需要正式的主權 ◆ Bloomberg, 2023-11-23: 非同尋常和緊張的場景中,馬英九在擠滿記者的會議室等待了 20 多分鐘,這似乎違反了對待前總統的規定(郭台銘表示突然來了不速之客 有所怠慢),柯譴責侯朗讀私人訊息,不是總統候選人應有的行為 ◆ Atlantic Council, 2023-11-22: 台灣大選可能徹底改變台灣和東亞穩定的未來。民進黨很可能不能維持對立法院的控制競 爭預計將非常激烈,可能會失去多數席次 ◆ Axios, 2023-11-22: 選民最關心的問題是兩岸關係。侯、柯、郭對中都比民進黨更友善 ◆ China Daily, 2023-11-23: 賴蕭配的「獨上加獨」只會把台灣推向深淵 是“最危險的組合”Reuters, 2023-11-22: 藍白陷入激烈爭執,賴清德表示台灣無法承受混亂或“實驗”,此時中共已加大軍事壓力,郭辦表示周五前“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 ◆ BBC, 2023-11-21: 藍白間注定失敗的「獵槍式婚禮(先"有"後 逼婚)」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TIME, 2023-11-20: 台灣一月的大選將取決於如何最好地處理兩岸關係 Financial Times, 2023-11-18: 如果藍白合失敗,最有可能的結果是賴清德獲勝,這增加了中國進行更大規模侵略的可能性 Reuters , 2023-11-20: 賴清德選擇52 歲的蕭美琴搭檔競選總統,蕭在華盛頓擁有廣泛的人脈;  GZERO Media , 2023-11-20: 藍白合看起來可能性不大,若賴清德獲勝可能會加劇台海緊張局勢,並給美中關係帶來問題。 The Diplomat , 2023-11-20: 柯誓言將以民眾黨總統候選人競選到底。有些人認為這反映了藍白合的最終破裂,即柯退出了聯盟 Bloomberg, 2023-11-20: 賴清德選擇52 歲的蕭美琴,目標是加強與華盛頓的關係。 GT, 2023-11-20: 中國大陸沒有興趣干預台灣選舉,因為從未寄望任何一個政黨實現統一。這些政客都不是完全可靠的,大陸只能依靠自己的實力和能力。  全文
 

媒體  台灣大選
美國 Bloomberg, 2023-11-18 從華盛頓到北京的政策決定者都在密切關注藍白會談的結果,這將影響一場至關重要的選舉,可能決定台海未來幾年的緊張程度。對北京較友好的台灣政府,可能緩解中美潛在的地緣政治熱爆點。
民眾黨主席
表示,“如果國民黨堅持6%的誤差幅度,侯可能贏得初選,但他不會贏得總統大選。”在註冊截止日期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國民黨主席表示仍對聯票抱持希望。
英國 Guardian, 2023-11-18 在野總統候選人選陷入僵局 兩黨正在努力解決之中 藍白聯合競選的消息推動新台幣創下下一年來最強勁的單週漲幅,因為人們預期如果他們獲勝,台海緊張局勢將得到緩解
英國 Reuters, 2023-11-18 柯表示,週五之前一切皆有可能,但不能指望他「投降」。國民黨主席並未表示讓步,「我們希望盡快達成共識」。蔡英文表示,反對派只想瓜分權力; 但新台幣創下下一年來最強勁的單週漲幅
美國 AP, 2023-11-18 國立政治大學學者Lev Nachman說: 這場大選真正展現,各總統候選人都試圖向選民推銷,他們將是最安全的總統,能夠確保台灣的安全,並確保…不會走向戰爭 ...
蔡英文過去的強硬做法激怒了中国,中国以軍演回應。美國承諾支持台灣並繼續出售武器,這更激怒了中国。
美國 Bloomberg, 2023-11-16 台灣股市投資人更青睞 親中政黨贏得總統大選這樣的結果
英國 Economist, 2023-11-15 反對黨聯合競選總統,台灣對中挑釁姿態(defiant)大幅放鬆可能性看起來更大了
美國 Washington Post, 2023-11-15 台灣兩個主要反對黨誓言重啟與中的對話,並宣布聯合參選總統,這可能會為自治民主島嶼帶來重大政治動盪
美國 Foreign Policy, 2023-11-15 選民對民進黨的支持一直在減弱
美國 Bloomberg, 2023-11-15 反對黨同意聯合競選, 增加了台灣政府更願意接受中共條件啟動兩岸直接對話的可能性
美國 TIME, 2023-11-15 反對派聯盟意味著兩岸緊張局勢可能會有所改善
英國 Financial Times, 2023-11-15 反對黨聯手總統選舉, 大大增加了民進黨落敗的可能; 北京譴責賴清德是分裂主義者,並將總統大選視為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選擇——反對派有時也會附和這種言論
英國 Reuters, 2023-11-15 一些民調顯示,如果侯柯聯手,無論何種組合,都將擊敗賴清德。淡江大學學者: 美國和中都希望穩定台海關係,賴清德可能不是這個理想的人選
日本 讀賣新聞Japan News,  Japan Times, 2023-11-15 蔡英文上台後,中中斷了與台灣的例行對話。台灣兩大反對黨誓言在平等和尊嚴的基礎上與中重啟對話,“恢復台海和平穩定”
, 2023-11-15 《南華早報》的專欄作家Alex Lo寫道,華盛頓可能會支持藍白聯盟,讓「台灣海峽的水域變得更加平靜」。
美國 Bloomberg, 2023-11-16 柯文哲表示, “我討厭國民黨,但更痛恨民進黨”。這一評論表明重塑競選的伙伴關係可能會很艱難。柯表示,與中國衝突的擔憂促使他達成了協議,「戰爭並非不可能」。

Economist, 2023-11-13: 賴清德若贏得大選,中可能會以類似的武力展示來回應,或者更進一步,實施更長的封鎖,干擾台灣的網路或在台海製造更多危機。反對黨的勝利可以在短期內緩和緊張局勢... ResponsibleStateCraft.org, 2023-11-13: 藍白聯盟的輪廓於上月底開始具體化,明確否定了根深蒂固的勝者通吃的「民主獨裁」(“democratic dictatorship” )政治文化 SCMP, 2023-11-13: 北京的角度來看,賴清德是一個不穩定因素。拜登也有充分的理由想要維護和平與穩定 日本Asia Nikkei, 2023-11-10: 中国高級官員宋濤表示,台海關係面臨和平與戰爭、繁榮與衰落兩條道路 The Diplomat, 2023-11-2: 對於國民黨這樣百年歷史的政黨來說,屈居副總統位置是很困難的。另一方面,民眾黨作為一個「淺藍色」政黨,一直試圖擺脫國民黨的歷史包袱 Financial Times, 2023-10-31:侯和柯吸引了不同的選民群體,史丹佛大學專家:“合作的可能性很大,因為戰略邏輯令人信服。”如果他們合作,就有獲勝的機會。賴支持率32%,柯23%,侯20%,郭 6.3% TIME, 2023-11-1: 台灣正在調查郭台銘競選總統相關涉嫌賄賂 AFP, 2023-10-30: 台灣反對黨聯手參選立法院,都贊成與中国建立友好關係,也致力於「恢復台海和平與穩定」並開始與中国對話 SCMP, 2023-10-30: 國民黨和TPP之間的共識主要集中在選舉後的幕後交易或豬肉桶政治上,但在總統競選合作方面沒有交集 VOA, 2023-10-28: 賴清德成為歷來參加LGBTQ同志遊行活動級別最高的政府官員 Newsweek, 2023-10-26: 中国稱台灣選民必須在「戰爭與和平」之間做出選擇 Economist, 2023-10-26: 大多數民眾黨支持者認為經濟是總統首要任務。然而,這說明了 TPP的局限性。因為46%的選民擔心未來五年兩岸可能爆發戰爭。藍白剛開始討論內閣成員分配如果能解決,台灣可能會陷入一場非常激烈的大選 日本Nikkei Asian Review, 2023-10-27: 台灣大選可能為改善中国關係打開一扇“窗口”中国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對台灣發動軍事進攻,但衝突風險正在上升 ◆ Australia Financial Review, 2023-10-26: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台灣選民為何陷入兩難 , 通貨膨脹、住房、能源價格和醜聞...。當然,還有中 国是否入侵 Reuters, 2023-10-26: 中国稅務調查引發迴響,郭台銘改採低姿態(lies low)在周二三沒有安排任何公共行程,對比之前的曝光頻率,這很不尋常 SCMP, 2023-10-24:賴清德的支持率自參選以來首次跌破30%,  蔡英文的不支持率躍升至2019年4月以來最高水平, 53.5%反對民進黨繼續執政, 即使賴清德贏得總統,59%也不支持民進黨在2024年繼續主導政府和立法院   Reuters, 2023-10-24: 賴清德猛烈抨擊中国對富士康的調查調查成 了選舉問題柯文哲說這事最大的問題是台灣政府沒有辦法代表企業與大陸溝通,因為蔡英文上台後,中 国切斷了對話機制 Reuters, 2023-10-24: 賴清德和蔡英文曾多次提出與中国會談,但遭拒絕,因為北京視他們為分裂分子。侯友宜強烈否認親北京,但將重啟談判 。柯文哲表示,中国應該提出一個與台灣接觸的新框架,並解釋可以提供什麼 Bloomberg, Fortune, 2023-10-23: 調查富士康同時,全球最大廣告公司之一 WPP Plc 的高管和兩名前員工在中被拘留。 WPP已因賄賂指控解雇了該高管 中国於三月也拘留了日本金屬公司的員工。本月,中国法院正式指控Astellas Pharma Inc.高階主管涉嫌間諜活動 New York Times, 2023-10-22: 富士康正在四個省份接受調查是否遵守土地使用規定    SCMP, 2023-10-23: 軍事緊張局勢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民進黨的賴淡化了他的獨立言論,而國民黨的侯則強調了對強大軍隊的支持 msn.com/en-xl/news/other/us-tours-help-firm-impressions-of-taiwan-presidential-contenders/ar-AA1iFrq0 Radio Free Asia, 2023-10-16: 柯侯都不想當副手等因素正在影響“藍白聯盟”。大量年輕選民渴望改善民生也有意見認為國民黨不致力國家地位,而民進黨違背了改善人民生計的承諾。如果民進黨獲勝,可能不只是因為政策,而是因為反對派的分裂。 rfa.org/english/news/china/taiwan-presidential-election-10162023034127.html BNN Breaking, 2023-10-17:三腳督的可能似乎比雙方交鋒的可能性更大  Reuters, 2023-10-9: 台灣反對派將討論在大選前聯手柯提議以民調來決定國民黨並不熱衷因在議會與市縣長掌握席位較多  US News, CNBC, 2023-10-6: 賴清德稱,台灣選舉自己的領導,因此它已經獨立,沒有必要再次宣布台灣獨立   CNN, 2023-10-3: 總統大選的核心問題是外交政策和與中的關係   Reuters, 2023-10-2: 國慶日成為兩極化(polarising)的慶  Fox News, 2023-10-1: 台灣的民調經常出現偏差,但台灣政治評論員Courtney Donovan Smith 和《Taiwan News》公佈的民調顯示,至少 13% 的潛在選民尚未做出決定。  台灣反對派現在分為三個陣營 ── 除非越來越不可能的最後一秒整合成功 ── 蔡總統指定的繼任者、執政黨副總統賴清德看起來幾乎肯定會獲勝 ◆ TIME (2023-9-28): 如果中国軍方對賴清德大選勝利作出反應 ── 更靠近台灣挑戰台灣的防禦,如果中国要求有權檢查所有前往台灣的船隻,或如果共機在台海上空挑戰美國飛機更咄咄逼人,北京和華盛頓可能發現正在應對一場雙方都不想但又無法避免的危機   英國 Economist, (2023-9-26): 五分之一的選民中立於各黨派,他們可能是決定大選的關鍵 英國 Financial Times (2023-9-15): 政治分析人士甚至民進黨官員都預計執政黨將失去立法院多數席位  ◆ Reuters (2023-9-28): 領導層,不太可能採取任何重大威脅台灣的行動,也不可能採取任何明顯的行動,讓台灣人民認為他們試圖干預我們的選舉  ◆ Voice of America (2023-9-28): 台灣許多民眾對美國的懷疑與信任並存,中共可能會以此矛盾影響選票 ◆ The China Project (2023-9-26): 台灣反對派候選人對中国變得更強硬, 這是對馬英九所奉行的相對鴿派的對華政策的背離2016年和2020年的國民黨候選人並沒有將國防放在首位   全文

 

 

 

pic.: "評論 賴清德" 排名US Yahoo 第1, 2023-11-23, 2023-10-25, 2023-10-13, 2023-10-3, 2023-9-28, 2023-9-1, 2023-8-21,  2023-8-8, 2023-7-30

 

 



Local News 台灣新聞

◆ 聯合報 (2023-12-3): 賴清德對民進黨執政過程中的貪腐完全視而不見,在選舉的過程,被問及如何解決貪腐也不願面對,蔡英文表示,牽涉到國防、建設等經費,國會過半是一定要達成的任務 ◆ 聯合報 (2023-12-3): 柯文哲更頻頻砲打民進黨執政八年貪腐,從雞蛋、光電、口罩、疫苗、爐渣到快篩,每一條都貪,被問及對貪腐有何解決之道時,賴反問「有何具體貪汙事件」◆ 聯合報 (2023-12-3): 要將綠營的投票意願降低,最有效方式就是揭弊、打弊、打貪腐,並藉此擴大綠營內部矛盾;綠營相對將透過「兩岸牌」強化支持者,同時轉移貪腐話題 ◆ 聯合報 (2023-12-2): 賴清德主導的民進黨終於說出了「堅持依循『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 意味著最後決戰關頭,爭取更多中間選民的企圖。但「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真能撇去根深蒂固的台獨印象嗎? ◆ 聯合報 (2023-12-1): 這次大選,藍營祭出戰爭與和平的選戰主軸,民進黨想藉「抗中牌」獲得選舉紅利,又怕「戰爭牌」發酵影響選情,自我矛盾的話術終究會被識破 中國時報 (2023-11-29): 賴蕭配若上台,恐會變本加厲打擊兩岸交流、以大陸民間為敵,一條路走到黑,屆時離開戰也就不遠了 中國時報 (2023-11-29): 顯然,實現兩岸和平,民進黨已成最大障礙物   自由時報 (2023-11-29): 藍白合破局,不也是赤裸裸的「分贓不均」所致?  ◆ 聯合報 (2023-11-26): 侯友宜的「票投民進黨,全民上戰場」,或柯文哲的「二○二四選舉面臨戰爭危機,選錯人台灣就毀了」,都強調大選是和平與戰爭的選擇。賴營宣稱未來在賴清德任內都不太可能發生戰爭了,才是欺騙社會大眾   

中國時報 (2023-11-25):民進黨完全執政7年多來,經濟、國防、科技與民主,這四個方面的表現都在倒退  ◆ 聯合報 (2023-11-25): 侯、朱、柯、趙都重申「政黨輪替」的目標。民進黨許多貪瀆、徇私、濫權的弊案不斷被挖出,因而強化了民眾要求下架民進黨的意志。◆ 聯合報 (2023-11-24): 死抱著細節和心結,「藍白合」至此畫上句點,讓廣大選民大失所望 ◆ 聯合報 (2023-11-18): 柯文哲聲稱接到美國在台協會(AIT)電話,「叫我們去解釋一下,藍白合有沒有中國介入」。但AIT旋即聲明,美國在台灣大選中「不會選邊站」; 柯文哲指,面對台灣選情發展,周邊各方「手都想伸進來」; 應當對其直言無諱加以肯定,其實這也是能夠獲得政治票房重要關鍵所在  udn.com/news/story/7338/7582233?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_v2  udn.com/news/story/121823/7582402?from=udn_ch2cate6643sub121823_pulldownmenu_v2  ◆ 自由時報 (2023-11-17):  觀局者搖身變為造王者...柯文哲事後坦言「心情很不好」、「被突襲了」,民眾黨上下則氣氛低迷 ◆ 中國時報 (2023-11-17): 自從宣布藍白合開始,見縫插針、從中破壞的力量就瞬間爆發 中國時報 (2023-11-13): 此刻該是侯友宜展現「侯大」硬漢風格的時候,接受全民調直接梭哈吧!這是國民黨唯一的希望,也是藍白合僅剩的契機 ◆ 聯合報 (2023-11-14): 無論是柯侯配或侯柯配,都有機會贏民進黨,不過藍白合的優勢已不若以往 ◆ 聯合報 (2023-11-13): 賴清德轟「藍、白」陣營,無論主張九二共識、兩岸一家親,都是矛頭對內 ◆ 聯合報 (2023-11-13): 因社會凝聚了許多不滿現狀的民氣,提供了「藍白合」的想像與機會;藍白兩黨沒有不好好合作的理由,別猜對手,想想人民  udn.com/news/story/7338/7569446?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_v2  ◆ 中國時報 (2023-11-12): 國民黨若能先退一步,或許就能很快有了答案 ◆ 自由時報 (2023-11-13): 中共對富士康下重手,這類文革式的鬥爭語言,具有政策背書作用,若非中共首肯,顯然不會在中國視頻上廣為流傳。郭台銘分散了非綠力量,此次凶吉不難想像 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615123  ◆ 聯合報 (2023-11-11): 藍白兩黨必須攜手合作,才能下架民進黨,至於技術性問題則不應當成最大障礙。 若侯柯皆自認民調領先,那就全民調吧
udn.com/news/story/7338/7566504?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cate
 中國時報 (2023-11-10): 多數民意希望「藍白合」。但好事多磨,隨著兩黨內部鷹派的干擾,逐漸形成火車對撞的「弱雞賽局」chinatimes.com/opinion/20231110004435-262101?chdtv ◆ 聯合報 (2023-11-10): 國內超過6成希望下架民進黨的人民,對藍白合遲遲沒有進展的焦慮,也飄洋過海感染到太平洋彼岸  ◆ 聯合報 (2023-11-7): 賴清德以為,只要打仇中牌,就能勒索那六成想要下架民進黨的民意 udn.com/news/story/7338/7555901?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cate ◆ 聯合報 (2023-11-3): 賴清德稱發生戰爭,義務役不會前往陸海空戰場,但國防部長邱國正已表示處處是戰場 ◆ 聯合報 (2023-10-31): 賴清德貴為副總統,國家機器全力為他輔選,他只因藍白坐上談判桌,搬出抗中保台固票 udn.com/news/story/11091/7542085?from=udn_ch2cate6643sub11091_pulldownmenu_v2  中國時報 (2023-10-31):當前主流民意就是認定民進黨必須被下架。66%民眾希望藍白能夠整合成功,「20至29歲」選民亦有64%期待藍白合 chinatimes.com/opinion/20231031005233-262101?chdtv ◆ 聯合報 (2023-11-1): 若不在同張選票上,藍白合都是談假的 中國時報 (2023-10-30): 據美麗島電子報最新總統大選民調,侯柯配以46.1%贏賴蕭配36.8%;柯侯配則以47.4%贏賴蕭配的35.3% ◆ 中國時報 (2023-10-27): 大陸國台辦最近接連對台灣大選相關議題發表評論,其一是重批賴清德是無賴、台獨騙子;另一件針對鴻海指出,台企應承擔相應社會責任chinatimes.com/opinion/20231026004725-262104?chdtv ◆ 自由時報 (2023-10-25): 藍白各有盤算,但下架民進黨的意志強烈,藍白佔據新聞焦點,壓縮賴清德的能見度;  藍白框住了各自的支持者,也制約了綠營支持度的成長。老實說,這是賴清德的潛在危險  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611761   ◆ 聯合報 (2023-10-24):  賴清德曾深受網軍其害;誰料他如今搖身一變,原因無他,只要自己是網軍攻擊的受益人,他對網軍黑白不分的行為(「綠營側翼非常兇」,甚至可能被抄家),也就可以裝作視而不見了  udn.com/news/story/7338/7525142?from=udn-catehotnews_ch2  ◆ 聯合報 (2023-10-23):  賴清德強調不能為了和平而放棄主權。侯友宜反批,台灣不但要備戰,最重要是「不能引戰」,「賴清德不要再騙,你騙了選票、也騙了人們生命」udn.com/news/story/123307/7522909 中國時報 ,    2023-10-23: 賴清德近期在北中南的3場校園演講,從弊案到政策出乎意料地遭到學生無情的狂轟猛炸,逼到綠營發動網軍圍剿提問者救駕。這一幕不只讓人看見台灣年輕人的民心思變 chinatimes.com/opinion/20231023004603-262101?chdtv  ◆ 聯合報 (2023-10-22): 侯友宜指出,台灣瀕臨戰爭邊緣,賴清德表示,要推動國防自主,柯文哲表示: 嚇阻、溝通,國防要達到嚇阻力量,但不是叫囂反中抗中,而是要溝通。他強調,從烏克蘭跟以色列來看,不要認為台灣不會有戰爭,一定要盡所有力量降低戰爭風險  udn.com/news/story/123307/7521487?from=udn_ch2cate6638sub123307_pulldownmenu_v2  ◆ 中國時報 ,    2023-10-20: 賴清德喊出2024年讓民進黨國會過半,可以穩定台海和平。但民進黨回報給社會的卻是延長義務役役期、增購城鎮巷戰的武器,還一度要將16歲以上學生列冊參與動員計畫等,讓百姓陷入戰爭的恐慌  chinatimes.com/opinion/20231020004189-262101?chdtv ◆  Taipei Times, 2023-10-16: 賴清德表示,接受“92共識”,就等於放棄台灣主權。侯友宜表示,一旦民進黨再次當選執政國家,將把台灣推向戰爭的邊緣,他將調查民進黨政府時期發生的所有醜聞 taipeitimes.com/News/taiwan/archives/2023/10/16/2003807764    Su Fu-nan and Yu Chao-fu     中國時報 , 社論   2023-10-12: 一名女學生提問賴清德如何解決「民進黨掌權帶來的腐敗貪汙」,賴不敢直面問題,卻反問「哪一個具體事件」 事後學生遭到網路霸凌,甚至她個人與家人的社群媒體帳號都被公開,事件愈演愈烈   chinatimes.com/opinion/20231012005273-262101?chdtv  ◆ 聯合報 (2023-10-12): 賴清德接受(NHK)及《讀賣新聞》專訪。他的避戰之道強調國際團結,主要是倚美仗日。如何能期待美日為台灣強出頭?這一點始終是賴清德的軟肋,只有他自己才能釋眾人之疑  brief  udn.com/news/story/7338/7499139?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cate  ◆ 中時 (2023-10-10): 侯友宜、朱立倫、柯文哲3人都希望藍白合成局,但顯然面臨「方法」與「互信」兩大障礙◆ 聯合報 (2023-10-7): 藍白是否能合,追根究柢,兩黨缺乏互信,小黨「被合併 ◆ 聯合報 (2023-10-3): 「獨裁貪汙惡霸黨」正是許多人看當今民進黨的寫照  ◆ 中時 (2023-9-27): 藍白整合 才有機會勝選  侯柯配不能再拖了 ◆ 中時 (2023-9-24): 賴清德請向人民清楚解釋:你所追求的台獨,真的能為兩岸帶來和平嗎?◆ 中時 (2023-9-23): 進口蛋牽動的食安危機爆發以來,醫師與哈佛公衛背景的賴清德,對此默不吭聲違背專業良知  brief  
brief 

 

 

 

OPinion  ♣♣      炒作戰爭 ?    隱瞞戰 ?

美國官媒VOA與美聯社(2023-9-2) 報導: 台灣大多數人並不擔 憂台灣戰爭

此時亞洲各國都在擔 美國還在幫台灣人   ──   Wall Street Journal (2023-7-5): 台灣軍隊遠未準備好 專業精神和積極性尤其令人擔憂

  日本   ──    德國DW (2023-5-11): 朝日新聞民調: 80% 的日本人表示擔心 超過一半民眾不願捲入戰爭 英國Reuters (2023-12-5): 日本島民擔心如果台灣遭到攻擊會產生後果...

  菲律賓  ──   Manila Times (2023-12-6): 台灣正處於十字路口的事情,為菲律賓蒙上長長的陰影。

  韓國    ──  美國The Diplomat (2023-3-21) — 韓國擔心中 国入侵台灣的企圖可能包括對韓國的基地  特別是美國空軍基地進行飛彈襲擊

  美國   ──   著名民調統計機構 Pew Institute (2023-3-29): 美國人越來越擔心中與台灣的緊張局勢

台灣人 為什麼不擔憂呢?

VOA提到幾個原因: 對 中的軍事威脅已經變得麻木了 ,許多人表示,他們並沒有感受到威脅...

英國 Guardian, 2022-1-14:  台灣人對自己戰力和美國承諾抱有幻想。
美國 CNN
, 2021-10-14:  "如果真的會發生,早就發生了,擔心 也沒用"
英國 Financial Times, 2020-10-1: 台灣民眾對已有71年歷史的武統威脅已經麻木不仁
美國 NBC, 2022-8-10: 許多居民表示,他們已經習慣了...

應該還有一個原因: 政府或媒體的淡化處理,甚至辯駁你是在炒作戰爭,意圖影響綠營選票


美國
The Hill (2023-5-11)
: 的國防預算十年翻了一番,超過亞太所有盟 國(澳大利亞、日本、菲律賓、韓國和泰國)的軍事預算總和,並且通過法律加速軍事準備及動員,在距離台灣最近的城鎮修建了許多防空洞,在台灣附近的軍事演習規模越來越大......  不僅在製造大家的擔憂; 美國人也在煽動 (the Americans are also stirring things up)   ──    華盛頓對台灣的支持力度大得多,近年台灣的民族主義傾向主權意識愈加強烈,北京可能決定更快行動...

美國 Wall Street Journal (2023-7-5): 許多台灣人已經意識到,戰爭可能會在不經意間爆發
2023-12-8

 

 

 

OPinion  ♣♣      台灣難民 逃往日本?

 

 英國 Reuters, 2023-12-5: 賴清德有望獲勝。 台灣外交部拒絕回答是否與日本討論人道緊急情況(民眾逃亡),日本海上保安廳表示:“可能有數百艘船隻,數量太多,即使中國封鎖也無法阻止”。美國專家:“日本一直不願意讓大量船隻入境" 。

據估計 台灣將最少出現600-800萬難民 BBC報導:美"武裝台灣"轉城鎮戰?! 專家:人民將"逃不掉"

美國WarOnTheRocks, 2022-3-17: 美國、日本和台灣應該在和平時期就開始討論日本如何在戰時接收台灣難民; 包括處理難民大量湧入日本的可能機場和海港,並在那裡預先部署關鍵物資 。  但距離最近的日本,並不太歡迎難民。中央社TVBS (2022-4-5): 據(NPO)「難民協助協會」表示,從2020年數據來看,德國的難民認定率為41.7%、加拿大是55.2%,但日本只有0.5%。相較歐美,日本認定難民的標準太過嚴苛。

日本前將領司令Koichiro Bansho接受《日經亞洲》(Nikkei Asia)採訪時宣稱,如果兩岸發生戰爭,日本將扮演與波蘭在俄烏戰中類似的角色 根據美國 WSWS.org (2023-12-7): 他可能不是在說接收難民而是設法將盟國的武器和物資送到台灣

看看波蘭在俄烏戰扮演的角色?

 2021 年,大多數波蘭人堅決拒絕難民,幾乎一半的民眾支持在邊境建造隔離牆阻止難民入境 (歐洲法院曾經判決波蘭等三國拒絕接收難移民違反歐盟法律)。戰爭爆發後大多數烏克蘭男性都被禁止離境,因此絕大多數難民都是婦女、兒童、老人和殘疾。美國msNBC (2022-3-21)報導: 越境的婦女和兒童面臨人口販賣和各形式性暴力虐待的高風險。

美國The Conversation (2023-3-2)報導: 有800多 萬烏克蘭難民進入波蘭其中大部分轉赴他國波蘭的慷慨是有限度的,美國New York Times (2022-4-14): 波蘭政府的小額補貼不足,  許多波蘭屋主已經在問客人何時離開。當難民身上的財物快速耗盡,就成為波蘭的"外勞" 難民並不能成為永久居民,美國Statista ( Sep 14, 2023) : 難民的保護期限為戰爭爆發起算一年,可能視情況延長

根據英國 Reuters (2022-3-16)等外媒報導: 美國總统拜登表示他“伸開双臂迎接烏克蘭",  美國僅接收了7個難民; 一年後美國NBC (2023-2-25) 報導:  拜登設定接收難民的目標是10萬。 這遠遠不及歐洲國家但有 20 多萬美國民眾願挺身成為贊助2023-12-9

 

 

 

 

OPinion  ♣♣       年輕選民  決定大選 ?

 

民進黨執政八年除了引起戰爭風險內政也非常不行 

看看這幾天歐美媒體的評論吧 !

 

英國 Economist ( 執政八年後,民進黨尤其在年輕選民中陷入困境,他們正遭受高住房成本和低工資的困擾。有些人也擔心可能與中發生戰爭。

美國 New York Times, news briefing, 2023-12-5: 大選臨近,焦點是誰能最好地處理台灣與中国不穩定的關係。但 許多選民,尤其是20多~30多歲的選民厭倦了地緣政治,渴望更加關注如住房成本、收入增長緩慢和職業前景等。年輕人可能是決定大選的關鍵因素

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3-12-4: 賴清德對侯友宜的領先優勢已經縮小,年輕人(20 至 34 歲佔人口1/5)對民進黨處理生計問題不滿  小公司的許多年輕人的收入相對較低,通貨膨脹可能會侵蝕任何小幅加薪。許多城市的房價都漲了。年輕人也高度關注國際話題,各種不滿的聲音並不代表台灣人對與中國大陸發生衝突的風險不屑一顧 ( PS: 得當兵)。
 

美國WSWS.org, 2023-11-29: 兩岸在大選佔據重要地位,但低經濟成長率、失業率上升和社會困境等國內問題也有顯著影響。台灣在2023年第一季陷入衰退,GDP年減3.02%。預計今年經濟僅成長1.61%。房地產投機正在加劇日益嚴重的住房危機。 20 至 24 歲青年失業率超過 11%。

美國Bloomberg, 2023-11-26: 民進黨史無前例的連續執政絕非已成定局。人們對執政黨的不滿與日俱增,並渴望變革,尤其是年輕選民。

 Washington Post, 2023-11-24:  不能保證民進黨在總統大選中獲勝。因在蔡英文擔任總統期間,民眾對執政黨的不滿情緒不斷高漲,蔡英文受到 貪汙腐敗醜聞以及台灣企業對失去與中國大陸的貿易的抱怨的打擊
 

英國 BBC, 2023-11-24 64 歲的前外科醫生柯文哲在這次選舉中獲得了令人驚訝的支持,特別是在推動經濟適用住房的年輕選民的支持下。

美國 VOA 2023-11-24:  34歲的銀行家對美國之音說。 “我會投票給第三黨候選人柯文哲,因為我認為他可以幫助解決長期困擾台灣政治的腐問題。”
由於所有總統候選人都在兩岸問題上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其他選民認為他們在房價高、年輕人工資低等問題上的政策建議對他們的最終決定影響更大。
「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看到台灣未來的領導人將如何解決直接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國內問題,而不是他們如何維護台灣主權的總體規劃,這讓我感覺距離很遙遠,」45 歲的會計師告訴美國之音。

 

其他問題 比方司改永遠改不好, 法、監察權全盤弱化,淪為捍衛政權的工具 ... 可點閱   https://intlhumanrights.com/Tsai.htm 台灣人居住   台灣人幸福

2023-12-5

 

 

 

 

OPinion  ♣♣       習近平沒有計畫攻台?

最近幾次聽電視新聞報導 習近平說沒有攻台計畫是真的嗎?

以下重建現場:

英國路透社與美國 Fox News (2023-11-16) 報導是:  美國高官表示習主席[...]強調台灣是美中關係中最大、最具潛在危險的問題,...他們傾向於和平統一,但習主席立即提出了可能使用武力的先決條件。
Fox News (2023-11-16)
也寫到:
中国誓言收復台灣是“勢不可擋”的,拜登再次稱習近平為“獨裁者”。

美國 The Hill (2023-11-16) : 習近平暗示戰爭尚未來臨。 這位中國領導人表示,和平統一是首選,但也描述了使用武力的情況。蘭德公司高級國際和國防研究員表示,他對台灣問題沒有重大進展並不感到驚訝。 習近平對此毫不含糊。一些共和黨人指責總統迎合習近平,未能贏得任何重大成果,讓美國看起來極其軟弱。

美國 Next Shark (2023-11-17) : Reuters,“拜登總統的回應非常明確,美國的長期立場是……維護和平與穩定的決心。” “習主席回應道:看,和平……一切都很好,但在某些時候我們需要更廣泛地解決問題”。美國高級軍官暗示,習近平已命令解放軍做好2027年可能入侵台灣的準備。北京方面並未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性...

非洲Voice of America, Africa (2023-11-17) :  有美國官員稱,習近平告訴拜登,他沒有入侵台灣的計劃,拜登指責中在台灣周圍大規模集結軍力。

新加坡 The Straits Times  (2023-11-17) : 一位美國高級官員稱,習近平反駁了美國關於北京計劃在2027 年或2035 年對台灣軍事行動的報導。 ──  The Straits Times用字是 "he basically said" (基本上習近平這麼說)  ──  至於習近平當場怎說不確知  ──   The Straits Times也引用分析人士建議  ──   台灣應保持警惕

美國 Foreign Policy (2023-11-15): 某種形式的對話/談判或接觸(中共)對於台灣的生存至關重要。 
選藍白還是安全的多。
2023-11-18

 


 


pic.: "評論 賴清德" 排名Microsoft Bing 第1, 2023-11-22, 2023-10-25,

2023-10-13, 2023-10-3, 2023-9-28, 2023-9-18, 2023-9-1, 2023-8-29, 2023-8-19, 2023-8-8, 2023-8-1, 2023-7-31, 2023-7-25, 2023-7-24


 

 本網頁資料來源

 

 

 

OPinion  ♣♣          美德配  '騙'?!

賴清德蕭美琴正在騙台灣人 ?

n1.  習近平說沒有攻台計畫

中国政府今日
(11-27)指控 ──  賴清德與蕭美琴,為了騙取選票,對美中元首會晤「斷章取義、歪曲事實」,說北京未來幾年都沒有攻台計畫 ...
真相是
英國Reuters與美國 Fox News (2023-11-16) 的報導 ──  元首會晤時習近平向拜登提出了使用武力的先決條件。 (詳本網頁上方<習近平沒有計畫攻台?>一文)

n2.  賴蕭配說: 對話是唯一途徑


美國Washington Post (2023-11-24)與英國Reuters(2023-11-23)先後報導: 蕭美琴強調對話的重要,如果大選獲勝,賴蕭將推動北京恢復與台灣的對話,對話是解決的唯一途徑  云云

這是謊言,因為
美國
Bloomberg (2023-11-23):
不願與執政的民進黨對話
英國 The Guardian (2023-11-18):政府厭惡賴清德,拒絕了他的兩岸談判(talks)呼籲。
印度 WION (
2023-10-28)
: 執政黨領袖賴清德多次呼籲與中談判,但遭到拒絕,因為北京將他視為分裂主義者
明知道會被
拒絕還當成政見一再對台灣人對洋人說 就是詐欺,賴蕭也可以把台灣成為美國第51州作為政見,因為也會被拒絕

 

n3. 賴蕭配說: 「戰爭不是選項」


美國 Newsweek (2023-10-26): 中国台灣選民必須在「戰爭與和平」之間 作出選擇
China Daily (2023-11-24) : 中国呼籲台灣人民在和平與戰爭之間做出正確選擇。

這有些像 "最後通牒"

 

***    ***   ***

 

華盛頓郵報 (WP, 2023-11-24): 學者表示 台灣大選正成為誰可以讓台灣最安全的選擇。
只要民進黨賴蕭
當選 就是戰爭,賴蕭還是一直說最能維持兩岸和平(聯合報 2023-11-27)「大陸不會打,免驚」(中國時報 社論 2023-11-26)

 

2023-11-27

 

 


 


pic.: "評論賴清德" 排名Yandex of Russia 第1, 2023-11-23, 2023-10-25, 2023-10-13, 2023-10-3, 2023-9-18, 2023-9-1, 2023-8-29, 2023-8-19, 2023-8-8, 2023-8-1, 2023-7-28, 2023-7-24

 

 本網頁資料來源

 

OPinion  ♣♣          蔡英文    VS 中国可能入侵

蔡英文總統在紐約的DealBook Summit表示,中国目前正面臨內部難題,我想目前不太可能大規模入侵台灣。("I think the Chinese leadership at this juncture is overwhelmed by its internal challenges," "My thought is that perhaps this is not a time for them to consider a major invasion of Taiwan")

蔡英文的假設是大規模入侵會引起內部更大的難題,所以目前不太可能。但是蔡忽略了:

n1. 如果入侵快速成功,就不會增加內部難題美國Foreign Policy in Focus (March 2, 2023):  如果中国發動全面入侵,台灣可能會在幾天內屈服  美國New York Times (中国攻下台灣會比塔利班拿下阿富汗更快。當時美國情報界結論,阿富汗政府將在美軍8月底撤離後半年或一年內垮台,結果塔利班8 月 15 日就攻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

n2. 如果中国選擇的不是大規模入侵,而是封鎖台灣。美國Newsweek (2023-10-15):台灣只擁有11天天然氣的儲備中国的封鎖將迫使台灣在短時間內投降  或是美國Washington Examiner (2023-4-12): 只要向人口稠密的台北或高雄發射導彈,就可以對台灣造成大規模毀滅性打擊 (不必入侵佔領該國)

n3. 蔡英文說"目前"不太可能大規模入侵是因為"目前"正在大選關鍵時刻嗎?   英國The Telegraph (2023-10-27): 早期的攻擊可能會成功,這是有政治原因的——明年台灣和美國的總統大選以及當前的世界混亂。美國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2023-10-3) : 美國情報界一些專家認為,中最早可能在 2024 年(大概在 2024 年 1 月台灣大選前後)發動攻擊。

n4. 中国的內部難題,可能正是入侵台灣的動機。美國Nation (2023-4-3): 戰爭主題會分散人們對國內難題的注意力美國海軍學院 (US Naval Institute , Mar. 2023): 一些專家認為中經濟可能會下滑,這增加了北京在經濟疲軟之前採取行動的積極性。美國《外交事務》季刊2022年底發出警告,中的經濟崩潰,當習近平不能像以前的中領導人那樣,依靠經濟增長獲得政權合法性,他可能會煽動民族主義,對台灣軍事行動轉移內部矛盾; 彭博(Bloomberg)分析,一旦內部批評質疑習近平,「他大可將焦點轉移到台灣,從而輕易贏得支持」。

n5. 如果賴清德當選總統中国有必要考慮戰爭 美國New York Times (2023-10-29) :如果習近平開始感覺到台灣正在進一步脫離他的控制,不進行快速、低成本和成功的入侵,政治風險就會巨大,危及民族復興和強大軍事的目標。美國New York Times (2023-10-16) : 如果習近平得出結論,美國已經背棄了一中立場,並一心阻撓統一,他可能覺得自己必須採取軍事行動

當然 習近平也可以選擇等待,時間站在中那邊一旦川普上台,拜登的國際聯盟可能瓦解,  目前「美國優先」的共和黨對資助烏克蘭戰爭非常敵視世界各地的盟友都已感到一絲涼意2023-11-30

PS: 歷史證明,中共參與的幾次對外作戰,包括一九六二年中印邊境衝突、一九六九年的中蘇「珍寶島事件」,以及一九七九年的中越戰爭,都是中共內部處於多事之秋。國家以發動對外戰爭,轉移對其內部困境的注意力 

 趙春山
udn.com/news/story/7340/7620899?from=udn-catehotnews_ch2

 

 

 

 

OPinion  ♣♣          習近平否認攻台計畫

民進黨最近愛說 ──  習近平否認有進攻台灣的計畫

根據外媒如Al jazeera (2022-2-9),普京在進烏克蘭前,也否認有進的計畫,但卻在俄烏邊境集結軍力
美國官媒Voice of America, Africa (2023-11-17) 報導:正在台灣周圍大規模集結軍力。美國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2022-3-4)台海附近大規模軍事集結視為戰爭前的跡象之一

 

另一個問題是習近平有必要對拜登完全說實話嗎?  拜登於 2011 年在北京習近平講“未來 30 年兩國關係非常樂觀”,結果呢,美國開始扼殺中蓬勃發展的科技業包圍中...中共專家表示兩國關係前景非常悲觀美國The Hill (2023-2-9): 我們已經處於一場全球戰爭之中,很快就會變成反烏托邦式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美國Washington Post (2023-11-21) 解讀中美峰會時習說某時 必須需更全面地解決問題,是向台灣發出不祥的訊號。 民進黨卻解讀成吉祥的訊號  ──  趁戰爭前先選上總統再說?!
 

全球第四大新聞agency EFE (西班牙 2023-11-25)以及美國NBC(2023-11-27)都報導: 北京警告台灣正處於十字路口:人民要選擇和平與繁榮,還是戰爭與衰退?
美國 Newsweek (2023-10-26): 中国台灣選民必須在「戰爭與和平」之間 作出選擇
美國 Washington Post (2023-11-28):
北京稱這場總統大選是“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選擇”
美國 NBC(2023-11-27):
台灣大選的結果可能更廣泛地影響亞太地區的安全。

 

中国一直有進犯台灣的計畫為了兩棲登陸作戰美國Forbes (2023-1-31): 解放軍規定民用渡輪須按照軍用標準建造,彌補了軍船不足的問題,使的何時入侵台灣很難預測。Asia Times (2023-11-27): 中為封鎖台灣建造新型隱形潛艇,使防守方較難以探測,最終可能迫使台灣投降
Al jazeera, (2020-10-8): 為了武統台灣,中進行重大的海軍建設,其規模可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 德國為了英國皇家海軍而建設海軍以來所未見。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STITUTE (2023-3-9): 習近平明確表示,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統一是當務之急。當武統時機來臨時會為了婦人之信(其實並無承諾)而不動手嗎?
2023-11-28

 

 

 

OPinion  ♣♣       賴清德攻擊「戰爭與和平的選擇

 

習近平對拜登說沒有立即入侵台灣的計劃賴清德於是大肆攻擊國民黨「戰爭與和平的抉擇」選戰主軸。

 

香港 Asia Times 指習近平對拜登說的,「只是表面上的,衝突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減少,「過於字面解讀習近平的言論可能是錯誤的。比如 2015年,習近平告訴美國總統歐巴馬,中「無意將南海人工島礁基地軍事化」但塞滿軍事設施和裝備後,中共宣傳幹部說,出於自衛目的的軍事化不算「軍事化」。

 

美國Baltimore Sun (2023-12-4): 美國高級軍官評估中最早可能在 2025 年攻擊台灣,我們必須認清這一威脅的本質,不能只看中美舊金山峰會時的溫馨談話與表面笑容

Asia Times 以為中共還有些公開聲明的可信度也可能置疑的。比如中共否認政府支持工業網路盜竊(
industrial cybertheft),否認曾經霸凌迫害(ps: 中共表示是反恐 etc)...等等

 

習近平說沒有立即入侵台灣的計劃後中共政府立即批評賴清德曲解而且「斷章取義」   就像拜登多次公開聲明防衛台灣  ──  包括無分男女衛台灣 ──  話都立即被白宮收回。預判美國會出兵防衛台灣的可能微乎其微,它可能會支援,但武器平時都運不太到,戰時怎麼運進來?   美國Fortune, 2023-12-5:共和黨領導的眾議院在 11 月只批准了向以色列提供資金,無視拜登為以台提供援助的要求。
2023-12-3. 12-4

 

PS: The Guardian, 2023-12-7 : 拜登對烏克蘭、以色列和台灣的補充援助法案在參議院程序投票未通過 WAVY, 2023-12-7 : 最新民調顯示,不分政治黨派的美國民眾都傾向於戰時不向以色列、烏克蘭和台灣派遣軍隊

 

民進黨: 大陸目前不犯台

美國軍方及民眾: 中国可能入侵台灣

◆ 聯合報 (2023-12-3): 賴清德力圖證明他當總統戰爭風險低,蔡英文卻顧左右而言他,不敢背書。
蔡英文答覆New York Times,只說現在不是大陸犯台時機;對紐時報追問民進黨繼續執政會不會引發未來幾年中共的軍事侵擾,卻完全規避,只答非所問地說,中共介選不會成功 udn.com/news/story/7338/7614621?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cate
◆ FoxNews (2023-12-3): 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表示「我們都應該」擔心中国可能入侵台灣; 73% 的美國人表示有些擔心入侵台灣的可能性
The Hill, 2023-11-30:
以哈戰爭爆發後,美國人現在希望將軍力集中在中東而不是東亞,這引發了對東亞(台海日韓)更廣泛衝突的擔憂;  就整體軍事能力而言,美國不再擁有絕對的優勢,但美國人民顯然還沒有內化這一點

 

 

 


 

 


pic.: "評論 賴清德" 排名徳國Ecosia 第1, 2023-11-23, 2023-10-25, 2023-10-13, 2023-9-27, 2023-9-18, 2023-9-1, 2023-8-29, 2023-8-19, 2023-8-8, 2023-8-5, 2023-7-27


 

 本網頁資料來源

 

 

OPinion  ♣♣          任意干政   何況介選    

 

Wikipedia: 美國聲稱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所以入侵伊拉克,  然而,後來大家才知道,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根本子虛烏有。 1964 年美國聲稱海軍遭受兩次攻擊,因此通過Gulf of Tonkin決議,出兵越南。 然而,現在大家才知道,美國海軍遭受的第一次攻擊是對方的回擊,而第二次攻擊根本子虛烏有。 這二場戰爭造成數百萬人死亡。


創立於1865年的
美國The Nation (April 3-10,  2023) 報導美國政府發布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 提出了更大的野心 ── 是對整個地球的軍事霸權政策 ── 這是歷史上從未有任何大國實現過的目標 ── 美國禁止任何國家的軍事計劃,「超越或等於」美國。 中国因此被點名警告此新政策扭轉了美國長期以來蔑視無端攻擊的傳統,它賦予美國不受限制攻擊別國的權利,即使別國毫無威脅。它也賦予美國推翻任何它認為應該推翻的政權的權利。

 

任意推翻政權   任意干政   何況介選 
 

因此,在俄烏戰前,美國推翻了親俄政權,扶植親美政權,積極武裝烏克蘭,觸動俄烏戰爭。

這次台灣大選,美國會不會扼殺藍白扶植親美政權呢?

 

美國 Bloomberg (2023-11-27): 在台灣這場大選,中国對抗美國的戰線已經劃清了  (Taiwan Draws Clear US-Versus-China Battle Lines in Key Election)

2023-12-1 待續

 

美國介選

台灣是美國第一島鏈的關鍵節點,台灣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 但卻是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美國不太可能任由台灣人民選擇''中總統, 尤其戰爭逼近時 (Asia Times, 2023-11-30: 中美已經在戰 actually already at war with America; Anadolu Agency, 2023-11-27: 台灣戰爭將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前的最後一根稻草    ) 
美國會介選嗎?
中国GT(2023-8-9) 批評美國: 台灣領導人應該由台灣民眾決定,不是由美國指定 (不必到美國接受面試)。
SCMP (2023-11-26):
美國
接受了民進黨賴蕭 配,因為他們已經接受了華盛頓對抗俄羅斯和中
的方略。
美國 Washington Post (2023-11-28):
說話直白的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表示,諸國都要「把手插進」(“dip their fingers in”)台灣選舉,包括美國。
蔡英文說,中介選已經不是祕密 但美國介選就祕密的多。 根據美國
Responsible Statecraft.org (2023-8-8) 華盛頓可能向賴清德提供的支持是隱性的( implicit support),也就是外人不易發現的暗中支持這符合美國長久以來的偽君子名號

中国介選
中国的介選比較擺在檯面上
中国視台灣為核心利益,
美國 Washington Post (2023-11-28): 中国升級了行動,使在台灣海峽的軍事激進達到了幾十年來從未有過的程度。
美國WSWS.org (2023-11-29):  中美加劇緊張的局勢 影響到台灣總統,拜登故意將這個島變成與中国發生衝突的危險爆發點美國渲染並鼓勵民進黨對北京採取更強硬的立場,毫無疑問,如果賴清德當選,台海緊張局勢將進一步惡化。
美國 Washington Post (2023-11-28): 北京稱這場大選是“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選擇”,分析人士稱,賴清德的勝利幾乎肯定會招致中的更多侵略
美國 Washington Post (2023-11-24):
這次總統大選正成為誰會讓台灣最安全的選擇。
英國 Economist, 2023-11-24很明顯,各黨如何處理大陸的態度將主導選舉

美國官媒 VOA (2023-11-24): 總統大選將是決定與中國大陸關係的公投 ( a referendum on China relations)
 

 全民公投    VS     30+趴決定

 

公投未投結果已經確定,大多數人民選擇和平英國 The Market Oracle (2023-11-28): 台灣每三人就有一人 支持民進黨與中国的高度對抗, 較多數還是希望減少對抗發展經濟軍事發展將破壞經濟成功。台灣正處於最終的十字路口。 美國歷史上從沒有只靠30+趴民眾選票可以當選總統的。 根據美國AIT 2017年資料30+趴的南方州曾經主張畜養黑奴 對上60+趴的北方州反對畜養黑奴 就引起了南北戰爭。台灣30+趴民眾要兩岸對抗就得對抗嗎30+趴民眾願意當兵嗎?

美國 Bloomberg, 2023-11-24: 一旦賴清德贏得大選,扭轉兩岸不幸的可能性為零美國 NBC, 2023-11-27: 賴清德贏得大選,除了台海安全也更廣泛地影響亞太安全。 大多數亞洲人應該也希望下架民進黨

但是
和平的希望正在破滅,原先西方專家教授看好藍白會合  ──  英國 Financial Times, 2023-10-31: 侯和柯吸引了不同的選民群體,合作的可能性很大,合就可能獲勝,戰略邏輯令人信服 但主張加強大陸對話的藍白兩黨,卻離奇的分裂了
歐美媒體紛紛稱之為
戲劇甚至是  bizarre(非常奇怪異乎尋常)The Market Oracle (2023-11-28) 稱之天賜甘露給民進黨SCMP (2023-11-27)  稱藍白兩黨開槍射自己的腳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3-11-24: 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局勢觀察家也感到困惑

 

根據全球最大的民主主題年度報告 ── 丹麥Denmark's Democracy Perception Index ( DPI ) 上屆總統大選後的研究顯示: 台灣民主受到外國勢力的威脅與干擾半斤七兩
PS: 丹麥長期幫助美國監聽德法等歐洲政要(CNN, 2021-6-1),丹美兩國關係親近

 

美國Washington Post (2023-11-28) 呼籲美國不要支持賴清德, 因為台灣不再是資產, 已成為美國的負債 ── 到了緊要關頭,捍衛成本過高且不合理

民為重  社稷次之  君為輕 ──   孟子的話義是 : 人民的利益第一 國家的利益次之 總統與政客的利益最後。 然而, 各黨派似乎反 其道而行~ 

 

以人民為念

 

如果以人民為念 賴清德應該退選,他必定也想和平,但他做不到,他恐怕得聽美國的 (WSWS.org, 2023-11-29: 美國決心透過戰爭等一切手段來維護全球霸權並迫使北京服從於其利益雖然蔡英文否認全世界都知道美國施壓台灣延役, 很可能還會進一步施壓)   賴清德即使清流些,但民進黨整個池子臭了(比方 Bloomberg, 2023-11-26: 人們對執政黨的不滿與日俱增,並渴望變革。 Washington Post, 2023-11-24:  蔡英文擔任總統期間,民眾對執政黨的不滿情緒不斷高漲,蔡英文受到 貪腐醜聞以及台灣企業對失去與中國大陸的貿易的抱怨的打擊 ...)

如果以人民為念,藍白就不會分裂。 現在搞到落居下風,想逆風而上,只有棄保。  ──  國民黨有懦弱的前科 ── 民進黨跟美國的恫嚇導致它「益發羸弱 (udn.com/news/story/7338/5014020?from=udn-catehotnews_ch2)   現在是硬起來的時候 ;  藍白再度爭執 利益 棄誰保誰,  就會重蹈覆轍。 趙少康(2023-11-9)表示藍白若不合,拿不到行政權都是空

 

 戰爭即將來臨

 

 

外媒似乎看衰藍白敗部復活英國Telegraph (UK), 2023-12-2: 台灣即將投票反對中国戰爭即將來臨

寧可樂觀 但似乎應該悲觀

許這就是中華民國的命運
, 無力的政客   無知與無奈的人民   無言的結局!?

2023-12-2

 

 

 

 

OPinion  ♣♣    ♣♣ 逆轉勝」?  大逃亡?   

 

英國 Guardian (2023-12-6):  民進黨領先,但僅獲得 35% 左右的選票

英國 Reuters, 2023-12-5: 北京視為分離主義分子賴清德有望獲勝。台灣外交部拒絕回答有關是否與日本討論人道緊急(民眾逃亡)情況,日本海上保安廳表示:“可能有數百艘船隻,數量太多,即使中國的封鎖也無法阻止”。美國專家:“日本一直不願意讓大量船隻入境"。

 

最好的狀況

紐約時報(2023-12-5): 年輕人可能是決定大選的關鍵因素。但柯文哲(2023-12-6)說: 若這些年輕人認為柯文哲完全不會贏,就會投給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
所以
趙少康招手民眾黨 (中時, 2023-12-6) 非常正確
 ──  組聯合政府、聯合內閣還不夠  ──  應該把年輕人不滿民進黨的住房薪資司法改革交給柯文哲以吸引年輕人的票跟著轉過來

侯友宜宣稱恢復特偵組, 打擊民進黨貪腐掉滿地,非常好。但像司法改革,國民黨以前也弄不好,以後大概也不會好
此外
柯文哲 的新光搭檔在辯論中大發雌威 壓倒蕭美琴把弄丟的票贏回來  或柯壓低賴蕭的年輕票 ...

 

 

最壞的狀況

(1)  藍白自相殘殺
日本 Nikkei Asia (2023-12-6): 有人憂心華府追求的是自身利益,而非台灣人的利益。我們也憂心政黨追求的是自身利益,而非台灣人的利益。

英國 Guardian (2023-12-6):  現在可以確定的是,民眾黨必須確保第二位,國民黨和民眾黨之間的攻擊將增加   「分割選票不一定是問題,問題在於如何分割」 ,澳洲學者說: 「侯和柯都會試圖邊緣化對方,以便為自己壟斷大部分主張下架民進黨的選票」


(2)  藍白懦弱?

國民黨懦弱?      藍白懦弱?
 

  柯文哲說在藍白整合過程中國民黨的目標是拚第二名、整併柯文哲  而民眾黨的目標是政黨輪替,所以想要贏過賴清德(聯合報 2023-11-27)
♣  柯文哲指控「藍綠根本一家親」,台灣政治結構還是藍綠在分贓,第7次修憲做成這樣的選舉制度,民進黨吃肉,國民黨多少還碰到一些骨頭可以啃,已經是共犯結構 (三立新聞, 2023-12-4)
♣   藍白合作破局後陷入戰略錯亂,究竟應主攻民進黨,搶執政權為先?或爭取最大反對黨地位重要?兩黨言行不一,藍白互相毀滅,讓中間選民失望,最後可能轉向支持民進黨。......國民黨操作的邏輯令人費解(中 時, 2023-12-4)
♣   至於總統參選人辯論,柯文哲表示,「不想辯的就一直拖」,他認為對手現在辯論策略是「能拖就拖,能閃就閃」,甚至想讓辯論沒有火藥味(Yahoo, 2023-12-7)  ps: 美國副總統辯論迄今已進行四次

 

 

 

TVBS (2023-12-6)  youtube.com/watch?v=kfzz43VAXLc   國民黨造勢旗slogan:「我參加了」。有點像"志在參加不在奪標"

 

OPinion  ♣♣    ♣♣ 「戰貓」 怯戰 ?   布希: 我踢她的小屁股

 

副總統參選人趙少康稱蕭美琴不想跟他辯論。對此,蕭美琴表示,尚未接到邀請,「我們都很有分寸,以總統為主」另位參選人吳欣盈回應: 怎麼會躲起來呢?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507500   udn.com/news/story/123307/7611236   看來是「戰貓」 怯戰嗎?

 

美國的CBS News曾專文報導 <史上最難忘的政治辯論>(Most memorable debate moments) ,其中約五分之一是副總統辯論,美國歷史一共出現四位女性副總統參選人,其中兩位獲選最難忘的辯論 。 美國 ABC News也曾製作<有史以來最難忘的副總統辯論前五名>( 5 Memorable Moments in Vice-Presidential Debate History),其中有兩名女性副總統入選,排名第一的是國會女議員費拉蘿 (Geraldine Ferraro) 與時任副總統布希(George H. W. Bush) 的副總統大選辯論 。據媒體報導,當費拉蘿後來去世時,大多數的訃告都提到這場辯論, 這是她政治生涯中的關鍵時刻,也被稱 為國家舞台上的關鍵考驗。辯論中費拉蘿以其自信、冷靜、幽默和實事求是的態度 與布希針鋒相對。但是該場辯論流傳全球的卻是布希的一句金言: 「我使勁踢了她的小屁股」(kick a little ass) 這話引起了男性沙文主義的評論。政治漫畫家批評布希的「男子氣概問題」。

 

紐約時報報導的評論包括: 「超出了體面」的「下流言論」「用這種語氣是否因為費拉羅是女性、義大利裔美國人或出身卑微的人?」「語氣是故意侮辱的」。費拉蘿本人的回應是「沒有一個正派的人會喜歡」「已經超出了正派的範圍」。 華盛頓郵報專文說布希在吹噓自己 根據字典"kiss ass"是以暴力擊敗懲罰對手的意思。「小屁股」似乎有點吃豆腐的意味。

 

儘管「有失分寸」,那 場辯論打成平局,最終布希仍然蟬連副總統,並於四年後當選美國總統。2023-12-2

 

政治辯論 刀光劍影


布希: 我踢了費拉蘿的小屁股(pbs)


川普: 他攻擊我的手指短(fox news)


王毅: 蔡英文抱著美國的粗腿不
 (
裴洛西訪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UWNQ3Whqqk)

kick ass - to punish  someone  or to  defeat someone  with  a lot of  physical force

 

PS:
Deutsche Welle (2022-12-30): 裴洛西訪台加劇了台灣面臨的危險,沒有給台灣帶來任何具體利益
日本Japan Times (2023-8-4): 裴洛西訪台標誌著一個轉折點,此後侵蝕了台灣的安全,台灣無法應對
英國 Economist (2022-8-11): 中国從此之後為
台灣領空和領海設定了新的界限,如何防止戰爭越來越難了
 


 

 

 

 

 

OPinion  ♣♣       「戰貓」美琴  

賴清德選擇的競選搭檔是台灣駐美國特使蕭美琴 蕭生於日本,父親是台灣人,母親是美國人  ,從外媒過去對她不多的評論來看,他是名優秀的領導人嗎?
 

n(1)  軍火看法
 

美國 New York Times (briefing), 2022-8-12: 接下來要做什麼? 美國考慮預先在台灣囤積軍火,因為一旦軍事封鎖台灣, 武器很難運入

美國總統拜登曾準備將一些給台灣的援助優先挪給烏克蘭。部分議員希望減少援助烏克蘭,增加對台灣的援助(美國Associated Press, 2023-10-9 )
但是New York Times, 2023-5-30 報導 :美琴女士反對稱烏克蘭若有武器抗俄有助於阻止侵 略者不受懲罰、無需成本的想法蕭美琴希望把給台灣的援助優先提供烏克蘭「烏克蘭的生存就是台灣的生存」

美國 Washington Examiner, 2023-6-1: 蕭美琴不擔心自己國家武器的短缺尤其荒謬!  美國著名戰略家Elbridge Colby表示: “如果台灣對國防如此輕率,美國人為什麼要伸出脖子?"

隨著以哈戰爭開打 美國 New Yorker, 2023-11-14: 美國供應台灣的先進武器可能會受限。

Politico, 2023-11-20: 拜登對台援助“完全不夠”。美國 CNBC, 2023-11-20: 中在台灣附近部署大量軍力官員擔心可能會導致意外並爆發為全面衝突,目前台灣沒有足夠的武來威懾中

 

n(2)  裴洛西(Pelosi)訪台
 

蕭美琴去年深入參與了裴洛西訪台的安排 (GZERO Media, 2023-11-20)美國 CNN, 2022-7-29 曾預警: 洛西訪台可能引發數十年來最嚴重的兩岸危機, 與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 但在蕭美琴的 交涉溝通下,裴洛西仍然訪台...

這激怒了中国,並導致美 中關係嚴重破裂。 ─  根據美國知名智庫 CATO Institute (2023-11-14)分析,要防止中共侵台, 需要 (1)美中關係和緩 (2) 台灣戰力強大; 這兩項蕭美琴都在反向而行 CATO: 在中美關係不斷惡化的情況下,美國高官暗示中国可能快 要攻擊台灣
英國 Economist, 2022-8-10: 裴洛西訪台,使共軍進入新的軍事活動水平,美國將更難保衛台灣,戰爭將更有可能發生
美國 Brookings (布魯金斯學會) 2023年一月份的調查,62%的受訪者表示裴洛西的訪台“讓台灣變得不那麼安全"
美國 Diplomat (2022-8-11): 裴洛西若造成戰事, 台灣“過時”的F-16和F-5根本無法對抗
Deutsche Welle (2022-12-30): 台灣問題的美國權威Shelley Rigger說,裴洛西訪台加劇了台灣面臨的危險,沒有給台灣帶來任何具體利益 ; 澳洲前總理Rudd 全面戰爭將導致數 萬甚至數十萬台灣平民死亡。
日本Japan Times (2023-8-4): 裴洛西訪台標誌著一個轉折點,此後侵蝕了台灣的安全台灣無法應對美國也不作為 ── 中国可能解讀為不願軍事干預
英國 Economist (2022-8-11): 中国從此之後為台灣領空和領海設定了新的界限,如何防止戰爭越來越難了
國 DW, 2023-4-19: 民調顯示 多數台灣民眾認為裴洛西議長訪台不利國家安全。
澳洲 ABC Australia (2023-8-12) :最大風險是,你開創了一個先例,表明這種行為是可以接受的 ( 比方裴洛西訪台後中国取消中線,就回不去了; 英國 Reuters, 2023-8-11: 國家電視臺 進一步警告: “你們所謂的24海浬線並不存在")
美國 Newsweek, 2023-3-31: 因為裴洛西事件的慘敗,美國仍在為此付出全球地位的代價
 

n(3)  台海戰爭

美國 USA Today, 2023-1-20: 在美聯社的專訪中蕭美琴表示: 烏克蘭的教訓包括:儘量讓台灣後備役軍人和平民準備好 像烏克蘭人那樣做整個社會的戰鬥
她的解方跟賴清德一樣
,沒有包括對話,全民皆兵可能引起抵制,不談就打,這樣妥當嗎?
 

n(4)  與華府的關係

英國
Reuters, 2023-11-20:  蕭美琴在華盛頓是廣為人知的高調外交官, 在華擁有廣泛的人脈。 她跟與華盛頓的關係有多好?  2020年台灣人民對美 國會出兵拯救台灣存有濃厚希望蕭美琴年底奉命去問美方明確的答案, 結果沒答案 ; 據華視(2022-4-7)專訪蕭美琴表示最重要是台灣自己要夠強...

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1-10-5: 駐美特使蕭美琴表示:  就不對稱戰略的優先事項而言,我們(台美)正在達成高度共識美國 The Diplomat, 2023-6-17:台灣名義上已經放棄了美國建議的不對稱戰略的國防改革美國 NewsWeek, 2023-9-29: 美國專家還在敦促台北採取不對稱防禦戰略 美國  CATO Institute (2023-11-14): 不幸的是,強調不對稱防禦的總體防禦概念在李喜明(Lee Hsi‐​min)退休後就不再流行。國防部拒絕全面轉型不對稱戰略。
 

n(5)    擔任副總統意願

蕭美琴似乎比較喜歡留在美國 她說不想捲入漩渦 但已經沒有迴避的空間

 

n從以上蕭美琴的經歷看  她似乎沒有遠見 或 從美國提供台灣的戰略情報有疑問, 或...  ,特別是如果志不在此,擔任領導人會稱職嗎? 。
2023-11-21

 

PS:  China Daily, 2023-11-23:美琴一直積極扮演政治掮客的角色,邀請美國政要訪問台灣,為民進黨當局的分裂事業背書。她遊說台灣當局解除對含有瘦肉添加劑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的進口禁令,並鼓勵台灣購買大量美國武器。她一向對美國溫順順從,更像是「美國駐台代表」。chinadaily.com.cn/a/202311/23/WS655e9928a31090682a5ef994.html

PS: 澳洲InsideStory.org.Au, 2023-11-24: 中國媒體指責美琴為美國利益而非台灣利益服務:毛澤東時代常用的「美國人的走狗」一詞也被用來形容她。但在台灣,她的英語母語、美國血統,以及駐 美代表的表現,都對她有利。brief

 

 

 

 

 

OPinion  ♣♣    ♣♣ 一國兩制 香港

英國 The Guardian (2023-12-9): 自2012年掌權以來,習近平在中国大陸嚴厲鎮壓異議,加強控制。如果這能帶來繁榮,政策可能會奏效。相反,若經濟陷入困境,民眾和菁英階層的不滿有時會浮現。

 

香港經濟

看看香港的情況,言論自由的確受限,經濟方面,根據credit-suisse(瑞士信貸)2012的報告,新加坡的個人平均財富USD 258,117 ,領先香港(Singapore now ranks eighth in the world in terms of mean personal wealth. Interestingly, it is now well ahead of Hong Kong)10年後 credit-suisse 2023年報告顯示香港人個人平均財富達到USD551,190,中位數財富是USD202,410,都是世界第三名,都接近是台灣的一倍。至於房地產價格,根據英國finder.com/uk/world-cost-of-a-flat (2023-9-20)香港是世界第一, 房價高不可攀。2012香港人個人平均每月收入為 12,800 港元(SCMP, 2012-11-15); 2023年,香港的平均月薪36,583港元,相當於台幣約14(Business Insider, 2023-9-17)

 

香港民主

自1997年以來,香港一直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運作。因擔心新的法律,2014 年與2019年香港曾出現抗議活動。
但根據歐洲
A
lliance of Democracies.org (2023)大約60%的香港人仍然認為香港是民主的("My country is democratic"),相對比,美國 自認民主的只有約52% 日本還不到50%。法國rsf給香港新聞自由的分數不佳,但根據英國牛津大學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2023)
digital news report香港人的新聞總體信任度(Trust in news overall)39%還高於台灣的28% (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digital-news-report/2023/taiwan)

 



"My country is democratic" 香港與愛爾蘭同分
 

2023-12-10

 

 

 

 

OPinion  ♣♣    ♣♣ 有計劃的戲劇

 



 


君悅飯店藍白會  
──   藍白方最大不同 ──  
國民黨主席與總統參選人沒打領帶

領帶是品味 是態度  是對重要場合的認可... 有時也是政治宣言陷入金融危機的希臘總理在EU會議上拒打領帶引發爭議批評者說更好的表達可能是「捲起袖子」
摘掉領帶可能意味著"let yourself go"。在婚禮上, 如果您是新郎 - 幾乎肯定被要求打領帶。

似乎藍方那晚不準備結婚 ── 無論是獵槍婚禮 還是什麼婚禮

 


眾多歐美媒體稱君悅飯店的記者會是一場
戲劇 ──  有計劃、令人費解的戲劇。

澳洲ABC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  2023-12-8) 特別疑惑 : 主人郭台銘奇怪 的不斷的提到感恩節 ──  一個在台灣並不廣泛慶祝的節日 另個謎團應該是國民黨主席稱: 台灣是一個不能成兩半的孩子。
 

郭台銘開場白的感恩節 融合在情節敘事或修辭之中容易讓人忽略郭董的言外之意如果有的話

朱立倫高聲說到  囚徒困境   與  「把孩子成兩半,  就算是 戲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