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賴清德   

 
   本網站 世界排名 No.1 : 2020~25,  2017~19,  2016 2015,  2014,  2013 2010~12        Top  since 1998      


fights for rights

 
  home   論國是OPinion  腦控人民  評論台灣  武統台灣  封鎖台灣  旅遊  餐廳  醫療  夜市  民主自由  台灣  賴清德  蔡英文  民族性  外交  大學  檢察官  警察  貪腐  貪污  女權  言論自由  外勞   死刑   軟實力  隱私  詐欺   評論美國  電磁波大戰   網軍   網攻  民防  美國救援  居住  幸福  人權  世界人權   轉型正義  司法  迫害  販毒  愛情  情歌  音樂  西洋老歌  西洋新歌  電影  食安  buffet  超市  賣場  按摩  嫖妓  形象  文化  消遣副刊   評日本漫畫   政治漫畫評論   評美國設計   評美國漫畫  文創&漫畫  評上海世博   評北京奧運   二戰漫畫  CovID  FB  飛安  交通  逃逸外勞

 


jump to 評論:   ♣ 依賴美國的時代已經結束     ♣     比傀儡更傀儡的傀儡   叛國  恐慌    ♣ 川普  不出兵保衛台灣賴清德 "近視""遠視"? ♣  拆毀護國神山?  賴清德敢抗美?  賴清德  埋單  孫運璿 李國鼎 創立的「護國神山」  將被賴清德摧毀 ??♣♣台灣小偷? 美國大偷?   美國: 上帝禁止我們與中国一戰 賴清德依賴美國 ♣♣  賴清德宣誓效忠美國? ♣♣♣  賴清德的'奶嘴'♣♣ 賴清德  三塊招牌 ♣♣  賴清德睪固酮♣♣川普 習近平 「愛情盛宴? 賴清德動員青年備戰 不入侵也吞併台灣♣♣ 肅貪整肅 ?♣♣ 賴清德'空槍'下戰場?♣♣ 賴清德vs.孔子 ♣♣ 台灣歇斯底里♣♣ 海戰爭♣♣ 賴清德開槍射自己腳?♣♣ 賴清德搬磚砸自己的腳♣♣ 評 賴清德 和平靠實力♣♣ 注定一戰?♣♣ 賴清德表演勇敢?!♣♣ 總統出逃♣♣主戰 美國兵敗台灣?♣♣ 賴清德感謝拜登 賴清德除三害?♣ 2024 封鎖台灣?♣♣ 台灣 危機四伏  對華戰略♣♣ 中美台看  賴清德就職演說♣♣♣ 和平正在消失♣♣♣ 美台在什麼路上? 美國總統選人不肯承諾保台    蕭美琴公正       ♣ 總統大選辯論    ♣  賴清德保證什麼 / 美國不參戰 蕭美琴偏頗/美國介選 蕭美琴 發什麼誓  蕭美琴 發誑語♣ 大選 經濟影響  ♣♣ 美國2029棄台♣♣ 賴清德  依賴日本?♣♣ 毀滅戰爭條件成熟♣ 台灣被判死刑嚇唬中共唬弄人民 賴清德 製造戰爭 ?  ♣    ♣  美國騰不出手?   ♣  中東戰爭下一個是台灣?    ♣ 和平與戰爭 賴清德實力 台灣實力」 在哪?   辯論 賴清德♣♣ 賴清德 戰爭或和平 中国下一步?♣♣♣ 台獨淌血?♣♣ 神父改唸佛經? 真假棄保    少數贏多數 ♣  蔡英文 不知道 中国可能入侵    台媒助攻賴清德??   台灣年輕人相信有鬼   不相信戰爭?   台灣 人自尊心  年輕選民 決定大選? ♣ 有計畫的鬧劇   ♣  任意干政  何況介選     ♣  賴清德攻擊戰爭與和平     ♣ 踢她的小屁股    ♣ 「戰貓」蕭美琴      ♣  美德配 詐騙?       ♣  藍白分裂 可能引發戰爭    ♣  賴清德以謠言謠言     ♣  君悅飯店"槍戰"     ♣  左輪槍下的婚禮     ♣ 台灣新聞     ♣  賴清德挑釁       ♣  藍白破局  設置台海戰場  ♣ 賴清德帶來戰禍?♣  美國只有二隻手?      ♣  賴柯侯 誰在詐騙?    ♣  美國怎麼介入大選? 藍白怎麼合?     ♣ 賴清德  可能引爆戰爭的原因   ♣ 賴清德 抨擊中国, 對不對? 賴清德&蕭美琴 想嚇中国♣ 讓陽光照進黑盒子♣台獨國慶干預大選 郭台銘挑戰賴神  談判習近平 ? 賴清德 陷入暴風眼」 賴清德"Lie Cheater" 賴清德'挑釁' 過境美國 誰會點燃導火線?♣♣ 賴清德 進白宮   ♣ 爭奪年輕選票  賴清德不要「疑美 蕭美琴要「疑美」! 誰來晚餐  外媒論 柯文哲侯友宜郭台銘    文章 來源資料     本網所述「中国」「大陸」為同義複詞

 

Int'l News  外文新聞:        台灣媒體 新聞
 

  美國 Washington Post, 2025-3-21:  台灣警告中威脅日益加劇,部分原因是 想確保川普的支持 賴清德正在改變前幾任總統巧妙捍衛主權不激怒北京的作法「我們正走向兩岸衝突升級,這是確定的」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說。  英國 Daily Express, 2025-3-21:  台灣擔心自己正一步步接近戰爭。台灣就中入侵發出嚴厲警告,但世界沒有 在聽。

 

 台灣 無法「獨立」

  美國 Bloomberg , 2025-3-17: 高官表示,「我們並不指望美國或任何其他人來替我們作戰,我們將自己為自己作戰」   美國 Wall Street Journal, 2025-3-17: 仍然指望美國威懾中 阻止中国走的 太遠,並在必要時介入

 

 賴清德與顧立雄 前倨後


Reuters, 2025-3-17: 稱在台灣附近舉行軍演(非比尋常大量的中軍艦、飛機和無人機進入台灣週邊空域和水域)是對賴清德「分 裂主義」的懲罰
台灣回擊稱中是麻煩製造者
 

  美國 AP News, 2025-3-18:  在台灣附近進行海空軍演   GT, 2025-3-15: 賴清德誇大大陸“威脅”,稱為“境外敵對勢力”,再次宣揚兩岸「互不棣屬」

  美國 AP News, 2025-3-18: 美國刪除了國務院網站上不支持台獨的字句

  美國 Wall Street Journal, 2025-3-17: 對川普是否會提供幫助來抵禦中的攻擊感到擔憂 The Guardian, 2025-3-4: 國防部長表示,他仍然相信美國會保護台灣。

 

 ◆  西班牙EFE, 2025-3-17: 反對派領導表示,賴清德基於“支持獨立”,給中貼上“境外敵對勢力”標籤,可能會導致兩岸陷入“準戰爭”局面。賴清德提出類似準戒嚴狀態,這引發民眾對戰爭的恐懼。  Radio Free Europe, 2025-3-18: 最近台積電對美投資在國內面臨一些阻力,因為擔心可能讓台灣變得脆弱,目前尚不清楚台積電是否會在美國生產最先進的晶片

 

賴清德總統首次稱中為“境外敵對勢力",並推出系列反滲透措施

  BBC, 2025-3-14 在兩岸關係惡化之際,台灣領導人賴清德發表了一些最強烈的言論,將中稱為「外敵對勢力」。
  美國 Bloomberg, 2025-3-13 對台灣來說,這將是非 比尋常的變化,台灣是一個年輕的民主國家,目前禁止和平時期的軍事審判。台灣對韓國去年短暫宣布戒嚴感到震驚,因此採取立法措施增加 施行戒嚴的難度。賴清德 的執政黨在立法院並未擁有多數席次
  Reuters, 2025-3-14 強烈譴責賴清德並警告稱,如果“台獨分裂勢力”膽敢逾越“紅線”,北京將採取果斷措施,"玩火者必自焚"
  GT, 2025-3-15 賴清德所謂「十七項因應策略」,實質上是為了推動台灣進入戒嚴或準戒嚴狀態。 「綠色恐怖」政策打著「大陸威脅」為幌子,對島上不同聲音進行大規模肅清
  台灣聯合報, 2025-3-15 突兀的政策宣示,令人毛骨悚然。
相對而言,軍審較易受政治控制,其實無關司改或國安,只是為了權力。反滲透策略,更全面擴及國人。從政府、民選公職、宗教、學術及教育團體...皆在監控範圍內。

 

  美國Brookings, 2025-3-13:  Duke大學的TNSS調查顯示,相當多的台灣民眾認為,美國更有可能向台灣提供武器而不是軍隊。INDSR 調查表明,較少的台灣人認為美國會部署自己的軍隊來保衛台灣。根據俄烏戰一週後民調, 台灣民眾願意反抗中侵略的可能比例為一比五。

 

護國神山豪賭   危及台灣

英國 Express, 2025-3-14 国 承諾在 2027 年之前做好入侵的準備,台灣已經將其整個半導體產業規劃為自我毀滅 (ps: 美國國防部政策次長柯伯吉去年說,若無法阻止中共拿下台灣,美國「就應癱瘓或摧毀台積電」)
  美國 CNN, 2025-3-14 台積電對美投資再次引發了台灣民眾的擔 憂半導體產業將被美國奪走。前總統馬英九指責「出賣台積電」作為「保護費」。 「重大的國家安全危機」!
  美國 NPR, 2025-3-12 這引起台灣政治分歧。反對派擔心可能損壞「矽盾」,美國捍衛台灣的意願可能會降低。
  美國 Fortune, 2025-3-13 川普在國會演說將台積電的投資歸功於他的關稅威脅台灣經濟部長表示,投資「與關稅無關」。 Morningstar's 專家: 新晶圓廠是一個強烈信號,表明台積電的投資並非商業驅動。Isaiah Research 分析師對台積電的承諾能否完全兌現表示懷疑。
  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5-3-6 台積電向美投資 1000 億美元在台灣引發了焦慮和批評, 賴清德試圖緩解; 並非所有台灣人都相信台積電堅稱不會屈服於政治壓力。 川普警告, 如果不放鬆先進半導體的主導地位...將徵收高額關稅。 nytimes.com/2025/03/06/world/asia/taiwan-tsmc-chips-arizona.html
英國 Reuters, 2025-3-4 台積電千億美元豪賭危及“台灣優先”台積電曾保證“紮根台灣”,將其最先進的技術留在台灣,但魏哲家在白宮承諾將在美國建立一個主要的研發中心,這從多個方面對台灣構成威脅。台積電將業務複製到海外的越多,對台灣的保護就削弱的越多。
GT, 2025-3-4 台積電新投資在台灣引發強烈反對,批評人士稱台積電“已成為美積電”,此舉為是民進黨 (DPP) 出賣台灣又一例,  賴清德還向川普鞠躬致謝
  歐盟Politico, 2025-3-3 台灣總統賴清德上個月誓言要就川普的擔憂加強與美國的談判,並增加投資和國防支出。 台積電今宣布新投資 100B 美元在美國建廠,以減少美國對地緣政治風險較高的台灣的依賴

 

 


 



 


pic.: 本網站群 "評論賴清德" 排名Yandex of Russia 第1, 2025-3-19, 2025-3-11, 2025-2-14, 2025-1-1, 2024-12-31, 2024-12-24, 2024-12-1, 2024-11-29, 2024-11-23, 2024-11-12, 2024-11-1, 2024-10-20, 2024-10-18, 2024-10-15, 2024-9-25, 2024-1-26, 2023-12-25, 2023-12-18, 2023-11-23, 2023-10-25, 2023-10-13, 2023-10-3, 2023-9-18, 2023-9-1, 2023-8-29, 2023-8-19, 2023-8-8, 2023-8-1, 2023-7-28, 2023-7-24 ; No.3 at 2024-8-26, 2024-8-14; 排名前茅 2024-7-22, 2024-7-9
 

pic.: 本網站群 "評論 賴清德" 排名Microsoft Bing 第1, 2025-3-19, 2025-3-8, 2025-2-14, 2025-2-1,  2025-1-25, 2024-12-31, 2024-12-24, 2024-12-1, 2024-11-29, 2024-11-19, 2024-10-1, 2024-8-8,  2023-9-28, 2023-9-18, 2023-9-1, 2023-8-8

 
 

 

  Brookings, 2025-2-25: 賴清德將台灣納入全球民主網絡的重大賭注,以此抗中,但該島為了人民的安全不能太冒險 。總體而言,過去幾十年台灣人把票投給了支持現狀並對兩岸更加保守、謹慎態度的人  New York Times, 2025-2-25: 台灣官方一直對與華盛頓的關係持正面態度,並小心避免與川普出現公開裂痕最近台灣對烏克蘭的支持聲明十分謹慎處理。華盛頓專家表示:從增加軍火採購、進口能源到半導體工廠,賴清德須想出一個最佳組合,並加快步伐   美國 Newsweek, 2025-2-18: 賴清德及民進黨一直試圖將美台塑造為牢固的關係。然而,川普最近的言論無異支持了中的 一貫說法,即華盛頓視台灣為遏制中国的棋子  美國 Washington Post, 2025-2-18: 賴清德提出了三管齊下的計劃,包括鼓勵台灣高科技企業赴美進行更多投資,以迴避免美國高關稅並討好川普。賴說目標是讓美國認識 台灣是振興美國製造業...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台灣官員將之描述為送川普的「禮物籃」 Brookings, 2025-2-12 賴清德能否應對 2025 年三大挑戰 (1 . 不穩定的國內政治;2.  中国壓力越來越大;3.  特別不確定的國際環境 ),將決定他未來的執政長短台灣各黨派的共識是,現在不是賴清德在兩岸問題上突破界限或刺激北京的合適時機。台灣的政治很緊張,反對派指責賴情德想當皇帝般的總統(imperial presidency),賴不願意作民主政治的正常交換,而試圖將政權鞏固在手中,暴露出頑固、傲慢brookings.edu/articles/taiwan-president-lais-three-big-challenges-in-2025/

 

台灣承諾談判和投資以安撫川普

美國 Bloomberg, 2025-2-14 任何關稅都可能危及台灣經濟,賴清德承諾增加軍費開支,額外的國防資金將動用特別預算。此舉需要反對派立委的合作
日本 NHK, 2025-2-15 賴清德表示,將與美國溝通,以解決川普 因台灣半導體導致美國產業蒙受損失的擔憂
法國 AFP, 2025-2-14 晶片關稅臨近,賴清德似誓言增加對美投資2024年台灣對美順差飆升約83%至創紀錄的649億美元
歐盟 euronews, 2025-2-14 川普下令徵收貿易夥伴對等關稅幾小時後,賴清德表示希望創造雙贏的局面由於川普對地緣政治關係採取看似交易的態度,美台雙邊關係不太確定。
美國 Barron's, 2025-2-15 台積電控股英特爾“談判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最好的結果是川普談判讓台積電在美增建晶片工廠,英特爾的晶片製造能力落後於台灣。
ps: 台灣 聯合報, 2025-2-14: 賴清德召開國安會議,提出三大項目,其實就是加大軍購,配合台積電先進製程與供應鏈遷美。 即政府已棄守。國安會議並非解決國家困境,而是粉飾太平,降低政權衝擊

 

East Asia Forum, 2025-2-6由於北京的軍事恐嚇以及川普的美國立場轉變,賴清德政府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台灣政治未來取決於謹慎處理國內不和、兩岸關係和國際權力博弈 Reuters, 2025-2-3 賴清德呼籲,鑑於國際形勢“多重變化”,台灣和中国需要對話以實現和平 ◆  美國 Bloomberg, 2025-1-23: 國民黨表示台灣需要進行改革(例如犧牲中央讓地方政府獲得更多份額稅收的修正案),以便在重大決定時考慮更多意見。民進黨認為反對派試圖破壞賴清德政府。執政黨正在要求最高法院暫停甚或廢除可能限制司法運作的立法,此舉可能讓賴清德在預算和國防支出等取得內鬥的重大勝利◆  美國 Washington Post, 2025-1-17: 在最近的大選中,柯與其政黨令人驚訝的強勁表現是賴清德民進黨失去立法院多數席位的關鍵。柯文哲否認腐敗指控,藍(國民黨)白(民眾黨)指責賴清德濫用職權政治影響司法,柯文哲支持者指 起訴是出於政治動機,反對黨支持者們最近幾週一直舉行大規模示威活動 ── 指控 「政治迫害」。 Reuters, 2025-1-17:  日本Nikkei報導台灣政府表示「不會容忍」(" tolerate")北京僅與反對黨積極接觸,同時拒絕與台灣總統賴清德的民選政府對話。 The Hill, 2025-1-16  : 前副總統彭斯(M. pence)抵台,計畫會見台灣總統賴清德和副總統; 彭斯八月為《華盛頓郵報》撰寫了一篇專文,警告“共和黨內部正在出現一種令人不安的新孤立主義傾向,主張背棄台灣和其他盟友 日本NHK, 2025-1-17:  賴清德表示希望台灣與日本能締結經濟夥伴關係

 

Associated Press, 2025-1-1 賴清德誓言隨著中国威脅加劇將增加台灣的國防預算
Washington Post, 2025-1-1 習近平新年致詞「沒有人可以阻止兩岸統一

 

 

柯文哲被控涉圖利、收賄罪起訴  ♦  檢察官求刑 28.5 年

◆  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4-12-26 柯文哲否認貪腐指控,表示他是賴清德政府發起的政治仇殺的受害者。柯文哲支持者聚集抗議,認為起訴站不住腳且具有政治動機,而賴清德民進黨中看似腐敗的政客卻沒有受到調查。國民黨和柯的民眾黨在立法院佔微弱多數,限制了賴清德的權力。對柯先生的起訴似乎可能加劇台灣的政治分歧
◆  美國 Bloomberg,   2024-12-26 柯文哲表示他沒有參與京華集團容積率的決定,該集團董事長沈慶京也否認有不當行為。民眾黨在新聞發布會上譴責這份起訴書: “今天,台灣正在經歷司法不公,政治和國家機器被用來迫害追殺政治對手。”起訴書「缺乏財務證據和具體證明,僅依靠拼湊的主張來摧毀政治對手」。
◆  英國 BBC,   2024-12-26 柯文哲是一月總統選舉的黑馬,贏得了超過 25% 的選票,與賴清德 40%相差不遠。預計在2028年再次競選總統。
柯被捕引發盟友和支持者的抗議,他們指責民進黨利用起訴鎮壓反對派。

 

法案引爆   立法院混亂鬥毆

◆  美國 Bloomberg,   2024-12-20 台灣執政黨和反對黨間新一輪的政治角力包括街頭抗議和立法院內衝突 (國民黨試圖推動三項修正案,民進黨稱這些旨在削弱賴清德政府的實力),這加劇了人們質疑總統賴清德治理世界上最危險地緣政治熱點之一的能力
◆  美國 Newsweek, AP News, 法國France24 2024-12-20 爭議法案引爆立法院混亂鬥毆,幾名議員在對峙中受傷。民進黨領導人表示,該黨的行為極端,但別無選擇
◆  美國 CBS,   2024-12-20, video 影像視頻  cbsnews.com/chicago/video/taiwan-lawmakers-brawl-over-controversial-legislation/   
◆  美國 Bloomberg,   2024-12-23 台灣政府說,反對黨通過政府預算修正法 案,凸顯了對中美緊張局勢核心的台灣領導的挑戰

 

台灣總統賴清德  出訪太平洋島國 過境美國

◆   英國 Financial Times, 2024-12-15 中国以這次軍演(military exercise)「懲罰」賴清德出國包括兩度短暫訪美。 台灣國防部表示,這是首次涉及解放軍所有三個沿海戰區司令部近 100 艘艦艇,表明他們可以封鎖第一島鏈。
◆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中国這次軍演沒有正式宣布可能是有意為之:最大限度地對台灣施加心理壓力, 並避免激起美國反應,或間接認可賴清德以克制方式完成訪美行。
◆  New York Times, 2024-12-10 台灣稱中国部署了 1996 年以來最大規模的艦隊。連日來,越來越多的人猜測中国將發動軍事演習,以報復賴清德上週前往夏威夷和關島
◆  EuroNews, 2024-12-11 国 在台灣海域的軍事行動很大程度上被視為對賴清德上週出訪夏威夷和關島的回應。如果賴清德決定明年訪問美國,中国 可能會舉行更引人注目的演習。
◆  德國 Deutsche Welle , 2024-12-3 台灣總統賴清德“過境”美國夏威夷州,沒有受到正式的政府接待( formal government reception)
◆  中国 Global Times , 2024-12-6 Zheng Jian, a professor at the Taiw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Xiamen University.說,賴清德在短暫的「過境」期間被迫宣誓效忠美國("Lai is compelled to pledge loyalty to the US during his brief "stopover" )
◆  美國 CNN,   2024-11-30 台灣總統將造訪夏威夷和關島,引起北京的憤怒,稱之“挑釁” 可能會在台灣島嶼附近舉行軍演回應,中国希望在美國過渡時期製造一個事件,以對川普團隊施加壓力 。
◆  美國 Wall Street Journal,   2024-12-2 川普籲台灣投入更多國防預算,並指責台灣晶片產業搶走了美國人的就業機會。在 一場閉門英語演講中,賴清德似乎作出了回應,他概述了國防計劃,並承諾半導體產業將深化與美國的合作。
◆  美國 CNN,   2024-12-1 台灣安全機構預計北京將進行軍演,代號可能是「聯合劍-2024C」。台灣確實透過花費數十億美元購買美國武器。與日本、韓國和菲律賓不同的是,它沒有受到美國共同防禦條約的保護
◆  德國 Deutsche Welle,   2024-11-30 中国抨擊賴清德此行是走向獨立的一步過境美國領土是「分裂國家行徑」
◆  英國 BBC,   2024-12-1 賴清德夏威夷之行正值美中長期緊張,以及人們日益擔心台灣可能發生衝突的情況下。
◆  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4-11-30 台灣政府正在試圖了解川普將帶來哪些變化。賴清德利用短暫的停留促進美國關係,但他不會踏上美國大陸,從而減少了高調會面互動的機會。
◆  美國 Wall Street Journal,   2024-12-1 過境(transits)是華盛頓和台北之間的精心安排,目的是允許斷交後在美國進行接觸。北京反對美台任何官方互動交流。

 

◆  The WEEK,  2024-12-30: 台灣國安會前高級顧問陳明祺表示,川普的言論讓台北領導人感到緊張。“不可預測性”意味著“我們不知道會更安全還是更危險”。CNN 報導,台灣正扣緊安全帶為可能更加不穩定的台美關係做好準備◆ Reuters, 2024-11-29: 台灣總統賴清德 12 月 6 日結束訪問太平洋國家後,北京將加強在台灣週邊的軍事活動,如果台灣遭到攻擊,台灣人對美軍介入的信心從 2022 年初的 65% 下降到川普當選後的不到 30% 歷史最低點。台灣將發布空襲警報的 共軍距離從 70 海里下調至 24 海里,台灣民眾只有短短三分鐘的逃避時間

◆ CNN, 2024-11-29: 台灣總統將途經停 留夏威夷和關島,引起北京的憤怒,視之為“挑釁”◆ Newser, MSN, 2024-11-29: 對不起:台灣總統前往美國。中可能正在計劃進行軍演作為回應。北京非常有興趣向川普政府表明,台灣和第一島鏈的其他地區「在中的勢力範圍內」◆ Brookings, 2024-11-22: 北京許多人認為台灣領導人正在逐步推進台灣與中永久分離以測試中的容忍極限。 美國官員普遍不評斷台灣總統賴清德 所採取的破壞和平穩定的措施(steps to undermine peace and stability) ◆ Daily Mail (UK) , 2024-11-23: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舉辦最新的 2026 年戰爭模擬之中,各 方都將付出毀滅性的代價。殘酷的戰爭模擬是在政治動盪之際進行的,台灣總統賴清德對中国採取了更強硬的立場◆ Bloomberg, 2024-11-22: 拜登多次誓言要保衛台灣免遭中国入侵,川普的復出讓人們對這種保證產生了懷疑台灣稱賴清德過境停留美國的計劃仍在小心規劃中,不方便透露細節

 

◆ SCMP, 2024-11-23: 受政局動盪影響賴清德的支持率已跌至就職六個月來的新低,雪上加霜的是,人們對政府的不作為提出了廣泛的批評  ◆ Wall Street Journal, 2024-11-18: 台灣一些人表示,台灣的自治與民主受到威脅,它無力承擔川普要求的國防支出佔 GDP 比10%,並且會在美中貿易戰中衰败不振。 但台灣領導人賴清德強調積極的一面「我相信,台美長期夥伴關係將繼續成為該地區穩定的關鍵支柱」◆ The Diplomat, 2024-11-15: 台灣人似乎更喜歡賀錦麗(哈里斯)國大選之後,台灣總統賴清德政府在很大程度上試圖安撫台美關係。但普遍預計「疑美論」會在川普2.0政府期間發生◆ New York Times, 2024-11-10: 2016 年,川普贏得總統選舉後接了台灣總統蔡英文的祝賀電話,這一次台灣很快就否認賴清德尋求類似電話通話的報導。這種對比很能說明問題。 川普呼籲台灣增加國防支出,以及抱怨台灣半導體,可能預示兩國關係將變得緊張。大幅增加軍費開支可能造成賴清德政治困難 ◆ GZero, 2024-11-11:賴清德的政府希望川普向台灣出售武器是向北京施加最大壓力的一種方式。即使美中關係最終改善,台灣也已經提升了其防禦戰力◆ Business Insider, 2024-11-9: 2025年,台灣將不得不應對美國是否會保護台灣或玩弄台灣的不確定性。 「台灣人非常擔心川普會利用台灣作為與北京的談判籌碼」。 《日經新聞(Nikkei Asia):「台灣政治領袖需要與華爾街、矽谷和其他領域了解川普並對川普有影響力的人士進行接觸」

 

 北京台北  祝賀川普獲勝

◆ The Hill, 2024-11-6 賴清德 X發祝賀前總統川普獲勝,「衷心祝賀當選總統獲勝我相信,建立在共同價值觀和利益基礎上的長期台美夥伴關係將繼續成為地區穩定的基石,並為我們所有人帶來更大的繁榮。」

川普曾多次對台灣發表煽動性評論,稱台灣應該向美國付保護費, 以及台灣竊取了美國製造半導體的能力。川普還 讚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聰穎傑出 才華洋溢"(“brilliant”)

CNA, 2024-11-6

中央社: 賴總統恭賀川普勝選 美前國家安全顧問Robert O'Brien轉發道謝

Bloomberg, 2024-11-6 多位知情匿名人士稱,賴總統考慮嘗試致電川普。此舉可能會被北京視為台灣尋求獨立的跡象。總統府發言人表示,到目前為止沒有規畫致電表達祝賀之意
 央視, 2024-11-7 央視報導,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7日致電祝賀川普。

習近平指出,歷史昭示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一個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中美關係符合兩國共同利益和國際社會期待。希望雙方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加強對話溝通,妥善管控分歧,拓展互利合作,走出一條新時期中美正確相處之道,造福兩國,惠及世界。副主席韓正也致電范斯(J.D. Vance),祝賀他當選副總統。

 


 

Bloomberg : "He wants to lead Taiwan, But can he keep peace?"
賴清德要領導台灣     但是他能維持和平嗎?

 

TIME (2024-6-13):  The Taiwan Test   台灣的考驗

 

"評論賴清德" 排名US Yahoo第1, 2025-2-14, 2025-1-1, 2024-11-29, 2024-11-2, 2024-9-25, 2024-9-17, 2024-9-12

 

 

 


 


pic.: 本網站群 "評論賴清德" 排名Microsoft Bing 第1, 2025-2-14, 2025-1-1, 2024-11-28, 2024-11-21, 2024-11-12, 2024-10-20, 2024-10-15, 2024-10-1, 2024-9-30, 2024-9-25, 2024-9-17, 2024-9-10, 2024-8-26, 2024-8-14, 2024-8-8, 2024-7-22, 2024-7-9, 2024-7-1, 2024-6-16, 2024-6-13, 2024-6-9, 2024-6-1, 2024-5-8, 2024-5-1, 2024-4-10, 2024-3-21, 2024-3-15, 2024-1-26, 2024-1-1, 2023-12-25, 2023-12-18, 2023-11-22, 2023-10-25, 2023-10-13, 2023-10-3, 2023-9-28, 2023-9-18, 2023-9-1, 2023-8-29, 2023-8-19, 2023-8-8, 2023-8-1, 2023-7-31, 2023-7-25, 2023-7-24
 

 

◆ Reuters, 2024-10-30, Newsweek, 2024-10-31: 川普要求收取保護費後,中警告美國一貫奉行‘美國優先’政策,台灣可能從棋子變成棄子賴清德當局,購買武器買不到安全,只會讓台灣變得更加危險

 10-25 「臺灣光復節」  zh.wikipedia.org/zh-hant/臺灣光復節

Reuters, 2024-10-25 總統賴清德訪問敏感前線島嶼金門,以慶祝對共軍重大勝利75週年。1949年10月25的古寧頭戰役,是蔣介石軍隊在中國內戰最後時期的罕見勝利。賴清德表示,任何「外部力量」都無法改變我們的未來
Eurasian Times, 2024-10-26 軍事分析家警告說,金門可能成為中共對台灣潛在「脅迫行動」的焦點,越來越容易受到襲擊。
Global Times, 2024-10-26 賴清德表示,古寧頭之戰代表了保衛「祖國」的決心,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他繼10月10日分裂主義演講後又一挑釁舉動。國台辦批評民進黨淡化並否認台灣1945年10月25日從日本佔領下回歸的歷史意義; 賴清德抹殺先烈的功績,美化台灣在荷蘭和日本統治下的殖民歷史,並兜售「台獨史觀」、蒙蔽島內民眾,充分暴露「謀獨抗中」本性; 希望廣大台灣同胞牢記台灣先烈抗日歷史

 

◆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2024-10-24: 在一系列挑釁性言論激怒北京之後,賴清德可能一直在試圖降溫。中對他較溫和言論作出的好戰反應可能讓賴清德相信他無能為力降溫◆ The Hill, 2024-10-25: 賴清德是親美派五月就任總統只會加劇緊張局勢 ◆ NY Times, 2024-10-22: 北京針對賴清德的國慶日演說以大規模演習表現不滿,目的是展示入侵時如何切斷與台美的聯繫 賴清德上任以來,共軍舉行過兩次大規模演習,與過去八年的次數相同 ◆ CNN, 2024-10-21:  国 圍台軍演後,總統賴清德視察了台灣海警,承諾在 7 年內建造 11 艘新海警船 ◆ Wall Street Journal, 2024-10-17: 在台灣總統賴清德表示中「絕對不可能」成為台灣的「祖國」後,中將這次圍台演習稱為「堅決而有力的懲罰」。台灣國慶日時,賴 又誓言要「抵制吞併或侵犯我們的主權」◆ Wall Street Journal, 2024-10-17: 大陸官員將總統賴清德描述為台灣獨立的倡導者——這是北京的紅線,賴說他致力於維持現狀◆  法國 AFP, 2024-10-17: 中国對台灣總統的捍衛主權言論採取強硬立場。台灣專家: 蔡英文和賴清德很大的區別是,在北京的考慮中,蔡英文可能更加溫和,處於統一和獨立的中間◆  法國 Le Monde, 2024-10-15:台灣總統國慶演講後,中国展開圍台軍演,表面是對台灣人日常生活沒有具體影響的象徵性姿態,背後是中 国推進其入侵台灣的準備工作。台灣空軍戰鬥機迫切必 需現代化◆  美國Foreign Affairs, 2024-10-16: 北京認為賴清德比蔡英文更支持台獨,再加上國會日益激進的支持,中的鷹派主張加速發展軍力征服台灣◆  英國 Reuters, 2024-10-15: 台灣稱中国軍演共機數量創紀錄,沒有任何預警

 

 

 中国回應    國慶演講

◆  英國 Reuters, 2024-10-14 中国展開新一輪「聯合利劍-2024B」圍台軍演,沒有給出結束日期; 稱這是對「台獨勢力分裂行徑」的嚴厲警告
◆  英國 BBC, 2024-10-15 中国以新軍演「懲罰」台灣總統言論
◆  英國 Reuters, 2024-10-13 中国軍事影片稱“已作好戰鬥準備”
◆  英國 Reuters, 2024-10-12 中国譴責總統 的演說後,威脅將採取更多貿易措施中国商務部表示,台灣執政黨尚未採取任何實際措施取消對華「貿易限制」,預示著不久未來將對台灣徵收關稅或其他形式的經濟壓力。
◆  英國 BBC, 2024-10-14 中国以演習向台灣總統發出訊息:「台獨」的注定會走向「死胡同」。「分裂勢力膽敢挑釁一次,解放軍就進取一步;分裂勢力與外部勢力勾連越緊,我們封鎖台灣的鏈條就會拉得越緊」。演習涉及軍隊的所有部門,並模擬全面攻擊。共軍機艦非常接近台灣
◆  美國 USA Today, 2024-10-14 中国:「懲罰演習」「嚴厲警告」
◆  美國 National Review, 2024-10-14 中国龍不會被安撫; 演習的規模對台灣主權構成了生存威脅。

 

 

 

pic.: "評論賴清德" 排名Duckduckgo 第1, 2025-2-14, 2024-11-29, 2024-11-2, 2024-9-25, 2024-9-17, 2024-8-8, 2024-7-22, 2024-4-10, 2024-3-22, 2024-1-1, 2023-12-18, 2023-11-23; No.2 at 2024-8-26, 2024-6-15

 

 

 

 英國 Reuters, 2024-10-13:
台灣安全官員正在關注中国媒體對賴
國慶演講的評論
中国媒體評論了什麼?

◆  New York Times, 2024-10-13 北京指責台灣總統在國慶演講中推動獨立。「聯合利劍-2024B」軍演是對賴國慶講話的“直接而激烈的回應”,在台灣週遭六大片區域進行中国外交部表示,賴的話試圖「切斷雙方的歷史聯繫」,「為了一己政治私利,加劇台海緊張局勢」。
◆  Bloomberg, 2024-10-15 中国國防部在演習結束後表示:“我們只是想用‘台獨’分子聽得懂的語言,讓他們明白頭上高懸著一把利劍。”並強調中国對新總統賴的蔑視,「他們數典忘祖」挑起了「敵意和對抗」。
◆  Times of India, 2024-10-16 駁斥演講並稱賴清德「頑固分離主義立場」 「沒有任何善意可言」
◆  中国XinHua 2024-10-14 「聯合利劍-2024B」軍演以海空聯合戰備巡邏、重點港口和區域封鎖管控、海陸目標打擊、奪取戰場綜合控制權為重點,是對「台獨」分子分裂活動的有力震懾,是維護國家主權和國家統一的合法、必要行動
◆  中国 大陸國台辦, 2024-10-16 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島內(指台灣)的主流​​民意,賴清德謀「獨」挑釁行徑、蓄意升高兩岸緊張局勢,危害台海和平
◆  中国Global Times, 2024-10-13 一些西方媒體稱的“雙十”演講“更溫和” 但其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和誤導性,導致國際社會許多人誤認為 「軟化訊號」。 演講其實是“玻璃紙包裹的毒丸”,核心本質沒有改變:推動「台獨」沒有改變對抗立場沒有改變打「民主自由」牌的敘事沒有改變與外力勾結沒有改變將兩岸關係惡化歸咎於大陸的策略沒有改變炒作「中國威脅」沒有改變。擁抱的「中華民國」與國民黨涵蓋大陸的「中華民國」有本質區別,只是戰術上的調整。 強調「互不隸屬」,試圖使「台灣分離主義」合法化。 
◆  中国Global Times, 2024-10-12 賴清德的「雙十」演講充滿了虛偽。他概述了「四個不變」但唯一不變的是對「台獨」的追求。賴清德堅稱「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現狀的努力沒有改變」,這是「 做賊喊抓賊」的典型與以往不同的是,賴清德採取了更激進公開的策略,似乎正在加速「台獨」進程。賴清德的大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妄想中國大陸不會採取行動統一台灣,另一個誤解是,美國無疑會保衛台灣。賴清德應看看其他衝突,美國如何為之。
◆  中国Global Times, 2024-10-11 賴清德自喻「務實台獨工作者」實則「務實戰爭引爆者」
◆  中国China Daily, 2024-10-11 賴清德說的「互不隸屬」是「兩國論」的典型表達上任僅五個月,賴清德言行顯示堅定地走上了戰爭之路。
◆  中国China Daily, 2024-10-12 賴清德顯現出激怒大陸的不計後果的決心在「台獨」道路上已經超越了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等前輩
◆  中国Global Times, 2024-10-10 賴清德的戰略誤判危險、沒有出路賴清德錯誤地認為,大陸要解決經濟挑戰等內部問題,就會容忍其「台獨」言行,但即使在大陸尚未強大的時候,也毫不猶豫地遏制「台獨」、維護統一前景; 賴清德也誤認美國會全力支持「台獨」然而,僅將台視為對抗大陸的槓桿,可能讓台灣成為炮灰。

 

 

     國慶演講

◆  英國 Financial Times , 2024-10-10 台灣總統呼籲中国「履行」維護和平的責任。駐台外國外交官表示,的國慶演講比就職演說克制。中国外交部指責賴「蓄意切斷」兩岸間的歷史聯繫; 如果台北無限期抵制統一,將使用武力; 中国先前從未以軍事行動回應台灣總統的全國講話
◆  英國 BBC, 2024-10-10 台灣總統誓言抵制吞併
◆  美國 Washington Post , 2024-10-10
◆  美國 Washington Examiner , 2024-10-11 賴清德國慶演講的很好不幸的是,言語無法擊落飛彈大多數美國軍事和情報分析家認為習近平將在 2030 年之前下令入侵台灣。台灣後備部隊缺乏足夠的訓練和戰備,GDP 2.5%的國防預算只是可悲的笑話。
◆  英國 Reuters, 2024-10-10 中国表示是頑強的「台獨」分子,充滿對抗思維,「盡一切努力拼湊分裂國家的理由」,「不斷尋挑釁滋事,故意加劇兩岸關係緊張」。西方官員警告中可能會舉行軍演以回應他的演講。
◆  美國 Bloomberg , 2024-10-11 賴清德在演講重申「互不隸屬」,北京曾批評這是「尋求獨立的危險信號」。中国批的演講一心推行台獨、為一己政治私利而加劇台海緊張局勢。台灣總統表示將勇敢面對中国的挑戰
◆  法國 AFP , 2024-10-10 在演講後警告,賴清德的「挑釁」將為台灣人民帶來「災難」。
◆  美國 Wall Street Journal , 2024-10-10
◆  歐洲 EuroNews , 2024-10-10 台灣在與中的緊張關係不斷升級之際慶祝了國慶

 


 


pic.: 本網站群 "評論賴清德" 排名Microsoft Bing 第1, 2025-2-12, 2024-11-2, 2024-10-20, 2024-10-15, 2024-10-1, 2024-9-30, 2024-9-25, 2024-9-17, 2024-9-10, 2024-8-26, 2024-8-14, 2024-8-8, 2024-7-22, 2024-7-9, 2024-7-1, 2024-6-16, 2024-6-13, 2024-6-9, 2024-6-1, 2024-5-8, 2024-5-1, 2024-4-10, 2024-3-21, 2024-3-15, 2024-1-26, 2024-1-1, 2023-12-25, 2023-12-18, 2023-11-22, 2023-10-25, 2023-10-13, 2023-10-3, 2023-9-28, 2023-9-18, 2023-9-1, 2023-8-29, 2023-8-19, 2023-8-8, 2023-8-1, 2023-7-31, 2023-7-25, 2023-7-24
 

 

「祖國」

◆  英國Reuters, 2024-10-5 台灣總統賴清德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能」成為台灣的祖國
◆  美國Insider, 2024-10-7 媒體和官員回應,稱賴為「頑固的分離主義分子」,這種犯罪現在可以判處死刑

...一切都使得兩岸關係越來越尷尬,台灣在貿易上仍然嚴重依賴中國大陸。在蔡英文擔任總統期間,台灣每年出口的 43.9% 銷往大陸和香港。中甚至在十多年來一直向台灣提供關稅優惠

◆  美國CNN, 2024-10-7 這突顯了兩岸激烈的歷史競爭。賴清德挖掘歷史來闡明自己的觀點,可能進一步激怒北京

 

 ◆  Economist, 2024-10-3:中国當局稱賴清德是頑固的、對抗性( confrontational)的“分裂分子”,可能會在台海挑起戰爭。自賴清德當選以來,解放軍在台灣週邊部署更多空軍和海軍 軍機,增加了衝突的可能性。台灣很少人知道解放軍巡邏的距離台灣有多近、有多頻繁。台灣海軍司令稱, 披露情勢過多會損害台灣人民的士氣或經濟◆  Brookings, 2024-10-3: 台灣非美國大選重要話題,卻很可能成為新總統花費大把時間的議題,北京可能在未來四年擴大對台壓力,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難以預測,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不會像現任總統拜登一樣公開承諾保衛台灣安全 ◆  CNN, 2024-10-1: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國宴上,習近平強調「祖國完全統一」的決心。作為中國幾十年來最自信的領導人,習近平加大了針對台灣的言論和侵略力度,加劇了兩岸緊張局勢,引發了人們對戰爭的擔憂; 北京將賴清德稱為“危險的分離主義者”,就職以來,緊張局勢不斷升級,雖然賴呼籲中停止恐嚇

 

◆  GIS Report, 2024-9-30: 清德先生的個性似乎比陳水扁總統冷靜得多,儘管他還沒有表現出蔡英文的風采; 在軟戰術方面,他還有很多需要改進之處。賴清德的強硬態度體現在其結論: 中国曲解了第2758號決議他的四大支柱計畫(1) 加強國防(2) 經濟安全;(3) 與民主國家並肩、共同威懾(4) 兩岸關係穩定和北京將台灣總統賴清德稱為“危險的分離主義者”,自賴清德五月就職以來,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他在就職期間呼籲中停止對台灣的恐嚇。◆  National Interest, 2024-9-28:自由中國面臨風險 / 台灣正處於美國和中國之間日益激烈的鬥爭的中心。賴清德上台,導致北京和台北之間的緊張局勢加劇,賴清德的競選綱領不利於北京的利益。  日本Asia Nikkei , 2024-9-26: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建議,賴清德應恢復蔡英文的「謹慎穩健」態度,對中不那麼強硬,因為即使強硬也不太可能軟化北京的鷹派立場 ◆  Brookings, 2024-9-25: 賴清德推動宏偉戰略需要克服日益加深的國內政治分歧以及對台灣福祉的挑戰,例如能源供應限制和勞動力老化。此外,國內政治分歧進一步加深,賴清德需要願意與政治對手分享功勞,並且不那麼尖銳地區分政黨。◆  Crisis Group, 2024-9-26: 兩岸分裂擴大為了避免事態升級,台北應緩和其言辭北京認為賴清德政府的兩岸姿態具有挑釁性,將進一步加強壓力度動態正變得更公開對抗,加劇了台海岌岌可危  美國War On The Rocks , 2024-9-20:  華盛頓正在悄悄關注賴清德如何利用司法起訴前副閣揆&桃園市長鄭文燦的 貪汙腐敗指控以鞏固權力。 台灣民眾黨主席、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因貪汙腐敗指控遭到羈押等,賴清德也遭到批評與抗議他在利用司法迫害對手。華盛頓觀察家很可能擔心賴清德正在破壞司法系統的獨立  Financial Times, 2024-9-19: 自賴清德總統上任以來,解放軍已將台灣附近的巡邏和演習力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因為規模越來越大,因此很難判斷他們何時會從訓練轉向大型演習,從大型演習轉向戰爭。

 

賴清德  使台灣政府遭受攻擊

The Jamestown Foundation , 2024-9-30 俄羅斯很快回應賴清德:  賴無權代表中國發言,而應關注和平統一的提議《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割讓面積幾乎是現代德國的兩倍 (Komsomol’skaia Pravda, February 9, 2019)澤東去世後,中國對蘇的嚴厲態度有所緩和。
CNBC (美國), 2024-9-13 親俄羅斯駭客使台灣證券交易所網站崩潰當機,這是親俄羅斯駭客組織對台灣政府發起的分散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的一部分,旨在報復台灣總統賴清德的言論。 這次攻擊針對的是台灣政府和金融單位,包括機場和稅務局cnbc.com/2024/09/13/pro-russian-hackers-crash-taiwan-stock-exchange-website-local-media-reports-.html
Daily Express (英國), 2024-9-3  賴清德用羞辱性的俏皮話(humiliating quip)嘲笑普京,半開玩笑(a tongue-in-cheek speech) 稱他最大的盟友中應該利用俄羅斯「最弱」的機會拿回領土,如果想要更多土地

 

 

 日本Asia Nikkei, 2024-9-11: 北京對柯文哲的「戲劇」進行了評估權衡,指責台灣總統迫害傾向北京的對手大肆製造「綠色恐怖」柯的民眾黨及夥伴國民黨一直是賴清德不夠老練政府的眼中釘  Financial Times, 2024-9-6: 檢方對鄭文燦柯文哲的迅速行動促使台灣評論人士質疑賴清德是否是在「清理」政治對手,抑或推動反腐敗打擊以贏得民眾支持(同時轉移人們對國內混亂局勢的注意力)。司法院官員表示,檢調通常在審理重大案件之前會向上級徵求意見,特別是涉及既得利益或政客的案件。“在羈押拘留之前,上面會發出信號"  日本Asia Nikkei, 2024-9-5: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指責政府在逮捕前進行政治迫害柯文哲誓言繼續奮戰鬥爭,並強烈指責法律體系和新聞界聽從賴清德領導的民進黨的命令  Associated Press Video , 2024-9-6: 賴清德視察澎湖戰略前哨的陸軍和海軍部隊  Newsweek , 2024-9-5:  回應賴清德稱中国應收回《璦琿條約》失土 俄羅斯外交部指, 賴清德「被美國人推向分離主義」他應該更多地關注台灣經濟  Wall Street Journal , 2024-9-2: Elbridge Colby4月對賴清德說,台灣正處於結果難料的關頭,「美國和台灣必須改弦易轍,否則我們不會有捍衛台灣的真正選項」  US News & World Report , 2024-9-1: 民眾黨創黨者柯文哲受貪污調查審訊後獲釋; 此前檢調人員突襲搜查了他的住家, 辦公室和民眾黨黨部; 民眾黨和國民黨今年聯手推動改革,賦予國會更大的監督權,改革遭到了賴清德總統領導的民進黨的反對,目前正在接受台灣憲法法庭的審查 西班牙 EFE, 2024-8-29: 自從賴清德上台以來,中加強了台灣週邊的軍事活動,並提高對台灣「分離主義者」的威脅語氣; 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和中外交部長王毅北京會晤後,台灣強調,兩岸「互不隸屬」  Reuters, 2024-9-2: 賴清德表示,如果中想要台灣,也應該從俄羅斯手中要回《璦琿條約》的土地 SCMP, 2024-8-30: 賴清德正重塑歷史來切斷與大陸的聯繫將海峽兩岸重新定位為對手而不是親屬關係 日本 Asia Nikkei, 2024-8-27: 賴清德任期的重要主題將是努力改革經濟、加強台灣防禦能力,以及應對控制立法院的反對黨 Defense News, 2024-8-23: 賴清德總統競選時承諾國防開支將達到GDP的3%。如果立法院本月稍後批准該提案,台灣2025年的國防開支將佔GDP的2.45%,與今年幾乎相同。「我們還需要考慮國家的財務狀況,」國防部說   Financial Times, 2024-8-22: 美國日益擔心中国在台灣週邊軍事活動不斷增加,賴清德缺乏外交經驗,且比蔡英文更難以預測   Reuters, 2024-8-23: 賴清德總統造訪前線島嶼金門時表示,台灣希望繼續其自由的生活方式、拒絕接受中共統治 Atlantic Council, 2024-8-21:賴清德和立法院應共同努力增加國防開支和軍備,確保更多的新志願入伍軍人和應徵入伍者熟悉或受訓使用非對稱系統,例如「刺針」、「標槍」和「魚叉」飛彈  法國AFP, 2024-8-21:賴清德:中「日益增長的威權主義」不會止步於台灣; 北京與俄羅斯在南海、西太平洋和日本海舉行的聯合演習   GIS Report (Geopolitical Intelligence Services), 2024-8-15: 国創意施壓,台灣總統賴清德正努力應對,賴風格更加「man」,但缺乏一定程度的 老練成熟 ,兩岸定位已轉為戰略明確。賴追求高端軍武與訓練,但無助於阻止中国「執法」和非致命「灰色」策略逐步強制控制。民調發現賴上任以來已失去近200萬人的支持   Asia Nikkei, 2024-8-15: 賴清德打算增加軍事開支,但政黨政治結構致使短期內很難大幅增加美國對台軍費過度施壓 不考慮台灣民意令人不安,國防不僅取決於軍費開支,還取決於政府的穩定和人民的決心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24-8-9: 台灣總統賴清德宣布國防開支增幅近 6% 的計劃,外國觀察家的共識是,台灣仍然沒有足夠認真對待生存威脅,美國在冷戰期間國防開支通常佔 GDP 的 5% 至 10%  Washington Post, Star and Strips, 2024-8-4: 《零日》劇對台灣人的戰鬥準備程度的悲觀評估觸及了台灣總統賴清德面臨的一個非常現實 的問題。國防部長承認,需要迅速加強培訓,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Bloomberg, 2024-7-30: 台灣總統賴清德承諾與世界民主國家合作對抗中国 ,並將「繼續推動國防自主」和從海外採購武器,這場言論可能加深他與北京的裂痕  

 

◆  Benzinga, 2024-7-30: 在川普發表台灣言論後,賴清德總統表示“中對任何個別國家的威脅就是對世界的威脅”◆  Independent (UK), 2024-7-30: 台灣總統賴清德警告,中入侵造成的全球影響將比烏克蘭戰爭或新冠疫情更嚴重◆  Politico, 2024-7-25: Trump Spooks Taiwan (川普嚇壞了台灣) / 台灣政治階層越來越不安,因為川普若回白宮可能讓台灣成為討價還價籌碼,川普並表示試圖保衛台灣是徒勞無功的 ◆  Associated Press, 2024-7-24: 賴清德總統強調,在「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中,台灣必要繼續模擬敵人襲擊的演習◆  Bloomberg, 2024-7-22: 台灣總統冒著激怒中的風險呼籲「國家認同」敦促民進黨保護台灣主權 拜登一再表示,如果共軍攻擊,美國將支持台灣自我防衛 國民黨立委說,這是賴清德走向專制(despotism)的跡象 ◆  US News, 2024-7-21: 總統賴清德表示,台灣必須保護自己的主權,了解自己的文化和歷史,並否 絕了以前台灣作為「光復大陸」基地的錯誤觀念 ◆  New York Times, 2024-7-16: 新總統賴清德的言論比前任更加尖銳直言不諱中国正在施加更大的軍事和政治壓力 ◆  National Interest (2024-7-13): 台灣需要找到一條避免自滿和歇斯底里的穩定道路。自滿因為台灣人普遍相信,入侵時美國將出手救援 (  ──  歇斯底里」當然是指美國沒來) 在台灣附近建立更強有力的區域安全夥伴關係之前,拜登至少應該重申模糊政策。 Independent, 2024-7-12: 賴清德於 2023 年就任黨魁並在 1 月份選舉中贏得總統寶座時曾承諾打擊腐敗台灣因貪腐調查拘留執政黨前副閣揆 Bloomberg, TIME, 2024-7-11: 創紀錄數量的共機飛越美國劃定的台海疆界,此舉正值新總統賴清德考慮出訪,可能包括在美國停留 Financial Times, 2024-7-10: 上任以來,賴清德一直將改善民防作為首要任務。專家警告稱,台灣對戰爭的準備仍然嚴重不足 National Interest, 2024-7-5: 賴清德說1624 年以來,台灣一直是一個國際實體; 民進黨尋求逃避歷史政府發行的教科書將台灣與中國歷史分開 。但The Struggle for Taiwan一書指從 1683 年到 1895 年,台灣實際上是中國(Chinese empire)的一部分1894-5後,成為日本帝國的部分,1943 年,美國同意日本戰敗後台灣將回歸中華民國  ◆ New York Times, 2024-7-3: 中国扣押台灣漁船,緊張局勢最新升級; Bonnie Glaser: 他們想表明台灣已經無法控制領空和領海,也傳訊號示警賴清德,他已經非常接近紅線,最好不要跨越紅線  日本 Nikkei Asia , 2024-7-2:  国 以近二年來最多的戰機施壓賴清德  Washington Post, 2024-7-1:國防部長:台灣領導及其美國支持者正在以「漸進」的方式追求與中的「分裂」; 習近平和他周圍的共產黨精英的所有聲音表明,北京無意與民進黨和解  Washington Examiner,  2024-7-2: 国 駐法大使: "政府有權隨時驅逐台灣政權..."...些不祥的言論似乎某種程度表達了習近平對賴清德的不滿  The Atlantic Council, 2024-6-27: 西式西裝的賴清德與軍綠色迷彩服的澤連斯基,都站在地緣政治攤牌的前線,生存都取決於國際軍事、政經支持,特別是美國的支持; 遙遠的俄烏戰改變了台灣人的風險認知, 烏克蘭人有足夠的勇氣、準備和意志,台灣人自問:“我們也是同樣的料嗎?” New York Times, 2024-6-27: 賴清德發誓要維護台灣的民主,遭到北京的譴責。北京發布了新規定,要求處決「頑固」台獨支持者。 有些人質疑華盛頓及本國政府是否不必要地激怒了北京 Asia Society, 2024-6-26: 與蔡英文謹慎和戰略乏味的措辭不同,賴清德就職演講更強調兩岸的差異,首先是政治差異   Washington Examiner, 2024-6-24: 賴清德的聲明令人震驚:中如果不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進行交流和對話,兩岸關係只會越來越疏遠 Wall Street Journal, 2024-6-23: 賴清德三月表示,目標要讓台灣成為「民主無人機供應鏈的亞洲中心」; 台灣擁有製造無人機的專業知識,現在是一個生產規模的問題 CNN, 2024-6-21: 毫不掩飾對總統賴清德的不滿,稱他是“分裂分子”,威脅要對「頑固」台獨分裂分子判處死刑  Bloomberg, 2024-6-21:国發布法律意見書 推動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以及與其他國家進行官方交往和軍事接觸可能導致有罪判決,從監禁到死刑。但 該意見書並未提及賴清德或蔡英文的名字


 


 
 


 

pic.: 本網站群"評論賴清德" 排名Yahoo 第1, 2025-2-12, 2024-11-28, 2024-11-2, 2024-9-25, 2024-8-26, 2024-8-8, 2024-7-22, 2024-7-1, 2024-6-15, 本網站群"評論 賴清德" 排名Yahoo 第2, 2024-6-8; "評論賴清德" 排名Yahoo 第1, 2024-4-9, 2024-3-22, 2024-1-1, 2023-12-17, 2023-11-22, 2023-10-25, 2023-9-28, 2023-9-18, 2023-9-1, 2023-8-28, 2023-8-24, 2023-8-19


 

 

 

 

 

From   "QUESTION"    to    "TEST"

 


pic.: No.1 "評論賴清德" on US Yahoo , 2025-2-14, 2024-11-28, 2024-9-17, 2024-8-26,  2024-7-23, 2024-7-9, 2024-7-1, 2024-6-15, 2023-12-31, 2023-12-17, 2023-11-22, 2023-10-25, 2023-9-28, 2023-9-18, 2023-9-1, 2023-8-28; No.2 at 2024-11-1, 2024-8-8
 


 msn.com/en-us/news/world/time-interview-with-taiwan-s-president-full-transcript/ar-BB1o9eF5?ocid=BingNewsSearch

 

BBC (2024-5-21): 受訪者希望賴清德不要過度強調『台獨務實工作者』,以免導致兩岸關係惡化。
 

 

 

 


pic.: "評論賴清德" 排名德國MetaGER.de 第1, 2024-8-26, 2024-8-14, 2024-8-8, 2024-7-22, 2024-7-8, 2024-7-1, 2024-6-15, 2024-6-7, 2024-6-1, 2024-5-20, 2024-5-8, 2024-5-2, 2024-4-10, 2024-3-22, 2024-1-1, 2023-12-18, 2023-11-23, 2023-10-25, 2023-9-18, 2023-9-1, 2023-8-29, 2023-8-19

 

 

 

 

 

 


pic.: "評論 賴清德" 排名US AOL 第1, 2025-2-14, 2024-11-2, 2024-9-25, 2024-9-17, 2024-7-23, 2024-7-9, 2024-6-15, 2024-4-10, 2024-3-22, 2024-1-1, 2023-12-18, 2023-11-22, 2023-10-25, 2023-10-13, 2023-9-27, 2023-9-18, 2023-9-1, 2023-8-21, 2023-8-8, 2023-8-4, 2023-7-30

 

 

 

 

台灣拳擊選手林郁婷   參賽奧運爭議

美國 TIME, 2024-8-2 包括關鍵意見領袖、哈利波特作家J.K. Rowling等人公開質疑並加倍反對具有XY 染色體的台灣運動員林郁婷等參賽奧運,賴清德的發言人稱,林「展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克服了在世界舞台上公平競爭的疑慮,你們的決心鼓舞了全國」。國家報紙《自由時報》批J.K. Rowling無法區分其中的差異,該專心寫小說去 msn.com/en-us/sports/boxing/jk-rowling-s-olympic-gender-insanity-offends-taiwan/ar-BB1r4sGS?ocid=BingNewsVerp Koh Ewe
英國 Independent , 2024-8-2 台灣總統府秘書長表示,林女士「因為自己的外表和過去的爭議判決而受到羞辱和言語欺凌,是錯誤的」 前總統蔡英文表示,林“面對挑戰時無所畏懼"。郁婷沒有接受睪固酮檢查,也不自認是跨性別或雙性人。 國際奧委會: 每個人都有權不受歧視從事體育運動國際拳擊協會譴責巴黎奧運會 對“資格不一致”的認定
美國 Washington Examiner, 2024-8-2 郁婷被診斷出性發育差異(DSD),這指一個人有XY 或XX染色體卻沒有對應的身體性徵。從 性染色體來看,林是生理上的男性,但很難知道在比賽中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與男變女跨性別運動員相同的優勢,因為她的睪固酮水平和生理發育詳細資訊尚未公開。國際拳擊協會表示: 郁婷未達到資格標準,並且被發現比其他女性運動員具有競爭優勢。 此事件再網路上引發巨大爭議,美國「拯救女性運動」表示,這關乎是否將男變女跨性別運動員納入女子運動的辯論washingtonexaminer.com/policy/healthcare/3108889/what-is-dsd-sex-genetics-olympic-boxing-controversy/   
Gabrielle M. Etzel

 

 

赴大陸旅遊    台灣發布警告

美國Fox News, 2024-6-27 中国誓言處決台獨 分子後,台灣發布赴大陸旅遊橙色警告(建議避免不必要的旅行) ; 台灣總統賴清德表示,中国「無權」追捕台灣人民
美國Bloomberg, 2024-6-28 海峽兩岸的旅遊一直難以恢復,去年前往大陸的台灣人比2019年下降了56%。新的緊張局勢不太可能促進此類交流。中国 抨擊台灣新總統賴清德是“台獨分子”
英國Reuters, 2024-6-29 中国告訴台灣人 可以「興高采烈」地來大陸
中国Global Times, 2024-6-28 民進黨對大陸旅遊警示  純屬「政治操弄」恐嚇民眾; 懲治「台獨」司法文件不是面向絕大多數台灣同胞,而是針對極少數頑固「台獨」分離主義分子犯罪。 

 

  New York Times, 2024-6-17:「疑美論」重新流行起來,尤其是認為不必要地與北京對抗的選民。「 賴清德520演講都是赤裸裸的台獨宣言」,中国專家說 “在台獨道路上越走越深遠,只會帶來更大的危險” Financial Times, 2024-6-16: 賴清德呼籲軍隊擺脫黨軍的傳統,軍隊根深蒂固的文化阻礙了更徹底的轉型,許多軍方高層仍然拒絕接受只關注台灣而不是大中華的身份,黃埔校友台灣會長表示民進黨對黃埔老兵“反感”,因為它試圖“去中國化”,否認抗日戰爭的貢獻 日本 Nikkei Asia, 2024-6-14: 中国不給賴清德任何蜜月期  美國 Voice of America, 2024-6-13: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專家:至少目前看來,北京的做法其實是依賴華盛頓來讓即將上任的賴清政府走上更溫和的道路 美國 TIME, 2024-6-13: 賴總統在專訪中回答時代雜誌  -  兩岸尊嚴和平等」是指  1.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  2.互利互惠  3. 增進兩岸人民的福祉,朝向和平、共同繁榮... 人民利益應該至上,這是民主運作的原則;因此,政黨應該將國家利益置於自身利益之上。 國內經濟 - 推動產業升級、經濟轉型;  發展三步1. 用技術應對全球智慧科技時代  2. 壯大航太事業(中低軌衛星和無人機),探索海洋   3. 助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美國 VOA, 2024-6-13: 台灣的未來,至少在未來四年,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島上新總統賴清德的行動   Nikkei Asia (Japan), 2024-6-10: 台灣最大的反對派政治家之一警告新任總統賴清德不要“挑釁”激怒中 Neue Zürcher Zeitung (Swiss), 2024-6-6: 賴清德想領導台灣走向獨立。澳洲專家認為中對台灣的攻擊也將導致南海衝突,以及北韓對南韓的攻擊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 2024-6-6:  賴清德表示將對中更強硬,以及北京對台強硬的立場, 所有跡像都表明,兩岸的緊張局勢將會加劇。 目前北京不想讓兩岸成為美國大選的焦點,但到 2025 年局勢可能會升級 Times of India, 2024-6-7: 向印度抗議莫迪總理發給賴清德X郵電 Newsweek, 2024-6-6: 北京可能會繼續向台灣施加壓力對賴清德進行測試  CNN, 2024-6-4: 賴清德表示:台灣藝人不是第一次被迫在中表明政治立場,我們應該理解並給予他們同理心。北京駁斥脅迫的說法,「這些都是真感情的自然表達」 Newsweek, 2024-6-4: 台灣總統賴清德和蔡英文都刻意避免徹底宣布獨立,而是將台灣描述為一個已經獨立的國家。華盛頓在中攻擊時是否會投入軍隊保衛台灣方面,一直保持著數十年來謹慎的模糊政策 Washington Examiner, 2024-6-4: 賴清德 5  20 上台後,過去八年來兩岸的冷淡關係   變得更加冷淡 Reuters, 2024-5-31: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對賴清德總統就職之後中在台灣附近的軍事活動表示擔憂 USNI News, 2024-5-31: 賴清德呼應蔡 英文,並補充說:「全台灣人民必須團結起來保衛我們的國家;各政黨都應該反對吞併保護主權;任何人都不應抱持放棄國家主權以換取政治權力的想法 Washington Examiner, 2024-5-31: 拜登沒有派出政府官員參加 賴清德的就職典禮,但派出了前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 前總統布希的副國務卿、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 Newsweek, 2024-5-31: Bonnie Glaser預計台灣周圍將出現更多軍演,旨在警告賴清德政府不要採取獨立行動 Washington Times, 2024-5-29:《聯劍2024A》軍演 是向台灣總統賴清德發出的戰略訊號,讓他知道,無論發生與否,他執政的每一天都將面臨入侵的威脅。習近平和中國共產黨押注這將對賴產生巨大的心理影響 ,也許他會在壓力下屈服,或者他會犯錯誤,給北京提供入侵台灣的藉口。 SUN (Malaysia), RT, 2024-6-1: 主張與中國正式分離的台獨強硬派賴清德發表了挑釁性的演講,北京正在表現出願意為台灣而戰,並在為不可避免的後果做準備

 

CSIS, ChinaPower Project , 2024-5-25: 專家認為,中軍演促進對台灣利益的效用正在減弱。CSIS 2023 年底調查發現, 較多台灣專家認為,中對 賴清德獲勝的最激烈反應是高度強制性的非軍事行動,而不是大規模的包圍台灣軍演
 

  CSIS - 官員和官方媒體對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提出了六種不同的批評
 
  1.  它歪曲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不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宣揚兩國論,並為中國貼上外國標籤;
  2.  尋求外部介入和乾預,支持台獨,使台灣成為西方的棋子;
  3.  企圖以民主為幌子,追求獨立,破壞和平穩定;
  4.  誇大並煽動中國的軍事威脅;
  5.  它使台灣輿論成為針對中國的武器;
  6.  不能準確反映台灣主流民意

 

CNBC, 2024-5-24: 賴清德可能會“變得更加大膽”,進一步背離蔡英文相對謹慎的立場,並依他台獨的本能行事  ◆ AFP, 2024-5-24: 北京警告台灣領導人賴清德正在將自治台灣島推向戰爭   New York Times, 2024-5-22: 中国對賴清德所說雙方「互不棣屬」對台灣民主的強調以及對中威脅的警告感到憤怒,並指責賴推動正式台獨  ── 中国宣布「懲罰」之圍台軍演  ◆ Financial Times, 2024-5-22: 賴清德關於主權的語言已經偏離了他更為謹慎的前任所走的道路 Washington Post, 2024-5-20: 台灣新總統賴清德宣誓就職,民進黨已將台灣民主轉變為抵禦中侵略的堡壘,普遍認為,與蔡英文相比,賴清德的政策可能更具挑釁性。華盛頓已就賴就職演說內容與台北進行了非正式磋商,就像前任一樣 New York Times, 2024-5-20: 國際環境讓賴清德陷入比 2016 年的蔡英文更加困難的境地, 透過實力實現和平將成為他的立場,許多台灣民眾希望與北京保持穩定的關係,專注於解決經濟和社會弊病但習近平不太可能接受賴的談判條件

 

 


 

       
pic.: "評論賴清德" 排名Lycos 第1, 2024-11-1, 2024-9-25, 2024-8-14, 2024-7-22, 2023-9-1, 2023-8-24, 2023-8-4
 

 

 本網頁資料來源

 


 

       
pic.: "評論賴清德" 排名SearchEncrypt 第1, 2024-11-1, 2024-9-25, 2024-7-22, 2023-8-25, 2023-8-4
 

 

 

 

 

 

pic.: "評論 賴清德" 排名US Yahoo 第1, 2024-11-2, 2024-8-26, 2024-7-23, 2024-7-7, 2024-6-30, 2024-6-15, 2024-4-10, 2024-3-22, 2024-1-1, 2023-12-25, 2023-12-18, 2023-11-23, 2023-10-25, 2023-10-13, 2023-10-3, 2023-9-28, 2023-9-1, 2023-8-21,  2023-8-8, 2023-7-30

 

 

 

 

賴清德的就職演說

L.A. Times, 2024-5-20
yahoo.com/news/taiwans-president-calls-peace-amid-145319105.html
台灣新總統在與中關係脆弱之際呼籲和平 ,可能會讓一些外國政府放心他不會追求台獨,但這對安撫中沒有什麼作用。  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很大程度表明他計劃繼續蔡英文的政策,試圖塑造實用主義和可預測性的形象
BBC, 2024-5-21
yahoo.com/news/stop-threatening-taiwan-president-william-060149657.html
警告說,台灣新領導人「必須認真」考慮和平發展還是對抗。64 歲的新總統將嚴格遵循前任總統的公式; 如何與北京打交道將是決定他總統任期的最大問題
Reuters, 2024-5-21
yahoo.com/news/chinas-foreign-minister-calls-taiwans-102611047.html
外交部長稱台灣新總統“可恥”、背叛國家、背叛祖先的醜惡行徑令人不齒。”賴清德和他的前任蔡英文一樣,表示只有台灣人民才能決定他們的未來,拒絕北京的主權主張。
CNN, 2024-5-20 表示,「台獨是死路一條。無論打著什麼幌子、什麼旗號」; 民進黨拒絕認可所謂“92共識”─ 兩岸同屬一中,但可有不同的解釋;  北京認為這種默契是對話的先決條件。隨著賴清德就任,兩岸官方溝通不太可能恢復
Politico, AP, 2024-5-20
yahoo.com/news/lai-ching-te-inaugurated-taiwan-024228911.html
賴清德早期更像是煽動者。 2017年,他稱自己是“台獨務實工作者”,招致北京的譴責。此後他的立場軟化了,現在支持維持台海現狀以及與北京進行談判的可能。
Next Shark, 2024-5-21 台灣新總統告訴中停止威脅,“面對台北存在的現實”

more

Reuters, 2024-5-20: 賴清德面臨的是憤怒且高度懷疑的中(認為他是“分裂主義者”),以及脾氣暴躁的議會,反對派正緊鑼密鼓地挑戰他。前日立委們就議會改革互相拳打腳踢、尖叫。週二可能會發生更多戰鬥   Washington Examiner, 2024-5-20: 賴清德是深綠派、比拜登更自由( liberal ) 賴已表現出「願意向北京發出務實的信號,這實際上是蔡英文做法的延續」,基本邏輯非常相似  ◆ Economist, 2024-5-16:  台灣新總統賴清德面臨中加劇的脅迫;對日本、台灣和菲律賓的強勢行為可能有引爆衝突之風險   Reuters, 2024-5-16: 即將上任的 賴清德總統面臨憤怒的中和分裂的立法院 Economist, 2024-5-16: 即將上任的總統賴清德將面臨新挑戰    ──   如果你想讓世界幫助你對抗強勢的鄰國,你自己必須先猛烈反擊   Yahoo, Bloomberg, 2024-5-15: 北京制裁五政論名嘴,並推出懲罰「台獨分子」的法律,向賴清德施壓 說賴 必須在和平和「挑釁對抗的邪惡道路之間作出選擇」 War On The Rocks, 2024-5-15: 澤倫斯基成為烏克蘭抵抗運動的有力象徵; 美國曾試圖說服他搬到西部,可受到更好的保護, 但他拒絕  ──  「我需要彈藥,而不是搭便車」;  台灣領導也需要毅力來應對可能遭受的攻擊 The Hill, 2024-5-15: 白宮將派遣一個非官方代表團參加賴清德總統的就職典禮。此舉肯定會讓中感到不安,但在兩國試圖穩定關係之際,不太可能引起北京的過度反應 Brookings, 2024-5-14: 賴清德並不是專注台獨的狂熱分子,他希望連任故幾乎肯定要轉向政治光譜的中心,賴首要任務是改善新一代的生活條件和前景,支持科技產業取得進展,另一個關鍵問題是中可能加大軍事壓力,他需要謹慎而巧妙地執政 Foreign Policy, 2024-5-12: 賴清德將台灣的成功定義為總統訪問白宮。這是一個挑戰  ──  拜登政府立即要求賴清德解釋,因為美國明確表示,這不是兩國關係的運作方式。賴願意碰碰運氣。即將就職之際,他面臨嚴重分裂、動盪不穩(volatile)的民意以及較少數席位的立法院 Reuters, 2024-5-8: 台灣稱其軍隊已準備好應對中国在新總統賴清德就職典禮前後的行動 Reuters, 2024-5-6:  蕭美琴和賴清德 - 承諾繼續蔡英文總統的國防自給自足和現代化計劃 ; 蕭演講的聽眾中有川普駐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大使James Gilmore; 他表示,美國盟友正在「故意對川普注入恐懼」 SCMP, 2024-5-9: 賴清德引述岸田文雄「台灣安全是全球問題」和安倍「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等言論,遭到中國大陸猛烈抨擊討好日本、背叛台灣的邏輯   Reuters, 2024-4-27: 賴清德表示只有台灣人民才能決定他們的未來 Reuters, 2024-4-25: 賴清德多次提出與中對話,但遭到拒絕。北京一再表示,只有承認台海兩岸都是「一個中國」的部分,談判才能進行,這得到國民黨的支持,但遭到賴清德和蔡英文的拒絕。賴清德表示新的國家安全團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新國防部長表示首要目標是讓海峽對岸的計算複雜化,使可能的行動儘量延遲   NHK, 2024-4-25: 國安與外交團隊首長的任命顯示賴清德將維持即將卸任政府的對美和對中外交政策 Lowy Institute, 2024-4-24: 儘管北京一再呼籲美國停止軍售,但沒有跡象顯示如此,特別是在主張與美國建立更密切關係的賴清德執政期間。除非賴清德放棄追求台獨,否則灰色地帶戰略的軌跡預計將繼續升級  AFP, 2024-4-23: 台灣即將上任的總統賴清德表示,美國數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計畫將加強威懾; 近年來,中国加大了對台軍事和政治壓力,幾乎每天都派遣戰機和海軍艦艇出現台灣四周  Economist, 2024-4-18: 中国正在與台灣下任領導人對話,但不是直接對話... 會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後,馬英九臉書發文稱,習近平「向我們伸出了橄欖枝」,希望台灣準總統賴清德能「人民優先,務實應對」 SCMP, 2024-4-19: 賴清德上任後可能採取「低調」和「溫和」的兩岸政策,不太可能很快宣布「法理台獨」。但從長遠來看,可能帶來與大陸經濟脫鉤等「高」風險,甚至「引發海峽重大意外事件」的「極高」風險 Wall Street Journal, 2024-4-15: 白宮擔心賴清德更可能以極端言論激怒北京,拜登政府希望看到台灣政策的連續性,賴清德新任命幾乎與前任相同的國安團隊有助讓白宮放心,對北京的態度不太可能大幅改變; 軍方可能加速非對稱能力方面的支出,這是華盛頓許多人所呼籲的 New York Times, 2024-4-10: 中国「當前的重點是推動賴賴清德政府對兩岸關係更寬鬆的政治立場」。 北京拒絕賴清德的對話建議,但向馬英九示好,因他們接受北京要求的關係框架 Chicago Tribune, 2024-4-2: 賴清德誓言要維護台灣事實上的獨立於中國,並進一步與其他民主國家結盟。習近平告訴拜登,台灣仍然是“不可逾越的第一條紅線”,並強調北京不會容忍台獨勢力的分裂活動以及“外部縱容和支持” Taipei Times, 2024-4-12: 賴清德接見the Project 2049 Institute代表團時表示,台灣將努力成為一股“向善的力量”(force for good) SCMP , 2024-4-4: 台灣7.4地震造成的傷亡相對較小,但強度足以引起國際關注 ,是賴清德領導能力的考驗。然而, 與中國大陸的關係預計仍將是他的主要挑戰,北京預計將加大軍事和外交壓力 New York Times , 2024-3-31: 賴清德先生表示,台灣的地位不會發生重大變化,他希望與中国進行對話。但他的政黨拒絕北京的正式談判條件,尤其是「一個中國」,即使雙方對「一中」的含義存在分歧。民進黨稱這是中国對台灣主權主張的言論陷阱

 

 

 


pic.: 本網站群"評論賴清德" 排名徳國Ecosia 第1, 2024-11-29, 2024-11-2, 2024-9-25, 2024-9-17, 2024-8-26, 2024-8-8, 2024-7-22, 2024-7-9, 2024-7-1, 2024-6-15, 2024-6-8, 2024-5-1, 2024-4-10, 2024-3-22, 2024-1-1, 2023-12-18, 2023-11-23, 2023-10-25, 2023-10-13, 2023-9-27, 2023-9-18, 2023-9-1, 2023-8-29, 2023-8-19, 2023-8-8, 2023-8-5, 2023-7-27


 

 

Reuters , 2024-4-1:  由於賴賴清德拒絕接受北京關於台灣是「一個中國」一部分的立場,中国將對民進黨候選人的支持描述為對戰爭的投票。賴一直堅稱並不尋求改變現狀,即台灣享有事實上的獨立,但官方外交承認非常有限  ◆ New York Times , 2024-3-24: 中国領導人深感討厭的政客  ──   賴清德就職演說中的任何和解信息都不太可能改變中国的戰略:灰色地帶行動都將更加激烈。更大規模、威脅性的軍事行動是可能的,特別 在賴清德就職後 The Hill,  2024-3-19:  賴清德贏得了前所未有的第三個四年任期總統,北京可能已經得出結論,與台灣「和平」統一的前景已經耗盡,現在有必要使用武力實現其目標 Newsweek,  2024-3-16: 擔心賴清德宣布獨立而引發戰爭的擔憂都是多餘的。他缺乏這樣做的意願和能力。競選過程中,他一再表示放棄正式獨立,並承諾維持現狀。在台灣的政治體制中,總統也缺乏宣布獨立的權力。民調顯示,只有 4.5% 的台灣民眾支持立即宣布獨立 Bloomberg,  2024-3-7:   賴清德在台灣總統選舉中獲勝,北京也遭受了挫折,共產黨領導層譴責賴清德是尋求正式獨立的「麻煩製造者」。 East Asia Forum,  2024-3-9: 住在印度達蘭薩拉的達賴喇嘛寫信給賴清德表示祝賀。他也祝福賴清德成功地「實現台灣人民的希望和願望」。蔡英文回信感謝達賴喇嘛。 Daily Express,  2024-3-8: 隨著台灣下一任賴清德總統的就職日期臨近,中對台灣的敵意變得更加敵視,採取更強硬的措辭。中賴清德為台獨的煽動者 Deutsche Welle,  2024-3-6: 北京稱賴清德為“危險的分裂分子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2024-3-5: 北京正在加大對台灣新當選總統賴清德的壓力。然而,北京並沒有依靠常規軍事或經濟壓力,而是採用了多方面的脅迫手段來表達對選舉結果的不滿; 中国改變與台灣現狀的努力可能會導致無意的衝突 賴清德可能會在五月上任後偏離現任台灣總統蔡英文的外交和兩岸政策,從而暗示進一步轉向獨立。 Reuters,  2024-3-5 賴清德贏得台灣總統選舉後,中國共產黨第四號領導人王滬寧在高級別台灣政策會議上表示,中將「堅決打擊」台灣獨立的努力。往年年會上的發言只是宣誓「堅決反對」台獨 The Hill,  2024-3-5 賴清德當選為下一屆總統,民進黨的綱領堅稱台灣已經獨立於中國。 New York Times,  2024-2-22: 「我們面臨著快速變化的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以及來自中国的巨大壓力以及外交、軍事和經濟脅迫,」賴清德對Mike Gallagher等議員們說台灣將繼續加強軍事力量,“但我們也希望美國和志同道合的國家也能繼續支持台灣"。中国 不是蔡英文的朋友,但它似乎對賴更加敵對,中国 已經表示與新總統談判的空間很小  ◆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2024-2-9: 台灣政治悄悄發生的重要轉變將對兩岸關係產生重大影響; 懸浮( hung )議會將增加民進黨執政的難度,也將嚴重考驗新總統的政治技巧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24-2-8: CFR 的 Sacks:在賴的總統任期內,蔡英文的政策可能會延續,包括進一步增加國防預算和發展國內國防工業 賴清德在2024 年勝利演講中呼籲與中國重新開啟對話以“取代對抗”,並承諾維持“兩岸現狀” The Dartmouth,  2024-2-9: 迄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賴清德勝選的反應相對克制, 隨著暴力統一的可能性即將出現,以及台灣在貿易和民主化方面日益增強的全球影響力,北約成員國必須共同努力保護台灣的自治。我們絕不能將中視為僅靠軟實力(即制裁)就能輕易施壓的次要大國 SCMP, 2024-1-28: 川普(的不可預測性和「美國優先」)可能是賴清德面臨的最嚴峻挑戰 Semafor, 2024-1-26: Lev Nachman : 北京可能會選擇在賴清德 5 月 20 日就職典禮臨近時採取下一步行動 Semafor, 2024-1-24: 根據Foreign Policy, 執政黨缺乏主張不對稱戰爭和「豪豬戰略」的軍事指揮官, 國安官員歷來呼籲以重型坦克、潛艇和戰機加強防禦,「華盛頓認為台灣不需要這些」; 準總統賴清德還必須讓關心生計而 非備戰的年輕人相信,入侵威脅真實存在,而他們將是第一道防線  National Interest, 2024-1-24: 川普執政,華盛頓犧牲台灣與中達成有利於美國經濟的協議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台灣的不幸命運是,它永遠容易遭到美國的背叛。這種危險可能正在增加。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2024-1-24: 2024台灣大選結果顯示,大多數選民支持民進黨以外的政黨,這表明民眾對探索兩岸關係的不同方式持廣泛開放態度。

 

 

 

Local News 台灣新聞

 

◆  聯合報 2025-3-17: 賴清德定義對岸為「境外敵對勢力」,除反制大陸《反分裂國家法》、攪和可能登場的「川習會」外,販賣芒果乾為大罷免添柴火,就算把台灣內外均拖入準戰爭狀態亦在所不惜。  中時 , 2025-3-15: 陳長文: 賴總統違憲 - 大法官釋字第445號(1998年)與第644號(2008年)指出,「禁止共產主義或分裂國土」集會結社違憲。北高行108年訴字第1948號判決(雖被最高行政法院廢棄)言:「面對統戰,應更民主、更開放。」《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2條定義「大陸地區」為「台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賴卻屢稱對岸為「中國」,無視憲法「一中」◆  聯合報 2025-2-24: 賴清德是外交盲流,學舌蔡英文講「民主同盟」,其實自己也不信。說穿了,他真的被川普嚇壞,在尚未從菜單除名前,寧可站邊美俄出賣烏克蘭

◆  聯合報 2025-2-23: 司法變成政治打手,過去一直是不能說的秘密,當民進黨自家人也質疑「司法不公、政治迫害」,戳破賴總統的心機,說明民進黨標榜的司法改革如同一場騙局。
◆  聯合報 2025-2-23:清德政府就是一個「鬥雞部」,但它專鬥在野、專砍人民和弱勢
◆  聯合報 2025-2-23: 清德政府從不想朝野和解 ─ 賴總統在2024總統大選期間批評國民黨親中的發言,被解讀成「為大罷免加溫」◆  聯合報 2025-2-10: 賴清德政治性格剛愎,不承認少數總統;一邊喊團結和諧,一邊放縱綠營推動大罷免。賴清德該做的是朝野對話,而非院際協調
◆  聯合報,  2025-2-8: 清德建銘和戰雙簧,已預告朝野惡鬥路線。大罷免目的就是翻轉朝野的席次優勢 ◆  聯合報,    2025-1-19:  賴總統最大動作,就是成立氣候變遷、健康台灣和社會防衛韌性三大委員會,卻不能形成社會共識和政策改變,只淪為政治秀; 賴清德在當選夜裡誓言要以團結為先,承諾已成泡影  ◆  聯合報,    2025-1-12: 賴清德總統上任以來,台灣持續陷入政治衝突與司法鬥爭的泥淖。賴政府耽溺內鬥,單押美國,懵然未覺全球風險籠罩 ◆  Yahoo, 2025-1-10: 賴清德探視獨居長者,呼籲多陪伴長輩 ◆  中時, 2025-1-9: 賴清德稱,民進黨對各地公民團體「自主發起」的罷免行動給予尊重。◆  聯合報,    2025-1-2: 賴清德新年談話兩個詞一直在文稿中閃現,民主說了26次,台灣近50次。以至於,整篇文告的其他內容都被這兩個詞奪了魂,...決心將民主的牛皮硬吹到底。問題是,已披上綠色恐怖響亮稱號的民主牛皮,還能吹多久?
udn.com/news/story/11091/8464134?from=udn-catehotnews_ch2

 

柯文哲起訴  ♦  檢察官求刑 28.5 年

◆  聯合報,    2024-12-27
賴總統連大法官都當作鷹犬使喚,北檢還能有多高尚?十萬字起訴書不只是柯文哲的罪狀,更是北檢扮演政治鷹犬最有力證明。
◆  聯合報,    2024-12-28 檢方未能一刀畢命地揪出柯文哲的收賄金流,偵辦過程又對特定綠媒不斷洩密,用來炒作帶風向經輿論一再批評,北檢仍照洩不誤,若非已不在乎司法公信,就是奉承政治高層授意,也讓北檢的公信大受損傷。
◆  聯合報,    2024-12-27 要證明柯文哲清白恐已徒然,維持民眾黨之不墜才是重點
◆  中時, 2024-12-26 總計不法所得金額高達9371萬餘元,但仍缺具體金流及交付現金的時間地點。京華城案是否涉及圖利等不法,部分人士有不同看法,有法律認定的灰色地帶;政治獻金部分更可能是現有法令規範不足,也是所有從政者的冰山一角
◆  中時, 2024-12-26 求愈重的刑責,罪行與證據相對也應該更明確,否則一定會落得外界「押人取供」、「政治追殺」的口實,偏偏起訴書似乎並無令柯「一槍斃命」的指證,因此引發外界的諸多質疑。chinatimes.com/opinion/20241226004376-262101?chdtv
◆  聯合報,    2024-12-26 「得青年、得天下」,柯文哲流失的年輕選票未來有兩種可能流向:一是消極不投票;二是回流民進黨

 

 聯合報, 2024-12-24:  立法院通過憲訴法、選罷法和財劃法修法,綠營一片崩潰。賴清德總統更說,「民主的紛爭,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人民雖選賴清擔任總統,同樣選出國民黨為國會最大黨,何是「小」或「大」?udn.com/news/story/7338/8444790?from=udn-catehotnews_ch2    中時 , 2024-12-7: 美國共和黨前亞太區主席方恩格: 賴總統此行並沒有什麼「突破」  聯合報, 2024-12-7: 賴清德出訪謹小慎微  聯合報, 2024-12-7: 學者:賴總統過境美國表現中規中矩  聯合報, 2024-11-29: 川普貿易戰腥風血雨,「唯美獨尊」,棄盟國如敝屣,賴清德政府勿心存僥倖  ;如果台積電先進製程也要被迫在美國製造,或者只能眼睜睜任由美方予取予求  聯合報, 2024-11-28:  民進黨德不配位,賴政府貪腐、卡位、欺壓善良肆無忌憚udn.com/news/story/7338/8389659?from=udn-catehotnews_ch2  聯合報, 2024-11-28: 賴清德出訪,解放軍舞劍,川普靠譜嗎?據川普的交易原則,中國大陸似乎只要肯交150%到200%的額外關稅,就可以「進入」台灣  聯合報, 2024-11-26:賴清德的聲望直直落,霸凌案及諸多施政均顯示民進黨的沉淪無下限,國民黨若只當絆馬索,攔不住民進黨亂政

 聯合報, 2024-11-8: 賴清德這波用人,充滿獎私與酬庸氣味,已到了不問專業及破壞制度的地步。如此徇私、不畏清議的用人,充斥外行領導內行的錯亂,已埋下損害賴政府威信與清廉的導火線

 

川普重返白宮  台灣安全挑戰嚴峻

 聯合報, 2024-11-7 賴清德總統昨天下午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國安外交團隊認為,美國「制中友台」的力道不會因為政權更迭有所改變。
 中時 , 2024-11-6 川普重返白宮 台灣安全挑戰嚴峻
 聯合報, 2024-11-7 賴政府必須調整戰略
 聯合報, 2024-11-7 看經濟影響 藍委:對台衝擊府方太樂觀; 川普「台灣交保護費、軍費增加到GDP百分之十」等說法,我政府應重視評估

 

 中時 , 2024-11-2: 賴清德總統的「中華民國論述」,除了在黨內沒有太大異議,在其他層面並未產生正面效果。問題在於,「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主權及於台澎金馬、與中國互不隸屬」,這些表述明顯與《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扞格,是違憲的政治綱領。chinatimes.com/opinion/20241102002987-262101?chdtv   聯合報, 2024-10-28: 憲法法庭竟能如此掏空立法院監督職權,把國會打成無牙老虎,雙少數總統,都可以成為超級大總統,大權獨攬有權無責,連靠勢官員都可以藐視國會udn.com/news/story/7338/8319942?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_v2  聯合報, 2024-10-17: 觀察賴總統的國慶系列談話,表面忽中忽台、似統卻獨,實際卻是用「中華民國祖國論」強化互不隸屬的「兩國論」基調,但中共是兩手策略的鼻祖,當然一目瞭然 udn.com/news/story/11091/8298398?from=udn_ch2cate6643sub11091_pulldownmenu_v2  聯合報, 2024-10-16: 布林肯要求中共勿拿賴清德演說當成軍事挑釁藉口;共軍演習一次次縮小包圍封鎖圈,實不容輕率或輕蔑以對。 賴清德的善變和暴衝,不斷出言挑釁,卻想擺拍穩定人心

 中時 , 2024-10-12: 賴清德在國慶日表態接受並捍衛中華民國,黨內卻未見挑戰聲浪,甚至連基本教義派也僅有零星炮火...民進黨顯然已軟性凍結《台獨黨綱》chinatimes.com/opinion/20241012002920-262101?chdtv  聯合報, 2024-10-11: 賴清德的底氣,大概是以為美國挺台不輸挺以。但對照台美民調:台海若開戰,別幻想美國天降神兵udn.com/news/story/7338/8284156?from=udn-catehotnews_ch2  聯合報, 2024-10-12: 賴總統的國慶演說民生、經濟和其他領域則輕描淡寫,草草帶過

 

 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所所長蘇紫雲表示,若中共對台灣禁運或封鎖,美國最快可在45分鐘內馳援台灣
Yahoo News, 2024-10-11 前立委郭正亮:  海軍司令唐華在Economist說中國大陸隨時可以封鎖台灣,意思就是我們對反封鎖沒有準備,不要挑釁對方,不要讓對方找到理由,這是不是在講賴清德?質疑「蘇紫雲要不要解釋一下?」tw.news.yahoo.com/蘇紫雲稱-美軍45分鐘馳援台灣-海軍司令1句話打臉-中共可隨時封鎖-023200494.html
, 2024-10-11 前立委&迄今任三軍大學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榮譽講座 若中共禁運或封鎖,美國會召開國安會議 brief  youtube.com/watch?v=cMmXAXeG9ys
, 2024-10-11 主持人盧秀芳提到,美國海軍第7艦隊在24至48小時可抵達台灣周邊,退將帥化民質疑那為何美國要台灣撐90天,問題是民進黨政府撐得了90天嗎?
本網站 評論 Oct. 2024 美國「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 進行的"Should China invade, Americans support ... ?"系列調查(2024-10-8)發現,僅37%美國人願意美國海軍打破中對台灣的封鎖
美國The Hill  (2023-9-7): 美國決策者並沒有忽視民意,反而是對民意調查非常敏感。
根據美國 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 2024-10-11:  在民進黨和美國某些外交機構的鼓舞下,台灣人存在著一種普遍的假設,即若中共動武,美國毫無疑問將進行干預
全文:  美國救援

 

 中時 , 2024-10-10: 賴總統的兩岸論述仍無法處理兩岸問題,未來必要表述「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是中國」,兩岸都是中國人,站在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基礎上,才有展開兩岸政治對話的可能chinatimes.com/opinion/20241010004061-262101?chdtv  中時 , 2024-10-11: 從520演說到國慶談話,賴清德身段變軟不言可喻,但重點不在賴是否變了,而是美國態度,這才是關鍵; 換言之,阻賴過境美國,促成小英先訪歐,...很可能都是警示  中時 , 2024-10-8:有識者無不憂慮台海是否已難逃終局之戰。 只是,每當外界有所質疑,無論出發點再善意,都只會換來紅帽一頂chinatimes.com/opinion/20241008005358-262101?chdtv  聯合報, 2024-10-8:共軍機艦包圍台灣快速升級,賴總統缺乏對策,他所倚恃的「國際同盟」也未伸援手。美方正將軍力陸續從琉球撤向關島,退到第二島鏈。

 聯合報, 2024-10-7: 賴清德總統多次提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民調發現,五成四民眾認為此論述對兩岸關係影響弊多於利,二成一覺得利多於弊,逾五成民眾擔心ECFA擴大限制或終止比率增加udn.com/news/story/8625/8275388?from=udn_ch2cate6638sub8625_pulldownmenu_v2  聯合報, 2024-10-7: 執政黨大力強調美國信任賴清德的論調,從最新民調來看,支持親美的民眾也不過兩成,超過六成的民眾依然認為,在美中台三邊關係中,台灣應該維持等距發展  中時 , 2024-10-6: 黨政幕僚解讀賴總統國慶晚會演說,意在打破「國共內戰舊史觀」,結果不但重現「正朔之爭」,與當年「漢賊不兩立」有異曲同工之趣,更顛覆老台獨派的「獨立建國論」、「正名制憲論」,讓兩岸關係重新回到「中華」這頂冠冕下進行制度之爭  聯合報, 2024-10-7: 賴總統不愛唱國歌也就罷了...有人認為,他就是不想唱國歌,因為不認同中華民國。  聯合報, 2024-10-7: 台灣專家:台軍訓練不足  一線部隊缺人  聯合報, 2024-10-7: 今年有成千上萬面國旗,有全場合唱國歌國旗歌,以及禮敬「中華民國」的愛國心。真正讓總統「不安」的,其實是這些與他格格不入的國家符號和人心。  聯合報, 2024-10-5: 今年四月習近平表示只要兩岸都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任何事情都可以坐下來談,賴清德並沒有回應這份善意  中時 , 2024-10-5:賴清德對《中華民國憲法》去中化茲事體大,國際社會確實存在「疑賴論」,民進黨不應再拿「挺台」等於「信賴」偷換概念  聯合報, 2024-10-4: 賴清德若不能體認國家和平之重要,國際社會又都把台灣視為「下一個烏克蘭」 ,任何面向世界的招徠計畫都難以成事,遑論亞洲資產中心
 聯合報, 2024-10-3: 賴清德不肯面對「少數總統」和「少數國會」的事實,一味蠻幹。戰國會、戰民意,則是下下策!  聯合報, 2024-10-2: 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充斥肉桶政治的分贓腥味,賴清德政府卻一手邀請喝「溫暖咖啡」配「和解飯」,另一手又祭出「包裹恐嚇」手段,揚言漲電價、軍公教不加薪  聯合報, 2024-10-2: 賴清德總統得從安倍大夢裡清醒(台派人士認為安倍路線是台灣國安保障),想想沒有日本大哥拱火撐場,要如何維持不惜一戰的氣勢  聯合報, 2024-10-1: 賴總統要培養「民兵」四十萬,不能填補國防人力黑洞  中時 , 2024-10-1: 總統府、國防部以及國防部長顧立雄都沒有說清楚,三方面都欠缺直面事實的勇氣,不敢讓實情完整而正確地公諸於世  聯合報, 2024-9-30: 傳賴總統對新晉將官發飆,大罵「我是三軍統帥,看到我為何不站好?」還改了將官升遷程序,未來將官晉升要召見當事人、甚至確認籍貫出身等威權做法;對顧立雄乃至整個英朝的國安官員(諸多須沿用蔡英文班底)立威,被洗臉最嚴重的,也是顧立雄。
udn.com/news/story/11091/8259937?from=udn_ch2cate6643sub11091_pulldownmenu_v2  
udn.com/news/story/11091/8260379?from=udn_ch2cate6643sub11091_pulldownmenu_v2
 中時 , 2024-9-30: 賴總統發怒、國防部成了代罪羔羊!國防部澄清無非想平息風波,一些退將直言國防部「沒骨頭」  聯合報, 2024-9-27:對內,賴清德先發制人,對藍白全面開戰,也威懾黨內外潛在對手。對外,賴清德從新兩國論、二七五八決議不涉台、絕不簽署和平協議,到備戰以避戰, 清德兵法能否克敵制勝,仍待檢驗。我們,務必把安全帶扣到底  中時 , 2024-9-27: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薩克斯(David Sacks)暗示美國人壓根不認為台灣會「救自己」,卻事事想靠美國。賴政府要40萬民力「可恃」不過是「尾巴搖狗」,自我安慰  中時 , 2024-9-25: 賴清德越過行政院長直接指揮內閣成員,雖然這是人盡皆知的「祕密」,然而,一旦曝光還是會讓賴清德遭到非議,指責他架空行政權、破壞憲政體制  聯合報, 2024-9-22: 賴清德用人唯親已不是祕密,獨斷獨行的用人哲學,未意識到黨內的不安氛圍已蔓延udn.com/news/story/6656/8242887  聯合報, 2024-9-22: 朱立倫昨天表示,賴清德從頭到尾都是賴清德,充滿鬥性  聯合報, 2024-9-14:  賴清德揭穿共產主義要併吞台灣的騙局,但中共要統一從來不是騙局,而是明白的任務    中時 , 2024-9-15: 賴清德就職後,面對網軍號召肉搜支持國會改革的在野立委小孩個資,他不反對,還意有所指讚揚,藝人林依晨只是講了一句「我是成都人」,也引來網路霸凌 中時 , 2024-9-14:  蔡英文網軍手段之惡質,後果之嚴重,相信曾深受網軍攻擊所苦的賴清德不會不曉得。曾拜託蔡總統停止網軍攻擊的賴清德,當上總統後,顯然選擇了食髓知味、變本加厲,確定成為新一代的魔戒繼承人   中國時報,  2024-9-15: 賴清德不僅要對兩岸交流趕盡殺絕、灌輸抗中意識「洗滌人心」,甚至刀刃向內,瞄準曾與大陸有牽連的黨內要角。如鄭文燦有人認為接任海基會董事長後,在兩岸政商界如魚得水,才引起忌憚chinatimes.com/opinion/20240915002950-262101?chdtv  聯合報, 2024-9-15: 政府明年大內宣經費暴漲六成五,高達十五億,拿人民的錢洗人民的腦udn.com/news/story/7338/8228957?from=udn-catehotnews_ch2  中國時報,  2024-9-14: 蔡英文至少還遵守《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關係,賴清德在邁向台獨的路上一點都不掩飾,同時挑釁中國大陸,擺出不惜一戰的姿態   中國時報,  2024-9-13:偏執的賴清德總統事實上已走上台獨不歸路,無視負面效應紛紛浮上檯面; 專家任雪麗在研討會中表示,地緣政治的因素壓過保衛台灣的其他理由,並將台灣置於2個霸權國家的衝突間,「台灣只能淪為一枚棋子,失去自主性」  聯合報, 2024-9-11:賴清德總統宣示肅貪,表面上看似不分政黨,有問題就辦,實際卻非如此...用肅貪之名對在野黨進行攻擊抹黑,挑撥社會仇視,或許能收一時漁利。但一旦被識破,司法公信崩毀,社會公序良俗葬送,便是全民皆輸之局
 聯合報, 2024-9-10:賴清德一百多天的表現,除了強勢用政治手段將「國會改革法案」卡關,又表現了什麼改革意志?解決了什麼問題和積弊?人們看不到!
  中國時報,  2024-9-10: 檢方對綠媒一再爆料偵查內容,「餵食媒體」的政治操作,已讓執政黨難逃「黨檢媒一體」的指控。  中國時報,  2024-9-9:清德政府挑戰2758號決議是枚空包彈,只是為了滿足台獨意識形態,卻造成兩岸仇恨值飆升,台海的安全形勢更趨惡化  聯合報, 2024-9-7: 賴清德一手司法,一手側翼...,效法習近平打貪殲滅政敵的賴清德,竟連威權國民黨不如,把柯文哲收進土城,不待定讞,就急著藉司法剿滅民眾黨udn.com/news/story/11091/8213271?from=udn-catehotnews_ch2  聯合報, 2024-9-8: 賴清德總統宣示的掃貪大刀輕劃自己人卻重砍在野黨主席時,即已清楚告訴民眾黨,未來除了在野合作力抗綠色新黨國外,再無他途可走。柯文哲知道「他要對抗的就是賴清德」,但八席立委也都有決心對抗綠色新黨國嗎?udn.com/news/story/7338/8213738?from=udn-catehotnews_ch2  聯合報, 2024-9-7: 賴清德總統吹響「肅貪」號角,鄭文燦涉貪,七年僅辦了一個小案。柯文哲短短半年就被羅織了六、七個案件,辦案力道也大不相同。檢調若不審慎行事,賴清德的「肅貪」也會留下政治辦案的口實  聯合報, 2024-9-7:難道林右昌是賴清德政府辦弊案的「天花板」,檢方怎不用辦柯文哲的態度,來搜索偵辦林右昌?
  中國時報,  2024-9-8: 檢廉粗糙辦案疲勞偵訊及不斷透過綠媒放出不利柯文哲的消息,明顯洩露出背後有一隻看不見的政治黑手。和超思雞蛋、高端疫苗等諸多弊案的輕輕放過一對照,難怪小草們堅信這不過是一場政治追殺    聯合報, 2024-9-4: 民進黨跟北檢如此水乳交融,難道就是賴清德總統要推動的司法改革? ◆  中國時報,  2024-8-27: 賴清德總統上任滿百日,看不到賴標榜的清廉執政  聯合報, 2024-8-25: 賴清德總統執政將滿百日,應謹守權力分立原則、相互監督制衡以保障民主根基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權,突然變成「二打一」,放眼民主先進國家的憲政發展史實屬罕見   中國時報,  2024-8-23: 民進黨失去國會多數,關鍵就是不受制衡的傲慢...總的來說,賴清德鐵血打貪將有助政權維穩。未來對內,須以對話取代對立;對外,應調整親美抗中政策  中國時報,  2024-8-12: 賴清德汙名化宗教交流, 且對所有兩岸民間交流警告。意即,只要大陸主動邀請,承擔食宿接待,都算被對岸「拐過去」的統戰   聯合報, 2024-8-10: 國防總開支將再度刷新紀錄。賴清德政府應讓敵人「在軍事上不敢樂觀,在政治上不致悲觀」,若持續漠視風險,或為圖一己一時之利在歧路上行險踩油門,將導致毀滅性的結局  聯合報, 2024-8-6:《零日攻擊》前提皆指戰爭無可避免,換言之,一是承認賴清德路線走到底就是戰爭  聯合報, 2024-8-8:大法官(聽從執政者的指示行事)和賴清德總統雙簧,預告國會改革死刑,人民期待的改革將落空 自由時報, 2024-8-5: 賴清德 將蔡英文「兩岸互不隸屬」論述發展為「兩國互不隸屬」,由「兩岸」到「兩國」,等同是戰略模糊變成戰略清晰,使台灣遠離中國邁出一大步 聯合報, 2024-7-31: 抗中之矛與和中之盾,賴清德的矛盾二手   中國時報,  2024-7-28: 賴清德以閩南語強調要建立以台灣為主體的認同,並表示沒有建立憲法規範的權威與共識,政黨政治就不可能健全。賴總把台灣和平繁榮掛在嘴邊,卻拿不出實際解決辦法,這也讓老百姓感到不安 聯合報, 2024-7-28: 政府不能濫用機密來規避立法院的監督,甚至成為打擊在野陣營的工具或當成貪汙腐敗的保護傘 中央社 聯合報, 2024-7-27:  賴清德表示,國家主權是一切福祉的基礎,無論台灣或中華民國,都是國家最響亮的名字 聯合報, 2024-7-26: 賴清德全代會「台語」發聲,國台辦說閩、客語都源自大陸。綠媒又鼓吹媽祖、關公從來不是中國人 聯合報, 2024-7-24: 賴清德黨同伐異,極力圍剿的綠委陳亭妃拿下中執委最高票,英系也未棄降,票選中常委「賴系」和「非賴系」接近平手。國家的體制運作(eg, 釋憲案),若隨處可見總統踰越干預之手,權力有可能受到制衡嗎?udn.com/news/story/7338/8114983?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cate  中國時報,  2024-7-23: 賴清德上任總統前一再強調延續「蔡英文路線」,但事實上想法和作法都有很大的出入 聯合報, 2024-7-23: 全代會賴清德總統全程以閩南語致詞,國民黨立委表示,世界有個規律,當國家領導人的論述窮得只剩下意識形態、民族主義的時候,就是想掃除異己、集權一身的時候 聯合報, 2024-7-22: 賴清德強調要「打造自己的國家,民主台灣」... 「新賴系」獨霸黨內外,不是為了「團結台灣」,甚至不是「團結民進黨」,而是總統要鞏固權位   中國時報,  2024-7-22: 賴清德在全代會全程以台語致詞,有如發表台獨宣言,重新定義新台灣人就是要會說台灣話,教育部公告將把「閩南語」認證考試更名為「台灣台語」  聯合報, 2024-7-15: 清德總統聲稱政府打擊黑金槍毒和詐騙,一定要是「全民運動」...掃蕩不法得靠警政司法專業,要如何變成全民運動? 聯合報, 2024-7-15: 南北二大案顯示民進黨新黑金體制已成形 聯合報, 2024-7-13:鄭文燦涉貪被查,引發民進黨內部派系鬥爭揣測,賴清德總統被指是在對前總統蔡英文的英系人馬殺雞儆猴 聯合報, 2024-7-11:連高院都說不應忽略鄭文燦的實質影響力,誰能忽略總統和閣揆的實質影響力?不論是卸任或現任 聯合報, 2024-7-10:賴清德對待黨內同志都不手軟,對付政敵更不可能慈悲為懷。陳亭妃、鄭文燦的下場,凸顯賴清德的鐵面鐵心,「非信賴聯盟」人心惶惶,藍白陣營應該也是提心吊膽udn.com/news/story/7338/8084621?from=udn-catehotnews_ch2 (中國時報,  2024-7-9:檢調此次等到前總統蔡英文下台才有動作,顯然也是顧及鄭在蔡政府的龐大政治勢力) 聯合報, 2024-7-10: 鄭文燦貪汙舊案業力引爆,賴清德不顧總統之尊,竟對個案指導辦案...扳倒鄭文燦立威   中國時報,  2024-7-9: 類似鄭文燦這些高官的涉案,以及府城黑金的勾串濫殺,還有前朝留下諸多例如疫苗採購、超思進口蛋、鏡電視上架、綠能光電等諸多疑案,都應該劍及履及,辦個水落石出 聯合報, 2024-7-9: 賴總統強調「肅貪」是政府重要工作,盼司法「毋枉毋縱」;外界則認為,他是在清除黨內最大勁敵udn.com/news/story/7338/8081963?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cate   中國時報,  2024-7-8: 在野黨透過國會改革法案要求追查民進黨過去執政8年的貪汙腐敗。在檢方開出第一槍後,能否接棒打貪查弊,賴清德,必須誠懇回應民意 聯合報, 2024-7-8: 鄭文燦貪汙案,檢方連日聲請搜索票都不准,讓人就見識了院檢間的擒縱拉扯   中國時報,  2024-7-7: 司法不受人民信任 ,監察院淪為民進黨附隨組織,賴清德既然說肅貪是政府目前的重要工作,要回應人民期待,那又何必阻擾國會一起打貪查弊呢?chinatimes.com/opinion/20240707002748-262101?chdtv 聯合報, 2024-7-8: 民進黨批評立法院調查權是「違憲」,侵犯監察院職權。然而,大法官已有多號解釋闡明,調查權是輔佐性權力...「手機監控人民」疑案,真相不明; 更可能有現行法律漏洞問題
  中國時報,  2024-7-7:胡歌來台,背後就有鄭文燦穿針引線的痕跡...「混團」方式赴陸關懷台商,藉此重啟兩會協商。 以如此敏感的重量級政治人物,若說桃檢在偵辦、出手傳喚乃至聲押時,...賴總統也完全不知情,恐怕難以令人置信 聯合報, 2024-7-7: 賴清德表達非常明確,「不論任何黨派、任何人只要有不法行為,檢調都應該查辦」  中國時報,  2024-7-4: 賴清德勝選後,大陸隨即取消M503航線飛行偏置,壓縮我空防縱深及預警時間。首務可擷取菲日深謀遠慮,設法和大陸建立溝通管道,釋出善意 聯合報, 2024-7-2: 執政者心心念念,卻是如何從對抗中獲利 聯合報, 2024-7-1: 中共懲獨反制又讓賴清德撿到槍,強調中國眼中除統促黨外,其他都是台獨,並指中國新規包山包海,型態與對象非常廣泛,台灣九成以上民眾都可能受到波及。打恐共牌綁架全民...已有愈來愈多民眾開始擔心赴陸安全udn.com/news/story/7338/8064855?from=udn-catehotnews_ch2 聯合報, 2024-6-30: 賴清德總統領銜釋憲,激化藍綠對決,藍綠都回不了頭 聯合報, 2024-6-26: 關掉「綠能」核電廠,並把空汙和漲電價的後果丟給人民及後代承擔。賴清德總統宣布成立「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要推動淨零轉型。「賴式矛盾」! udn.com/news/story/7338/8054589?from=udn-catehotnews_ch2 聯合報, 2024-6-25: 外國因素介入國防決策  將成賴清德政府歷史重擔   中國時報,  2024-6-24: 賴清德總統府設立「氣候變遷」、「健康台灣」、「全民防衛」三大委員會,自創有權無責的黑機關,巧立名目架空行政院 聯合報, 2024-6-24: 賴清德接下來戰釋憲,目前大法官全由蔡英文提名,如果賴清德沒收國會改革,也毀掉健全民主憲政的契機 聯合報, 2024-6-24: 賴清德競選時不斷宣稱「準備好了」,眼前台灣問題一籮筐,如勞健保面臨破產、能源結構歪斜、貧富差距嚴重... 聯合報, 2024-6-23: 賴政府拚政治不拚經濟,拚抗中不拚和平 聯合報, 2024-6-21: 賴清德總統上任剛滿1個月,朝野關係迅速變質,對話、對抗、對決  中國時報,  2024-6-22: 賴清德的擇惡固執,比起蔡英文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仍無意服膺主流民意 聯合報, 2024-6-20: 綠官表忠搶戲 難掩賴清德擴權之譏 聯合報, 2024-6-17: 黃埔慶百歲 賴清德提「中國強勢崛起,破壞台海現狀」,遭批賴總統的演說顯示傾向尋求戰爭,但人民需要的是避免戰爭的總統
 

賴清德「互不隸屬」爭議   ,引發中共軍演

時代雜誌專訪原文  in your speech, you said that the ROC and the PRC are not subservient to each other. That obviously provoked a reaction from Beijing. We saw the military drills but also some of your political opponents here have said that this undermines the strategic ambiguity which has been the bedrock of peace and stability. How do you counter that? Do you think that you were unnecessarily provocative in hindsight?

What I said was the truth. Moreover, I was not the first person to express this truth. My intention was not to provoke. During her 2021 National Day Address former President Tsai said as part of her Four Commitments that the ROC and PRC are not subordinate to each other. Former President Ma Ying-jeou had also once said the ROC is a sovereign and independent state and that neither side of the strait is subordinate to the other. Third, I stated this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s 2 and 3 of the ROC Constitution, given that on Taiwan we have our own people, land, sovereignty, and government.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law, we are already a sovereign and independent country. My goal is to bring the people of Taiwan together

  聯合報, 2024-6-16 馬英九2003: 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互不隸屬,根據憲法與兩岸條例,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堅持一中原則; 蔡英文在二○二一年國慶: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但上任時構築依據憲法與兩岸條例處理兩岸事務的框架尚在。然而,賴清德拆掉憲法與兩岸條例的護欄,只大談兩國互不隸屬;混淆兩岸和兩國、主權和治權、國家和政治實體等不同概念的意義  udn.com/news/story/7338/8033582?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cate
聯合報, 2024-6-15 賴清德的論述不願、也不敢觸及兩岸主權是否重疊的核心問題。如果賴清德敢公開以中華民國總統身分主張兩岸主權分立、互不重疊,那就形同「兩國論」
中國時報,  2024-6-14 「兩岸」互不隸屬,和賴清德所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互不隸屬」,性質天差地遠;對外方面,始終不肯明確論及九二共識、更不肯在台獨論述上放軟調子
聯合報, 2024-6-15 賴清德連「兩岸」和「兩國」的區別都搞不清udn.com/news/story/7338/8032286?from=udn-catehotnews_ch2

 

 

 

執拗性格的'鬥雞'總統賴清德      敢執行12海浬自衛權  ??
台灣過去都光說不練      自取其辱      這回國防部長是否要下台負責?

Global Times (2024-6-14): 賴清德近日視察岸基反艦導彈部隊,並表示將使用地面部隊對抗解放軍罪行。台灣軍方領導表示,如果解放軍進入“12海浬空域和領海”,台軍將“行使自衛權”;  GT說這是賴清德當局政治秀,為自己壯膽 聯合報, 2024-6-14 : 陸「海警第3號令」明生效,可在認定的管轄海域中,登檢扣押
♦  Taipei Times, 自由時報 (2024-6-16):Brahma Chellaney: 連續三屆美國政府都未能令人信服地反制中國在南中國海日益加劇的擴張主義,只是一味訴諸口頭警告,或僅止於虛應故事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651643
♦  法國AFP (法新社, 2024-5-24): 本月中已經第八次駛入禁海。

 

 

 聯合報, 2024-6-16: 賴清德一句「不能輸」 加劇朝野對立  聯合報, 2024-6-15: 有時賴清德明明選擇站在黨主席立場力挺惡鬥,卻又假裝以總統身分喊話「國家利益優先」 聯合報, 2024-6-11: 看賴清德就職以來的諸多作為,根本是在「抗中裂台」,設法罷掉一二藍軍立委,以奪回綠營的國會多數地位udn.com/news/cate/2/6643 聯合報, 2024-6-10:賴清德對黃仁勳說台灣電力限制是個挑戰,置若罔聞;飽受台海緊張拖累的產業,如農漁業、觀光及傳產,被新政府冷落   中國時報,  2024-6-9: 斬斷NCC黑手 賴清德要有決心; 環顧世界,哪個先進的民主自由國家會讓應該受媒體監督的行政機關來決定媒體的生存?   自由時報,  2024-6-10: 台灣社會的對立,在賴清德時代未能消弭,反而更加惡化  中國時報,  2024-6-7: 蔡政府8年司改失敗,司改國是會議遭批評為大拜拜,亂象賴清德應導正  聯合報, 2024-6-7: 賴清德總統不顧憲法增修條文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從憲法本文斷章取義,得出「兩岸互不隸屬」的結論   聯合報, 2024-6-6: 賴(清德)政府踉蹌上路,內外情勢均不利;  綠營把立院之爭升高為「兩岸民主對決」...「藍白」和「中共」畫上等號;另方面對於藝人「我是中國人」...賴清德卻要民眾「體諒藝人壓力」; 其首鼠兩端udn.com/news/story/7338/8012865?from=udn-catehotnews_ch2 聯合報, 2024-6-3: 賴清德總統諭令綠委「反守為攻」、「肯定」青鳥行動,行政院「尊重」民眾抵制花蓮、仇視災區,...仍不斷利用群眾和民粹當武器   聯合報, 2024-6-2: 賴政府一上台就全面啟戰,用手機信令監控全民,還拿警察局長人事羞辱地方首長  聯合報,  2024-6-1: 當賴 清德總統說出「兩岸互不隸屬」時,等於把北京開放陸客來台的大門轟然封死,順便賠上百項ECFA   聯合報, 2024-5-31: 賴 清德總統不僅折斷橄欖枝,執政黨甚至指控藍白受習近平指揮,要利用國會顛覆政府...拿國家安全當政爭工具

  中國時報,  2024-5-27:  拜登表示願意使用武力保護...盟邦及美國核心利益,賴清德總統迫不及待表達感謝。台灣被定位為「夥伴」(不是盟邦);台海和平從未被界定為核心或重大利益  聯合報, 2024-5-29: 賴清德個性執拗,具有「狼性」;以元首身分樹立了「兩國論」新里程碑, 對台灣內部團結與認同的撕裂udn.com/news/story/7338/7994727?from=udn-catehotnews_ch2   中國時報,  2024-5-28: 賴清德說漏嘴「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無意間暴露了內心對效忠中華民國的言不由衷...對憲政秩序有異心chinatimes.com/opinion/20240528004637-262101?chdtv   中國時報,  2024-5-26: 賴清德上任後,何以把「反國會改革」視為第一戰場?原因無它,就是害怕立法院監督功能愈健全,官員就愈無法傲慢濫權  聯合報,  2024-5-27: 如果動不動就想用「街頭運動」壓倒「選舉民主」,賴清德何不乾脆宣布取消選舉?   中國時報,  2024-5-26:  4成票當選總統的賴清德,520後的起手式,不是擁抱另外6成人民,而是向我國最高民意機關開戰,以求延續過去8年「行政使喚立法」的現狀   聯合報,  2024-5-23: 蔡英文時期,獨立機關幾皆喪失了獨立精神,司法院和監察院,恢復獨立機關的超然,是賴總統的憲政責任   聯合報,  2024-5-23: 趙春山教授表示賴總統演說已讓大陸徹底對台灣丟掉幻想、準備鬥爭。如今避戰已不可能,台灣必須開始備戰  聯合報,  2024-5-22:  賴清德總統應正視新國會的新民意,約束民進黨立委種種行為,若放任朝野衝突不斷擴大,恐影響新內閣的施政表現 

 

 

  旺報,  2024-5-22: 賴清德就職演說突出「價值外交」,卻無視日、韓在強化對美關係,擴大結盟之際,仍苦心經營與北京的對話關係,未來未必如賴清德預期形成抗中聯盟   聯合報,  2024-5-20:   賴清德就職演說強化國與國關係、淡化憲法一中,再度證明他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 udn.com/news/story/6656/7975916     中央社,  2024-5-20:  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大陸學者表示,這是一份挑釁、挑戰大陸的「台獨自白書」  聯合報,  2024-5-20:  賴清德內心的政治驅力常會壓過他的道德本能,使他在判斷上變得盲目   自由時報,  2024-5-20:    賴清德的執政之路仍將艱困難行,尤其在兩岸與國會方面,將面臨極大挑戰   聯合報,  2024-5-20:  朝野對立是最大矛盾,賴清德宴請民進黨立委後拋出「反守為攻」,綠委們果然馬上在議場內展現戰鬥力   聯合報,  2024-5-15: 賴清德夜宴綠委及行政團隊,主軸就是團結作戰,要在520後反守為攻   聯合報,  2024-5-8: 賴清德勉勵閣員善用權力服務人民,「牧羊人應有羊群的味道」  聯合報,  2024-4-28: 習近平在賴清德上任前夕,對台硬的一手沒放鬆,軟的一手仍傳送了交流與和平的訊息... 兩會協商機制能否恢復,關鍵在於承認九二共識,承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賴清德尤其不應漠視或誤讀習近平藉著「馬習二會」釋放的訊息

  聯合報,  2024-4-24: 蔡總統(代賴清德)宣布下任國安會秘書長與外長名單,外界質疑她將繼續指點江山...難怪引起朝野對未來國安決策的疑慮。更讓民眾疑惑的是,這個一再拉高台海危機的團隊   聯合報,  2024-4-22:  賴清德:打造台灣成適合人們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    聯合報,  2024-4-19:  賴清德用人模式更加清晰,簡單來說,得先「信賴」,才有官做。至今除了邱泰源,以及蔡總統代為宣布的新外長林佳龍,已幾乎見不到黨內其他派系身影  聯合報,  2024-4-17:  賴清德退新潮流,意在捲起權力漩渦。他不敢學扁蔡初登大位的雍容開闊,就怕今天鬥不狠,明天坐不穩   聯合報,  2024-4-16: 賴清德的傳統老年支持者逐年凋零,首投族影響力將逐漸放大   中國時報,  2024-4-12:  賴清德上任後,將會做3件事,「堅決守護台灣主權」、「進行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以及「平反政治受難者」 要讓受苦、受迫害的人們得到平反,得到國家的道歉並恢復名譽     中國時報,  2024-4-11: 馬習二會送春暖 , 花開(讓兩岸擺脫兵凶戰危)還看賴清德   聯合報,  2024-4-9: 「賴神」給人的印象,不如蔡的陰柔權謀,反而更常選擇堅持、剛硬,對本身充滿自信,甚至一定自戀   聯合報,  2024-4-10: 賴清德的內閣人事,親信都安排在身邊擔任重臣,一方面顯示了賴清德需要安全感,另一方面也顯暴露其開闊不足   中國時報,  2024-4-7:  賴清德要限縮言論自由,甚至將反對政府的言論塑造成認知作戰。尤其,任何訊息、言論只要對政府不利,對敵對者有利,就會被視為是認知作戰的「在地協力者」,遭到抹紅、抹黑   聯合報,  2024-3-22: 海基會董事長李大維說,賴清德「不是一張白紙」,會「務實中道」處理國安、兩岸及外交  聯合報,  2024-3-9: 賴清德目前以兩岸互不隸屬包裝台獨,目前中共對賴清德政府「沒有期待,但怕受傷害」  聯合報,  2024-3-7:  中共堅持一中原則,而賴清德連憲法一中都不承認  自由時報,  2024-3-7: 馬英九對德國之聲講得更露骨:當前緊張局勢的責任在於民進黨和賴清德,中國不肯跟民進黨對話是因為他們不接受「九二共識」  自由時報,  2024-3-4: 在「賴蕭配」就職前,中共不斷加劇全方位壓力,加上國內協力者隔海呼應之下,台灣面臨的挑戰不容小覷  ◆  聯合報,  2024-2-22 金廈海域事件事態升溫擴大,賴清德3點表態感受不到對兩條人命的關懷,也看不出對人民權益的關照,更找不到對兩岸關係與國家安全的長遠思考。  聯合報,  2024-1-29: 賴清德說,地方的選舉選得不夠好,也許是過去中央執政「屈得不夠低,腰彎得不夠彎」,或對手進步更多、更大   本網頁資料來源

 

 


 



 

pic.: "評論 賴清德" 排名Yahoo Taiwan第1, 2024-7-21, 2024-6-15, 2024-4-10, 2024-3-22, 2024-1-1, 2023-12-18

 


 

 

 

賴清德少數總統    民進黨國會未過半

西方媒體 評論賴清德
美國New York Times, 2024-1-13 緊張局勢可能會加劇; 賴清德是個衝動且帶有政治偏見的人物,這恐怕非常危險,習近平對台灣的看法很明確,包括他堅持必要時可以使用武力;  由於台灣的自我意識與中國的期望有衝突,習近平不會袖手旁觀。nytimes.com/2024/01/13/world/asia/china-taiwan-election-result-analysis.html Damien Cave
美國CNN, 2024-1-13 北京的工具箱裡有廣泛的強制措施。在未來幾天和幾週內加大對台灣的經濟和軍事壓力,以表達其不滿,或等到賴上台後採取更強有力的回應  msn.com/en-us/news/world/taiwan-voters-dismiss-china-warnings-and-hand-ruling-party-a-historic-third-consecutive-presidential-win/ar-AA1mUnBb  Eric Cheung, Wayne Chang, Nectar Gan and Jerome Taylor
美國Washington Post, 2024-1-13 的軍事施壓行動引發了人們對誤判的擔憂,認為這可能引發衝突並吸引美國的參與。分析人士正在密切關注北京是否會透過大規模演習來回應賴的勝利,這可能會導致緊張局勢升級 washingtonpost.com/world/2024/01/13/taiwan-president-lai-ching-te/  Christian Shepherd  Vic Chiang
法國 AFP, 2024-1-14 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專家: 可以預期北京將加劇對台北的緊張局勢和脅迫。兩岸兩個政黨的時代……就統一問題達成某種政治共識的時代正在消失。中官方的立即反應雖然相對平靜,但也顯示沒有妥協的餘地。有官媒寫道:“實力和保留動武的選擇是和平統一的先決條件。”Brookings Institution專家: 沒有跡象表明很快發動衝突 sg.news.yahoo.com/china-pile-pressure-rebuke-taiwans-064507391.html
法國 France24, 2024-1-14 台灣要求中「面對現實」並尊重選舉結果Bonnie Glaser :未來幾天的問題將是,中國是否決定僅對選舉做出外交和口頭回應,或採取大規模武力展示 msn.com/en-gb/news/world/taiwan-tells-china-to-face-reality-respect-election-results/ar-AA1mW3Di   NEWS WIRES 
美國US News & World Report, 2024-1-14 很快就指出大多數選民投票反對賴清德,前民進黨副秘書長:「相當擔心」新政府將度過「非常艱難」的四年;  蘇州大學教授指60%的選民不支持賴,意味著選舉「並未掀起風暴」 usnews.com/news/world/articles/2024-01-14/taiwans-new-president-faces-tough-time-with-china-pressure-no-parliament-majority
中国 新華社, 2024-1-13 选举结果显示,民进党并不能代表岛内主流民意。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这次选举改变不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改变不了两岸同胞走近走亲、越走越亲的共同愿望,更阻挡不了祖国终将统一、也必然统一的大势  news.cn/tw/20240113/de4b608e529742d6bb428d5993c66c41/c.html
英國Independent, 2024-1-14 賴清德在歷史選舉勝利後向中發出挑釁(defiant )訊息...民進黨經常被批評只專注於應對來自中的威脅,而沒有解決困擾台灣人民的社會和經濟問題 news.yahoo.com/taiwan-president-lai-ching-te-184055493.html
歐洲Euro News, 2024-1-13 表示,北京不會接受選舉結果代表「島內主流民意」。
美國USA Today, 2024-1-13 投票結果將最終決定中美關係性質,並將對南海局勢產生重大影響
英國BBC, 2024-1-13 賴清德當選總統,,鞏固了一條與中日益背道而馳的道路 bbc.com/news/world-asia-67920532  Tessa Wong
美國The Hill, 2024-1-13 賴清德當選總統,風險巨大  Lauren Irwin news.yahoo.com/taiwan-elects-ruling-party-candidate-131754245.html
美國Vox, 2024-1-13 一些中國問題專家預計中的反應將是「強硬的」。可能會在未來幾週或幾個月內發生,而不是在接下來的幾天內。五~十五年前,北京會做的事情是相當可預測的。現在變得越來越困難 msn.com/en-us/news/world/in-taiwan-s-high-stakes-elections-china-is-the-loser/ar-AA1mVl3g  Ellen Ioanes

 

總統大選前夕

美國New York Times, 2024-1-12:  侯先生的勝利並非遙不可及。柯先生的勢頭一直在增強,但成功的希望仍然渺茫。鑑於生活成本不斷增加,尤其引起年輕選民的抱怨,他們的投票率(通常遠低於老年人)可能會對總統大選發揮決定性作用。

英國Financial Times, 2024-1-12: 北京在台灣選民投票選舉前數小時強調武力威脅

美國abc news, 2024-1-12: 除了兩岸緊張外,台灣大選很大程度取決於國內問題,特別是去年估計僅成長 1.4% 的經濟

美國Fox news, 2024-1-12:  voter sentiment shows that some polls have the leading candidates separated by just 1%)
美國Wall Street Journal, 2024-1-11: 北京已經表明,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七十多年來不穩定的共存可能在未來數月甚至數年變得更加不穩定
美國New York Times, 2024-1-12: 自從蔡英文八年前就任總統以來,中国不斷加大軍事壓力。中国的噴射機和軍艦定期測試台灣的軍事力量,削弱了兩岸海峽中線的重要性,這條中国軍隊過去很少跨越的非正式邊界

 

英國BBC, 2024-1-12:年輕選民擔心的不是戰爭而是就業 八年執政,民進黨因未能充分改善人民的生活,特別是台灣年輕人的生活而受到批評。 "他們控制立法院八年,卻一事無成" 美國CNN, 2024-1-12: the Atlantic Council專家指清德若獲勝,可能很快就會遭到中加大經濟或軍事壓力的回應。 「短期內,我們可能會看到北京試圖利用最大壓力來製定未來四年的兩岸談判條款」。如果五月就職演說不符合北京要求,也可能採取更強有力的回應   美國New York Times, 2024-1-12: 清德若獲勝,中很可能會加大對台灣的壓力。國民黨侯如果獲勝,中很可能會減輕壓力  ──   至少暫時,也可能會提高讓步的預期 美國CNN, 2024-1-12: 如果選民想向民進黨傳達對經濟處理不佳的訊息,並淡化兩岸關係的重要性,那麼週六可能會出現出乎預期的事 德國DW, 2024-1-11: 除了經濟,還有結構性問題。最大的問題之一是照顧高齡化社會的成本不斷上升。人口快速老化也對其國防產生了不成比例的影響。

 

美國CNN, 2024-1-11: 2024 年的台灣總統選舉可能會改變世界; 很少有專家預計解放軍即將入侵,但北京有很多方式,從軍演到進一步暫停經貿往來甚至封鎖台灣 澳洲 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 2024-1-11: 台灣反對派稱台灣處於“戰爭邊緣”,因為現任政府已經與北京對抗,除非週六大選 失利下台,否則衝突不可避免 美國The Hill, 2024-1-10: 恢復國防談判,中表示對台灣採取強硬立場,不 會“做出任何讓步或妥協” 法國AFP, 2024-1-11: 稱賴清德當選將對兩岸構成“嚴重的危險”賴將進一步推動『台獨』; 華盛頓計劃在大選後派遣非正式代表團前往台灣,此舉肯定加劇與中的緊張關係 Reuters, 2024-1-11: 台灣即將投票,市場面臨波動; 民進黨的勝利可能導致股市和新台幣的短期拋售,避險環境對晶片和科技股造成壓力。國民黨如果獲勝,可能導致新台幣飆升,股市上漲 ...

 

美國New York Times, 2024-1-10: 賴清德似乎更樂意談論中的操縱,而不是選民對台灣失控的房價和政府腐敗感到沮喪 美國Washington Post, 2024-1-10: 學者Lev Nachman說: 三位總統候選人試圖向選民推銷的是,他們的解決方案能夠維持和平...台灣經濟的很大一部分仍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息息相關 歐洲Politico, 2024-1-10: 對可能的台灣選舉結果的強烈反應可能使本已緊張的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 賴清德的勝利可能加劇解放軍對台灣領空領海及周邊的持續入侵;  選舉前夕,北京已經在島周圍和上空部署了船、機和氣球 英國Financial Times, 2024-1-10: 人們已經厭倦了執政八年的民進黨。他們並不想要統一,而想要一個能帶來新鮮方法的人... 「這次大選中國因素似乎更加明顯」; 賴表示值得考慮是否使用中華民國作為兩岸關係的保護盾,要嘛帶來和平,要嘛帶來災難 美國Foreign Affairs, 2024-1-10: 侯已經縮小了差距,並可能會爆冷門獲勝 ; 對台灣的真正威脅在於習近平在投票結束後要做的事情,以及美國總統選舉 美國New York Times, 2024-1-9, 英國Reuters, 2024-1-9, 美國CNBC, 2024-1-10: 中国將大選視為和平與戰爭的選擇 美國Time, 2024-1-10: Capital Economics稱,北京只要取消中國遊客來台的禁令,台灣的 GDP 就會增加 1% 以上 美國CNN , 2024-1-10: 許多台灣人認為自己不需要選邊站,因為現狀不會立即改變 英國Economist, 2024-1-9: 近一半的台灣選民擔心五年內發生戰爭的可能 美國CNBC, 2024-1-10: 台灣選舉對美中關係和亞太安全至關重要。選民主要擔心的是民進黨不佳的政策紀錄 持續高通膨上漲的房價和租金,薪資停滯(平均月收入年增約 2.2%,而總體通膨率超過 3%),且不滿蔡英文的新冠疫苗爭議、缺乏透明度 美國NBC, 2024-1-9:專家說台灣的局勢是「緊急」但不是「立即」危險選民關心如教育、就業、高房價和日益嚴重的收入不平等 美國New York Times, 2024-1-9: 除了數量激增的氣球搭載衛星的火箭警報似乎引發了更大的擔憂,因為該系統偏離了航線,進入了台灣南部上 空, 訊息翻譯錯誤引起咒罵,「國防部試圖誤導民眾」「競選活動的一部分」...

 

美國Washington Examiner, 2024-1-8: 據《經濟學人》報導,中已直接警告美國賴清德獲勝的後果,加劇了該地區的緊張局勢。如果賴清德獲勝...,台灣與中國斷絕關係的前景可能會改變習近平的考量,並可能導致他傾向於採取直接軍事行動 美國Bloomberg, 2024-1-9: 台灣1月13日的選舉可能成為一個潛在的爆發點; 從華爾街投資者到軍方以及依賴台灣半導體的眾多企業,每個人都開始採取行動對沖風險 美國Barron's, 2024-1-9: 雖然短期內不太可能發生全面入侵,但從台北到華盛頓的國家安全圈子仍就戰爭進行討論 英國Daily Express, 2024-1-9:和台灣之間的緊張局勢達到新高。中衛星飛越領空 台灣發布紅色警報; 這似乎是台灣首次發布全島警報,就在關鍵選舉的幾天前 英國Economist, 2024-1-8:民進黨的勝利還遠未確定。執政八年後,其形象顯得古板,薪資成長落後通膨,房價高漲,關閉核電廠引發了對能源價格的擔憂。最重要的是,很明顯,中不會與民進黨政府有正式接觸。 英國BBC, 2024-1-9: 最近一則病毒式傳播的 大選廣告"在路上"顯示,蔡英文與賴清德在安靜的鄉村道路上平靜地行駛... 但有些人懷疑賴清德能否勝任這項工作    美國Wall Street Journal, 2024-1-9: 台灣大選的影響可能遠遠超出其國土範圍,兩岸問題淹沒了通膨等擔憂  美國Insider, 2024-1-8: 勢均力敵的總統大選將決定其與中國大陸的緊張關係這就是關鍵所在; 裴洛西訪台引發史無前例的聯合軍演。危險在於中国今年可能會走得更遠 美國Semafor, 2024-1-8: 台灣準備迎接一場最重要、不可預測的選舉,因為年輕選民希望改變; 民進黨的勝利 “兩岸緊張局勢有可能進一步惡化”美國學者在《日經新聞》上表示,有些人認為與中建立更友好的關係對該島的經濟成長和福祉至關重要 Asia Times, 2024-1-7: 藍綠的總統候選人民調不分上下,沒有人能夠預測誰將獲勝。美國的對抗政策使維持現狀變得不可能。 Asia Times, 2024-1-8: 「美國子彈,台灣血」是一場邪惡的交易 芝加哥外交事務委員會(the Chicago Council on Foreign Affairs )的最新調查告訴我們:「與過去的調查一樣,大多數美國人(56%)反對派遣美軍前往台灣幫助台灣政府...」 SCMP, 2024-1-9:北京利用進口禁令和經濟聯繫來傳遞民進黨勝利可能等於「災難」的訊息...這是一個預警,中華民國總商會會長表示,北京可能採取更多經濟脅迫「極為令人擔憂」

 

歐洲Politico, 2024-1-8: 台灣大選是中美爭奪南海影響力的核心,習近平發表了不祥的新年致辭,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中對大選結果的反應上,如果民進黨獲勝北京可能會將此解讀為民眾對統一興趣不大的信號,引發全球對北京可能加大賭注的擔憂最近在台灣上空發射了一枚「長征」衛星運載火箭,這是第一台灣已經做好了事態升級的準備 美國CNN, 2024-1-8: 台灣未來的衝突局勢依然嚴峻 SCMP, 2024-1-8:北京警告稱,如果民進黨繼續掌權,將面臨戰爭風險 澳洲 Financial Review, 2024-1-8:台灣大選對中是一場災難,對西方來說是兩難選擇 北京堅持使用的措辭帶來了使衝突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的危險; 北京在亞洲努力將美國描繪成挑起台灣問題攤牌的罪魁禍首,他們的話往往是有效的 法國le Monde, 2024-1-7: 年輕選民對中及其未來的態度矛盾; 他們仍然受到強大鄰居的文化和繁榮承諾的誘惑 大陸仍然是黃金國提供了台灣永遠無法提供的就業機會,既令人著迷,又日益令人生畏 英國BBC, 2024-1-7:  任何[]資訊宣傳活動只需要說服約 3% 的選民即可影響選舉結果; 疑美論不總是陰謀論——有時它是對美國不好的新聞的強調,或者指出美國是一個不值得信任的超級大國。 「對中国來說,這是輿論戰,」  英國Guardian, 2024-1-7: 年輕人正在遠離民進黨,因為民進黨現在被他們視為建制派。調查顯示,選民主要關心的是經濟,包括低薪資、高房 價、能源、通貨膨脹;  2022年,薪資出現十年來最大幅度的下降,而一些城市的房價所得比躋身全球最貴之列; 此外兒童和老人照顧問題、腐敗、司法改革、少數族群教育和權利也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GZero, 2024-1-8: 中国為台灣大選增溫,北京制裁五家美國軍火製造商 美國Fox News, 2024-1-6: 柯文哲的支持率20%左右,有多少人轉向其他候選人可能是大選 的決定性因素。對戰爭的擔憂日益加劇,北京和華盛頓將密切關注台灣 1 月 13 日大選。潛在的獲勝者可能進一步鞏固所謂『法理台獨』的進程,這將大大增加戰爭的可能性; 戰爭與和平的選擇聽起來像是選舉年通常散佈的恐慌,但北京一直在默認將兌現它 美國Vox, 2024-1-6: 邦妮·格拉澤 (Bonnie Glaser) 表示:“大多數人預計賴清德會獲勝,但我不排除出人意料的可能性”。 中共仍有辦法進一步加大壓力,包括干擾 經貿 ─ 全面封鎖或迫使國際企業不再運送貨物給高度依賴進口食品和能源的台灣。戰爭如果真的發生,可能會讓俄烏戰顯得微不足道。分析家認為,入侵可能需要 100 萬至 200 萬共軍 。藍白綠想維持台海穩定,但海峽對面的巨大鄰居可能志不在此  英國The Guardian, 2024-1-5: 許多選民對民進黨最大的抱怨是低薪、高房 價和糟糕的公共服務 如果民進黨連任北京已明確表示將實施懲罰,可能針對兩岸貿易協定以及加強軍事活動。台灣下任總統很可能不會主動肇事,而是對他 力不能及的外在變數(比方, 共軍軍演出錯)作出反應  美國Washington Post, 2024-1-5: 隨著歐洲和中東的戰爭,美國的實力處於危險的、歷史上薄弱的狀態。如果國民黨勝利,美國或許因禍得福,讓軍事威懾力站穩腳跟; 最近的一項民調顯示賴清德僅領先三個百分點,所以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英國Reuters, 2024-1-5: 華盛頓對於哪位候選人最符合美國利益存在真正的意見分歧。 史丹佛大學專家說:“侯友宜擔任總統有助於穩定兩岸關係,並為台灣實施國防改革贏得更多時間" 美國Atlantic Council, 2024-1-5: 賴 與侯之間幾個百分點的轉變仍然可能影響選舉結果,很難預測 英國Economist, 2024-1-4: 大選結果可能會澄清政治仍能否解決“台灣問題”,或者只有武力才能... 如果賴清德獲勝將不會有「觀望」期。據說,解放軍預計將以新方式舉行威脅台灣的演習。可能包括無人機飛越台灣,或中共海軍或海岸防衛隊以藉口搜查離島船隻,ECFA 可能被完全暫停   SCMP, 2024-1-5:對台灣經濟更有效的打擊將包括阻止台灣半導體進口,但這對大陸的傷害可能比對台北傷害更大。北京的另一個選擇:對前往台灣的商船進行檢疫,中已暗示這樣做-隨機強迫航運商船前往大陸的港口,後再停靠台灣。民進黨飽受腐敗醜聞,很難確保賴清德當選 英國Reuters, 2024-1-4: 若民進黨當選,對海峽兩岸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為美中關係定下基調的關係都是不祥之兆 英國Economist, 2024-1-4:2022 年烏克蘭;2023 年加薩;2024年台灣? 如果台灣、中国和美國之間的微妙平衡被打破,衝突可能會更快爆發; 美國一直擔心賴 清德勝利可能導致局勢升級。據《經濟學人》的tracker調查,賴清德領先5% 美國Washington Times, 2024-1-5: 如果民進黨獲勝,北京的第一步行動可能不是針對台灣,而是針對白宮。 East Asia Forum, 2024-1-5: 郭台銘的支持率  ──   即使其上限僅為 10%——可能會流向侯和柯,從而使民進黨保住總統寶座的努力更加複雜

 

  新加坡 Channel NewsAsia Singapore, 2024-1-7: 美國正在利用烏克蘭來削弱俄羅斯  ──   這是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本人所說的。如果美國有這樣的計劃,我們會擔心他們是否會利用台灣來削弱北京。 ……為什麼我們要成為代理人?   East Asia Forum, 2024-1-7: 儘管中加大了軍事壓力,蔡英文反而淡化這些威脅。民進黨似乎擔心國民黨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選擇的說法可能會對賴的獲勝機會產生負面影響...台灣民眾擔心中國威脅。但錢包問題——包括工資停滯、經濟房短缺和職業前景黯淡  ──   似乎吸引了更多關注 Al Jazerra, 2024-1-4: 寺廟是台灣選舉的首要競選地點寺廟幫助政客會見當地選民,寺廟會提供諸如慈善捐款之類的東西……所以[如果]你是政治家,你就會想利用這些類型的網絡 英國The WEEK, 2024-1-4:台海雙向貿易武器化是中国近年來最喜歡的擠壓台灣的策略之一,並已列出了台灣設置的2000多項「貿易壁壘」,暗示要報復,這讓人懷疑北京正在等待合適的時機 美國Associated Press, 2024-1-4: 與中國的關係始終是總統選舉的首要議題。 柯文哲:「中国無意與台灣開戰,但風險仍然存在......大多數戰爭都是不可預測的,所以台灣仍然需要小心」,「威懾和溝通非常重要。我們必須增加戰爭成本。我們想與(中国 )對話。」 美國Bloomberg, Financial Post, 2024-1-4: 預計投票結果將對全球電腦晶片供應鏈以及流入該島科技市場的外資產生影響,如果反對派獲勝,對於台灣股票是個福音 英國The WEEK, 2024-1-4: 台灣選舉將決定台灣“未來四年的兩岸政策”,賴 清德的勝利可能會「激怒」習近平政府,並增加環島軍事壓力 西班牙EFE, 2024-1-4:国 抨擊民進黨政客沒有道德,缺乏自律,當他們「腐敗和不道德」的行為被揭露時,便散佈中干預選舉的謠言來轉移注意力 SCMP, 2024-1-4: 持短期許可證的中國大陸記者「只能觀察」台灣總統大選,不被允許撰寫有關選舉的任何內容,據《華盛頓郵報》,數十年來首次沒有大陸學者來訪觀察選舉 英國Reuters, 2024-1-3: 台灣大選後中可能對台 行「鷹派」軍事壓制  ◆ 美國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24-1-4:柯文哲的基本盤主要是年輕選民柯指責中美競爭擠壓了台灣的國際空間,含蓄地將台灣的困境歸咎於美國及其對華政策。維持現狀是台灣唯一的選擇,部分原因是“美國不會讓台灣與中國統一”,柯似乎也暗示台灣應該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保持距離,並感嘆台灣陷入了「大國鬥爭」的中間。柯在藍白合談判失敗,引發了人們對他處理與中国高風險對話的紀律和能力的擔憂 美國VOA, 2024-1-3: 北京注意到台灣大選的重點是腐敗醜聞,而不是兩岸關係,因此他們可能認為,進一步加大對台灣的壓力,至少可以阻止民進黨獲得立法院多數席位...長遠來看,台灣人可能會對中国威脅麻木不仁。「這將是中国 長期以來希望實現的目標」

 

英國Telegraph, 2024-1-3: 大選 的最後幾天可能會導致處理對華關係的衝突加劇 英國Independent, 2024-1-3: Taylor Swift出人意料地成為台灣選的主要話題, 反對派指她因「地緣政治風險」拒絕來台,台灣文化部並沒有直接證實或否認趙少康先生的說法 英國Reuters, 2024-1-2: 如何處理與中国的關係並避免戰爭衝突的激烈爭論正在台灣大選活動的最後階段佔據主導地位,民進黨的立法委員選舉也岌岌可危  美國VOA, 2024-1-1: 習近平新年賀詞在台灣總統大選之前發表,這可能會對兩岸關係產生重大影響。習再次威脅接管台灣,蔡英文則呼籲與和平共處 美國FoxNews, 2024-1-3:中共要求台灣人民投票「站在歷史的正確一邊」,著眼大局,走正確道路 Asia Times, 2024-1-3: 未來11天內發生的任何小事件都可能對台灣總統選舉的結果產生重大影響;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由於柯文哲承諾解決高房價和治理問題吸引了不喜歡國民黨的原支持民進黨的年輕選民  加拿大Digital Journal, 2024-1-2: 如果民進黨繼續執政,中国可能選擇在台海更頻繁的軍事演習,甚至可能侵犯台灣領空。習近平暗示統一時刻即將到來,但沒有具體說明。值得注意的是,對台灣的攻擊不僅會擾亂對世界至關重要的半導體供應,還會危及全球高達 50% 的貨櫃運輸  英國Telegraph, 2024-1-1:台灣關鍵大選前習近平電視承諾將吞併台灣 美國Bloomberg, 2024-1-2: 民調顯示,親美的民進黨將贏得大選 兩岸緊張局勢可能進一步惡化 新加坡 Channel NewsAsia Singapore, 2024-1-1: 若國民黨大選獲勝可能啟動貿易協定或達成某種諒解,即台灣在公共衛生及國際民航組織方面擁有更大的國際空間;大多數東南亞政府可能會暫時鬆一口氣

 



台灣總統大選辯論 2023-12-30
中国對台灣的壓力成為焦點。台灣選舉標誌著關於自治和獨立的激烈交鋒。民進黨在台灣總統大選辯論中面臨指控。  WION  video  msn.com/en-in/video/watch/taiwan-set-to-go-polls-on-january-13/vi-AA1mfaaw



澳洲SKY News, 2023-12-31: 分析家和台灣選民表示,美國一直在向總統候選人施壓。美國否認了干預選舉的說法。台灣總統大選僅剩幾週時間,選舉變得更難預測。skynews.com.au/world-news/our-future-has-never-seemed-more-unsteady-what-taiwans-2024-presidential-race-means-for-the-islands-rapidly-deteriorating-relationship-with-china/news-story/fe83df822e798ea6452659ceab914849   Hilton Yip

 

台灣總統大選辯論  

美國VOA News , Washington Post, AP,   2023-12-30  台灣總統候選人強調與表達了與北京建立和平關係的願望。賴清德承諾將加強國防和經濟。侯 友宜反對台獨,也反對「一國兩制」下的潛在統一。柯文哲引用布林肯的話,稱“兩岸可以合作就合作,需要競爭就競爭, 若必須對抗就對抗”; 底線是須維持現有的民主和自由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兩岸才能對話。 voanews.com/a/taiwan-s-presidential-candidates-emphasize-peace-with-beijing/7418610.html 
德國DW,  2023-12-31 台灣總統候選人在中的陰影下辯論。賴清德仍然挑釁(defiant),一度堅稱,“台灣的主權屬於台灣2300萬人民。它不屬於(中)。”「我不願成為極權主義的附庸…他們的政策有很多不確定性...」。侯 友宜籲與中和平並與美國密切聯繫新華社報導,辯論結束後,北京方面批評賴的表現「充滿對抗心態」。msn.com/en-in/news/world/taiwan-presidential-candidates-debate-in-shadow-of-china/ar-AA1mfuFn
法國AFP,  2023-12-30 關係主導台灣總統辯論,柯文哲表現超乎預期他稱蔡總統的兩岸政策「一團糟」。選舉結果可能決定台北未來與日益好戰的中的關係msn.com/en-us/news/world/china-ties-dominate-taiwan-presidential-debate/ar-AA1meDRj
英國Reuters, 2023-12-30 辯論主要圍繞在中和台海緊張局勢總統候選人稱台灣主權屬於台灣人民,國民黨的侯友宜說:現狀是台海處於戰爭邊緣。因此,與美國保持密切關係,同時與中国講和才能解決問題,民眾黨柯文哲表示與中接觸的底線是保 持現行的政治體制和生活方式。  辯論前賴清德領先約5%  news.yahoo.com/taiwan-belongs-people-presidential-candidate-131009794.html
英國The Guardian, 2023-12-30 選總統的三大政黨都拒絕接受中国統治,三位候選人都承認台灣可能是下個發生衝突的地區,並都試圖讓選民相信自己最有能力確保和平。對北京來說,首要任務是確保執政民進黨下台 theguardian.com/world/2023/dec/30/taiwan-election-new-president-growing-threat-china  Helen Davidson
澳洲SKY News,  2023-12-31 選舉變得更難預測,賴清德正苦苦掙扎工資在該地區相對較低,但房價升至世界最高水平,民進黨經歷多起政治醜聞,包括貪污腐敗、涉嫌犯罪、抄襲以及性騷擾爭議、知名立委遭毆 打,事件被黨掩蓋數週...。台灣的未來似乎從未如此不穩定。戰爭不再抽象,實際上加劇民眾的恐懼和擔憂,男性可能特別擔心。skynews.com.au/world-news/our-future-has-never-seemed-more-unsteady-what-taiwans-2024-presidential-race-means-for-the-islands-rapidly-deteriorating-relationship-with-china/news-story/fe83df822e798ea6452659ceab914849   Hilton Yip
中國China Daily (2023-12-30) 中國大陸猛烈抨擊賴清德電視辯論中「台獨」言論,他稱“台灣主權獨立”,歪曲了92共識,並堅稱兩岸“互不隸屬”,兜售「兩國」概念,"言論充滿對抗性思維"。賴清德破壞台海和平、煽動兩岸對抗的危險。,「台獨」與台海和平不相容。


 

Int'l News 國際新聞 美國Wall Street Journal, 2023-12-29: 賴清德描繪了一幅台灣民眾遠不如西方政治領袖那麼關注北京計畫的畫面,台灣許多人對共機出動只是聳聳肩; 侯友宜指責民進黨低估了戰爭風險。直到烏克蘭戰爭和加薩戰爭,人們才開始關注」 ,因此“台灣需要盡快做好準備" ◆  The Star, 2023-12-29: 分析家表示,賴清德現在還不能躺著選 歐洲EFE, 2023-12-29:及其軍事力量的幽靈在即將到來的台灣大選中顯得尤為突出,凸顯了該地區複雜的地緣政治動態 美國Breaking Defense, 2023-12-29: 民進黨領先優勢在過去幾個月中已大大減弱。民進黨支持台灣獨立,但往往迴避公開承諾實現此目標。選舉後,中国可能會加強島嶼周圍的飛越、演習和言論 SCMP, 2023-12-29:學校削減文言文課程爭議讓總統大選升溫 藍白稱這是政府「去中國化」運動的一部分,減少學習誠實、正義、正直和榮譽等重要價值觀的機會。教育部辯稱可從更多樣化的台灣文學、外國文學和文學論文培養價值觀和態度 美國Radio free Asia, 2023-12-29: 吳欣盈說,政治就像賣保險 日本 每日新聞, 2023-12-29: 台灣的選擇「有限」。無論哪黨獲勝都可能奉行深化與華盛頓合作和增強台灣國防能力的政策 美國CNN, 2023-12-28: 五月天因在上海演出涉嫌對口假唱而受到中国官方調查。台灣官員稱之出於政治動機 ◆  國 BBC, 2023-12-29: 否認對五月天施加政治壓力...,對口表演在大陸表演中並不罕見 美國The Hill, 2023-12-28: 在台灣總統大選前幾週,中国重申對台軍事威脅; 國民黨侯友義試圖針對民眾擔心與中国發生軍事衝突,可能會導致美國捲入及全球經濟的大規模破壞;  1949 年國民黨政府在數百萬人死亡的殘酷衝突落敗後遷往台灣目前 民調主要取決於選民對房價、醫療保健、就業和教育的擔憂  國 BBC, 2023-12-28: 民進黨政府恢復了12 個月的兵役制,並表示若當選將採取進一步措施。北京遠不是投票中的唯一問題。生活成本上升、住房負擔不起和機會減少引發了民眾對民進黨的不滿 美國Fox News,  2023-12-27: 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座談會上表示台灣「一定」會與中国統一  國 Daily Express, 2023-12-27: 習近平在激動人心的演講中聲稱,「統一」是「不可避免的」。在關鍵選舉之前,他以激烈的言論重申了北京咄咄逼人的立場  國 Reuters, 美國US News,  2023-12-28: 北京稱台灣選舉前故意「炒作」中国的軍事威脅,誇大緊張局勢,以獲取選舉利益。 「美國正在以各種形式操縱台灣問題,這是一場非常危險的賭博」  法國AFP, 印度Times of India, 2023-12-28: 北京稱台灣選舉前「炒作」中国干預大選 並指責台北試圖“煽動對抗並操縱選舉” ◆  Channel NewsAsia Singapore , Japan times, Reuters, 2023-12-27: 約翰走路威士忌與煤礦「棚屋」 礦區的村民擔心自己安家的房子會被認定為違建而被拆除,賴表示將找到方法來保護家園; 侯譴責「政治抹黑」「從始至終都不屬於」他的大量公寓; 吳欣盈說:“年輕的時候,每個人都喜歡喝Johnnie Walker, 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就是辦桌上的東西 CNN, 2023-12-27:  隨著關鍵選舉的臨近,習近平聲稱,“統一”是“不可避免的” 愛爾蘭 Irish Times, 2023-12-27: 隨著選舉臨近,中国威脅對台灣實施進一步的貿易制裁 Economist, 2023-12-27: 促動爭議以影響台灣選舉; 執政黨是否試圖對學生進行「去中國化」  美國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23-12-26: 若國民黨贏得大選可能會減少在台灣週邊軍事活動的頻率和規模,取消一些經濟制裁,並允許台灣參加特定的國際組織...  日本Nikkei Asia, 2023-12-26: 習近平週二宣稱,統一「一定能夠實現」 英國Reuters , 2023-12-26: 處理與中國的關係是大選的一大論點。北京表示,台灣選舉是中國的內政,台灣人民面臨戰爭與和平的選擇,習近平週二誓言堅決阻止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距離大選還有兩週多的時間 New York Post, 2023-12-26: 台灣即將在一月舉行大選,西方官員表示擔心中共可能會干預投票 美國VOA, 2023-12-25: 賴清德領先優勢已經縮小,成為一場激烈的競選; 若民進黨獲勝,北京可能採更挑釁性的行動,國民黨勝可能緩解緊張局勢,但不意味北京會停止在亞洲其他地區的侵略性軍事活動 First Post (2023-12-22): 日本表示,中即將入侵台灣,並正準備應對後果 (invasion of Taiwan by China is imminent ) Vtcng, 2023-12-25: Taiwan Plus街訪民眾 (甲)除了台北其他城市交通不那麼便利觀光就無法提升 (乙) 希重視老年人福利(丙)最重視經濟與 政局安定大家才有好的生活不要像烏克蘭 中東那樣民不聊生 (丁) 在乎下一代家庭政策教育走向  (戊) 司法需要改進 SCMP, 2023-12-25:隨著共軍加大對台灣的壓力,台灣總統大選面臨戰爭風險,台灣國防部聲稱,北京增加了對台灣附近的入侵,《環球時報》猛烈抨擊華盛頓為遏制中而挑起類烏克蘭代理人戰爭 Financial Times, 2023-12-24: 隨著大選逼近,世界上最大的地緣政治熱點之一的民眾情緒高漲,20-29歲僅佔選民的16.2%,但他們可能會在不可預測的大選中扭轉局面。受訪的年輕人清楚地揭示了對政治的幻想破滅以及該如何與中国打交道的困惑 日本Japan Times, 2023-12-25: 隨著海上和空中危險的近距離接觸不斷增加,人們越來越擔心誤判可能引發衝突,特別是在華盛頓和北京在地緣戰略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對台灣問題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SCMP, 2023-12-24: 約有120萬台灣人生活在大陸,80%準備回台投票,他們是國民黨的堅定支持者,但一些年輕人認為兩大黨貪腐,而將目光投向柯P,北京將這次選舉描述為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選擇,如果兩岸關係惡化,ECFA暫停,將面臨高稅賦 Politico, 2023-12-23: 台灣大選是競爭最激烈、影響最深遠的投票之一:對美中戰略利益都至關重要,戰爭災難甚至可能超過俄烏戰的衝擊民進黨議員認為,執政八年了任何事都可能改變民進黨支持者對台灣的前景和高度威懾感到非常焦慮。「我們真的不想成為下一個烏克蘭」中国 入侵的可能性有多大的猜謎遊戲有助於解釋現在的緊張氣氛 Crisis Group, 2023-12-22: 年輕且猶豫不決的許多選民,在民進黨統治八年後,對政治體制不再抱有幻想,準備迎接變革 FoxNews, 2023-12-23: 國民黨誓言如果贏得選舉將與中国重啟談判。但也表示,台灣民眾將決定他們的未來。 The Conversation, 2023-12-21: 年輕女性傾向於從經濟壓力解釋寧養寵物而非嬰兒。住房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三年來,台灣的死亡人數超過了出生人數,老年人數超過了年輕人,可供當兵的年輕人少了很多,候選人都認真看待出生率下降的問題,地緣政治缺乏安全感也影響結婚生子的決定 澳洲ABC, 2023-12-23: Macquarie University學者認為這很難說,如果讓海外選民購買折扣票,他們就會投票給更親北京的候選人; 不過,由於他們的生活和人脈都建立在大陸,他們對中國的看法會相對不同 Barron's, 2023-12-22: 台灣大選可能導致新一輪經濟脫鉤,如果地緣政治風險小幅上升,在台美國企業和投資者將需要做出艱難的選擇 Crisis Group, 2023-12-22: 大選除兩岸因素,其他問題包括就業、工資、住房和通貨膨脹,這對年輕和中產階級選民尤其重要。隨著台灣人口老化,社會福利和健康服務也成為突出話題。國民黨批評允許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美國豬。反對派強調政府未能確保電力和消費品的穩定供應,以及在 COVID-19 高峰期延遲提供疫苗   美國VOA, 2023-12-22: 受訪年輕人認為,這似乎又是一場以兩岸問題為主的選舉,沒有跡象表明低工資和難以承受的房價等長期存在的問題得到充分解決 美國NBC Universal, 2023-12-21: 習近平的統一 警告可能影響台灣大選 SUN, 2023-12-20: 習近平當面警告拜登,中將佔領台灣——不排除隨時全面入侵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23-12-20: 中國對賴的不信任遠遠超過蔡英文幾乎肯定會以更大的軍事、經濟和政治壓力來迎接賴清德的勝利 CT, 2023-12-22: 布魯金斯學會研討會上,胡佛研究所Kharis Templeman表示,現在斷言賴清德贏定了為時過早,這將是一場非常接近的競爭,不能說大局已定 美國Bloomberg, 2023-12-20:民調顯示,副總統賴清德領先,他希望加強與華盛頓的關係,這表明緊張局勢不會緩和史丹佛大學研究員Oriana Skylar Mastro表示,如果開戰,「台灣200%將淪陷」;美國政府的評估是「台灣堅持不了多久」; MIT首席科學家: “台灣在衝突的頭幾天舉雙手投降,他不會感到震驚”   美國Brookings Institution, 2023-12-18: 確實對台灣構成了巨大的挑戰。民進黨稱需要加強威懾並改善與美國關係。國民黨試圖證明民進黨的對華政策過於魯莽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兩岸關係的好處,同時仍然保護台灣的利益其他議題包括年輕人對部分恢復徵兵制不感到高興、及工作、能源、人口老化、生活品質 美國Bloomberg, 2023-12-19: 台灣執政黨民調優勢減少; 美麗島民調: 賴35%31.718.2;  聯合報: 賴侯打平31%, 21%  ◆ Al Jazeera, 2023-12-19: 北京毫不掩飾地表示,正在對台灣選舉採取積極立場。「台灣貿易壁壘」的調查延長至1月12日,即選舉前一天 China Daily, 2023-12-19: 国 譴責民進黨調查鄰里長大陸訪遊,打壓行為造成了令人不寒而慄的氣氛 美國CNN, 2023-12-16: 台灣國安官員表示:北京似乎正在練習利用假訊息作為戰爭的藉口 美國NPR, 2023-12-16: 核能成為競選主要議題,選民擔心中的簡單封鎖可能會擾亂島上的能源安全,該島約 97% 的能源依賴進口 英國Telegraph, 2023-12-16: deepfake介選...有假訊息指責台灣高官將孩子送到美國,以避免日後被徵召入伍作戰 美國NBC, 2023-12-15 msnbc.com/morning-joe/watch/eye-on-taiwan-s-upcoming-pivotal-presidential-election-200248389745:  北京正在密切關注大選結果能否接受; 侯友宜: 第一是自己要有堅強的實力第二個是要跟對方溝通談判...台美關係將不段深化; 趙少康: 獨立對北京有危險他們不會容忍至於統一我認為他們還可以等; 柯文哲: 從美國角度它允許台灣跟中國的交往有一個範圍同樣的從中國角度允許台灣跟美國運作的範圍也一個限制我們得從兩個範圍中找到一個平衡點 妳講得沒錯 這相當困難這也是台灣總統最困難的工作要在兩國間取得一個平衡還要維持自主性 (NBC沒有訪問賴蕭) 日本NHK, 2023-12-15: 兩岸關係是大選的核心關鍵(central focus) 美國VOA, 2023-12-15: 越多40歲以下的年輕候選人脫穎而出;效果之一是鼓勵更多年輕人出來投票。年輕選民有可能在選舉中支持年輕政客,因為直覺上,年輕選民可能認為他們更相似; 在以往的總統選舉中,年輕人的投票率一直低於其他年齡層。 澳洲Australian Institu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2023-12-15: 目前,北京似乎展現了較不好鬥的一面,希望台灣人民投票給北京認為更有利的候選人。 但與此同時,中国的不作為可能會被大陸與國外一些人視為軟弱或沉默 US News, 2023-12-14: 中国認定台灣設置貿易壁壘的行為違反了WTO規則以及2010年與台灣簽署的貿易協定,壁壘對中国企業產生了「負面影響」,台北籲北京停止其「政治行動」,「如果中方有誠意,我們隨時可以談」 英國Reuters, 2023-12-14: 隨著競選活動的升溫,台灣的一些人希望彌合裂痕,而不是進一步擴大分歧 WION, 2023-12-14: 民調顯示對華關係存在分歧 英國Economist, 2023-12-13: 儘管台灣是美國的關鍵安全利益,但它不該再這樣說。因為這會激怒中国,美國應該說,由台灣和中國大陸人民決定他們的未來。蕭美琴答:台灣主要是台灣民眾的安全利益。但台灣也是世界的安全利益 ◆ 英國Reuters, 2023-12-13:解放軍接近台灣海岸,在大選前“恐嚇”選民; 消息人士稱,商業拖船進入了南部領海,距離海岸12海浬,表示隨時對台灣採取行動。 美國The Hill, 2023-12-12: 如果民進黨在總統大選獲勝,北京很可能會援引2005年的《反分裂國家法》 美國Foreign Affairs, 2023-12-12: 由於美國因歐洲和中東的重大戰事而分心,北京可能看到一個在西方做出反應之前發動軍事行動統一的機會 ◆ 英國Financial Times, 2023-12-13: 科技業與其他經濟領域之間的投資和收入差距日益擴大。國家必須解決電力、水、土地、工人和高素質專業人士就業的“五荒”,以解決搖擺選民對經濟的擔憂 日本NHK, 2023-12-13: 國民黨( 30% 左右)縮小了與民進黨(30多%)的差距

 

 

local News 國內新聞

台灣總統大選辯論

中國時報 (2023-12-30) 賴清德始終如一,把民進黨執政貪汙抹成別人的黑金,把敗行劣跡拗為政績,明明最可能引戰卻包裝成和平中國施壓五月天一事,合理推論《路透》不至於無中生有,而是國安單位造謠在先chinatimes.com/opinion/20231230003316-262101?chdtv
中國時報 (2023-12-30) 總統辯論中由於受到對手詰問,賴清德的偽裝遮掩不住,道出他的台獨本質 ; 賴清德以為如果要用《中華民國憲法》來決定兩岸問題,又是另一個層次問題。他目無憲法及增修條文  對於台灣屬於「主權獨立的國家」法理依據是什麼?他交代不清。還聲稱自己是3位候選人中最能維持和平的一個,這簡直是在說夢話,他難道不知道中共從政要到平民百姓幾乎眾口一聲,不容中國大陸主權與土地被分裂,為此不惜一戰 chinatimes.com/opinion/20231230003474-262101?chdtv


 Int'l News 國際新聞

The Statesman, 2023-12-13: 如何處理「兩岸」關係毫無疑問地成為競選的關鍵議題 中東 AI Mayadeen English, 2023-12-13: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譴責美國干涉台灣總統選舉; 此前,美國AIT聲稱,中國是一系列針對台灣的網路攻擊的幕後黑手,試圖操縱選舉 Diplomat, 2023-12-11:無論誰台灣大選獲勝,預期美國政策將保持連續性; 川普或強烈「美國優先」傾向者當選美國總統,美國對台灣的持續支持和對中強硬態度將面臨拐點 The Conversation, 2023-12-11: 當台灣人正在關心戰爭時,民調發現 超過 80% 的民眾認為中的威脅正在惡化——和平與穩定的前景正在影響台灣的國際商業和投資前景。與民進黨相反,國民黨認為,經濟與中「脫鉤」不那麼容易。民眾黨關注生活、低薪和高房價等國內問題; 民進黨主張兩岸關係明確國民黨主張模糊和靈活的立場 CNBC TV , 2023-12-11: 民調預測,民進黨和國民黨將展開激烈角逐,民眾黨將成為第三方勢力 The Guardian , 2023-12-9: 台灣選民在決定是否讓支持獨立的民進黨繼續執政時,面臨戰爭與和平的選擇; 中共領導人考慮美國大選及歐洲和中東戰爭,是否會冒風險爭取歷史性的、光彩奪目的「統一」勝利? 大多數西方分析師說「不會」。但當年他們也這麼預測烏克蘭之戰 Daily Mail , 2023-12-10: 對台施加經濟等「持續不斷的壓力」是非常不祥的,特別是在一月份“關鍵”選舉之前 SCMP, 2023-12-10: 攜帶通訊衛星的火箭在台灣上空大氣層中飛行,進一步加劇了台灣的焦慮。一些立 委聲稱,這是試圖對大選的警告; 衛星意味著我們所有的軍事行動都可能受到解放軍的監視 美國 Foreign Policy, 2023-12-8: P提議將金門變成和平試驗區。加拿大研究人員採訪的農村居民認為,民進黨已經忘了他們,而城市居民則抱怨通貨膨脹和缺乏經濟房,並指工資停滯美國 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2023-12-8: 藍白內部的混亂不一定保證賴清德當選,最新民調顯示賴僅勉強領先; 藍白聲稱傾向於與美國建立牢固的關係,但都傾向於與北京建立更溫暖的關係,這可能預示在某種程度上接受統一,將對美國和日本的安全利益產生不利影響  美國 Bloomberg, 2023-12-7: 台灣11月通膨達2.9% 民進黨面臨選舉風險 英國 Reuters, 2023-12-5: 北京視為分離主義分子的賴清德有望獲勝。 台灣外交部拒絕回答有關是否與日本討論人道緊急情況(民眾逃亡),日本海上保安廳表示:“可能有數百艘船隻,數量太多,即使中國的封鎖也無法阻止”。美國專家:“日本一直不願意讓大量船隻入境" 美國 WSWS.org, 2023-12-7: 日本前將領接受《日經亞洲》採訪時宣稱,如果兩岸軍事衝突,日本將扮演與波蘭在俄烏戰中類似的角色 英國 The Guardian , 2023-12-6: 台灣的選舉一直是colourful,且常常是混亂的, 今年又增加三腳督戲碼; 目前賴僅獲得 35% 左右的選票, 年輕人厭倦了民進黨,但對國民黨並不熱衷。選民在內政和外交面臨“變化VS. 繼續”的選擇   日本 Nikkei Asia , 2023-12-6: 台灣總統選舉將是該島歷史上的關鍵時刻,選舉的結果可能鞏固台灣一直不穩定的主權, 陷入兩岸衝突,或走入與中國合併的軌道  美國 New York Times, news briefing, 2023-12-5: 大選臨近,焦點是誰能最好地處理台灣與中国不穩定的關係。但尤其是20多~30多歲的選民厭倦了地緣政治,渴望更加關注如住房成本、收入增長緩慢和職業前景等。年輕人可能是決定大選的關鍵因素 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3-12-4: 賴清德對侯友宜的領先優勢已經縮小,獲得對民進黨處理生計問題不滿的年輕人(20 至 34 歲佔人口1/5)支持的柯文哲可發揮決定性作用,大選可能會在最後幾週發生變化 TaiwanInsight.org, 2023-12-4: 國民黨在台灣立法院的前景似乎要光明得多——即使它未能獲得絕對多數 ◆ Radio Free Asia, 2023-12-3: 柯文哲在富裕白領中的支持率最高,但在藍領,他也有與賴類似的吸引力。柯P以其尖酸刻薄、異想天開、看似無厘頭的精闢言論吸引了各階層,尤其是年輕人。批評者指他有獨裁傾向、皇帝情結、反复無常... “他的偶像包括毛澤東和雍正"..."深深植根於父權思想和計票計劃"柯的祖父死於228,他也遭受了民進黨的“迫害” 全文
◆◆

民進黨: 大陸目前不犯台

美國軍方及民眾: 中国可能入侵台灣

◆ 聯合報 (2023-12-3): 賴清德力圖證明他當總統戰爭風險低,蔡英文卻顧左右而言他,不敢背書。
蔡英文答覆New York Times,只說現在不是大陸犯台時機;對紐時報追問民進黨繼續執政會不會引發未來幾年中共的軍事侵擾,卻完全規避,只答非所問地說,中共介選不會成功 udn.com/news/story/7338/7614621?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cate
◆ FoxNews (2023-12-3): 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表示「我們都應該」擔心中国可能入侵台灣; 73% 的美國人表示有些擔心入侵台灣的可能性
The Hill, 2023-11-30:
以哈戰爭爆發後,美國人現在希望將軍力集中在中東而不是東亞,這引發了對東亞(台海日韓)更廣泛衝突的擔憂;  就整體軍事能力而言,美國不再擁有絕對的優勢,但美國人民顯然還沒有內化這一點

 

 


 


pic.: "評論賴清德" 排名Yandex of Russia 第1, 2024-1-26, 2023-12-25, 2023-12-18, 2023-11-23, 2023-10-25, 2023-10-13, 2023-10-3, 2023-9-18, 2023-9-1, 2023-8-29, 2023-8-19, 2023-8-8, 2023-8-1, 2023-7-28, 2023-7-24

 

 本網頁資料來源

 


◆ Foreign Affairs, 2023-11-30:
為了阻止戰爭,台灣必須讓北京領導人相信和平統一仍然是可能的   Telegraph (UK), 2023-12-2: 台灣即將投票反對中。戰爭即將來臨與中做生意的時代結束了 ◆ WSWS.org, 2023-11-29: 兩岸在大選佔據重要地位,但低經濟成長率、失業率上升和社會困境等國內問題也有顯著影響。台灣在2023年第一季陷入衰退,GDP年減3.02%。預計今年經濟僅成長1.61%。房地產投機正在加劇日益嚴重的住房危機。 20 至 24 歲青年失業率超過 11% Diplomat, 2023-12-1: 趙少康以縮短兵 役期作為接受副總統候選人的條件,據報導,國民黨接受了 Global Finance Magazine, 2023-11-30:  總統大選將台灣置於十字路口,選舉結果的影響可能遠遠超出該島的範圍  Washington Post, 2023-11-28: 北京稱這場大選是“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選擇”,併升級了圍繞台灣四周的 威嚇行動,使中国在台海的軍事激進達到了幾十年來從未有過的嚴重程度 ◆ Washington Post, 2023-11-28: 台灣不是資產已成為美國的負債,政策應小心避免支持賴清德,現在正是我們可以帶著豪邁和遠見的色彩逐步退出台灣的好時機 ◆ WSWS, 2023-11-29: 毫無疑問,如果賴清德當選,台海緊張局勢將進一步惡化Radio Free Asia, 2023-11-28: 民進黨「綠營」的基 本盤正在縮小,但「藍營」不太可能從中受益。據預測:“柯文哲很可能吸收‘淺藍’和‘淺綠’選民 Washington Post, 2023-11-28: P的言論直白到近乎攻擊性,其非典型風格贏得了年輕選民的喜愛,他們一樣蔑視台灣傳統的政治分歧。但目前尚不清楚中国是否願與柯進行對話 SCMP, 2023-11-29: 侯支持率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侯康配鞏固了基 本盤。韓國瑜列 不分區首位也令他們高興,藍白協商時侯非常謙虛有禮, 民眾可以感受他盡力組建聯盟,柯繼續下滑,可能是財團搭檔所致NBC, 2023-11-27: 大選結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緊張的中美關係,並更廣泛地影響亞太安全...週六重申警告,投票給民進黨很可能導致戰爭 Reuters, 2023-11-27: 中国指賴、蕭在台灣大選 中歪曲事實、淡化『台獨』分裂活動的危害和危險,欺騙選民  國民黨指投票給 賴清德就是投票給戰爭 Bloomberg, 2023-11-26: 民進黨史無前例的連續執政絕非已成定局。人們對執政黨的不滿與日俱增,並渴望變革,尤其是年輕選民 Washington Post, 2023-11-24:  不能保證民進黨在總統大選中獲勝。因在蔡英文擔任總統期間,民眾對執政黨的不滿情緒不斷高漲,蔡英文受到腐敗醜聞以及台灣企業對失去與中國大陸的貿易的抱怨的打擊  GZero Media, 2023-11-26:  分析人士一致認為,賴清德的勝利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兩岸敵對的關係,導致更大的軍事升級和經濟脅迫   全文

 

  美國VOA News, 2023-11-24  銀行家在電話中對美國之音說:“我會投票給柯文哲,因為我認為他可以幫助解決長期困擾台灣政治的貪腐問題(the issue of corruption that has long plagued Taiwan's politics.”)。” voanews.com/a/taiwan-presidential-election-heats-up-after-opposition-parties-announce-vp-candidates/7369189.html William Yang 
  澳洲 Australia InsideStory.org.au, 2023-11-24 民眾支持更換政府。 事實上,反對黨已經發現了許多攻擊目標:政府對新冠疫情的處理;立法議員的貪腐行為(corruption)......  insidestory.org.au/taiwans-cat-warrior-to-the-rescue/

 

媒體  台灣大選  藍白破局
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3-11-24 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台灣局勢觀察家也困惑為什麼反對黨會為 正副總統候選人公開決裂。這確實違背了建立聯盟的理論,專家說。 更悲觀的結論是:反對派的功能失調導致台灣的民主更加脆弱。如果賴清德獲勝,中國可能會升級距中國海岸約 100 英里的台灣週邊的威脅性軍事活動。brief
英國 Economist, 2023-11-24 民調顯示,一連串混亂的藍白談判仍適度支持了侯柯。執政八年後,民進黨尤其在年輕選民中陷入困境,他們正遭受高住房成本和低工資的困擾,有些人也擔心戰爭。很明顯,台灣各黨如何處理大陸的態度將主導選舉brief
美國 Bloomberg, 2023-11-24 英國Nottingham大學學者表示: 一旦賴清德贏得大選,扭轉兩岸不幸的可能性為零,且肯定將導致壓力和威脅一直存在,甚至可能升級; 還將影響美國與中國本已緊張的關係 brief
英國 BBC, 2023-11-24 賴清德算不上是一位出眾的競選造勢者(campaigner)選民支持一直在下降,從夏季的40%以上下降到現在徘徊30%。brief
美國 VOA, 2023-11-24 分析家稱總統大選將是一場關於中國關係的公投。北京表示,賴清德試圖隱瞞自己「 追尋台獨」和「煽動戰爭」。柯表示,對話和威懾將並行,在低風險領域重啟與中國的接觸。 brief
美國 Washington Post, 2023-11-24 中國希望台灣政府轉向對北京更有利的希望似乎可能破滅。賴清德支持率一直在 30% 左右或略高於 30%,不能保證獲勝。其優勢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反對派陣營的混亂;  Lev Nachman:“這次選舉正在成為選民認為誰讓台灣最安全的選擇。” brief
英國 Reuters, 2023-11-24 反對黨戲劇性分裂可能為無視北京壓力的民進黨繼續執政鋪平道路政大教授: 對於兩個反對黨來說,這將是一場艱苦的戰鬥
美國 TIME, 2023-11-24 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 藍白聯盟的崩潰可能鞏固兩黨的基 本盤,因為衝突加劇通常會促進他們鞏固團結。但沒有穩定認同的搖擺選民不太可能投票給他們

 

◆ SCMP, 2023-11-26: 如果賴蕭配當選,兩岸的暴風雨“將不可避免”; 北京指責賴撒謊,因為他聲稱如果當選,兩岸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蕭美琴在民視2023-11-26表示, 賴清德在外交方面將走蔡英文的路) EFE, 2023-11-25: 北京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 “然而,台灣正處於十字路口:和平與繁榮,或是戰爭與衰退。” 澳洲InsideStory.org.Au, 2023-11-24: 民眾支持更換政府。如果台灣實行兩黨優先的投票制度(two-party preferred system of voting),賴清德將面臨失敗。預計經濟成長是八年來的最低水準。除了高科技產業之外,島上的製造業正在消失。薪資停滯不前,物價卻在上漲。勞動力正在老化。青年失業率高,工作保障低。中國的制裁雪上加霜,台灣還有許多其他問題:新冠疫情的處理不佳; 議員腐敗;性騷擾事件且加以掩蓋;食品安全;能源安全;與敵方女性的性醜聞;甚至雞蛋的保存期限... insidestory.org.au/taiwans-cat-warrior-to-the-rescue/  Reuters, 2023-11-23: 電視直播戲劇性激烈對決後,藍白談判陷入困境,此時中国加大了軍事壓力,國民黨團隊退場後表示談判並未破裂。稍早蕭美琴表示,對話是解決分歧的唯一途徑。戰爭不是選項Fortune, AOL, 2023-11-23: 藍白舉行了一場漫無目的的新聞發布會,表面上是為了尋找某種合作方式。賴清德向彭博社表示,台灣不需要正式的主權 ◆ Bloomberg, 2023-11-23: 非同尋常和緊張的場景中,馬英九在擠滿記者的會議室等待了 20 多分鐘,這似乎違反了對待前總統的規定(郭台銘表示突然來了不速之客 有所怠慢),柯譴責侯朗讀私人訊息,不是總統候選人應有的行為 ◆ Atlantic Council, 2023-11-22: 台灣大選可能徹底改變台灣和東亞穩定的未來。民進黨很可能不能維持對立法院的控制競 爭預計將非常激烈,可能會失去多數席次 ◆ Axios, 2023-11-22: 選民最關心的問題是兩岸關係。侯、柯、郭對中都比民進黨更友善 ◆ China Daily, 2023-11-23: 賴蕭配的「獨上加獨」只會把台灣推向深淵 是“最危險的組合”Reuters, 2023-11-22: 藍白陷入激烈爭執,賴清德表示台灣無法承受混亂或“實驗”,此時中共已加大軍事壓力,郭辦表示周五前“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 ◆ BBC, 2023-11-21: 藍白間注定失敗的「獵槍式婚禮(先"有"後 逼婚)」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TIME, 2023-11-20: 台灣一月的大選將取決於如何最好地處理兩岸關係 Financial Times, 2023-11-18: 如果藍白合失敗,最有可能的結果是賴清德獲勝,這增加了中國進行更大規模侵略的可能性 Reuters , 2023-11-20: 賴清德選擇52 歲的蕭美琴搭檔競選總統,蕭在華盛頓擁有廣泛的人脈;  GZERO Media , 2023-11-20: 藍白合看起來可能性不大,若賴清德獲勝可能會加劇台海緊張局勢,並給美中關係帶來問題。 The Diplomat , 2023-11-20: 柯誓言將以民眾黨總統候選人競選到底。有些人認為這反映了藍白合的最終破裂,即柯退出了聯盟 Bloomberg, 2023-11-20: 賴清德選擇52 歲的蕭美琴,目標是加強與華盛頓的關係。 GT, 2023-11-20: 中國大陸沒有興趣干預台灣選舉,因為從未寄望任何一個政黨實現統一。這些政客都不是完全可靠的,大陸只能依靠自己的實力和能力。  全文
 

媒體  台灣大選
美國 Bloomberg, 2023-11-18 從華盛頓到北京的政策決定者都在密切關注藍白會談的結果,這將影響一場至關重要的選舉,可能決定台海未來幾年的緊張程度。對北京較友好的台灣政府,可能緩解中美潛在的地緣政治熱爆點。
民眾黨主席
表示,“如果國民黨堅持6%的誤差幅度,侯可能贏得初選,但他不會贏得總統大選。”在註冊截止日期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國民黨主席表示仍對聯票抱持希望。
英國 Guardian, 2023-11-18 在野總統候選人選陷入僵局 兩黨正在努力解決之中 藍白聯合競選的消息推動新台幣創下下一年來最強勁的單週漲幅,因為人們預期如果他們獲勝,台海緊張局勢將得到緩解
英國 Reuters, 2023-11-18 柯表示,週五之前一切皆有可能,但不能指望他「投降」。國民黨主席並未表示讓步,「我們希望盡快達成共識」。蔡英文表示,反對派只想瓜分權力; 但新台幣創下下一年來最強勁的單週漲幅
美國 AP, 2023-11-18 國立政治大學學者Lev Nachman說: 這場大選真正展現,各總統候選人都試圖向選民推銷,他們將是最安全的總統,能夠確保台灣的安全,並確保…不會走向戰爭 ...
蔡英文過去的強硬做法激怒了中国,中国以軍演回應。美國承諾支持台灣並繼續出售武器,這更激怒了中国。
美國 Bloomberg, 2023-11-16 台灣股市投資人更青睞 親中政黨贏得總統大選這樣的結果
英國 Economist, 2023-11-15 反對黨聯合競選總統,台灣對中挑釁姿態(defiant)大幅放鬆可能性看起來更大了
美國 Washington Post, 2023-11-15 台灣兩個主要反對黨誓言重啟與中的對話,並宣布聯合參選總統,這可能會為自治民主島嶼帶來重大政治動盪
美國 Foreign Policy, 2023-11-15 選民對民進黨的支持一直在減弱
美國 Bloomberg, 2023-11-15 反對黨同意聯合競選, 增加了台灣政府更願意接受中共條件啟動兩岸直接對話的可能性
美國 TIME, 2023-11-15 反對派聯盟意味著兩岸緊張局勢可能會有所改善
英國 Financial Times, 2023-11-15 反對黨聯手總統選舉, 大大增加了民進黨落敗的可能; 北京譴責賴清德是分裂主義者,並將總統大選視為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選擇——反對派有時也會附和這種言論
英國 Reuters, 2023-11-15 一些民調顯示,如果侯柯聯手,無論何種組合,都將擊敗賴清德。淡江大學學者: 美國和中都希望穩定台海關係,賴清德可能不是這個理想的人選
日本 讀賣新聞Japan News,  Japan Times, 2023-11-15 蔡英文上台後,中中斷了與台灣的例行對話。台灣兩大反對黨誓言在平等和尊嚴的基礎上與中重啟對話,“恢復台海和平穩定”
, 2023-11-15 《南華早報》的專欄作家Alex Lo寫道,華盛頓可能會支持藍白聯盟,讓「台灣海峽的水域變得更加平靜」。
美國 Bloomberg, 2023-11-16 柯文哲表示, “我討厭國民黨,但更痛恨民進黨”。這一評論表明重塑競選的伙伴關係可能會很艱難。柯表示,與中國衝突的擔憂促使他達成了協議,「戰爭並非不可能」。

Economist, 2023-11-13: 賴清德若贏得大選,中可能會以類似的武力展示來回應,或者更進一步,實施更長的封鎖,干擾台灣的網路或在台海製造更多危機。反對黨的勝利可以在短期內緩和緊張局勢... ResponsibleStateCraft.org, 2023-11-13: 藍白聯盟的輪廓於上月底開始具體化,明確否定了根深蒂固的勝者通吃的「民主獨裁」(“democratic dictatorship” )政治文化 SCMP, 2023-11-13: 北京的角度來看,賴清德是一個不穩定因素。拜登也有充分的理由想要維護和平與穩定 日本Asia Nikkei, 2023-11-10: 中国高級官員宋濤表示,台海關係面臨和平與戰爭、繁榮與衰落兩條道路 The Diplomat, 2023-11-2: 對於國民黨這樣百年歷史的政黨來說,屈居副總統位置是很困難的。另一方面,民眾黨作為一個「淺藍色」政黨,一直試圖擺脫國民黨的歷史包袱 Financial Times, 2023-10-31:侯和柯吸引了不同的選民群體,史丹佛大學專家:“合作的可能性很大,因為戰略邏輯令人信服。”如果他們合作,就有獲勝的機會。賴支持率32%,柯23%,侯20%,郭 6.3% TIME, 2023-11-1: 台灣正在調查郭台銘競選總統相關涉嫌賄賂 AFP, 2023-10-30: 台灣反對黨聯手參選立法院,都贊成與中国建立友好關係,也致力於「恢復台海和平與穩定」並開始與中国對話 SCMP, 2023-10-30: 國民黨和TPP之間的共識主要集中在選舉後的幕後交易或豬肉桶政治上,但在總統競選合作方面沒有交集 VOA, 2023-10-28: 賴清德成為歷來參加LGBTQ同志遊行活動級別最高的政府官員 Newsweek, 2023-10-26: 中国稱台灣選民必須在「戰爭與和平」之間做出選擇 Economist, 2023-10-26: 大多數民眾黨支持者認為經濟是總統首要任務。然而,這說明了 TPP的局限性。因為46%的選民擔心未來五年兩岸可能爆發戰爭。藍白剛開始討論內閣成員分配如果能解決,台灣可能會陷入一場非常激烈的大選 日本Nikkei Asian Review, 2023-10-27: 台灣大選可能為改善中国關係打開一扇“窗口”中国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對台灣發動軍事進攻,但衝突風險正在上升 ◆ Australia Financial Review, 2023-10-26: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台灣選民為何陷入兩難 , 通貨膨脹、住房、能源價格和醜聞...。當然,還有中 国是否入侵 Reuters, 2023-10-26: 中国稅務調查引發迴響,郭台銘改採低姿態(lies low)在周二三沒有安排任何公共行程,對比之前的曝光頻率,這很不尋常 SCMP, 2023-10-24:賴清德的支持率自參選以來首次跌破30%,  蔡英文的不支持率躍升至2019年4月以來最高水平, 53.5%反對民進黨繼續執政, 即使賴清德贏得總統,59%也不支持民進黨在2024年繼續主導政府和立法院